第1章 球磨重雷巡洋
球磨级轻巡洋舰是20世纪10年代末期旧日本海军继天龙级之后所建造的第一型五千吨级轻巡洋舰,排水量从天龙级轻型巡洋舰的三千吨一口气跃升到五千一百吨,而航速也由三十三节提升到三十六节。成为旧日本海军以后五千吨轻巡洋舰的参考标准。
中文名
球磨级轻巡洋舰
外文名
球磨型輕巡洋艦
kuma-class light cruiser
前型/级
天龙级
次型/级
长良级
研制时间
1919~1921年
快速
导航
技术特点
性能数据 服役事件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大正六年(1917年)度的日本海军,在建造完两艘三千吨级轻巡洋舰(天龙号和龙田号)之后,马上意识到美军正在建造的奥马哈级轻巡洋舰,以及英国海军建造的轻巡洋舰c型及d型战斗力远超三千吨轻巡洋舰,所以日本海军决定建造一型五千吨级的轻巡洋舰。于是海军在这一年度的造舰计划中打算一举建造九艘新轻巡洋舰,其中包括了5000吨级的球摩级五艘和期改良型长良级六艘中的四艘·。
当时的八八舰队计划案中原本计划建造八艘三千吨级轻巡洋舰,后来改成只建造两艘,这就是天龙号以及龙田号,并将后续生产转向了五千吨级的新型轻巡洋舰,也就是球磨级轻巡洋舰。
由于八八舰队案中建造的主力舰有高速化的倾向,所以本级舰也十分重视航速的问题。其采用了大马力的主机用以增加航速,但是在建成后发现轮机部分常常损坏,所以虽然对外夸大称具有36节的航速,实际航速却只有约355节。此外,为了增加航速,减小阻力,球磨级采用了长宽比极大的船身,这使得球磨级看起来十分的狭长,据说常备状态的全长足以跟英国战列舰无畏级所匹敌。
建造列表
共有球磨(kuma)、多摩(tama)、木曾(kiso)、北上(kitakami、)大井(oi )5舰。
太平洋战争开战初期,球磨和长良组成第16战队,多摩和木曾组成第21战队,分别是第3、第5舰队的主力。北上、大井两舰组成第9战队,作为战列舰支援的水雷战队隶属于第1舰队。
建造历程
球磨号于大正七年(1918年)8月29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始建造。大正八年(1919年)7月14日下水,大正九年(1920年)8月31日竣工服役。1944年1月11日,球磨号在马来半岛槟榔屿西方十八海里处被英军潜艇“扇贝”号(hms tally-ko,p-317)发射的鱼雷击沉。
1918年8月10日多摩号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动工,1920年2月10日下水,1921年1月29日竣工,为三菱长崎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5500吨级轻巡洋舰。1944年10月25日,多摩号于吕宋海峡东方二百五十里处遭受美国潜艇“贾劳”号(jallo,ss-368)的鱼雷攻击,身中三枚鱼雷而沉没。
1919年6月10日木曾号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动工,1920年12月14日下水,1921年5月4日竣工,1944年11月13日,木曾号于马尼拉湾被美舰载机击沉;
北上号于大正八年(1919年)9月1日在佐世保造船厂动工,大正九年(1920年)7月3日下水,大正十年(1921年)4月15日竣工。1945年7月24日至28日,北上号于吴军港被美舰载机重创,战后解体。
大井号轻巡洋舰于1919年11月24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动工,1920年7月15日下水,1921年10月3日服役。1944年7月19日,大井号于南中国海被美国潜艇击沉。
技术特点
球磨级标准排水量5100吨,为标准的5000吨级轻巡洋舰。
尺寸为全长16215m,全宽142m,长宽比极大,这使其航行阻力小,但不利于居住舒适性。
其航速达到36节,作为轻巡洋舰,其任务就是依靠高航速提供侦查掩护任务。
续航力达到14节/5000海里,在一战后属于正常水平。
球磨级火力为4门140毫米50倍径主炮,两门76毫米高射炮,8具530毫米鱼雷发射管,大井,北上两舰改造后成为重雷装舰,拥有空前绝后的40具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其设计思路为注重雷击能力,对舰对空能力平平,也不追求与敌主力舰正面决战。
球磨级可以执行布雷任务,有一号连体机雷36个,投放轨道2根。(现代化改装后撤去)
球磨号还搭载水上侦察机1架,负责提供侦查,炮火校准。并有吴式二号二型弹射器一座(现代化改装后),大大提高了航空作业效率。
昭和19年(1944年)加装22号对海雷达一座,大大提高了观察与拦截能力。[1]
性能数据
改装前
改装后
排水量
5100吨
5870吨(大井,北上)
航速
36节
317节(大井,北上)
展开全部
服役事件
球磨号
球磨号,摄于1930年3月的佐世保军港
球磨级的一号舰球磨号在竣工之后立即展开掩护陆军登录西伯利亚的任务,并担任俄国领土附近的沿海警备工作。在九一八事变(日本称满洲事件)时改担任北部海域(朝鲜以及中国大陆沿岸)的警备任务。昭和十二年(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其参加了上海登陆作战,也担任了海上封锁的工作。
1935年,球磨号于中国沿岸行动之时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跟重巡洋舰足柄号,轻巡洋舰长良号同属于第十六战队,在第三舰队司令高桥伊望中将的率领下支持南方作战参加了菲律宾攻略战,主要任务为攻击菲律宾北部基地,并担任荷属东印度群岛攻略的输送任务。大多活跃于菲律宾附近海域。
1935年,球磨号于中国沿岸行动之时
昭和十八年(1943年)1月11日,球磨号在西里伯斯岛旁的马加撒海峡与美军b-26轰炸机群交战,这造成了其轻微的受损,之后其担任对泗水基地的运输任务。昭和十九年(1944年1月11日上午11时57分),正在马来半岛槟榔屿西方十八海里处,担任航空部队的训练目标舰的球磨号,被英军潜艇“扇贝”号(hms tally-ko,p-317)发射的鱼雷击中,从而在十二分钟之后沉没。
多摩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防空改装时撤去2门主炮加装36门机枪。北上和大井改为雷击型,装4联鱼雷管10座。93式酸素(氧气)鱼雷服役后使其在实战中有极强的攻击能力。
1934年,此舰与球磨号进行了改装,除了将原先可收放的帆布制舰桥遮蔽天棚改为金属固定式之外,各项不足也一一完善。
昭和十二年(1937年)七月,中日战争爆发,多摩号先是出动支持上海的登陆任务,后来也陆续参加了杭州湾及广东的上陆作战。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本舰和其姊妹舰木曾号一同编成第二十一战队并出任该战队旗舰,属于北方部队的第五舰队主力,负责小笠原群岛一带的防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