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应对蝗虫(二)
用过午膳之后,所有人继续做着应对蝗虫的准备工作。
在忙碌的时候,时间的流逝都察觉不到,于是很快就到了傍晚,还没有等到用晚膳的时辰,城郊就出现大片密集飞行的蝗虫。
大片大片青绿色的虫子,低飞着盘旋在人们的头顶。
远远地就能看见它们的身影,嗖嗖地往田野里飞过来。
蝗虫在空中飞了好一会儿,随后降下高度,停到一旁的稻谷上,随即开始啃食着叶片。
数量如此大的蝗虫停在稻谷的叶子上,密密麻麻地看上去叫人害怕。
天色刚刚暗下来,村子的村民连晚膳都没有用,就着急地聚在自己的田里,打算一定要捍卫住自己田里的庄稼。
李鸿福听过杨语冰的建议,很是认真地命令手下的人去找村民实施这样的计谋。
经过一个下午的努力,整个村子里面都堆满了稻谷,每一处稻谷跟前都站着一个村民,他们的手上拿着火把,等着人发号施令。
蝗虫落在叶子上,没多久就把停驻的叶子给啃食完,腾空飞起打算找寻下一个食物目标。
眼瞧着再不管下去,那些蝗虫就要把所有的叶子给吃完,李鸿福终于一声令下,让人开始行动。
随着响亮的鼓声而起,站在稻谷堆旁准备的村民纷纷出手,将自己手里的火把压低点着了稻谷。
晒干的稻谷没有一点水分,因此用火把点上,很快就点燃起来,没一会儿就烧起熊熊的大火。
稻谷烧起,被点着的灰絮飘忽着飞起来,被卷起扬到空中,风轻轻地吹着,火势被引得烧得更凶更大。
鼓声响起之后,原本未点灯而黑乎乎的村子里慢慢点起一团团火光,沿着道路,一道道火焰仿佛火龙一般连接起来。
冲天的火光,预示着百姓的决心。
而在稻谷堆被烧起来之后,原本停留在叶子上的蝗虫渐渐停下啃食的动作。
随后有蝗虫似乎意识到身旁的火焰,从叶片上腾空而起,好似飞蛾一般往点着的火堆当中飞去。
噗呲噗呲的,就算是被火焰燃烧也不转移飞行的方向。
随着一只两只蝗虫飞进火堆之后,大片大片的蝗虫也跟着飞起来,一头扎进火焰之中。
就好似他们不惧怕死亡一样,非要冲进那滔天的火焰当中。
那些虫子飞进火焰之后,很快就被烧死,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肉香。
只是这个时候没有人在意这些,他们只关注那些蝗虫是不是都已经冲进火焰当中了。
但即使火焰烧得再旺,却还是有蝗虫慢慢地吃着自己踩着的叶子,对其毫不在意。
李鸿福见此情况,给自己身后的人一个指令,衙役收到指令又敲了一下鼓。
这道鼓声和方才的那道不一样,是两道不同命令的鼓声。
随着这道鼓声响起,一群方才未出现的村民一拥而上,他们手里抱着鸡鸭跑到田间,并将其投入到田地里面。
那些鸡鸭被投入田野,立刻激动地叫唤起来。
它们兴奋地吃着停留在叶片上的蝗虫,虽然虫子很快地跳动起来,想要逃脱掉“虎嘴”,但比起灵活的鸡鸭,它们跳动的幅度过低,即使跳起还是依旧被咬住吞进嘴里。
鸡鸭一入田,就跟鱼入水一般自由,从来没有这样随便吃虫子的它们,几乎一口一个地迅速消灭掉那些蝗虫。
没一会儿的功夫,那些残存的蝗虫就被消灭掉。
火焰缓缓地燃烧着,稻谷已经烧得所剩无几,蝗虫也几乎都被消灭干净。
为数不多剩下的蝗虫被鸡鸭和村民收尾,这场蝗虫灾就如此被解决掉了。
收拾残局收拾了一整夜,随着一道锐利的鸡鸣,太阳缓缓升起,在大地上挥洒着明媚的阳光。
扫在一起的蝗虫尸体,已经和稻谷的残渣融在一起,分不出你我。
而田地里的稻谷,遗留下来的叶片状态也比他们预期的要好。
本以为计谋不一定有用,现在看到结果,才知道他们低估了这一套完整的策略。
熬了一整个晚上的村民在看到太阳的那一刻,欢呼雀跃着。
他们保住了自己的庄稼,保护住未来半年的吃食。
这真的是太棒了!
但激动之余浮上头脑的就是熬夜过后的疲惫,收拾完残局的村民纷纷打起了哈欠。
李鸿福也有些疲惫,到他这个年纪,本不该熬夜到天明的,但是他始终地担心着会出意外,因此还是强忍着熬了一个晚上。
此时他的眼睛已经几乎睁不开,然而他还是走向杨语冰,和她说了几句话。
“多谢杨夫人出的意见,我替扬州百姓谢谢你。”他感激地看向杨语冰,拱手作揖。
杨语冰连忙往一旁走了一步,避开他的感激:“李相不必这样,这是我该做的,我本就是为了扬州的旱灾来的。”
李鸿福摇摇头,没有接话,在心里他还是很感激杨语冰的不吝赐教。
这次如果没有她的主意,恐怕也不会如此轻松解决蝗灾。
杨语冰虽然此刻这么说,但是他却不能不承他这个情,看来等扬州的事情完全结束之后,他得回去和圣上说明这件事。
至少也得为她求来一些赏赐。
李鸿福没有细说,而是对着杨语冰点点头,说了声告辞之后在衙役的搀扶之下转身离开。
看着渐渐晕染开来,变得通红的天空,杨语冰也松了一口气。
结束蝗虫之灾后,一个巨大的困难也被解决掉。
扬州渐渐恢复正常的秩序,原本对庄稼复种有影响的蝗虫也被解决,之后就只需要慢慢等待进入秋季丰收了。
伸了个懒腰之后,轻轻地打了一个哈欠,杨语冰也觉得睡意涌上来,脑袋都变沉了不少。
还是回去休息吧……
不经意地看见依旧沉浸在欢乐当中的百姓,她不由露出了个轻松的笑。
对于百姓来说,一些简单的事情,可能就能有满满的幸福。
***
这个治蝗虫的方法,附在书信里传到了扬州底下的州城。于是在之后又来的那么一两次蝗灾,都在还没有扩大之前,被消灭殆尽。
扬州的日子渐渐恢复正常,有钦差大臣李鸿福在,扬州各个县的县令衙役大多仔细,生怕被他在此次发现什么把柄。
也正是因为那些衙役认真做事,百姓恢复正常生活的速度也加快不少。
时间如梭,很快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也到了玉米丰收的季节。
吹着徐徐九月的风,玉米地里的玉米一根根都长得很饱满,杨语冰拉来人收了两日的时间,才终于把那些玉米全部收获。
最终收获完,她也不忘计算每亩丰收的产量。
虽然这次玉米的初收获遇到不少麻烦事,但最后的结果还是好的。
两亩地收成有将近一千七百斤,折合一亩的玉米收成八百多斤。这个产量和预估的产量差不多,考虑到扬州此次旱灾的影响,下次种植的时候再细心侍弄,产量应该会更高。
杨语冰看到这次的产量,不免松一口气。
她现在算是把玉米真正地在离朝种植出来了……以后百姓就多了一种作物,农户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这次的收成来了不少人,特别是连之前提到对玉米感兴趣的李鸿福也早早地到了现场。
从开始收成的时候,他就在场静静地看着。
直到最后看见玉米最后收成的产量之后,他终于保持不住淡定的表情,震惊地看向杨语冰。
在心里压制许久,才终于把这样震惊地情绪给压了下来。
他本来以为这玉米只是一种普通的粮食作物,却没有想到它的产量居然如此之高。
一亩地能够达到八百斤?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现今稻谷的收成达到四五百斤已经是很努力侍弄了,能达到更高产量的大多是进行小规模仔细照顾的。
也因为这样,百姓才会辛苦一整年,还未必吃得上自己种出来的精米,还得用精米拿去卖钱再换来粗米供下次丰收之前吃。
所以眼瞧着面前的玉米,居然能够达到一亩地八百斤的产量,他就震惊无比。
如果将玉米推广开来的话?
嘶……
意识到这一点的人都不由冷吸一口气,看向玉米的眼神都发亮起来。
李鸿福快步走到杨语冰的身边,郑重地问道:“杨夫人,这玉米能否广泛种植?”
若是能把这种高产的玉米种到离朝的每一处,那么能够带来的价值无疑是难以估量的。
这种高产量的粮食作物,即便是味道不好,也是绝佳的宝物。
“此物几乎没有什么限制,能够种在大部分的地方。”杨语冰直接了当地回答着,但这应答的结果实在让人高兴。
李鸿福大喊了几句妙妙妙,随即又说到:“我听闻杨夫人要在丰收之后办一场玉米佳宴,不知我可有这个荣幸参加?”
杨语冰本打算过几日用这玉米做几道新奇的菜,摆在玉米宴上招待人。
因此她答应下来,与李鸿福约定了具体的日子时辰。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等着吃这场玉米宴了呢!”李鸿福哈哈大笑,捋着胡子期待地说道。
众人见他这副贪吃的模样,不由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