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战斗结束
金仞城赶到后军后就看见了肆意横行的陨岚。
他挥着大刀就冲了上去,两人战作一团,难分胜负。
而忽安则隐约不安,禁卫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超乎他的想象。
当大阵被冲破后,禁卫军士卒又十分默契地组成小阵,对戎军骑兵造成了比较大的伤亡。
双方的大战同样并没有像忽安以为的那样可以快速结束。
他们被禁卫军拖住了。
战斗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天玄军杀到。
嬴煜和白君凌两人率军掩杀而来。
二人于乱军中发现了忽安所在,当即拍马杀去。
一路上无数的戎军阻拦,使得他们前进困难。
然而正在拼杀的众人谁也不知,这场战斗正逐步发展为足以震惊天下的大战。
随着时间流逝,戎军先后有两支军队赶来,而武湛亲率的周军和鸿州军也相继加入战斗。
外围也有军队不断遭遇,展开战斗。
交战的范围不断扩大,战场上更加混乱不堪,残肢乱飞,惨叫四起。
此时,长孙流云也身处于战场之上,身上穿着与士兵相同的盔甲,双手握着一柄宽剑。
虽然他是文官,但不代表他就是手无缚鸡之力。
恰恰相反,他还练过一些剑术,不至于有多么厉害,但足以自保。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秦军和戎军赶到,局势愈发得不可控。
庄雪晴本来守在长孙流云身边,但因为戎军实在是太多了,两人逐渐被分隔开来。
“流云!”
庄雪晴杀着杀着发现身边的长孙流云不见了。
她有些慌了神,面对一名戎兵直接将其一枪挑杀。
可身后不知何时又出现了一名戎兵,一刀砍在她的后背。
已经抵挡了多次攻击的盔甲这一次没有扛住。
庄雪晴的后背被砍出一道伤痕,鲜血霎时流出。
她强忍疼痛转身就是一枪刺出,将偷袭的戎兵刺了个对穿。
“雪晴!”
长孙流云发现这一幕焦急不已,一剑砍在身前戎兵的肩头上,然后一脚蹬在其腹部才拔出剑。
他赶紧跑过去扶着庄雪晴。
“雪晴,我们走!”
“走?去哪?这里到处都是戎人。”
“长孙大人!向西方撤!”
墨玄带着野哲赶来,看见庄雪晴受伤后指明撤退的方向。
西方的秦军要多上一点,那里相对来说更安全。
长孙流云闻言连忙扶着庄雪晴向西杀去。
而他的身边也聚集了不少秦军,让他的压力减少很多。
可当他扭头时发现庄雪晴唇无血色、面色惨白,一看就是失血太多,如果不及时包扎伤口的话会有性命之险。
长孙流云来不及多想,就地对其进行包扎。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药粉,撕碎自己的衣衫做丝布。
庄雪晴虚弱地看着紧张的长孙流云,笑了笑,“放心,本姑娘命硬得很,死不掉的。”
长孙流云倒也想信,可她刚说完这句话就昏了过去。
与此同时战场上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
忽安知道这样下去不利的是己方,他果断下令全军撤退。
戎军开始全力撤出,白君凌想要截杀杀忽安,半路被撤回的陨岚拦下,两人斗在一起。
随着戎军的大撤退,这场大战逐渐落下帷幕。
秦军在打扫战场,将尸体集中焚烧。
这一战实在惨烈,两方皆是。
长孙流云保护着庄雪晴好不容易熬到了战斗结束。
他累得瘫坐在地,连手都抬不起来了。
还好身旁的庄雪晴仅仅只是昏迷,呼吸依旧平稳。
嬴煜和褚宗满身都是戎人的血,他们的身上也多多少少都有着伤口。
两人略显疲惫地坐在一起。
褚宗问道:“殿下,我们不追击吗?”
嬴煜回道:“怎么追?忽安不顾戎军步卒的死活,麾下所剩大多都是骑兵,而我们大部分皆是步卒,两条腿的追四条腿的?”
忽安够狠,舍弃上万步卒的性命于不顾,带着骑兵成功摆脱秦军的纠缠
而秦军中唯一有速度能追上的只有天玄军,可单凭这几万人追上又能如何?送军功?
褚宗想了想,觉得有理。
他又问道:“白世子呢?怎么不见他?”
嬴煜擦拭烈将剑的手一顿,心中不由升起一种不好的想法。
自从战斗结束的确是没看见过白君凌,按往常来说,他一打完仗都要来找自己的。
褚宗见嬴煜的沉默和手上动作的停顿也大致猜到了什么,心里瞬间一咯噔。
两人赶紧去找长孙流云,问他见没见到白君凌。
长孙流云一愣,答道:“我最后一次看见世子的时候他正在戎军的包围中与一名拿着狼牙棒的戎将交手。”
听此,嬴煜更加认证了心中的猜想。
难道白君凌真的就这么战死疆场了?
还不待他有任何情绪转变,就听远方传来大笑。
众人望去,只见一身白甲已经变成血红的白君凌纵马而来。
他右手提戟,左手拎着一个圆滚滚的东西,想来应是人头。
“哈哈哈!殿下!且看这是何物!”
白君凌冲到近前,抬腿一转就跳下马来,拎着人头走来。
嬴煜定睛一看,那竟然是陨岚的人头,面门上还插着一支箭。
褚宗不敢相信地上前,问道:“这个家伙连金将军都久战不下,世子你是如何斩了他的?”
提及这个,白君凌忍不住笑意,解释道:
“若论武力,我单枪匹马还真就拿不下此将。
不过此将轻敌,我佯装不敌败退,假意逃跑,他中计追击,我趁其不备,回身就是一箭,也是运气好,正中面门。”
嬴煜微微一笑,这可不是运气好,如此实力实在是让人望尘莫及。
这场大战很快被传给齐远升。
他刚刚也与一支戎军展开了战斗,刚歼灭戎军就收到了消息。
他赶紧展开地图,觉得应该转变一下打法。
于是他标记了三处忽安可能经过的地方,并且传令给各将,让他们率领各军提前埋伏。
同时给外围的军队传令,令他们收缩包围。
一边压迫戎军的活动空间,一边准备应对戎军的突围。
而在包围中的秦军则放弃去主动搜寻戎军,除了在指定的地方埋伏的军队,其余军队全部向外扩散,与形成包围的军队策应,主动等待戎军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