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小丈夫 > 第二十八章 忆得承平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第二十八章 忆得承平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当最近的官兵赶到的时候,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就是一片宛若人间地狱一般的画面。

    残肢断臂,满地尸骸。

    马车早就在马匹的受惊之下,冲入了树林当中,撞得七零八落了。

    一具无头的尸体上的满身锦袍,彰显着此人的身份。

    高俅,曾经的殿帅。

    曾经执掌殿前司,深受当今官家宠信的国朝重臣。

    也是这一批押送人马的押送目标。

    文书,早就已经传入了畿县县衙。

    畿县县令,还在县衙当中备上了酒菜,就等这位大人物的大驾光临。

    可是此时的大人物,却已经成为了一具无头且冷冰冰的尸体。

    畿县县尉仰天长啸。

    “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

    如果能够和高俅搭上线,结个善缘,那么作为开封府的属官,等高俅返回中枢之日,他们也能够平步青云。

    可眼下的一切,都被无情的打破打碎了。

    因为高俅死了。

    他们不仅仅不会得到来自中枢的提拔,甚至还有可能面临来自朝野的暴怒。

    高俅,可是有盟友的。

    高俅的儿子们,可还是在世上的!

    “报!大人,我们发现了一杆上书替天行道的大旗!”

    一个官兵抱着被“无意”留在战场的大旗,冲到了县尉面前。

    接过这杆旗,畿县县尉只觉得两眼一黑。

    “替天行道!”

    什么人才敢说这种话?

    只有那些反贼敢说这种话!

    眼下的畿县不仅仅是高俅死在这这一个麻烦了,更是还多出了反贼!

    麻烦,大了啊!

    “启禀县尉!还有活口!应该是贼人补刀之时太过匆忙,没有进行二次确认。”

    “这个人只是重伤,却没有死!”

    在这个官兵身后,两个畿县官兵架着一个浑身浴血的厢兵走到了畿县县尉面前。

    “快说!是什么人动的手?”

    唯一一个幸存者,正是那厢兵们的头目。

    听着畿县县尉的话,头目嘴角流出血沫道:“不知道!哪的人都有!听口音不是西北的就是东南的,还有江南的和汴梁的!”

    “不过他们喊着替天行道的口号,杀了高大人也不过是求个投名状。”

    “听他们说,他们要去梁山泊投梁山!”

    说到这里,头目胸膛如同破风箱一般迅速抽动了几下。

    “快送老子去医治,不然老子就要死了!”

    “老子死了,你们的上官怪罪下来,你们连个人证都没有!”

    眼中带着凶光,带着对生的眷念,头目骂骂咧咧。

    可听着头目的这一番话,畿县县尉却是眼中闪过一抹戾色,抽出自己的腰刀一刀抹了头目的脖颈。

    “他娘的!消息你都告诉老子了,还敢在老子面前装大爷?”

    县尉骂骂咧咧的又在头目身体上砍了七八刀,随即转头看向他的部下们。

    “收拾收拾!给马车上的财宝全部整理出来,咱们分九成,留一成!”

    “上边的人问下来,记得统一口径,散落在树林里了!”

    一个畿县官兵笑嘻嘻的走到县尉身边,挤眉弄眼道:“二叔,现在咱们不担心高殿帅死在咱们畿县这事了么?”

    畿县县尉没好气道:“不是有证词了么?杀了高殿帅的是想要投奔山东梁山泊的强人。”

    “上边怪罪下来,也是拿县令出气,二叔我这个县尉都已经拿到证词了,上边也不会拿我怎么着!”

    一推三五六,高俅之死的真相和唯一一个亲眼见过高俅身死的厢兵,就这般被畿县的县尉和官兵们,给做成了死案。

    汴梁当中御街正北。

    樊楼西楼之上的一个包间之中。

    赵榛看着天色,心中念叨了起来。

    “韩世忠他们应该已经得手了吧?”

    “不过对付几个厢兵,他们应该不至于出什么篓子。”

    今日送完高俅之后,赵榛就约了梁师成和蔡京来这樊楼相会。

    作为东京汴梁七十二酒家之首的樊楼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场所,赵榛其实也早就想一探究竟。

    穿越过来之前,赵榛曾经去开封的复原樊楼游玩过。

    可是说到底,仿的,终究是仿的。

    那座樊楼当中,更多的也是游客,而不是其他。

    当真的来到了北宋晚年的这樊楼当中,赵榛只觉得两个字扑面而来。

    “豪华!”

    甚至不仅仅是简单的豪华,甚至可以用奢华来称呼。

    就连延福宫的豪奢程度,都比不上这樊楼。

    当真的坐到了樊楼的主楼西楼包间之后,赵榛方才算是知道为啥赵佶会流连于樊楼,连内宫都不愿意久待了。

    毕竟,内宫中的那些宫娥,都是饱经训练的家花,哪比的上樊楼的这些野花那么香?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承平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樊楼,果然名不虚传!”

    赵榛饱怀情绪的诵了一首此时比自己没大多少的大诗人刘子翚所写的诗。

    反正都已经文抄过了。

    赵榛又哪会介意继续文抄?

    毕竟这蔡京和梁师成,吃这一套啊!

    听着赵榛张口就来的这一段诗,坐在赵榛对面的梁师成和蔡京都是猛然一愕。

    赵榛的惊才绝艳,他们其实都心里有了数。

    这一首诗虽然说得上名篇佳作,却还不够说得上是顶尖的作品。

    可这首诗,是赵榛初来樊楼就作下的!

    算是即兴之作!

    赵佶称呼赵榛为朕之曹子建的事情,再度从梁师成和蔡京心中浮现。

    即兴之作都能作的这么好,恐怕那才高八斗曹子建,也不过如此了!

    然而诗中含义,却让梁师成和蔡京二人不得甚解。

    其余三句,其实都好理解。

    只是这忆得承平多乐事这一句,这不该是赵榛能够写出来的啊!

    大宋都已经承平多久了?

    就差没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这久居汴梁的小王爷,怎么着就有了这种感慨?

    还是说,这小王爷觉得大宋不够太平?

    说白了还是这个时代,诗词中往往蕴含着对于时局对于时态的看法。

    若是旁人写了这诗,蔡京和梁师成不会考虑去深入了解。

    大概率也就是觉得有人写了一首佳作。

    可若是赵榛写了这首诗,那么他们两个需要考虑的地方,可就多了。

    就比如,这是不是在暗讽时政?

    这是不是来自于官家的敲打?

    这首诗,到底是写给谁看的?

    看了看老神在在不动如山的梁师成,蔡京知道,梁师成那老狐狸是不会主动发问的。

    毕竟梁师成早已是信王殿下的盟友了。

    更是在信王殿下的操作下,成功的夺下了殿前司的权柄,在宫内势力彻底压过了杨戬一筹。

    蔡京自家人知自家事,他虽然当了这么多年宰相,如今更是身为太师,位极人臣。

    可是他终究是个老梆子,更不是官家近臣。

    手中的权柄固然有用,但是天子一言可以夺走。

    这从他这么多年的起起落落中,就可见一斑。

    要不然蔡京也不至于以宰相之身,还需要去巴结杨戬和梁师成这俩太监。

    大丈夫能屈能伸。

    宰相肚里能撑船。

    他蔡京既是宰相,又是大丈夫,蔡京自然不会在赵榛面前还继续端着那宰相的架子。

    虽然说七十一岁的老叟对一个七岁儿低头,这是一个很屈辱的事情。

    可一个臣子,对一个皇子低头。

    这就正常了!

    在心里宽慰了自己几句,蔡京抬起头看了看赵榛,讪讪一笑道:“信王殿下,老臣不解殿下诗中的忆得承平多乐事这一句,是指的什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