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城热闹得很
又过去了四五天时间的一个大清早,张弘范终于下令全军撤退。
赵昺让人弄来一串爆竹,在码头上燃放,“噼噼啪啪”的声响中,元军的战船终于消失不见了。
元军败退之后,一切又都恢复正常。人们在津津乐道战斗中的种种故事时,有一个人是无法绕过去的,那就是小皇帝。比如城墙上智斗元军头目张弘范,用火攻,一次全歼两千余名元军等等。
当然,还有一个人的名字也让人们记在心中,方磊。他首创的那种打了就跑的骚扰战术,闹得元军夜不安寐。而更让人惊奇的,是他竟然带领一支五百人的小部队,全歼对方千余人。这样的战绩,简直可以彪炳史册。
在最初了解到方磊创造的这一切时,连赵昺都惊讶得合不拢嘴,这不就是后世风靡的那种游击战术吗?他都有些怀疑方磊是不是又是一个穿越者。他把方磊单独叫来,跟他谈了足足半个时辰的话。期间用各种话语去试探,最后才得出一个结论,人家可是彻彻底底的古人。
这次的交谈如果公开出来,也挺有意思的。
比如赵昺问道:“你能预料到一千年之后,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臣不知。”
“你猜猜看,不说全部,就说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会过上怎样的日子?”赵昺的话语中饱含了一些后世的语言,他相信,如果方磊确是从后世穿越而来,一定会听出其中的意思。
然而,方磊却道:“臣猜不出来。”
赵昺想,是否是方磊面对自己这个皇帝不敢随便说话?他道:“方磊,你不必这样拘束,随便一点。”
谁知,方磊很认真地道:“是的官家,臣很随便了,可是您的问题太深奥了,臣完全不懂。”
“朕的话深奥吗?”赵昺惊讶地道。
“不仅深奥,还有点天马行空的味道。”方磊用舌头舔舔嘴唇道。
“喀?”
“官家,不是吗?您说着说着,就说到一千年以后的事情了。臣就是拍马追赶,也追赶不上啊。”方磊敬仰地道。
“那你能跟朕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用小股部队轮流袭扰蒙虏的?”赵昺无语,于是决定单刀直入。
“这个办法是您说的啊,臣不过是执行您的旨意罢了。”
“是朕的旨意?朕什么时候下过这样的旨意?”
“官家,您不是让人给臣捎话,说你们玩得简单一点,不要期望杀多少人,只要闹得他们鸡飞狗跳就行。为了落实好您的旨意,臣思考了好几天呢。这才悟到一点点。”
赵昺盯住方磊,心里嘀咕,我是不是也犯了宋朝皇帝爱玩“微操”的癖好?好了,再直接些吧。
“告诉朕,你知道有一个十六字诀吗?”
“什么十六字诀?臣不知。”方磊头摇得波浪鼓似的。
“就是两军对垒,弱的一方为了战胜强敌,总结出的作战方针?”
“臣不知。请官家教臣。”
方磊只得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方磊跟着赵昺说了一遍,又沉思了片刻,然后笑了起来。
“官家,人们都说您肚子里的学问真多,现在看来,一点儿都没说错。”
战斗结束之后,需要处理的事情一大摞,赵昺能推的都推给陆秀夫跟张世杰处理。其中有一件事情,两人都不肯接受。就是如何处置杨镇。
这家伙在那天晚上的最后时刻,乘着高明望不备,竟然跟着那几名守护城门的士兵一起逃到了城墙上面,非常侥幸地保住了性命。可是他带着间谍到西城门,利用自己的身份,为间谍作了掩护,这一行为,已经跟背叛无异。
因为当时战事还在进行中,所以他被暂时关押起来。现在战事结束了,该怎么处置他,便提到议事日程。
可是不管怎么说,杨镇也算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怎么处置他,成了万人属目的事情。对此,人们的意见也不一致。
恨他的人当然不在少数,他们提出假说论。说如果不是官家洞察秋毫,识破了敌人的鬼计,那么,我们这些人早已成为蒙虏刀下鬼,行在从此分崩离析,大宋复兴大业断无继续下去的可能。
总之,这件事情的可恶程度,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对于这样的一个人,不杀怎么能平民愤?不杀怎么能震慑跟他一样的宵小们的贼心?不杀怎么告慰死去的英灵?
也有不少人对他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说他是受庄桥安的欺骗,在敌人的胁迫之下,不得已而为之。跟那种主动替敌人卖命、出卖灵魂者不可相提并论。说到底,他也是受害者。
最令人惊讶的,是他的九个小妾中的八个,连同他的大女儿,竟然都跪倒在行宫外面,替他求情,说他虽然死有余辜,但毕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希望官家网开一面,免他一死。
赵昺想起此事就烦,说我们现在不是有个专管官员风纪的部门吗?就让他们审理此事好了。于是,这个头疼的案件就到了杨亮节的手里。
杨亮节是老狐狸,深知这种案子,无论怎么判,都有人不满意。于是口口声声说此案件重大,人命关天,不能马虎从事,然后就使用了一“拖”字诀。他相信,待过了一些时日,时过境迁,人们的热度冷下来,对于杨镇的命运就不会再那么关心,到那个时候才是处理杨镇的好时机。
果然,在此期间,出了不少大事情。一是搬迁新居。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建设,新城已经建成足够多的房子。战争期间,为了安全,赵昺已经让不少民夫、工匠的家庭住进新房子。此刻战争结束,他否决了让这些人重新搬回来的意见。并让剩余的新房子也全部分配给民夫和工匠们家属。至于官员和行宫,则待第二批房子建好之后再搬迁。
赵昺的这一决定深受民夫和工匠的称赞。他们对于能够住进窗明几净的新房子无不欢欣鼓舞。
人们搬进新房之后,总要添置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陆秀夫也早已想到这一点,布置行在的民船出海大量采购家具以及其他的行头,再以平价出售给那些需要的家庭。所以,一段时间,新城内好一番热闹。
另外的一件事情是割稻子。行在开垦的农田种下的第一季稻子熟了。正当农夫们挥镰收割时,一些有经验的老农警告说马上要来大风了,稻子必须赶在大风到来之前收割上来。陆秀夫于是让人去府城那边招募人员帮助收割。但速度仍然是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