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先天五太
放松了一日,达到所谓的贤者时间,陆秉玄决定利用这段心境堪比圣人之刻,窥探元婴大道。
首先第一步便是补全灵根,进入密室盘膝打坐好,洛灵渺扶着陆秉玄的肩胛,身子缓慢坐下,随着身体接触,神魂灵力瞬间贯通。
两人意识沉入了丹田之中,共同运用起了补全灵根的秘法。
玄冥真解中记载的补全灵根之术比较简单粗暴,对比起道渊给的修炼法,大概就是吞噬补全的效率更高,俗称鲸吞法。
在将神物对半而分后,两人便开始炼化起神物,将其填补入丹田,化作‘支撑’。
这一步可以将丹田想象成一片天地,而灵根 便是这片天地的存在之基石,是支撑天地的不周之山。
灵根的品质决定了这根撑天之柱的大小,而柱子的大小自然也决定了这片天地的大小。
两人的天灵根毫无疑问称得上是不周山,如果用五行均衡之术补全灵根,那么补全的灵根便像是不周山倒塌之后,用于擎天的大龟四足,不会更出众,但却也有擎天稳固之能。
可若是五行相生,那就是硬生生的拔高天地,用一截更比一截更高的支柱将天地撑起,随着彻底补全,五行相生后也能将其余灵根强行拔高到同一高度。
其中的风险也一目了然,一旦撑高失败,天地翻覆,那修士性命也就随之翻覆。
陆秉玄和洛灵渺都选择了先炼化木行神物,顿时一道擎天之木便代替了他们原有的灵根, 将天地撑起,伴随着一种天地轰鸣的幻音,丹田之中的天地像是被支撑着扩张开来。
一种玄之又玄的感觉浮现在心头,天地间的清浊之气开始快速的分开,但好像却跟不上天地分离的速度。
这个过程有种很奇妙的感觉,陆秉玄感觉自己天地好像完全没有那种翻覆的感觉,十分的稳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金丹的缘故,怎么整都不见得倒塌,于是他开始继续炼化其他的神物。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举动,至少对于别人很危险,补全灵根不是炼化越多越好,万一失衡,或者超越了原本丹田的极限,嗝屁的几率是很大的。
所以补全灵根依赖的神物才只需要一点,算是媒介,根本上还是依靠自身的灵根进行相生或均衡补全。
但对于此刻的陆秉玄陆秉玄来说,只是陷入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神奇操作当中。
如果天地会翻覆,那就说明是你灵根不够粗,但是灵根越粗他就越高,越高天地就越会翻覆。
此时陆秉玄丹田内就是这种情景,原本只有补全的木灵根在将天地托起,随着他炼化其他神物,从一根变成了四根。
丹田中的天地被四根擎天支柱不断的扩张,将这片天地撑的越来越高,并且因为炼化的神物越多,这支柱也越来越粗。
如果横过来看的话,这四根支柱粗的快要占据整个天地四分之一的大小,稳的一批。
而洛灵渺也学着陆秉玄的神奇操作,不过她是五根支柱,因为她是变异灵根,需要补全五行。
等到丹田之中的所有神物悉数炼化,陆秉玄感受着丹田内的情景,已经变得有些奇怪了,其他四种灵根已经远远超过他的天灵根。
原本能称作不周山的天品水灵根,此时和其他补全的灵根比起来,有种豆芽菜的感觉。
“灵渺,你感觉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陆秉玄尝试的问道,虽说这个奇怪的想法是他提出的,但他也说不上来,因为已经没有了参考对象。
“好像没有。”洛灵渺也说不好这是什么情况,但想到菱形金丹还稳居丹田之中,她感觉应该没什么问题。
“那就继续。”陆秉玄拿出令牌,向着道渊传讯,述说着自己补全灵根的神物用完了,同时提及了一下自己需要补全水灵根的要求。
他感觉自己可能是长生道宗史上第一个补全灵根的时候,反而还要补全自身灵根的天灵根了。
不一会,一个储物袋被扔到了第七小筑的门前,也就是每次定点传送的位置。
陆秉玄感觉道渊肯定是记录了一个快捷方式,不然不可能每次都这么精准。
将储物袋摄入密室内,两人很快就又开始嚯嚯起储物袋中的神物。
随着炼化神物,丹田中的天地却像是达到了一个界限,再难以被撑起,但陆秉玄发现虽然天地不能再撑起,可灵根还能继续壮大。
于是乎,灵根在陆秉玄的强行喂养下,变得愈发粗壮。
这个过程陆秉玄又向道渊要了一次神物,最终这片天地变得彻底的稳固下来, 因为灵根已经占据了天地的所有空间。
用通俗的话说,灵根变成实心的了,这天地根本不可能翻覆。
洛灵渺丹田的情形也同样如此,丹田变得浩瀚无垠,但又十分稳重,菱形金丹浮现其中宛若星空一点。
“总感觉好像还差点意思。”陆秉玄看着挤作一团的灵根,忽然灵光一现,炼化了一滴九重弱水。
顿时随着陆秉玄这一大胆的举动,仿佛突破到了一种极限,从灵根无法承载天地,变成了天地无法承载灵根。
于是乎,灵根与天地便都开始了坍塌收缩,并且这也带动了洛灵渺丹田内的天地。
但这又于之前所见的洞天崩塌有所不同,至少陆秉玄和洛灵渺心中竟并未生出一种要遭的感觉,反而有种理应如此的感觉。
一时之间,天地灵根融为一炉,两人的天地也化作一起,这远比神魂情感还要深入,是彻底的将性命,成道之基缠绕融入为一体。
无法描述,无可言说,天地像是重归虚无之态,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光无象,无形无名。寂兮寥兮。
无垠虚无,但却又包含一切,这像是至全之态,此刻灵根之分全然失效,即使是洛灵渺的变异冰灵根也融入其中,失去了其特色。
有神之始,未见其炁,随着时间流逝,这片虚无才逐渐发生变化,内蕴先天一炁。
像是一切变换的开端,但却有名无实,虽变有气,而未有形,初化鸿蒙之态。
有炁之始,虽变有炁,而未有形,阴阳交合,混而为一,神气演化,自一生形,虽有形而未有质,初化混沌之态。
有形之始,形而有质,而未成体,初化浑沦之态。
有质之始,浑沦为一,分化两仪,阴阳分化,大道至理,谓之:
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
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