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五十年代小奋斗 > 第42章 晋江独家

第42章 晋江独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没过几天, 风声就传出来了。

    社员们找到队里,问:“队长,咱库里的粮食呢?”李大海喊会计出来, 拿着算盘“噼里啪啦”算了一笔账, 说:“粮食?都进肚子里了!”

    社员们这才惊觉, 这几个月大吃大喝,把一年的口粮都给吃没了。

    “队长, 这可咋办啊?”

    “呃, 大家不要着急, 队里正在想办法……”

    李大海安抚着群众,想跟邻村借粮。可一连跑了几个地方,都被人家怼回来了。他跟丁茂山悄悄地说:“看来,缺粮的不是咱一家……”

    丁茂山皱起了眉头, 说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

    吃不饱,社员们的热情受了打击, 干起活来懒洋洋的。

    李大海给大伙儿鼓着劲儿, 说:“咱县里修船闸,搞大会战, 每个公社都要派人,去了就能吃上白面馒头……”

    年轻小伙子纷纷报名,坐上马车去了县里。

    可那活儿太累, 肩挑手提的,坚持一个月就不错了。好在轮换着, 一个战队一个战队拉上去, 就像打仗似的。也正是这番苦干,农田水利设施从无到有,那些水库、大坝、沟渠、机井滋养了几代人, 直到后世还在沿用着。

    这是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结晶。在艰苦年代里,劳动人民拧成了一股绳子,靠着勤劳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多少年后回想起来,依然心潮澎湃,那种奋发努力跟时代紧密相连。

    留在村里的,像往日那样出工。

    一到收工时间,就往食堂跑,生怕去晚了就没饭了。可春荒才刚刚开始,距离夏粮收获还有好几个月,这段日子吃啥是个大问题。

    丁茂山跟公社打报告,说:“再不调拨粮食,俺们村就断顿了。”

    许科长批评他:“茂山同志,别的村都说粮食够吃,就你们村特殊?我看啊,你这思想觉悟得提高啊!”

    丁茂山不管那么多,一个劲儿地诉苦,还堵着社长不肯走,说:“晚上,俺不回去了,就住在办公室里。”

    社长哭笑不得,把丁茂山批评了一通。可问题总得解决,公社开会讨论之后,给柳沙湾大队调了一批返销粮

    。

    丁茂山押着粮车回村,看着粮食入库。

    他是苦日子出身,一心挂着村里。不像其他村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宁可饿着也不能塌了面子。

    有了返销粮,心里踏实了不少。

    队里开会,说:“要精打细算,坚持到六月份,等夏粮收获就熬过去了……”食堂里是可丁可卯,按人头平均分配。打菜时,大师傅掂着勺子一抖,想法设法地节省着。

    社员们吃一堑长一智,都盯着粮食。

    “吃大伙太浪费了,要是自家能开伙就好了。”

    有社员明白过来,就跟队里提要求。

    “丁支书,俺家里有老人和娃娃,想领回去吃……”

    “那哪行啊?大家都吃食堂,不能搞特殊……”

    丁茂山以身作则,一家人都吃大伙。李大海也一样,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端着碗去食堂打饭吃。

    社员们挑不出毛病来,就盯着那几家入社晚的。

    说起来,晚一点入社占了大便宜,去年的夏粮没上交,秋粮只交了一部分。尤其是章怀良家,几个娃娃在外面念书,口粮要核算出来带到学校去,基本上啥都没交。

    有社员眼红了,就嚷嚷着:“得让他们几家补上”。可这会儿都在叫苦,说打下的粮食早就吃完了,全靠红薯干子撑着呢。

    队里没发话,眼红的也没辙。

    入社早的农户后悔不迭,家里一点存粮都没有,鸡鸭也不养了,说队里有养鸡场、养鸭场,自个儿不用弄这个,可现在想换换口味都不行。赶上大炼钢铁,铁锅也上交了,想做饭也做不了。

    相比起来,章怀良家的日子好过多了。

    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章怀良很低调,见人就说:“俺去田埂子上剜点野菜,填填肚子”。甭管人家相信不相信,每天都挎着篮子出去。到了晚上,才让江玉梅做些吃的,把门窗关得紧紧的,生怕人家晓得了。可即便是这样也得节约,粗粮和细粮搭配着,再用干菜、红薯、南瓜垫补一下。

    章老爷子过惯了好日子,哪里吃得了这个苦啊?他想吃肉,可有饭吃就不错了,上哪儿弄肉去?赶上吃饭,

    就捧着碗难以下咽,嘴里还叨叨着。

    “怀良啊,爹今年七十八了,没几天好活了,就想吃口好的……”

    “爹,俺让玉梅给您擀碗面条,片一块腊肉……”

    章怀良很孝顺,想方设法地哄老爷子开心。

    章老爷子捋捋胡须,这才满意。

    家里的库房是公用的,章怀良管着钥匙,每天都要核查一遍。有好吃的,先仅着老爷子。也亏得提前存了点东西,不然,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赶在星期天,章小叶回来了。

    章怀良偷偷地说:“叶子,咱家的母鸡下蛋了,晚上给你煮鸡蛋吃……”

    章小叶嘿嘿笑着,溜到后院瞅瞅。

    鸡笼子里关着几只母鸡,正在吃烂菜叶子。还是爷爷厉害,甭管谁来动员都不搭理,硬是把这几只母鸡保住了。也亏得入社晚,不然,赶在风口上,早被人家拿到食堂里吃掉了。

    跟村里比起来,镇子上稍微好一些。

    公社开着大食堂,各单位人员凭饭票去打饭。食堂管理严格,不像村里大手大脚。再说,入了集体之后,公社管着十来个生产大队,粮食统购统销,多少有些储备。

    邮电所也有伙房,赶上去年那个热闹劲儿,差一点入了公社大食堂。还是所长有经验,说:“咱们这边经常加班,怕是赶不上饭点,还是咱们自己做饭吃。”

    这么一来,邮电所的粮食勉强够吃,虽然清汤寡水的,可好歹有饭吃。

    按照小叶子说的,陈水秀退了大伙自个儿做饭。家里攒的东西派上了用场,三个娃娃吃得饱饱的,有蜂蜜水喝着,营养也跟得上。

    公社成立后,就办起了托儿所。一个大院子,有保育员教小朋友唱歌、跳舞、做游戏,很正规。

    继国和继军上了托儿所,就从姥姥家搬回来了。可一得空,还是往姥姥家跑。陈水秀照顾家里,每月按时拿生活费。陈王氏不肯收,可她硬是要给。

    要说,娘家那边不用担心,都有口粮标准。月初,大川拿着粮本去粮店买粮食。一家人没吃食堂,自个儿做饭节省,倒是影响不大。

    为了节约粮食,江玉梅来镇子上上班,揣着一个杂面饼子。继霞和继

    文住校,也不往伙房交粮食了,自己带饭,搁在陈水秀那里热一热,跟小叶子一起吃。

    陈水秀记着玉梅姐,赶着中午吃饭,就去喊玉梅。江玉梅不好意思,总是找个借口避开。实在避不开了,才过去喝点热汤。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就像回到了过去。

    江玉梅很怀念那段时光,可她跟水秀还是分了家,有了各自的生活。

    长河在县里,就没那么方便了。

    他正在长个子,胃口惊人,总觉得吃不饱。可粮食紧张,他是晓得的,就把饭量降了下来。章怀良心疼,想给长河找个吃饭的地方,可这会儿家家户户都不宽裕,去哪里都不合适。

    章老爷子说:“怀良啊,让长河去长瑜家搭个伙儿。”

    章怀良嘴上答应着,到底开不了口。

    章长瑜倒是很客气,赶着星期天就把长河叫到家里,甭管好赖,热乎乎地吃一顿。李秀云也很懂事,没把长河当外人。

    “长河,多吃点,可不能影响学习哦!”

    长河成绩不错,立志考大学,就像继业那样。继业从省大毕业后,留在了省城,给几个娃娃树立了榜样。

    到了六月,夏粮收获了。

    可收成不好,因为干旱减产三成。可上面调拨粮食,还是按照去年的指标。这么一来,社员们的口粮定额又减少了。

    队里把希望搁在了秋粮上,只要秋粮丰收就不怕了。殊不知,灾害天气接二连三,持续了近三年,影响范围很大,对全国人民都是一个考验。

    章小叶也面临着一个问题。

    再过一个月就初中毕业了,赶在困难时期去县里念高中,对她也是一个考验。

    陈水秀觉得小叶子成绩好,不如上个中专?章小叶不想上中专,咬紧牙关也要上大学。继霞倒是很犹豫,如果能考上中专,由国家养着,家里的负担就减轻了。

    可中专哪是那么好考的?得成绩拔尖才行。

    章小叶给继霞、继文辅导了一个月。只要抓住考试要点,还是能拼一把的。

    作者有话要说:换了一下文名,反正都是一个意思~

    _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