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想要做
祝蹊难道这么没有自知之明的吗?
那当然不是了。
京市大学是什么地位?她的民办杂志是什么地位?她心里很有数的!
什么狂妄到要求肖校长给自己分配毕业生这种事儿,祝蹊是不可能开得了这个口的。
她跟肖校长说的是“需要借学校几个学生,所以让校长您开个方便之门”,说的是“借”又不是“要”。
祝蹊听到肖校长这话就知道他误会了,简直哭笑不得,道:“我的意思是,想要校长性格方便,开个通行条,我这边招点咱们京市大学的学生过去兼职。”
现在杂志刚刚才有开办的企划,连杂志名都还没有定下来呢,祝蹊觉得,现阶段,那是每一分钱都要花在钢刃上。
那怎么花最有性价比呢?
古往今来的道理都是一致的——廉价劳动力!
咳咳。
话是不能这么说的啦,但大家都知道,大学生,尤其是还在校期间的大学生,就是便宜又好用啊。
而且啊,祝蹊的目光瞄准的还是《明天》的成员。
她一手带出来的人用起来肯定比外面招来的新人用起来更顺手,不用怎么教都知道她想要什么,到时候办起事儿来肯定又快又好。
最主要的是,祝蹊有信心营造一个很不错的工作氛围,让来兼职的大家伙儿在岗位上感受到家的温暖,然后产生一些归属感嗯嗯,不敢奢望京市大学能分配学生到自己这里来,祝蹊还不敢想想这些学生毕业后主动加入自己吗?
她这是阳谋,还是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的那种阳谋。
很显然,肖校长人还不够奸诈狡猾,没能跟上祝蹊这条思路,也就想不到,祝蹊这冠冕堂皇的话里还藏着这么一条打算。
他只为自己误解了祝蹊同志而感到羞愧——是啊,祝蹊同志虽然找自己办过不少事儿,这些事儿还一个比一个大胆冒险,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无一不是为了《明天》好,无一不是为了京大好的啊!
小祝同学成为了小祝同志,那也是初心不改,一心为公的啊!
自己怎么可以这么想她?
太不应该了!
肖校长很是一番自我反省,也细细分析了一番祝蹊这个申请,越想越觉得妙!
他是京市大学的校长,比其他人了解更多,自然不单单只看到了《明天》给京大带来的荣誉,也看到了《明天》给京大带来的实质性的好处。
就比如给学生带来的勤工俭学的收入。
无论是给杂志社成员发放的补贴还是给投稿人提供的稿费,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帮助到家境比较困难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有笔额外收入,减少一些身外的顾虑,然后更专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其实,如果不是祝蹊开了这么个口子,肖校长可能还不能对部分家庭条件实在艰苦的学生有更清晰的认知,他知道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不好,但是不知道这些学生家庭条件不好到学校给发放的生活补贴基本上全部寄回家里,自己就每天一个馒头一个馒头过日子。
这个年代,学习肯定是一项耗费心神的事儿,不可能跟后世的高校一样,大学期间多的是混日子的人。再加上,不是所有人都能跟祝蹊他们一样基础扎实,甚至祝蹊还有来自于后世的学识积累,所以学起来更加轻松一些。
好些学生,不仅要学习庞大分量的新知识,还需要不断补足自己的缺漏,其中的辛苦显而易见,这营养跟不上,怎么能行呢?
肖校长很发愁这件事,所以这些年来,京市大学算是全国高校当中,最积极主动为学生们提供勤工俭学项目的学校了,有很多学校的领导不理解,但京市大学里的师生们自己清楚,这些勤工俭学的项目帮助到了多少学生。
而现在呢,祝蹊提出来的兼职建议,无疑又是一项十分可行的勤工俭学项目,这势必能帮助到学校里又一批学生。
肖校长想到这里,觉得小祝同志这初心何止是不改啊!
这应该是升华!
“那是当然,咱们学校也有很多跟外面单位合作的勤工俭学项目,小祝啊,你有这个心,我作为校长,肯定是很感谢你的。”
祝蹊也不知道肖校长要感谢自己什么,但是么,这便宜不占王八蛋,所以她连连点头:“校长真是客气了。”
可以再客气一点,多给我分配一些优秀的学生。
也可能是因为祝蹊今天真的运气爆棚吧,因为肖校长刚刚和校内领导们开会,讨论了临近毕业的学生的实习问题。
祝蹊这届的学生是没有毕业前实习的,直接就分配到单位了,倒不是说这样有什么不好,毕竟这些年来都是这样的。
但正好有个副校长提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大家就一起讨论了一下,觉得完全可以调整一下人才培养方案,理论学习尽量都放到大一大二去,等到大三的时候开始开设实践课程。
肖校长就把这件事跟祝蹊说了,并且与她讲:“现在正好有一批大四的学生,他们的课程任务已经比较轻了,完全可以分配实习。”
祝蹊:还有这等好事?
别的社团祝蹊不敢保证,但是《明天》杂志社的人员流动祝蹊还是很清楚的。
杂志社就是,到了大三就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培养新人上面,而培养新人,自然是为了更好地让新人接自己的位置,届时,她们就算毕业了,杂志社也能后继有人。
而杂志社后继有人,也不代表她们这些老人业务能力退步了啊!
所以呢,这批人正是自己招兼职最好的对象!
这次来学校,还真的是来对了!
祝蹊美滋滋地接受了肖校长的提议,并且一点没有遮掩的意思,直接点了自己十分熟悉的几位社员,跟肖校长说:“如果可以的话,还麻烦校长您提前问问这几位师妹有没有意向过来。”
她也没有一定要强求原本杂志社的人一定要加入自己,甚至因为她们在自己眼里是真正的人才,所以才更要尊重她们自己的意见,得是她们乐意了,自个儿用人才能真正用得顺手哇。
这提前问问还是很有必要的。
肖校长:“那是自然。”
不过两人在这个时候也是的确都没有想到,这祝蹊要招人,效果呢,比他们预想的好太多了!
被询问的人一开始的确对祝蹊居然自己创办杂志而感到诧异,但确认了是祝蹊创办的之后,都同意了!
也就是说,祝蹊这么跑了一趟京大,就给自己拐带来了一批好用又便宜的劳动力,省时省力不说,还省钱……
68:还得是你啊。
祝蹊表示:那不得是我啊!
但是她的脚步可没有就此停下,创业可又不少的事儿需要忙乎,祝蹊解决完创业伊始的人才问题后,那还得继续结局后续一系列的事务。
比如说约稿。
一本杂志就算是有了靠谱的编辑,这没有质量有所保障的投稿,那也是白搭,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编辑也难审皇帝的稿子啊。
但这对祝蹊来说实在不是什么难题。
一手办起了《明天》的她手里并不缺作者资源,甚至还有点丰富过头,甚至是好好做过了策划,这才决定了要找哪些人约稿。
这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蔡颦颦了。
如果说祝蹊是京市大学当之无愧的汉语言魁首,那蔡颦颦势必能占一个榜眼的位置。
而且,在众人不知道不言就是祝蹊的情况下,抛去《明天》是祝蹊主张创办并且一手扶持上来的因素之外,两个人在专业性上的评价可谓是不相上下。
祝蹊是专业排名第一,但蔡颦颦紧咬其后,并没有差多少,祝蹊是经常在各大刊物上发表作品,但蔡颦颦也不差啊,在各大刊物上也能经常看到她的名字。
并且,在大学分配的时候,她跟祝蹊同样都收到了宣传部伸出来的橄榄枝。
巧合的是,两个人都一同拒绝了宣传部。
只不过,祝蹊是拒绝了宣传部的同时也拒绝了其他的单位,而蔡颦颦是选择了回到她家乡的高校,读在职研究生,就是一边做讲师、一边读研究生。
她家里条件很不错,没什么经济负担,也就没有一定要立马就毕业承担起家庭收入重担的意思,而是按照自己所想,选择了继续深造。
祝蹊如果不是早早地确定自己就是要成为“作家”,应该也会继续读研究生,然后留校任教。
别的不说,至少大学教师这个职业绝对是祝蹊上辈子最羡慕的职业,体面、收入不错还有寒暑假,神仙的日子也不过如此了。
只可惜,上辈子早早地进入了融媒体,从此后再也没有出来过,活成了左右都是内卷模样的媒体人。
而这辈子也是闲不下来,正野心勃勃地想要开创自己文学时代呢。
这么一想,祝蹊觉得自己就更有必要找蔡颦颦写稿子了。
都是好舍友,总不能自己这么忙,这蔡颦颦却这么轻松吧?
所以祝蹊找蔡颦颦约了个稿子。
蔡颦颦这才知道,祝蹊居然又创办了一个杂志。
她心情很是复杂,问祝蹊:“希希,怎么你每次都能这么勇敢?”
《明天》还未成立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看好,而现在,蔡颦颦心里清楚,想必依然是所有的人都不看好祝蹊成立杂志,甚至还想看祝蹊的笑话。
蔡颦颦也知道,以祝蹊的通透,她都能想到的东西,对方肯定也能想到,但祝蹊还是敢顶着众人的目光去做别人不看好的事情,这份勇气,真是她想都不敢想的。
却没想到祝蹊说:“我哪里有什么勇敢不勇敢的,只是现在的社会比从前更加自由了,我杂志办不好,那我还能做别的,就像是我在学校的时候一样,我只是个学生,我就算失败了,那又怎么样呢?反正学校又不能开除我。”
“趁着自己想要做这件事的时候,那就一定要去做,不然以后想起来了,那不得觉得后悔呀。”
去做了,那至少失败了能说明自己真的不行,那要是你做都不做,你就觉得自己不行,等以后别人做成功了,等你不会想,那时候我要是去做了,是不是也能行了?
遗憾总是会存在的,人们能做的无非就是让遗憾没有这么遗憾而已。
蔡颦颦听了祝蹊这番话,若有所思,却只道:“你放心吧,咱俩什么关系,别说你会给我稿费了,你就算是不给我稿费,我那也得给你写稿子呀。”
她是真心地认为,如果没有出主席,那大概率就不会有现在的蔡颦颦。
或许她依然会成为一个有才华的高校讲师,但一定不会成为一个看得见世俗的平凡人,也就是成为了这样的平凡人,她才能真正看见这个世界的美好之处。
祝蹊:“那就说定了哦。”
谈下了一个稿子,祝蹊马不停蹄又开始了下一个,可谓是忙得连轴转,这小日子可真是没有一天是松懈下来的。
好在呢,整个过程也十分顺利,多亏了她之前的好人缘,现在呢,无论是问知名大佬约稿还是找无名小卒,基本上祝蹊找上去了,对方呢就会应下来。
也就一周的功夫,祝蹊就定下来了杂志第一期的所有稿件位置。
她这次的约稿也是完美契合了自己想要做一款泛娱乐化杂志的想法,基本上约稿对象都是小说写的很不错的对象,约稿内容基本上也都是小说。
除此之外,也约了一些技术性的文章,但也基本上跟小说有关,比如说人物的塑造方法、剧情的铺展方向等论文行的文章。毕竟还是要切合一下现在的潮流,让杂志拥有一点文教属性,至于本身是不是这个目的和方向的,那就另说了。
全部准备就绪,祝蹊立马召集自己的人马,准备召开全新杂志的第一次会议。
也就是这个关头,祝蹊收到了一条意料之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