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在硬科幻的世界里修真 > 第3章 拓荒

第3章 拓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跟运输船上的通讯讨论过了,运输舰上的华人社群筹划委员会经过投票,基本认同了我的选址。你去操作设备检查下着陆场,清除一些障碍,做一些初期的规划。有几百个登陆舱会着陆呢。然后协助我引导大家着陆。”作为前期勘探小队的华人代表,已经完成了任务,接下来该引导其他人登陆了。

    “为什么不像我们的登陆机着陆过程中看到的停放的飞船一样,整艘飞船登陆呢?飞船还多携带了那么多登陆舱。”孔津不解,他觉得拆分小型登陆舱登陆的方式非常低效。航行的过程中多携带了大量登陆设备,浪费了有效载荷。

    “这样一大家伙,着陆在这样的大重力星球是不可能重新起飞的。着陆那些船,我们称之为“种子”,整体降落,拆解作为早期建造星球的所需资源,它的动力核心是作为核聚变反应堆使用的,将来也为我们供应建设国家过程中的能源。其他定居点也有几颗这样的种子,前期已经分配好了。空中的其他飞船,一部分还需要协助我们建立一些空间基础设施,他们应该会在轨道上停留很多年,另一些只是租用的,他们会回到一光年外的奥罗拉星系。”

    “登陆舱非核心部件都是到了目的恒星系才就近采集资源组装,并不浪费多少有效载荷。所以地面上才会有这些工厂。将来,我们会建设太空电梯,到时候来往这些空中城市会很方便。”吕卫明认真地跟孔津解释着。

    孔津在吕卫明的指点下,很快熟悉了一些机械设备的操作。他跟着吕卫明到选定的着陆场对土地进行平整,然后安装了一些引导模块。

    期间,吕卫明到附近停放的飞船中拿了些水跟合成食物给孔津。

    孔津忙着工作,没细看吃的是什么,接过来一边吃,一边操作机器。这是飞船着陆后利用飞船零部件组建的机器,操作简单,只需要给机械设备下达指令,就能完成土地平整等工作。

    没有日夜交替饿了,他就跑去飞船里睡,醒了,就继续工作。

    “我看到地面已经有不少机器人在生产一些装备了,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工作,需要唤醒我,而不用机器人完成呢。”孔津不解的问。

    “人啊,是机器永远无法取代的啊。制作一个机器人多贵,还花时间,你呢,随便打发俩馒头就能活,还能做一些基础的判断,便宜好用。”吕卫明忙着自己手头的活,头也不抬的说道。

    工作很快完成了,孔津跟吕卫明回到飞船旁边,开始引导登陆。

    “这是…”孔津看着天空,眼前的一幕让他大为震撼。

    数百个摩擦大气层产生的亮点划过远方的天际,像一颗颗流星。孔津看着这些登陆舱不断变大,反推火箭点火,减速,巨大的轰鸣声响彻这片空荡荡的荒原,在接近地面时,登陆舱的速度已经非常缓慢,最后稳稳地放在了地面上。孔津看这着陆的平稳,跟一千年前看到的比起来几乎可以说是“轻拿轻放”了。

    “为什么他们降落不用降落伞,要用火箭反推?”孔津问道。

    “便宜。化学燃料不值几个钱,核反应堆闲暇时的多余能量,用制作化学燃料的方式储能了。副产品。”吕卫明抬着头看着天空,说道。

    “这个壮丽的场面,以后很难看到了吧。”孔津知道,这种大规模星际移民所耗费的资源巨大,大部分行星仅作为资源开采点,不会有这样大规模的移民登陆。

    “不,这只是我们暂时落脚的地方,哪天我们的储备够了,我们华人社群会寻找一颗更好的星球建立我们自己的文明,这种大规模登陆的场景,在我们不断殖民中会一直重现。”吕卫明知道,人类的分歧无限多这种分歧会导致人类不断分家。

    而且,因为飞船极低的航行速度,跨星系建立紧密有效的实际控制非常困难,星际之间不同实体的战争还是比较少的。

    但这不是绝对。

    人类的寿命是短暂的,但国家的意志是长久的,国家的规划是长远的。1000多年前,丹麦海军战败,丹麦人种下90000多颗橡树,计划在150年后成熟重振海军。当丹麦自然局像国防部报告橡树已经成熟时,已经是核动力航母的时代了。

    “我们距离前母星,哦,我们过来的那颗奥罗拉星才1光年,来回十来年的航程,将来对我们的干涉还是少不了的。”吕卫明说。

    数百登陆舱还在陆续着陆,反推的火箭喷得尘土飞扬,倒是飞船着陆时几乎没有声响。舱门有的噌一下就打开,有的开了条缝,然后慢慢打开了舱门。有的人直接无防护就走了出来,有的穿着带供氧设备的宇航服小心翼翼的走了出来。最吸引孔津注意的,是一群穿着动力装甲走出舱门的人。

    “太帅了!”孔津非常羡慕,他休眠之前就特别对各种游戏中出现的动力装甲非常感兴趣。

    “这是这次移民出资的大股东,他们之前并不居住在行星上,而是在太空中建了一个太空城。他们是一个星际企业的人,为周边几个恒星系的人生产各种机械设备。这次知道我们要建设一个传统文明的星球,非常感兴趣,我们这颗星球早期建设基本都是他们规划,大气改造啦、平整土地啦之类的工作,都是他们联系承包商做的。加入东方社群的同时,他们也保留了原公司股东的身份。我们华人社区南边的土地会给他们做生产基地。”吕卫明跟孔津介绍着,对着为首的一个人喊到“祁总。”

    透过动力装甲的透明头罩,为首这人华人长江中下游面孔,皮肤白皙,在动力装甲中看不出身材。但从比例看身高很高。在太空中长大的人,因为经常处于无重力或低重力环境,一般长得会比较细长,缺乏日照,皮肤也会比较白皙。

    这个男人叫祁信,他是星际通用设备的股东之一,主要负责供应链,星际通用设备原来是华东地区的一家各类汽车的生产商。进入太空时代后转型小型行星飞船、动力装甲等通用设备,同时也生产一些工业设备,有很强的系统集成能力。

    星际通用设备随着人类不断往外开辟恒星系,也一直在分家。祁信是这片星群的负责人,但他跟总公司的联系已经十分微弱了,距离太远,只有名义上的关系。

    “吕卫明,地点选得不错,大陆南方,海岸线类似于我们华人在遥远的母国。经过我们再空中勘察,大部分需要的矿物都有,没有的部分也可以依靠跟别的大陆购买。我们很快能在这建立起全产业链。但我不明白的事,为什么要选择这块大陆没有日照的部分。”祁信说道。

    “在背光面无所谓,我们只需要在后续建造的戴森组网中增加一些反射材料,将阳光滤除多余的红光后反射到背光面,那么我们这里也能实现日出日落。”吕卫明解释了自己的想法。

    “但那些欧洲人选择了直射点,他们的飞船在空间中建设了一些设施,可以控制开合,实现夜晚跟白天。我们还增加了多余的成本。”祁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祁总,我们通过一块绕着恒星转动的巨大反射材料,实现的昼夜更替更像母星的环境,他们选择直射点的位置,如果耀斑爆发,后果很严重。即使他们在上空建设的设施能够抵御耀斑,损耗我会非常大,他们操作这么个庞然大物调整角度。耗费的能量本身也不小。”祁信毕竟是出资建设的大股东,所以吕卫明跟他说话还是难得的严肃。

    他继续解释道:“我们在太空中建设的这个设施,产出100是属于我们的。除了满足日照跟能源部分,它的反射作用让我们在耀斑爆发中麻烦更小。更重要的是,通过占据这没什么人选择的35背光部分,我们还争得了10的日照部分,就我们华人的土地,就占了这片大陆的45,那些东盟的,印度的,东北亚的,分享其余55。这笔买卖是稳赚了不亏的,只是早期投入会比较大。人与人之间总会斗,多亲密的关系,涉及集体利益都是不能让步的,我不得不多做一些考虑。”

    “还是你想得长远。听你这么说,我猜,你还有个更长远的计划吧。”祁信说着,看向太空中的另一个方向。

    “你猜到了。而且很多计划我不适合跟别人说太多。意图太明显的话,可能阻力会很大。人类啊,人类啊,你们在太空中生活的人没经历过。”吕卫明有点惆怅。即使资源充足,但人类并不是单纯善良的。满足个人衣食住行在这个时代非常简单,但有一些资源,不是人人可以拥有的。斗争一直都会有。

    祁信笑了起来:“哈哈哈哈,你还装上了。虽然我在太空中成长,但人类的历史,华人的文明,我的根在哪,我是清楚的。要不然我不会来到这颗星球。这里目前不是主要航道,但将来,这里我们会建设成宇宙的中心!”

    “这估计是数千年后的吧?一些成熟的产业链,我们也抢不过来,为了我们这点儿需求而建立产业链,时间长不说,资源上也是巨大的浪费。旁边这小伙子是你儿子吧?长这么大了。”吕卫明看着旁边一穿着动力装甲的年轻人说道。

    “我儿子,祁庆。我们父子会轮流休眠,关注一些数据,同时对一些设备进行调试。”祁信介绍道。

    “这么麻烦,交给人工智能或者你的员工去处理不行么?”吕卫明不解,他非常节约生命,很多巨型工程等待过程中会选择休眠,即使花费高昂。

    祁信打开了透明面罩,吸了口空气,说到“机器干活太简单死板,毕竟是通用设备的全产业链建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员工能够单独应付的。同时,我们还得采集部分资源,联系供应商采购物料,还得在交付之前收集到足够资源交换,这是个系统的工程,我也挺享受这个过程的。”他旁边的一行人,也随他一起打开了面罩。这些员工都东亚面孔,有男有女。

    “用电子化货币支付的方式不行么?”吕卫明问道,他对星际贸易的支付方式没啥概念。

    “电子化星际货币的基础是建立在一个社群有完全产业链的基础上的,1个货币单位,是一个标准工业机器人一个地球工时的产出。在我们社群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工业体系之前,我们支付的电子星际币不会被认可。这种支付经常通过为对方路过的飞船提供不减速补给等来偿还。”

    “呵呵,最终还是要回归以物易物这种原始的方式了。”吕卫明嗤笑道。

    “星际贸易支付体系太复杂了。传统主权信用在这时代没什么用。好了,我们要开始选个地方建设一个产业链基地。等我们能合成高强度碳材料,太空电梯也可以开始构建了。”祁信说道。

    “辛苦了,你们做的才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吕卫明感慨到。

    “不,文化及心灵的追求,传承文明的工作,才是支撑我们的根源。我在空间待久了,腻了。祁庆,你陪吕卫明他们建设居住区,学习学习。我们去大陆晨昏线的南边富矿区建立产业集群。”祁信留下了他的儿子,带着几十名身着动力铠甲的人分别走向一些刚着陆的物资舱,用机械臂拧开舱门,登上里边的物资运输车辆,招揽了一些懂工程的人,上百辆巨型的运输车朝南边轰隆隆的驶去。

    “你们带来的这些巨型的家伙,得耗费不少运输船的能量吧。”吕卫明对着旁边一个大铁疙瘩说道。

    “是的,我们企业过来的这艘运输舰,就运了我们不到100人,多出设备跟运力,都用来运输工业设备了。”祁庆在动力装甲里答道。

    “我还有事忙,这是我的助手孔津,我让他陪你走走吧。”吕卫明说着,看向孔津:“你去筹建系统里挑选些营造任务随便做做吧,让祁总的儿子参观参观,过阵子我还有活让你干。”

    “祁哥,我叫孔津,咱一起逛逛吧。”孔津主动跟祁庆搭话。

    “嗯。”祁庆有着传统长江下游富二代的腔调,冷冷的答了句。

    孔津有点尴尬,继续搭话到“额,祁哥,你这身装备好帅,得多少钱啊。”

    “这是我们星际通用设备的产品,还不是最高级的,60万个星际币吧,相当于1万台标准工业机器人满负荷工作24小时的产出,换成食物的话,足够一个三口之家一生所用。”

    “我真想也有一套,穿着去这颗星球上最冷的那一边看看。”孔津羡慕不已,他是个装备狂魔,生存爱好者,休眠前的时候就经常购买一些廉价的生存设备出去野营。

    “很难了,普通人的收入,购进一台标准工业机器人都需要几十年。”祁庆说着,语气中带着自豪。

    孔津听着这话,倒也没觉得不舒服,但对在这片新土地上的生活,有些跃跃欲试了。

    登陆的人各自领取了任务,很快,就在飞船旁边的工厂中取出大量机械设备,开始建设基础设施。

    祁庆像个领导一样,穿着动力铠甲,四处视察,孔津则陪同在他身边。

    登陆的人们,首先营造的是地下设施,也有一些人在为地面建筑的建造做准备。同个筹建系统发布的任务,各自完成自己模块,协同配合,有条不紊。

    “祁哥,为何需要营造这么庞大的地下设施呢?是为了将来的战争做准备吗?”孔津不解地问。

    “我也不知道委员会那些家伙为什么要建立地表文明。这恒星是红矮星系统,不定期会爆发猛烈的太阳风,会把这颗星球的大气层吹跑,把海洋烤干!我们改变不少彗星的轨道,让它们撞击这颗行星,浪费了极多资源。”祁庆冷冷的说。

    “那他们建立地表文明的目的是什么呢?”孔津追问道。

    祁庆白了他一眼:“这都不知道?明面上是要建立一颗传统的星球,然后他们分析原因的时候说是要居安思危,只有这颗星球的人一直为太阳风爆发做准备,一直想办法平衡大气,补充水源,才能不让人类在安逸中堕落。”

    “挺有道理的啊!”孔津眼前一亮。

    “有道理个屁,按我说,只让精英来这颗星球就好,还要养活那么多没用的人口,建立什么文明,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这纯粹浪费资源!”祁庆轻蔑地说。

    “那些人在干嘛?”祁庆指着远处,在晨昏线交接的一处好位置,那里是一处山峰,一些人正在给机械设备下达指令,改造山形,同时将一些树木等种植在山上。

    孔津没有祁庆在动力装甲中的超视距能力,他在引导登陆的设备中查找地图,对照了他看的方向,答道:“哦,这座山位置挺好,看规划,打算在上边营造道观、寺庙等建筑,这是彰显文化归属最好的方式。”

    “这种山体,应该炸平采集矿物,隆起的山脉里,有不少从星球底部带起来的重物质,而且这些树木浪费了多少运力来运输,带种子不好么。他们搞什么大气农业,这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占了最多的支出。在星球建立地下聚居点,使用人造光源照射植物,投射个人造天空,或者在地面建立透明气室,哪种不成本低且高效。”祁庆在星际企业很多代人了,也是个十分注重资源成本控制的人。

    “你们星际企业的人在乎经济利益,而他们,要的是一个家。”孔津感慨道,一些热爱家的人,这是把家乡的树木都带过来了,虽然移植的代价非常昂贵,但他理解这种情感。

    “不应该考虑他们的利益。浪费资源在星际中是最大的罪恶,在这贫瘠的星系,更不应该这样浪费!不从事生产创造的人,在群体中是寄生虫!”祁庆愤愤的说着。

    “也许你不该来这,应该去开拓别的荒星。”孔津十分庆幸自己来的,是这样一颗星球,几千年后,不知离地球多远的行星,还有人想着建设道观寺庙,人类的传统竟然在这遥远的地方延续!

    “我们过去看看吧。”祁庆突然提议道。

    “好的,那山看起来很远,我们怎么过去呢?”孔津问道。

    “坐我的车。”祁庆说着,在旁边的登陆舱中开出了一辆巨大的车。

    “你管这个叫车?”看着如移动楼房般的大家伙,孔津目瞪口呆,心里暗暗想道“说别人运树木浪费运力,自己却运输了这么重型的设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