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秘密战线之青岛1945 > 第40章 清明时节寄哀思

第40章 清明时节寄哀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吴鹏飞与刘雨欣的感情快速升温,两个人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见一次面。鹏飞发现每次见面,刘雨欣好像都能挑起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见面的过程让他感觉很舒服。

    在商行,吴鹏飞向马家驹汇报他们约会的情况,问家驹:“老板,是不是每一对谈恋爱的人都有说不完的话?每次见面都像我和刘雨欣一样,她说的话我都特别爱听呢?”

    家驹瞅着鹏飞没有立刻回答他,而是略微想了一下说;“男人和女人如果能做到两情相悦,在一起自然会有很多话题;如果两个人对事情的看法相近,也会在一起处得很舒服。那你们在一起,有没有什么事情分歧比较大吗?”

    鹏飞认真想了想,然后微皱着眉头说:“我们在一起的这一段时间好像没有什么分歧。她说的每一句都能说到我心里去,所以才让我感觉很舒服啊!”

    家驹分析了一下:“这样的话,要么这个女人特别善解人意,要么就是在刻意讨好你。你觉得她是哪一种?她是不是一个特别有主见的人呢?”

    “我感觉她应该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一般不会跟我有那么多的契合点。可她从来不会直接否定我的想法,也不和我争论。你和张璇姐在一起,她也总是顺从你的意见吗?”

    “哈哈哈”家驹笑了,“这怎么可能呢?从上大学那会,我们俩就有很多分歧,有时候争论起来就像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肯认输的。不过,如果有人错了,我们也不会死要面子。错了就会承认,反而让我们更认同对方了。”

    吴鹏飞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转眼到了清明,北方人过清明节与南方略有不同。俗话说:清明三候春暮到,花落折柳寄相思。

    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这天人们禁烟火、食冷食,还会在门前插上柳枝,用柳枝编帽子戴在头上。

    据说这些习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

    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

    在寒食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是驱鬼辟邪。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三大鬼节”。因受佛教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的影响,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寒食不动火,那大家吃什么呢?老潍县人喜欢吃的是煮鸡蛋卷饼。蛋就是白水煮蛋,饼必须是三页饼。三页饼的做法并不复杂,寒食节头一天,将白面用温盐水和面揉匀,分成鸡蛋大小的面剂子,分别用擀面杖擀成碗口大小时,三页摞在一起,三层之间涂以少量食用油,继续擀成两三毫米厚的面饼。再平铺到鏊子上用文火烙,边烙边翻转,烙至两面微黄,就成了柔软如稠,焦柔相济,清香可口,一抖三开的三页饼。把饼晾透叠起,保存个五六天都不会坏。

    第二天吃的时候,把饼摊开,鸡蛋剥皮儿碾碎铺在饼面上,再匀匀地撒上芝麻盐,折边包底地把饼卷起来就可食用了。也有的人喜欢卷嫩韭菜、咸香椿、炸小鱼、炒咸菜、辣椒酱等,总之你喜欢吃什么都可以卷,这也就成了老潍县人喜爱的一道美食。

    马老爷子牙口好,胃口也好,早上吃了一个饼卷了三个鸡蛋,喝了一碗小米粥,带上夫人和家华去给祖先扫墓。传统上扫墓要在早上八点前,据说先人的灵魂清明上午在坟墓里,下午就出去了,后人要是去晚了,扫墓祭拜先人就接收不到。

    在马家坟茔的旁边,有大片的桃林和梨树林,这时节正开得旺盛。

    梨花开得要早一些,到清明已经白得不那么耀眼,但是一树树一片片,白花中间透出那么一点点嫩绿,反而显得这个季节的白色更纯净。

    桃花像是十七八岁的姑娘,不需要浓妆艳抹,她的娇艳是从年轻的骨血里渗透出来的,带着精气神儿,是生命力的张扬。

    墓地阴气重,清明这天不适合走亲串门,却是一个适合踏青春游、亲近自然的好日子。“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此时此刻,春光大好,风景无限,各种细枝嫩芽争先恐后,野菜也是生长迅猛。

    马夫人非常有兴致,和老爷子一起从树上摘两串槐花闻闻香味儿,撸一把榆钱尝尝鲜儿,最后还剜了一篮子荠菜,回家让佣人洗净剁上猪肉,包了一顿饺子。

    青岛的孩子过清明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就是在海滩上白天放风筝,晚上放孔明灯。放风筝的时候,孩子们会比赛谁的风筝放得高,但最后要把风筝线剪断放手,任由风筝升上天。据说这样做,天上的祖先就能接收到后人的思念了。

    孔明灯制作很简单。用三根竹蔑,一根用来弯个圈儿。另外两根十字交叉用细线绑紧固定,再把四个头弯成弓形,平均固定在竹圈上,表面糊上白棉纸,在竹圈中间的位置固定上小半截蜡烛,一个孔明灯就做成了。放孔明灯的时候,只要把蜡烛点燃,升腾的热气把冷空气从灯下方挤出去,灯里的热气轻、灯外的空气重,形成气差,灯就升上天空了。

    所以过清明节,大人是在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孩子却是在享受春天的欢乐。

    吴鹏飞和刘雨欣站在海滩上,看着不远处孩子们又蹦又跳欢乐地放着孔明灯,刘雨欣眼睛里闪过淡淡地忧愁。

    鹏飞敏锐地捕捉到刘雨欣情绪上的一点变化,就问了一句:“一直没听你说起过你的父母,他们都还好吧?”

    刘雨欣淡淡一笑说:“他们都在大连,挺好的。”其实刘雨欣的父母都在日本,大连与山东算是隔着大海,与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类似,她就随口编了个谎话。

    竹下太郎与美惠子也在总督府下面的沙滩上。战争夺去了竹下太郎母亲和妹妹的生命,他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是一个孤儿。无论是年龄还是阅历他都是一个成熟的男人,但生命就是这样奇妙,最坚强的外壳下也埋藏着一颗柔软的心。

    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攻势下,竹下太郎曾经认为优秀的大和民族不应该接受上天的不公平对待,日本不应该被大海围成一个孤岛,被贫瘠匮乏的资源限制国家的发展。世界上各个民族应该进行竞争,凭本民族的实力获得发展的空间。

    最初他来到中国作战的时候,他会为了取得的胜利而狂喜,会用这种胜利去鼓舞更多的日本士兵。但是有一天,他看到惨死在乡村田野里的中国的男女老少,看到了一株在血泊里盛开的野花,那小小的野花在风中摇曳,似乎在为自己的命运而挣扎和控诉。

    有那么一瞬间他恍惚了,他似乎看到了那些死去的中国人的灵魂从尸体上站起来,面带着微笑和蔑视勇敢地穿过日本士兵的刺刀。

    竹下太郎突然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日本人要飘洋过海地到中国来,日本人的发展要用中国人的生命作为代价吗?活着的日本人和死去的中国人,他们生存与死亡的意义是什么?

    他再也举不起自己的战刀,再也扣不动枪上的扳机,似乎那些死去的中国人带走了自己的灵魂和气力。

    竹下太郎非常感激美惠子在自己最孤单脆弱地时候接受了自己的表白,他觉得美惠子就像茫茫黑夜中一颗星星,给了自己慰藉和希望。否则,他都不知道还有什么理由再坚持在中国待下去。

    竹下太郎和美惠子仰望着天上飞升的孔明灯,看着点点灯光越飞越高、越来越小,最后灯光与星光融合在一起,已经分不出哪些是灯光,哪些是星光了。

    竹下太郎对着美惠子说:“美惠子小姐,你看这天上的孔明灯就像我们的人生,有过短暂的辉煌之后,最后归于沉寂。丹麦人有一种说法,天上的每一颗星星对应的是地上的一个灵魂。千百年后,不会有人能分辨出哪一颗星星是谁,就让我们好好活在当下吧!”

    美惠子深情地说:“竹下君,中国古人有一句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有人读这首诗感受到是哀伤,但也有人从诗中体会到的是人生的恬淡和豁达。不管明天怎么样,我们都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欧’!”

    竹下太郎知道这是唐朝杜甫的《旅夜书怀》,他随口吟咏:“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他抬起头、闭着眼、高高向前举起双手,“我们俩是天地间的一对沙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