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陶娘子钓鱼1
过完九月,天气渐渐冷下来。
天一冷,陶家小食肆生意越发的好。
每日午时来买卤肉烧饼的书生路人络绎不绝,满满一锅的卤肉卤蛋卤豆腐往往不到未时便销售一空。
可是,每日收进钱匣子里的铜板,并未比之前多上多少,甚至还少了许多。
因为许多囊中羞涩的老顾主,都拿书册来换卤肉烧饼,甚至还有偷偷问,能否拿字画来换的。
陶家小食肆的东家陶娘子很尊敬读书人,一般拿东西换吃食,只要说明自己的难处,她都会应允。
因此她这里总是生意兴旺,口碑极好。
可生意兴旺,口碑再好,也不能当饭吃,收不上来铜板,便没钱采买面粉猪肉,这生意可怎么继续下去?
毕竟,她这里可以拿书册笔墨换饭吃,但她收回来的书,粮店不会换给她面粉,肉铺也不会换给她猪肉。
刘嫂子和小福收拾干净店面,抱着一大摞的书回到院里,望着东厢房里已快堆满半屋子的书册,发愁。
他们母子实在弄不懂,东家娘子收下这么多书做什么用?
给元哥儿读?
可正屋书房里,还有小郎君元寿送的满满一面墙的书哩,任拿出哪一册也比这收上来的书金贵。
卖?
书铺子只卖新书,谁要读过的旧书啊?
送当铺?
当铺根本不收。
这收回来,几乎就是砸自己手里了。
东家娘子这根本就是做善事,心软救济囊中羞涩的读书人。
陶三春却不这样看。
谁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帮一把是一把。
再说了,这些书她也不是白收。
当时可是说好了,等拿书抵饭钱的食客们手头宽裕,要拿钱将书重换回去的。
暂时的救急,换来好口碑,以及以后的稳定客流,这笔买卖总不会亏。
再说,最近京师坊间里,以物易物的事多了去了。
明明数月之前,市面上铜钱流通还充足得很,根本没有任何铜钱紧缺的征兆。
直到西北安达拉部又将袭疆的传闻一出,这世面流通的铜钱,便渐渐地开始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直到现在,以物易物,已成市井日常。
出问题了。
不论是在她家乡还是这古老的异乡,缺钱,老百姓缺钱了,都不是好事。
朝廷里定出了了不得的大问题。
十月初十,休沐日,陶家小食肆照旧停业歇息。
早上刚吃过饭,许久没出现过的周先生和元寿,竟然登门拜访。
元寿还亲自抱了好大一摞书,说送元哥儿做登门礼。
陶三春让他和元哥儿自去玩耍,却把自己已经攒了半屋子的书指给周秉钧看。
周秉钧随手拿起一本翻翻,不过是时下书生们都有的寻常科考用书罢了。
“先生,再这样下去,我这食肆怕是要改成书铺子了。”
陶三春开个玩笑。
周秉钧略沉思片刻,只道这些书便交给他吧,回头让人来拉走。
陶三春忙笑着拒了,将她与食客们的约定说了。
“娘子扶危救急,秉钧佩服。”周秉钧认真抱拳。
这个可真不敢当。
陶三春呵呵一笑,本想着到底要不要再把话说明一点,元哥儿兴冲冲跑了出来。
他说想去南城门外赶集,买大桃子给他元寿哥做回礼。
一斤重一个的大桃子,这还是昨天刘嫂子闲聊时说的。
说在南城门外农人聚集卖货的集市上,从前每到这时节,都有山里的人来卖大桃子,一个有一斤重,只是贵得很。
元哥儿听了,晚上就一直念叨着想吃这种大桃子。
如今恰好给他找到了去买的借口:回礼!
陶三春笑着揍儿子屁股一巴掌,却见元寿竟也眼巴巴等着她同意。
她只好也眼巴巴看向周先生。
周秉钧忍笑点了头。
反正今天也闲,索性就一起去赶赶集看看热闹呗。
元哥儿顿时开心地直跳,笑咧开了嘴巴。
赶紧背上了个小竹篓,就等着他妈妈收拾收拾出发。
陶三春有什么好收拾的呀?
她只拿了个装了几两碎银子的荷包放怀里,又拿一吊铜钱放进儿子背的竹篓里,拿块布盖了,便一起出了门。
秋高气爽,长空万里,北雁南飞。
在家乡已经很难看到一行大雁往南飞的景象,如今抬头却可见,也算是一点点被迫滞留异乡的福利了。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啊。
转眼陶三春和元哥儿穿来这异乡已三年有余。
从最最初的惊慌失措,到现如今的有房有事业,陶三春觉得,假如真的不能再回故乡,在这异乡如此过完一生,也可以说是随遇而安了。
她和周秉钧走得不疾不徐,元哥儿元寿却是如出笼的小鸟。
人少的路上便蹦蹦跳跳跑几步,然后回头招手。
等他们赶上来,立刻再跑远一点等,若路过人多的地,则老老实实一边一个拉紧她的手,绝不分开一分一毫。
像极了甩不开的小牛皮糖。
周秉钧在一旁看得好笑又欣慰。
原本想在路上,和她聊会儿在家中时她的未尽之言,但看这样子,是没法子聊了。
就如此这般,说说笑笑,走了大概一个时辰,四人终于到了刘嫂子所说的南城门外市集。
说是市集,不过是在高大城门之外的空地上,聚集了许多没钱在城里租个摊位的农人,出售自家产的一些蔬菜瓜果,或许还有些手编的竹篓竹篮罢了。
陶三春已好久不曾逛过这样热闹的集市。
元寿元哥儿更是从不曾见过,欣喜的很,若不是还时刻牢记不能自己乱跑,早就绕着集市转圈看热闹了。
几人沿着市集慢悠悠的转圈,一双双眼尽盯着水果摊子,一门心思找元哥儿的大桃子。
十月时节,桃子倒是真有,但,是比鸡蛋大不了多少的毛桃。
陶三春花一文钱买了一堆,捡一个最红的咬一口,有些甜,只甜度远远不能和家乡的相较。
但胜在纯天然,还可以说是有机的——她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
元哥儿却是一定要找到大桃子的。
他信心满满,背着小竹篓,拉着元寿就开始满市集的跑。
陶三春哎一声,没喊住两个小孩子,只能和周秉钧紧跟着往前走。
但如今日头正好,来逛集市的人越来越多,等他们转过几个摊子,却失了元哥儿两个的踪影。
陶三春虽担心,但青天白日,此地又地处旷野之中无遮无拦,不远处便是守卫城门的兵卒,她倒是不担心有人趁机会拐卖小孩子。
——是没趁机拐卖小孩子的,但有碰瓷小孩子的。
紧走了一段路,他们便见前边围了一圈人,吵嚷声从圈里很清楚地传进她耳中。
——是元寿。
“明明是你撞了我们,你看我弟弟都被你撞倒了,我还没说你的不是呢,你怎么却要让我们同你磕头赔不是?”
陶三春赶忙奔过去挤进人群。
被许多人围起的空地上,元哥儿肩上的竹篓已摔翻在地。
元寿元哥儿肩并肩,站在两名人高马大的中年壮汉跟前。
一个壮汉正低头对着小哥俩恶意一笑,“若不是你们不长眼地瞎跑,却哪里会被我们撞?”
“是你们突然冲过来,你还故意伸腿绊我了!”
绷着小胖脸,元哥儿亦毫无惧色地仰着脑袋,双手叉腰,气冲冲地道:
“你本来还想绊我哥,是我哥哥腿脚灵活,才没被你绊倒!”
陶三春忙走过去,将俩孩子护在身后,朝着两人笑着福一福。
先道了声歉,她才和气道:“是我们家孩子冒失了,您两位大人大量,不要跟小孩子一般见识。”
“阿娘——”元哥儿握上她手。
她捏一捏小胖手,要他稍安勿躁。
“你这娘子说得还算是人话,我们兄弟没事干啊,会去故意捉弄小孩子?”
那壮汉见大人出了面,眼珠子转转,见陶三春母子穿着普通,不像是有钱人家,且一言一行进退有据,实在挑不出理,遂大方一挥手,算是放过。
陶三春笑着再道声谢,拉着儿子和元寿转身。
“慢着。”一直没开口的另一人却突然上前几步,一脚踩扁了倒地的小竹篓。
竹篓边沿,从盖着的布里露出了半吊钱。
“哟,还挺有钱的嘛!”
刚刚的壮汉也瞧到了这铜钱,溜溜达达走过来,弯腰伸手一捞,一贯黄澄澄的铜钱便吊在了他的指尖。
“这是我们的!”元哥儿大声道。
陶三春用力拽住他,不许他上前。
本想看热闹的周秉钧走过来,拍了拍元哥儿肩膀,而后轻飘飘扫了那壮汉一眼。
拿钱的壮汉只觉后心一冷。
舔舔嘴,他眼角瞄到有兵卒正闻声巡过来,只能不情不愿地将钱串子往元哥儿怀里一丢,哼一声喊了同伴便走。
“我的竹篓!”元哥儿还想去拦他们。
陶三春忙再拽住儿子。
竹篓不要了,她先将两个孩子拉到人少的闲地,才低声趁机教育教育这两孩子。
“这样的人,一看便是故意找事,咱们出门在外人单力孤,不值得同他们顶撞。”
这里不是家乡啊,除了忍,什么也不能做。
“娘子,我记得了。”元寿乖乖点头,“先生也教过我,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遇到事,保护自己的安危才最要紧,其他都不值一提。”陶三春接着道。
“阿娘,我以后一定苦练武功。”
这是元哥儿的回答。
陶三春哭笑不得,摸摸儿子的小脑袋,带着两孩子去继续找桃子。
周秉钧慢吞吞跟在他们身后,也忍不住一笑。
还真有卖大桃子的!
就在不远处,周围买东西的人不多,那浅白带黄的大桃子很显眼地就能瞧到。
元哥儿立刻拉着元寿急走过去。
这次见前边有人就往旁闪躲,很是吸取了刚刚的教训。
“娘子教得很好。”
周秉钧低声道。
陶三春笑笑,走近摊子,也不说话,只任
元哥儿和卖桃子的老汉问价。
二十文钱一个,便宜不卖。
刚刚的铜钱串子就在元哥儿怀里呢,他财大气粗地一口气要了十个。
元寿转头看陶三春。
陶三春笑着摸摸他头发,点点头。
是够贵的,但买几个倒是无所谓,就让儿子自己决定。
一笔两百文的生意,饶是摊主也惊。
有些颤抖地双手合并托着,屏住呼吸看着元哥儿一枚铜板一枚铜板地数着放进他手里,脸上神情似哭似笑。
“多谢小郎君,多谢小郎君!”
他顾不得自己再数一遍,胡乱地将一堆铜钱塞怀里藏好,将筐子里所有桃子摆列出来任元哥儿选,一边抹眼泪。
“今儿终于收到了铜钱,可以去买几斤杂面回去给孩子开开火了!”
陶三春闻言一愣。
“娘子,您一看就是贵人,哪里知道现在世道的艰难!”
摊主唉声叹息。
“我这桃子关系着一家子一年的吃喝生计,往年倒是一个一个卖出去还有钱收,今年这铜钱不知怎地越来越少,从摘下来卖到如今,这才是今年第一笔的买卖!”
这卖桃子的老汉说,这时节这种大桃子本就稀罕价贵,卖的话,往年一颗桃子可以买到三五十文。
如今卖二十文钱已是最低价,偏偏铜钱紧缺,普通人家谁又会拿东西来换这东西尝鲜?
虽偶尔有人拿碎银子来买,但他哪里找零得开?
结果一拖再拖,如今年幼的孙儿孙女饿得嗷嗷哭,他儿子媳妇外出做活,许久未归,只剩瘸腿的老妻,每日里山间地头挖些野菜给孩子果腹。
陶三春不禁恻然,索性又要了十个,让元哥儿再数两百文铜板给老汉。
老汉感激不尽,不由分说,不但直接给了他们一个竹篓,还硬是多送了一个顶大的桃子给元哥儿。
买完桃子,几人再没闲逛的心,看天色也快中午,便决定回家。
“陶娘子。”
不过走了几步路,却有人喊住了陶三春。
陶三春回头,见是每日里往她食肆里送肉的王老板。
她笑着打声招呼。
王老板却对着她背着的竹篓啧啧两声,低声道:“陶娘子好大方,四百文铜板说给就给出去了!”
“这时节的桃子,难得孩子想吃嘛。”
她笑着从竹筐里取了一个递过去,“给你家的小丫头也尝尝鲜儿。”
“哎呀哎呀,多谢!多谢!”
王老板也不客气,伸手接了,索性再凑近陶三春一步,望望四周,低声道:“娘子,我看您铜钱如今很是富裕。”
陶三春笑笑不语。
“我这里如今恰有一笔好买卖,您要不要一起发发小财?”
他很是神秘地压低声音,连周秉钧也不让听到。
“我刚一直跟着你们逛呢,看您待人怜悯,加之平日里实在是佩服您为人,不然才不肯告诉你哩。”
“多谢王老板有好事想着三春。”陶三春见势也低声道:“但不知是什么买卖?”
王老板左看右看,见无人路过,才低声告诉她。
如今有当铺在私下里悄悄收当铜钱,按破铜收当,一贯铜板可以兑出一两十钱的银子来!
一贯铜板便是一千文,恰好可以兑换一两白银才是,如何却高价收当兑换?
想想如今世面铜钱在慢慢减少,陶三春心中一凛。
她看一眼周秉钧。
他们正在寻找的铜钱紧缺之谜,她似乎隐约看到了一点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