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雍容贵妇
曹襄此时如同吃了黄莲一般,自己怎么就那么嘴贱去问一问呢?
舅舅已经把手中的几串腰子全吃完了,此时正目光不善的看着自己呢!
忽然,曹襄灵机一动道:“大海啊,你是不是打算在元朔镇也整一处卖这烤串的店铺?同时售卖这啤酒?”
“你要是想开,一定要通知我和伯父啊,我们二人也好投些钱财进去。”
刘彻闻言也看向大海道:“对大海,到时候爹我也投些钱财进去,给爹三成利润就行了!”
刘彻自然知晓大海那刘氏酒楼赚了不少钱。
而这烧烤和啤酒,同样是一个极大的商机。
这次他一定要趁早加入,赚他一大笔!
刘大海点了点头:“那是自然,我已经在刘氏休闲会所旁边的另一条街道划了一片区域,名字就叫烧烤一条街,专门售卖烧烤和啤酒。”
“到时候那些人吃饱了喝好了,再去大展身手一番,岂不妙哉?我们就坐着收钱就行。”
刘彻心道大海真是个商业鬼才,只是自己真想踹他两脚。
一想到那什么休闲会所他就来气。
不过那洗脚和按摩技术还不错,他很喜欢。
吃饱喝足之后,刘彻就让刘大海给自己装了十马车的啤酒,找个借口先离去了。
毕竟这元朔镇熟人有点多,尤其是东方朔。
万一对方来给大海汇报元朔镇发展,撞上了自己再喊出了陛下,可就白搭了。
看着老爹潇洒离去的身影,刘大海忍不住道:“阿襄,你说我爹他是不是在长安城中还有处宅子啊?你说我要不要偷偷跟上去看看?”
曹襄闻言立即道:“大海啊,你现在要啥有啥,关心你爹那屁事干啥?大人的事我们还是少掺和。”
刘大海疑惑的看向曹襄:“阿襄,不对啊,你之前不还是说我爹指定在外面有不少小妾,还提醒我注意一下呢?”
曹襄闻言瞬间看了看四周,然后才道:“大海你别扯啊,我什么时候说过了?我可没有!
而且,我觉得伯父人挺好的啊,不像你说的那样,或许伯父每日真的很忙呢?”
刘大海鄙视的看了对方一眼,这家伙是怕老爹以后不让他和自己合伙做生意了吧!
毕竟他要是得罪了老爹,老爹还真有可能这么干。
毕竟老爹可是和现在的长平侯卫青关系十分不错呢!
大热天的刘大海也懒得出去,不如躺在凉爽的屋里休息休息。
等到了傍晚时分,再去元朔镇溜达溜达。
曹襄闲着也没啥事,也就随大海一同进了屋,躺在躺椅上做白日梦。
傍晚时分的元朔镇依然十分闹腾。
因为到了夏季,白天的人虽然也很多,但太阳落山之后,元朔镇才真正热闹起来。
与大汉国所有地方都不同,元朔镇的道路十分宽广,也是大汉第一个铺满水泥的城镇。
而很快,长安城也将会铺满水泥。
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元朔镇基本上每家大商铺前都有几处马车停放之地,俗称停车场。
给不少前来元朔镇的达官贵人带来了很多方便。
而此时,以为雍容贵妇,正在一名素衣老奴的搀扶下,缓缓走下轿子,身后还跟着两名丫鬟。
同时还有四名护卫,站立在其左右,并不停的打量着周围。
贵妇气场很足,许多元朔镇百姓只看了一眼就不敢再多看,生怕得罪了贵人。
毕竟不是所有贵人都和他们和蔼可亲的侯爷县长一样。
经过刘大海的刻意宣传,元朔镇的所有人都知道,这元朔镇日后的县长将会是平阳侯曹襄。
曹襄本来是不乐意的,奈何大海非要如此,还要他表现的亲民。
他这才给元朔镇的百姓们留下了和蔼可亲的印象。
贵妇下了马车之后,就好奇的打量着四周。
“好久不曾见过这热闹的场景了。”
其身旁寸步不离的素衣老奴闻言道:“贵人多出来走走也是好事,老奴听说这元朔镇可有不少新鲜事物呢!”
贵妇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一处售卖糖果的商铺,只见那糖果被吹成各种形状,看起来十分奇特。
素衣老奴见状急忙把那些已经制好的糖果全部买下,放在了贵人面前。
在贵人随手选中了一蝴蝶状的糖果后,又吧其余糖果交给了身后的丫鬟。
素衣老奴先是小心翼翼掰下一小块糖放入口中,然后才示意贵人可食用。
贵人气道:“你个老奴才,多美的一只蝴蝶,你非要将其破坏,难不成这里还有人想要害我不成?”
素衣老奴丝毫不生气,而是道:“安稳的来,安稳的来。”
贵妇把那蝴蝶翅膀的部分轻轻含入口中,片刻后才取出道:“这糖果好甜啊,比小时候在长安城食用过的甜多了。”
素衣老奴介绍道:“听闻这元朔镇的大多新鲜事物,都是出自这元朔镇廷掾,虽说表面上这元朔镇是平阳侯曹襄那小猴子所有,
但实际起关键作用的却是元朔镇廷掾和东方朔。”
贵妇微微有些好奇:“那东方朔愿意屈身于此?”
“老奴之前也不明白以东方朔之才为何会屈身于此,可是随着这半年元朔镇的飞速发展,老奴不得不佩服东方朔的眼光还不错。”
贵妇闻言叹息一声:“可惜了,这元朔镇最后还是要落在平阳手中。”
素衣老奴见贵人有些不喜,急忙转移话题道:“贵人,老奴听说这元朔镇有一家专门为长安城勋贵夫人制作衣物的地方,贵人不妨去看看。”
贵妇点了点头,这也是他来这里看看的目的之一。
虽然她久守空房,但消息并不是闭塞。
尤其是当那报纸出现之后,她每周都要读一读那报纸,看看天下都发生了什么大事。
老奴说的店铺自然是刘氏衣品,她在报纸上已经见过了两次。
同时贵妇也十分好奇,这元朔镇廷掾到底有多大才能,居然能独占报纸一个板块。
整日里记录着元朔镇的发展,并时不时的推广一些新鲜事物。
恐怕如今大汉国知晓这元朔镇的百姓数目比知晓长安城的更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