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信教与信善
信教与信善张宝同 2017917
世界上有基督教、教、佛教三大教派等,它们的教义都有着崇尚和平、祈求安宁、人人平等和向善向好的信仰。但信奉基督教的英国人不但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而且在全世界实行殖民统治。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对印地安人实行了种族灭绝,从而占据了整个美洲大陆。而信奉神教和佛教的日本人曾对中国发动过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而信仰教的一些中东国家却是常年战事不断。
西班牙远征军司令官皮萨罗在活捉了印加帝国的大王阿塔瓦尔帕之后,带他去参加西班牙人主持的弥撒。可他对西班牙人的这种仪式非常地抵触,当翻译把弥撒的过程和神甫的每一句话说给他听时,他就反问道,“既然西班牙人对他们的主如此地虔诚和信仰,为什么还要违反他的旨意,从数千里之外的大洋彼岸跑过来杀我们的男人,奸我们的女人,抢我们的财物?”一句话说得西班牙人哑口无言,无法作答。
如果我们也用同样的方式来质问英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他们也同样会哑口无言,无言以答,但是他们对这种质问更多地会使用枪炮和刺刀来回答。所以,这就更让我们感到疑惑,如果他们热衷于侵略战争和烧杀抢掠,那他们干嘛还要信教呢?
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多样性和不一致性。人心有向善向好的一面,也有邪恶阴暗的一面。如果你把他们朝向善向好的一面进行引导,他们就会成为天使;如果你把他们朝着邪恶阴暗的一面引导,他们就会成为魔鬼。如二战之前的德国和日本帝国,国家在向人民灌输思想,以扩大本国人民的生存空间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要扩大本国人民的生存空间,唯有侵占他国领土,并对反抗者实施屠杀和镇压。这种灌输很容易将国家的意志转化为个人的意志。这种意志带有对异族或异国的极端仇视,并与敌国形成了一种你死我活的相互关系,这种国家意志自然会远远超越对宗教的信仰。
别说国与国之间,就是教与教之间也存在着争斗与厮杀。基督教与犹太教本是同根同源,可是,在数百年中,犹太人被人赶到了欧洲避难,在欧洲又到处被迫害被追杀,以致在二战中差点被灭绝。再是教中占全世界90%左右的“逊尼派”和占10的另一大教派“什叶派”也一直势不两立。这不禁让人在想:他们兄弟之间为什么就不能求同存异,相互包容?
这似乎让人感觉,宗教中的崇尚和平、祈求安宁、人人平等和向善向好的信仰只是适用于本教派内部的教民,而对那些与他们教义相对立的教民,他们则将他们视为敌人,对待敌人,人们自然会是刀枪相向,水火不容。而这种对立的结果,只会使两个教派之间仇恨加剧,两败俱伤。本来,中东地区是块风水宝地,盛产石油,该地区的人民可以尽享太平,国泰民安。可是,由于有些国家之间常年开战,并被某些大国所利用,搞得整个国家硝烟滚滚,国破人亡。
从这三大教的国家分布来看,基督教占据着欧美的一些国家、教在中亚、西亚、中东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逊尼派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有沙特、巴林、卡塔尔、科威特、也门、土耳其和约旦等;什叶派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有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等。佛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分别被列为国教。
我国是个没有国教的国家,所以,许多国家称我们是个没有信仰的国家。其实不信教并不等于没有信仰。儒家的仁爱,释家的和谐,道家的真诚,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信仰。从古以来,我们国家虽然也有许多的宗教派别,如佛教、教、儒教和道教等。但从未发生过教派之间的争斗和战争。主要原因是君权神受观念在中国占统治地位,任何宗教不得超越君权。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国家将各种教派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统一领导统一目标,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所以,各教派和各民族之间和谐统一,安定团结。虽然在中东地区教派间的争斗与战争不断,在欧美一些国家经常发生教和基督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但我国的教、基督教和佛教的教民却一直非常地和谐稳定。这除过中国不存在民族和教派之间的根本性矛盾,再是道德思想与法制观念成为了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
道德思想和法制观念是一种广泛而公正的准则,不会带有任何的宗教意识和色彩。因为不同的宗教会把人们划分为不同的派别,而教派之间常常会因信仰不同而产生分歧和矛盾。如有些教派就因相互之间的祖先不同和教义不同而发生严重的对立,相互对立的双方因矛盾不断激化而产生仇恨,以致发生冲突和战争,而战争的双方无不想致敌方于死地而后快。
当然,英国人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美国人屠杀印地安人和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并非宗教原因,而是一种血腥野蛮的侵略与掠夺行为,而这种侵略和掠夺的目的就正如印加大王所说的那样“杀我们的男人,奸我们的女人,抢我们的财物”。许多西方国家就是依靠这种烧杀奸掠的侵略和奴役发家致富的。他们屠杀印地安人,贩卖黑人和鸦片,侵占和奴役小国和弱国,抢夺别国的矿产和资源。所以,这种惨无人道的烧杀奸掠非但不会被侵略国当成残暴和无耻,反会被侵略国当成是一种功绩和眩耀。
由此可见,崇尚和平、祈求安宁、人人平等和向善向好只是教徒们的一种普遍的宗教信仰和美好心愿,但是在对待敌国和敌国人民方面,则是宗教信仰必须服从于国家意志。
人们享有信教的自由,信教的人应该信奉教义,向善向好,仁爱待人,各教派之间也应该相互包容,和谐共处。但我们在衡量和判断一个人是否仁慈和善良时,不要以他的宗教信仰为依据,而应根据他的所作所为作为判断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