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6章 百姓支持
随着大明进攻倭寇的消息传开,整个大明都沸腾了起来。
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那些深受倭寇毒害多年的百姓们,听闻此讯,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从嘉靖年间开始,东南倭患日益严重。
倭寇在东南沿海作恶多端,杀人放火都是家常便饭,动不动就是屠城泄愤。
所以,东南沿海的各省份和各城池对于倭寇的仇恨是非常严重的。
尤其是浙江和福建,深受倭寇荼毒。
所以,当朝廷太子即将率领大明勇士进攻倭寇的消息传到东南的时候,引起了无数百姓的欢呼和支持。
在东南这片土地上,谁家和倭寇还没有点深仇血恨呢!
本来对报仇是没有任何期望的,随着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方死去。
和倭寇的这笔仇恨终将会消散在历史的长河。
朱慈烺对这一点很明白,就像在他原来的那个时空一样。
倭寇对华夏的伤害如此的痛心,几千万人死亡,就算是这样的仇恨也在逐渐的消散,被忘却。
有些年轻人甚至开始哈日,在浸透着无数革命先烈鲜血的土地上穿着倭寇的和服。
这种行为真的让人感到愤怒和无语。
数典忘祖大概不过如此吧。
朱慈烺宣布进攻倭寇的消息,让本不抱有任何希望的百姓,内心仇恨的火焰再次被点燃。
所以,百姓们全力支持,反应强烈。
在福州的街头巷尾,百姓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着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这下好了,朝廷终于要对倭寇动手了,咱们这些年受的苦,也该到头了。”
一位老者捋着胡须,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当他还是一个孩童的时候,他的父母、哥哥都死在了倭寇的刀下,他的姐姐被倭寇掠去,如今生死不明。
所以,对于倭寇,老人心中的恨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像老人这样的人在东南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是侥幸从倭寇的屠刀下逃脱,但是他们的家人早已成了冤魂。
但是,更多的是一家人都没有逃脱倭寇的魔爪,满门被杀。
老人一边说,一边满眼泪水。
“爹,娘,哥,姐,二孩等到了这一天,二孩一定要亲眼看到,朝廷的大军攻打倭寇,朝廷的大军凯旋归来。
到那个时候,爹,娘,你们也可以闭眼了。
到那个时候,二海也可以死而无憾了,二孩就可以去陪你们了!
爹,娘,二孩想你们了,好想!”
头发花白的老人哭了,二孩应该是他的乳名,当他喊出二孩的那一刻,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孩童,一个思念父母亲人的孩童。
老人旁边的少年人更是摩拳擦掌。
“爷爷,你别哭了,我去当兵,去杀倭寇,亲手为太爷爷和太奶奶报仇!”
年轻总是充满激情和热血。
老人止住了哭声,慈祥的看着自己的孙子。
老人知道,这个时候去参军也已经晚了,更何况孙子的年龄也不够。
“好孩子,不错!报效朝廷不一定要参军,任何地方都可以!你还小,好好读书,为大明之崛起而读书!”
少年人重重的点头。
“爷爷,我一定要考进皇家科学院机器学院去研究燃气机!”
少年人的眼睛里充满了坚定的神色!
老人满意的点了点头。
“好孙子,替爷爷把这三两银子拿去捐了,支持朝廷!”
少年人接过银子飞奔而去。
城中其他百姓们纷纷行动起来,支持朝廷的行动。
很多百姓拿出了积攒多年的钱财,送到当地的官府,希望能为军队购置更多的物资。
少年人一路飞奔至捐赠处,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自豪,手中拿着各种物品和钱财,准备为抗击倭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少年人紧紧攥着那三两银子,耐心地等待着。
终于轮到他了,他郑重地将银子递给负责接收捐赠的人员,自豪且激动地说道:“这是我和爷爷的心意,愿朝廷早日打败倭寇!”
募捐组织者微笑着点点头,记下了少年人的名字。
捐赠的物资被一箱一箱的打包起来,物资堆积成山。
但是捐赠物资的百姓已经络绎不绝,捐赠物资的人依旧排起长龙队伍。
而在泉州的港口,一艘艘满载着物资的船只准备起航,运往军队集结地。
这些物资中有粮食、衣物等,都是百姓们自发捐赠的。
负责运输的船主们纷纷表示,能为抗击倭寇出一份力,他们倍感自豪。
这些物资将会从泉州出发,通过海运直接运送到釜山港。
这一切,朱慈烺是没有想到了,朱慈烺当初还为后勤补给担心。
大明各地百姓 纷纷支持的同时,大明武器制造局内也是一片繁忙景象。
工匠们日夜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弹药。
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工匠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
锤子敲击钢铁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是一曲激昂的战歌。
他们在努力的生产弹药,以此保证大明对倭寇战争的弹药供应。
大明武器制造局的生产热火朝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大明武器制造局的一个生产车间内,一位老工匠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对旁边的徒弟说:“这次可不能马虎,咱们生产的武器关系到将士们的生命,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徒弟用力地点点头,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制造局的仓库门口,一辆辆马车排着队,等待着将新生产出来的武器弹药运往军队。
负责押运的士兵们神情严肃,他们知道这些物资的重要性。
“有了这些武器弹药,咱们的军队一定能把倭寇打得屁滚尿流。”
一位士兵握紧了手中的长枪,信心满满地说道。
这些弹药将会通过陆运和海运运送到前线,然后,这些弹药将会无情的倾泄到倭寇的身上!
自从消息传开之后,整个大明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中,百姓们期待着大明军队的胜利,期待着那一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