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开局告诉刘备我是穿越者! > 第141章 诸葛亮初露锋芒(第三更)

第141章 诸葛亮初露锋芒(第三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刘备一看之下,便心生欢喜,眼前一亮,立刻上前,也顾不上苏哲介绍了,直接躬身深深一拜。

    “我是徐州刘备刘玄德,久仰诸葛先生才学冠绝天下,苦念良久,终得一见,幸甚至哉!”

    苏哲暗笑。

    好歹让他帮忙介绍一下,也显得排场不是?

    这么火急火燎地自报家门,主公这求贤之心,还真是迫切。

    而诸葛亮见此大礼,略略吃惊。

    眼前之人面如白玉,眉目如月,面色庄重,神情恭敬。

    这,便是刘玄德?

    那位郁郁不得志的末路枭雄?

    诸葛亮微微一笑,上前扶起刘备。

    “玄德公过誉了,亮不过是南阳一闲散之人,哪里当得如此排场?”

    刘备抬起头来,望着诸葛亮的明眸,面色庄重道:

    “先生高才,常听军师提及,先生当得此誉。”

    苏哲笑看着这二人。

    在他的努力下,他们这一会面,提前了整整十年。

    一阵风来,苏哲对二人说:

    “门口风大,我们进去吧!诸葛公子,请!”

    刘备才急急将诸葛亮往里引:“诸葛先生,请!”

    诸葛均在旁牵着哥哥:“二哥,走!”

    门口的侍卫很有眼色,立刻上前,将诸葛亮的马车、车夫和小侍请到了后院歇息。

    中堂门口的众人,见到刘备带着苏哲、诸葛均,和一位不过十五六岁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众人马上齐齐揖手:

    “见过诸葛公子!”

    诸葛亮没想到,中堂这里聚了这么多人,立刻恭敬揖手回礼。

    众人入了堂,苏哲命人在自己的席侧加了一席一几,请诸葛亮落座。

    诸葛亮手持鹅毛扇,在席上站定,然后提起青衫,稳稳长坐了下去,再将袖子整理好,才重新望向众人,身姿俊雅无比。

    诸葛均立刻溜到诸葛亮身边,也规矩坐下。

    苏哲笑了笑,自己也坐了下来。

    陈登一边看一边赞:

    “常听闻襄阳名士,风度俊雅,非同一般,如今看来,果然不同凡响啊!”

    诸葛亮笑着说道:

    “亮本是徐州琅琊人,因先父早亡,世事纷乱,早些年同从父去往襄阳避难。”

    “今日本是来探望舍弟,未料却赶上各位饮宴,不知是否扰了诸位雅兴,还望诸位勿怪。”

    刘备听罢,不由叹息:

    “诸葛先生竟也是我徐州故人,真是缘分不浅。”

    诸葛亮垂首欠身。

    张飞哈哈笑道:

    “诸葛公子是苏兄的好友,便也是我的朋友,一会儿我可要好好敬敬你!”

    诸葛亮笑道:“想必这位将军便是张飞张翼德?”

    张飞惊讶道:“诸葛公子怎么知道?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吧!”

    诸葛亮一笑,看向张飞道:

    “亮虽然身居南阳草庐之中,也常听闻天下之事。与苏公子交好,位次又如此靠前,定是张将军无疑了。”

    张飞惊讶不已:“厉害!”

    许褚笑道:“诸葛先生,那你猜猜我是谁啊?”

    诸葛亮望着许褚一笑:“阁下是虎威将军许仲康吧!”

    许褚惊讶道:“咦,诸葛先生怎么猜到的?”

    诸葛亮微微笑道:

    “刚才自从进屋,将军便跟随在玄德公左右,直至玄德公入席,将军方才入席。”

    “所以亮才斗胆猜测,将军怕是徐州牧的护卫将军许仲康。”

    太史慈大笑一声:“那诸葛先生定然也知道我是谁了?”

    诸葛亮拱手一拜:

    “亮曾听闻东莱有猛将太史子义,猿臂擅射,今日一观,果然双臂长而有力。佩服佩服!”

    太史慈惊讶道:“还真的猜出来了,诸葛先生是如何猜得的?”

    诸葛亮浅浅笑道:“玄德公坐镇下邳,于理,帐前将军亦该一同驻军下邳。”

    “故而,方才我在城外看到,有军营帅旗上有“太史”二字,还惊讶不已。”

    “如今方知玄德公在此,那今日诸将中,必然有子义在。”

    众人一阵佩服,不料这个十五六岁,刚脱稚气的年轻人,居然如此见多识广,体察入微。

    分分钟碾压了他们所有人。

    刘备听了欣然垂眸。

    这个诸葛亮,果然洞察细致,聪慧通透。

    刚刚落座,便已经让在座之人深深折服。

    军师所言真不错,看来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千古留名,万代流芳啊!

    想完这些,刘备直接举起酒杯,对众人说道:

    “今日难得大家共聚一堂,更难得诸葛先生到此,我刘备感恩各位,同饮此杯。”

    众人皆举杯,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刘备接着有感而发地说道:

    “如今,在各位的相助下,我们已经取得徐州和扬州。但近日听闻,各地方郡、县,常有官员渎职怠政,欺上瞒下,欺压百姓,甚至为祸一方。”

    “这些情况中,还不乏有当地官员和地方豪门士族、军阀,甚至流寇相勾结的现象。”

    “我刘备不才,只深知一点:无论是官、豪门士族,还是军队,都是要靠州民来供养的。”

    “没有州民安居乐业,鼎力拥护,何来皇权稳固?”

    “所以在我刘备这儿,州民便是我们的天,我们的衣食父母。”

    “如果有人,要和州民作对,便是和皇权作对!”

    “如今,诸位才俊都在,我们便论一论,该如何治理,才能杜绝这些行为。”

    刘备说得略略激动,脸色凝重。

    而堂中之人却听得心潮澎湃了起来。

    他们之所以愿意先后追随刘备,一来,刘备是个仁德之主,礼贤下士,以德服人。

    二来,便是看中了刘备的仁念。

    他永远以民为子,急民之所急,同时又能和各世家维护好关系。

    而在座的大部分都是世家,自然最在乎世家利益。

    但他们也知道,官逼民反。

    若是以损害州民为代价,来富足各世家,这样的好日子,很快也会到头。

    所以能在其中巧妙取得平衡的人,才有足够的智慧支撑起一方平安,也才是他们愿意鼎力相帮的明主。

    当初陶谦让徐州,陈登、糜竺便是第一批支持刘备的徐州大族。

    如今,二人听刘备开始郑重谈论这个话题,立刻坐直了身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