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军师妙计
苏哲点点头。
苏哲很清楚,他之前已经改动了历史,前路如何,并不能单纯相信史料,唯有依靠人性来判断了。
苏哲收了收心神,缓缓分析道:
“主公,袁术是一个好面子又愚蠢的莽夫。这就注定了,但凡能够怂恿他人相斗,他断不会轻易出兵。”
“如今吕布内部就有一个突破口,他若不利用,岂不可惜?主公就等着看好戏就是了。”
刘备凝思不语,面上的神色晦暗不明。
苏哲瞥了一眼刘备,心中如同明镜。
虽然袁术和吕布有争斗的契机,但对于他刘备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
重返小沛数日了,这种时刻,是乱世之中求得的片刻安宁。
每每此时,都是养精蓄锐,扩充实力的绝好机会。
在这个弹丸之地一步步壮大,该做什么,刘备比他更清楚。
之所以特意来问,其实是想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更快一点扩大实力。
毕竟,小沛城太小,民众不多,难以支撑更大的军队驻扎。
而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已经想了几天了。
苏哲重新抬眼,给刘备添了一杯桑葚茶,淡淡说道:
“当然,我们在等好戏的时候,也有几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要做。”
刘备闻言抬眸,脸上浮出一丝浅浅的笑意:
“知我者,军师也!”
苏哲莞尔一笑:
“主公,我们要想扩充实力,有几件事情需要一样一样做下去。”
刘备立刻侧耳凝听。
“第一件事,屯田。”
屯田?
刘备的目光落在了城郊大片大片的土地上。
苏哲顺着刘备的目光望去,信心满满地说道:
“你看这小沛城外,有不少的荒地,如果全部用来耕种,能产出的粮食将是非常惊人的。”
刘备望着远处无尽的荒地,心下泫然。
一百年前,这里还是人丁兴旺,这些荒地原本就是耕地。
一百年间,大旱、瘟疫接二连三,加上徐州地界,原本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兵祸横行,以至于人口凋敝如此,耕地荒废,民不聊生。
刘备心中一阵沉重,回过神来不禁苦笑道:
“这土地是不少,但人手、耕牛都不够用,根本耕不过来。”
苏哲便知道刘备会这么说,展眉一笑,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纸,展开在桌上。
这是一张图纸。
刘备欠身仔细瞧了瞧,不禁眼前一亮!
这是耕犁的图纸,但又不是普通耕犁的图纸。
刘备出身低微,织席贩履之前,也常在田间扶犁劳作,对于耕犁相当熟悉。
领兵打仗,走南闯北,也见过不同地区的耕犁,无非略有差异。
但刘备从未见过如此形态的犁,辕木居然是弯曲的,而且搭眼一看,就知道比现在的耦犁精巧不少。
苏哲指着图纸解释道:
“这个不是我的发明,而是距今七百多年后的唐朝晚期才问世的。此后的一千多年,这种形态的耕犁几乎没有变化。直到我的那个年代,老一辈人还在用这种犁。”
刘备微微惊诧。那这个耕犁该是多高明的设计,才能经历那么久的时间而无法再被超越!
苏哲用手指着图纸:
“这种犁和目前使用的犁来比,因为辕木由直变曲,牛用此犁耕地时,角度更加顺畅,省力得多。所以,就算是这些荒废已久的硬地,也能轻松起土,从而大大加快犁地的速度。”
“其次,这种犁可以大大节省人力,不需要三个人两头牛来耕地,一头牛一个人即可。”
“还有,辕头安装了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整个犁架变小了,更轻了,还便于在地头调头和转弯,操作起来也灵活了很多。”
“这样的犁,保守一点来说,可以将耕地效率提高三倍以上,但人力却节省了一半。”
刘备听得很仔细,一边听一边点头,等苏哲一席话说完,刘备眼中的欣喜都满溢了出来。
军师用的技术,的确不是现在的技术,这么精巧的设计,就算是当今再聪明的工匠也想不到。
这居然是七百年后的技术啊!看来所谓“后世之人”这个身份,一点都不假!
亏我当初还半信半疑!
这简直是天要助我啊!
耕种效率提高三倍,人力节省一半。
这不就是说,以前需要六个人才能完成的活儿,如今可以一人轻松完成?
这不就是说,一个人当六个人使啊!
那小沛的粮食产量岂不是要达到六倍以上!
六倍!还担心什么钱粮不够用?
这是他娘的什么惊喜!
刘备激动地站了起来,一时间,兴奋地不知说什么好,一把抓住苏哲的肩膀一通摇:
“军师!你真是上天派来助我的!你真是上天派来助我的!”
而苏哲又被摇得七荤八素,心想道,呃就不能换个方式吗?击个掌也行啊。
“事不宜迟,我差人马上去办。先准备两百架耕犁。”刘备从来没有如此迫不及待过。
苏哲却揉了揉昏昏的头:“主公,你不如多准备一些。”
“依先生之见,应该准备多少?”
“一千。”
刘备愕然。
整个小沛,他的驻兵,加上所有的妇孺老弱,也就勉强两万人,怎么可能用得上这么多?
苏哲笑如春风:“主公,很快,我们小沛就会有很多人了~”
刘备微微惊诧:“先生为何能做此定论?”
“主公,当前天灾连连,很多农户缺吃少穿,耕牛和耕具都不够。倘若我们将耕牛和耕具,一起赊给农户,那么除了小沛的农户,周边的流民恐怕也会闻风而来,踊跃开荒。一千架耕犁只是起步,或许还不够呢。”
刘备听了不禁喜出望外:“如此,我们还需要添置耕牛。”
“对,我们还得买七百头耕牛。(这里数据是根据剧情需要,具体史料,并未记载,请大家不要当真。)”
苏哲已经调查过,这小沛的耕牛目前勉强三百头。
如此小沛就可以凑出一千套耕具和耕牛,同时可供一千人犁地开荒了。
刘备不禁钦佩苏哲的调查严谨。
屯田的事情说完了。接着该说第二件事了。
“那这第二件事是”刘备问道
“第二件事,自然是赚钱。”
苏哲笑了指了指眼前这一片树林:
“这桑葚茶如此好喝,这桑叶更是好用!这不正是摆在我们眼前的财富之道!”
其实不用苏哲说,刘备也知道。这里原来便有采桑养蚕的悠久历史。
若不是这乱世,这里也曾是男耕女织、富庶一方的人间乐土。
因为地处淮河平原,水土丰茂,气候温暖,最适合种桑养蚕。
蚕吐出的丝,织成绢、纱、绮、錦,不仅可以做装饰、衣料,在当下,更可以当做货币用来交易,比董卓发行的破烂小钱受欢迎多了。
苏哲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主公,我们可以召集周围的妇孺老弱病残孕,及将士家属,无其余生计者,人人皆可来此采桑养蚕。”
“由我们统一收购蚕茧。主公出资建织造厂,召集能工巧匠,统一将其加工成不同品类的丝绸。”
“织造厂?”
刘备一问,苏哲才想起,江南出现组织严密、分工有序的织造局,都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简单来说,织造厂就是一个巨型的手工作坊,不再是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小作坊,而是可以容纳成百上千人同时加工丝绸的超级大作坊。”
刘备听得不由神往。
之前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调动闲散人力,让他们有了生计,还可以恢复此处的丝绸产业。
不!不仅仅是恢复,更是超越了之前的规模。
从而迅速恢复整个地区的民生。
好方法!
苏哲微微一笑。
其实这个方法诸葛亮后来就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