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视频后续:改变历史?
朝中之人都不是傻瓜。
桑弘羊能算,其他人难道不能吗?
粗略的估计一下,就得有不少负责内政的大臣,恨不得当场晕厥过去。
不过当时天幕说的太快,一个又一个内容的冲击着大家的情绪,让大臣们实在是来不及更加深入的思考。
但只要给他们时间回过头来想想,必然能反应过来。
仗打的是挺大的。
可耗钱也是真耗钱呀!
陛下,国库真撑不住这么打的!
不过现在当着刘彻的面,桑弘羊真不敢这么说。
陛下为了和匈奴打仗,都换下去好几任少府、丞相了。
想阻止他?
是自己的官不想做了,还是想被赐下酒肉,赶紧体面,又或者和张汤在牢狱见面?
桑弘羊哪个都不想选。
他只能谨小慎微的对着刘彻劝道:
“陛下,即便没有五胡乱华,等大臣们想过来,也……”
刘彻听懂了桑弘羊的未尽之意。
他脑袋瞬间疼了起来。
桑弘羊不提也罢,一提起来,刘彻又生起来李广的气。
朕顶着压力,好不容易筹集这么多军饷,支撑大军出征,结果竟是功亏一篑!
如今只是关内候,论资排辈,要在几个人之下的卫青,略微叹了口气,说道:
“可如今,已经是不打不行了。”
卫青不看布帛上所书自己的功绩,而是阐述起来现实:
“天幕所言,大汉与匈奴,划降水线而分,前为耕种,后为游牧,难以教化。”
有过边塞生活经历的卫青,对这句话感受极深,他略微顿了顿,继续道:
“二者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这些年,匈奴已从索取和亲,到一有机会,便侵入中原。
其野心也越来越大。
现今天幕一出,若匈奴也能看到,以他们现在占优的情况,必会提前动兵,进攻大汉!”
卫青说的话,众人听进了心里。
一个个的,都拧起来眉头。
无它,因为卫青说的,极有可能就是现实!
刘彻一甩长袖,上前拿起舆图摊开。
比起来接下来的那些争端,可能要等数年之后的出征。
匈奴人即将大举进攻的事情,才是众人最需要头疼的事情!
“卫青,你觉得匈奴人会如何反应?”
说及自己擅长的地方,卫青就不显得沉默了。
他同样上前,目光扫过舆图,再次从脑海中,过一遍自己之前想过的内容。
天幕在讲述未来之时,卫青就在思索一个问题。
知道未来,就可以改变它吗?
卫青得出的结论,是能够改变,但也无法改变。
因为天音说的未来,只是结果。
可这个结果,是无数必然和偶然组成的。
偶然或许可以改变,可必然就很难了。
而偶然和必然又混在一起,密不可分。
这就导致了,哪怕他们知道未来如何,想要改变,仍然……
极难。
就比如外甥去病,他病逝的未来。
‘染病’是偶然,如果有医匠在他身边,或许可以避免这件事情。
可再往深里追究,染病只不过是表象,他作战的方式,才是导致染病的根本原因。
那去病能不采用这种作战方式吗?
卫青悲哀的发现。
不能。
因为陛下要进攻匈奴,彻底将匈奴打废。
而当自己率领大军的时候,他找不到除了去病之外优秀的将领,来充当破开匈奴战线的矛!
局势,需要去病上战场。
而只要去病继续上战场,采用这种作战方式。
那他的身体素质一定会下降。
就算去病运气非常非常好,没有死在战场上,也没有染病。
那他也一定会减寿,比不过正常人的寿数。
这是必然的结果。
去病如此,放在战役上,也是如此。
匈奴部落之间微妙的关系、各部落驻扎的兵力,他们的利益分配,以及牛羊的繁育时间……
都影响着他们的出兵选择。
甚至不考虑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匈奴人上下一心。士气高昂,想要破除天幕所说的预言。
那他们也无法在现在立马出兵,进攻大汉。
大汉需要春耕,匈奴的牛羊不需要繁衍、驻扎合适的草场、女人不需要稳定的地方,生育后代了吗?
卫青侃侃而谈,把自己的猜测,都说了出来。
只是他没有用外甥做例,而是换了其他的例子。
在场的众人没一个愚笨的。
卫青说完,他们就听懂了。
刘彻拧着眉,思索起来匈奴的情况。
作为君主,刘彻是没有卫青那么通军事的。
但他懂人心,尤其懂匈奴单于。
换位思考,假如他是对方,骤然得知天幕说自己未来那么凄惨。
即便是匈奴单于还能稳得住,可他的属下却不一定了。
毕竟,匈奴和大汉并不相同,他们的政体极为松散,宛若周天子分封下的诸侯。而其中,也并非全都是匈奴。
匈奴强的时候,这些‘诸侯’,跟着匈奴,自称匈奴人。
匈奴弱的时候,这些‘诸侯’,就会反戈,自称各胡。
而天幕的出现,卡在一个微妙的时间。
匈奴人的祭天龙城,刚刚被端。
他们不败的神话,已然被卫青打破。
天幕,又极为详细的介绍了卫青,霍去病两人的战绩。
所有人都知道,匈奴未来要被打的屁滚尿流,几万几万人的被俘虏,甚至连匈奴单于都差点被抓住。
即便这是未来要发生的事情,现在匈奴依旧很强大。
但一部分人肯定会丧失对匈奴的信心,开始动摇。
甚至想要左右下注。
面对这样的情况,匈奴单于迫切的需要在自己还有优势的时候,赶紧进攻大汉,用胜利来抵消天幕的预言。
战争已经无法避免。
这根本不需要考虑朝内大臣的想法。
匈奴管你们内部和不和,想不想打呢,反而是大汉越不和,他们越要打。
趁你病,要你命才是真理!
刘彻眯了眯眼睛,既然无法避免战争,就要考虑如何迎战。
那么,匈奴单于会出多少兵呢?
推演到这里,刘彻卡住了。
军事上他真的不通啊!
拿不准主意,刘彻只能对卫青问道。
“卫青,你觉得匈奴会如何出兵?”
“试探出兵,不会太多,但也不会太少。”
卫青也在思索这个问题,他的手指在舆图上,比划着几条天险要道:
“大约在三至五万之间,其进攻地点,应该也在上谷、渔阳,辽西和雁门这四个之间。”
如果有人常读军事历史,那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古代军队争夺的地点,通常极为固定。
这是因为,那些城池在建设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地形的因素。
它们建造的位置,本身就有军事用途。
比如防御。
因为华夏的地形,很少有广阔的平原。
反而多为崎岖不平的山地,丘陵,以及江河。
大军想要大规模进攻,必须要从有城池的这条道上走。
其它道路,要么走起来耗费太高,后勤跟不上。
要不就是地形太危险,极其容易被敌人设埋伏。
所以会出现,历史上好多战役,都会走同一条路,攻打同一个城池。
匈奴的情况更为特殊些。
他们不以占据城池为目的进攻,而是为了掠夺。
那必然会往富饶的地方去。
不然他们冒着性命之危跑过来一趟干嘛?
溜马玩?
没有收获,空着手回家,信不信的第二天,他们就能把匈奴单于给剁了!
当匈奴出兵没有耗费吗?
笑死,就草原那么贫乏的地方,他们可比大汉穷多了。
什么政治意义,都没有抓到手里的钱粮女人和奴隶重要!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
看似有的选,其实根本没法选。
卫青讲述着自己的猜测:
“匈奴不会再像以前那样。
天幕做的预言,会让匈奴单于害怕失败!
这场出兵,他只能胜,还得是大胜!
只要有轻微的失利,匈奴单于就要承受极大的压力。
他必须要考虑失利乃至战败带来的影响。
这个时候,他会反复衡量两者的国力,更加谨慎。
而两军交战,勇者方胜,他只要有顾虑,必然不可能出动所有军队!”
说到这里,主父偃已经明白过来了。
“自陛下登基以来,时常练兵。如今大汉虽不能远征,可防守方面,必然不会吃亏!”
主父偃这句话,不仅附和了卫青,还暗戳戳的给刘彻拍了拍龙屁。
这让刘彻不由得多了几分高兴。
“正是如此!”
卫青手指从匈奴后路的天险上划过,笑着说道:
“匈奴单于若真敢全军进攻,把战场设置在我大汉疆域之内,那我等正好可以断他后路,关门打狗!”
卫青的话没有说完,不过在场的人,心都脏,卫青的未尽之言,他们也明白。
战场设置在大汉境内,对大汉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可说的难听点,倘若不在意百姓士兵的伤亡。
莫说一换一了。
三换一,甚至四换一,大汉都不带亏的。
匈奴才有多少人啊!
稍微换它个几万。
匈奴就要元气大伤。
这时候,大汉再举兵进攻,难度必然会大幅度降低。
可惜,匈奴肯定不敢大军攻入,自断后路的。
毕竟目前优势在他。
而有些时候,越是保持优势的那个人,越不敢轻举妄动。
刘彻下了结论。
“如此看来,匈奴不会大规模出兵,还是以劫掠边郡为主。”
卫青点了点头。
出兵打仗的本质,要么是为了政治影响,要么是为了财富。
匈奴,永远是财富大于政治。
只有财富得到的足够多,政治才能稳定。
那,匈奴出动的人越多,需要的战果就越大,而风险反而会越高。
综合这么多原因,卫青完全可以确定,匈奴单于必然无法大规模出兵!
卫青把这条理由也说了出来,轻叹一声,道:
“说起来,这般情况,正好应了天幕部分所言。不过,又证明了天幕并非不能改变,如此看来,我等需慎重对待天幕所言。”
卫青话音刚落,在场的几个人都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