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劝说分家
大房人仰马翻的时候,二房也好不到哪里去。二婶拉长着脸在灶房做饭,一大家子人的饭,以前哪里需要她来做?最多就是帮着婆母或者大嫂打打下手。如今却全都是自己,只有个啥都不会的许芯巧。
“干活麻利点,你看看你,蠢得要死。”
许芯巧被骂了,一句话也不敢吭声,突着眼满心不高兴。抬头瞧见窗户外面,许芯言正急匆匆从大伯父屋里,往柴房里赶。
大房都受了伤,她觉得那是报应,但她要伺候受报应的人,她是一千一万个难受。
“他们现在可真享福,躺着什么都不干,也不挣钱也不干活。”
“夏老伯还说咱们家苛待许明,不就是砍点儿柴嘛,大哥又不是没干,活像什么都是许明干的一样。就算都是许明干的,能把人累成那样?我才不相信了。”
这话倒是说到二婶的心坎里去了,不就是砍柴嘛?她觉得肯定是许明偷懒。这不,许明不砍柴,公爹就让二根和大飞去砍了。
这大房一家子真是又懒又馋,还好意思吃红糖?我呸,大房一点子银钱都拿不回来了,哪来的脸面不干活?
许芯巧见娘动了心思,连忙又道:“娘,听大哥说,往后俺爹还要养着大房一家子啊?那么多人呢。”
大房两个大人四个小孩,加上新来的段岭,一共七个人,一日的吃喝都要不少银钱呢。
二婶目光微闪,抬头看了眼许芯巧,吓得许芯巧连忙将头低下去。
“干你的活儿!”
晚上的野菜粥盛得非常稀,许芯言将粥端给爹爹,又要回去照顾其他人。许大庆断了腿,但靠坐在床上,还是可以端起碗吃饭的。
他面上没有一丝血色,好在平日里身子魁梧强健,即便昨日受了伤,清醒过来竟能忍着剧痛进食进水。
今日外面发生的闹剧,他听得一清二楚。而此刻,他看着自己那单薄瘦弱的小女儿忙进忙出,招呼着家人吃饭,还要被二房弟妇喝骂。
他挑了挑稀疏的粥,看着守在一旁的小儿子许亮,问了声:“平日就是吃这些?”
许亮眼睛大大的,似乎不太理解爹爹的意思,旋即憨傻的笑起来点头:“嗯,野菜粥,祖母说花钱的地方多,要节省。”
许大庆回来得少,每每回来,家里一日至少会有一次糙米饭和菜。可是昨夜到今晚,家里顿顿吃的都是野菜粥。而且,他只是断了腿,眼睛不瞎鼻子也还通气,嗅闻得到家里分明做了窝窝头。
他握紧了拳,原来不在家的时候,他的香秀与孩子们,过得竟然都是这样的日子。
与此同时,正厅里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的聚在一起吃饭,今儿特意做了窝窝头,祖母大方的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除了大房所有人,和二房三房的女儿。
当然,还有那个压根没来吃饭的曾祖母。
三叔面无表情,直接拿起窝窝头递给自己女儿:“招娣五岁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吃得太差。”
祖母虽然不满意,到底没说什么。而蹲在门口扒拉着野菜粥的许芯巧,则目光里露出愤恨来,凭什么受委屈的只有她?
许芯言过来的时候,恰好与许芯巧目光相碰,她也没理会许芯巧瞪她的样子,绕过去走到正厅,噗通一下子跪下来,拼命磕头不迭。
“唉,你这孩子干嘛呢,起来起来!”祖父皱着眉,不高兴的呵斥一声,“怎么了?是没给你们饭吃还是啥?”
许芯言说不了话,着急的往柴房方向比划着,做出呕吐腹痛的样子,又往村内的方向指了指,目光中全都是焦急。
“这是要什么?”
二婶反应过来,不屑的撇撇嘴:“还能是干嘛,就是让给她娘和她姐治病呗。家里哪有那个闲钱?谁头疼脑热不是自己熬一熬就好了的,去去去。”
许芯言却不肯走,就在门口“咚咚咚”磕起头来,惹得祖母更不高兴了。
“许芯言,你疯了吗?大家都在用夕食,你这是做什么?滚回去。”
许芯言充耳不闻,一边磕头,一边还流泪呢。这番让一家人都不高兴,草草吃了饭,就各自走了,留她一个人在磕头。
倒是二婶喊许芯巧过来收拾碗筷的时候,迟疑片刻,拦住要回屋的婆母,低声说:“婆婆,我觉得如今这样,也不是个办法啊。”
“什么意思?”
二婶小声说:“婆婆,咱们家如今十八口人了,大房就占了七口,每天张着嘴就要吃饭,各个都是能吃能和的时候,日日的花销不少,却没个进项,这样下去可怎么了得?”
听了这话,祖母果然停了脚步,迟疑的往许芯言身上打量:“可是大庆断了腿,你大嫂蠢笨得很,也就能干点家务,重一点的活计都做不了,还能有别的法子?”
“婆婆,我是想着,不如将大房一家子分出去。”二婶刚说完,就见着婆母凌厉扫过来的目光,连忙安抚的拍拍她的手继续解释,“婆婆您听我说,我这也是为了家里好。毕竟今儿大嫂闹腾了几回,就是要送大哥去县城医馆,现下三丫头又这么折腾,瞧着她头都磕破了,就是不肯走,我这做二婶娘的,多少有些心疼……”
许芯言才不信二婶有这么好心,但听到分家,她还是心中一喜。铺垫这一切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只要离开许家,她一定能将许大庆治好,还能想法子将家里所有人都调理好。
“我也知道,婆婆手中那几个钱,是想留给三弟读书考学用的,明年下场,该打点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分了家,他们想治病自己挣钱治,咱也不拦着,也没人会说是您狠心,连儿子的腿都不给治了。”
虽然才一天,但整个平顶村都传遍了,说许志生夫妇两个太过狠心,大儿子拼死累活上工为了这个家,如今断了腿却不给治。这也是祖母的心结,她不高兴,可若真的拿出钱来,三儿上学可怎么办?
“婆婆,总不希望最后,三弟连书院都去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