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夜晚夹泥鳅 遭遇鬼打墙
只要长期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为了改善生活,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初夏的晚上,正是田里的泥鳅、黄鳝出来歇凉的时候,而此时,田里的秧苗,根虽定,却还没发排长大。这个时候是抓泥鳅、黄鳝的黄金时期,人在田中走,既不伤秧苗,视野最开阔。
那个时间,人们既不流行用电打鱼,也没有戴在头上的矿照灯,晚上照明,大都用是的枞膏油,所谓枞膏油,就是干枞树中纹路最多,最易燃烧的那部分。人们事先把它劈开晒干,剁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它们不但经烧,照明的范围也很广,最大的缺点,就是产生的烟雾多,顺风还好,若是逆风烟熏,只要一会儿,保证由奶油小生变黑面包公。
杨老三是我们寨上公认最会夹泥鳅的人,他夹泥鳅动作的“快、准、狠”只是基本功,这一点,其实寨上很多年轻人都做得到,他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知道方圆十来里的田中,哪个地方的泥鳅、黄鳝多,甚至可以具体到哪一丘田,这种功夫,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练成这种本事,不但要熟悉路径和地形,更要了解土质和环境。
正因为有这种功夫,大家每次分头出去搞三四个小时,从晚上七八点出去,到晚上十一、二点收工。不会搞的,搞一餐菜都老火,会搞点的,搞个两三斤,算中等成绩,不用问,杨老三的成绩,每次都是最好的,几乎每次都是十来斤打底,很少低于这个数。
俗话讲,人怕出名猪怕壮,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身怀绝技,杨老三的大名,很快就在十里八村传开,拜师的,学艺的,甚至说媒的,都纷纷上门,一时间,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竟有些“门庭若市”的景象,这让杨老三很是受用。
可惜,这种日子,过得并不长,有一天,杨老三突然宣布不再招徒,这让乡村们着实吃了一惊,很难理解杨老三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决定。
杨老三确实说到做到了,不但不再招徒,晚上,再也不去夹泥鳅、黄鳝了,甚至,连晚上出门玩都很少了。
村里闲人多,大家都想知道杨老三前后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可杨老三就是三缄其口,任谁问,都是那句既嫌大家多事又不失邻居温情的话:“泥鳅、黄鳝也是生命,搞多了要不得,现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呵呵”
还是老话说得好:这世上,永远没有不透风的墙,杨老三前后大转变的真实原因,终于有村民打听到了,据说是杨老三有天夜里一个人去邻村的田里夹泥鳅,遇到了“鬼打墙”,恰好那一带的田地周围,埋了很多坟,转了通宵都找不到路,差点没被吓死。
村民讲得绘声绘色,旁边人听得一惊一乍。
一个燥热的夏夜,杨老三和往常一样,准备了不少的枞膏油,天还没黑定,一个人便单独出发了,这次,他要去的地方,叫“冷水湾”,是一个白天都很少有人去的地方,原因是,那一带坟比较多,而且有点背阳,日照相对较少。
据杨老三后来亲口承认:那里的泥鳅、黄鳝是真多,由于很少人去夹,都是大根大根的。
杨老三计划,按这样的速度,个把小时搞十来斤,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到时搞有十来斤了就准备回家。
人心不足蛇吞象,老班人讲话,硬是很少有错的。果然,杨老三的计划很精准,一个小时还差点,杨老三掂了掂了身边的鱼篓,十来斤应该只有多,不会少。
“见好就收,大晚上,一个人,这地方总觉得怪怪的”。
“难得来一趟,按这速度,多搞几个小时,可以当几天的工作量了”。
杨老三脑壳里的“小九九”,不断地盘算着。他站在田埂上,默默抽了根烟,举着手里的枞膏油火把,眯着眼,望了望周围或明或暗的坟墓和水田,不一会儿,香烟燃尽,他把烟屁股往田里一甩,咬咬牙,选择了后者。口中自言自语给自己壮胆:妈的,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有啥可怕的,搞事!
一根、两根、三根
一丘田、两丘田、三丘田
身边的大号鱼篓,提起来,感觉越来越沉,至少也有四五十斤了
杨老三知道该回去了,若再不回去,估计这些东西都拿不动了。
和往常一样,杨老三麻利地整理着装备,把背笼里剩下的枞膏油倒出来,再把沉沉的鱼篓放进背笼里,稳稳地背在肩上。
然后把倒在地上的枞膏油,一根根添加进火把里,杨老三早已预估,这些燃料,已完全可以支撑他慢悠悠走到家。
心情愉悦,脚下生风,若不是担心被其他路人误会为神经病,杨老三此时真想高歌一曲,但是他终于还是忍住了,一边轻轻地哼着他自己能听见的小调,一边踏着他熟悉得再也不能熟悉的路,往家的方向赶。
开始让杨老三恐惧地的是,原来闭着眼都能走的熟悉路,此时,却越走越让他陌生,以至于后来让他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
此时的他,开始焦虑起来,可他又不敢停下来,担心火把燃尽了,一个人被困在这周围都是坟茔的荒山野岭,通宵动弹不得,估计吓都要吓死。
一边想着这可怕的后果,一边气喘吁吁地加快脚步,可他越焦急,路似乎越窄,他心里想着,莫非路走反了不成,他又试着往回走,就这么来来回回折腾了大半夜,终于,火把彻底熄了。
随着火把的熄灭,杨老三彻底失望了,此时的他,卸下背笼,简直气急败坏到了极点,想都没想,抓起沉重的鱼篓,使劲朝着路边的田里砸去,一边麻着胆子,朝着寂静的夜空破口大骂:我去你妈的,今天硬是见鬼了,狗日的,你们这些鬼有种的话,把我直接弄死算卵了,我操你妈的。
一个人被逼到了无路可走的时候,内心反而是强大的。杨老三心一横,心想大不了是个死,但作为男人,要死也要死个明白,老子今天倒要看看是怎么个死法,想到这里,就在路中央随势一躺,从裤子口袋里,摸出皱巴巴的烟盒来,点上火,望着漆黑的夜空,一根接着一根地抽,也许是太累了,不知不觉间,杨老三沉沉地睡了过去。
当杨老三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他一骨碌爬了起来,一次次揉眼,被眼前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这里就是昨天收工的地方,自己正睡在田埂上,鱼篓口正斜插在田中央的泥巴里,估计篓里的泥鳅、黄鳝,已跑得一根不剩,再看看周围,那有什么陌生的路,折腾了大半夜,根本就没走出过这丘田。
“狗日的,总算捡回了一条命,”杨老三在心里骂道,连鱼篓、背笼、火把一样没要,跌跌撞撞,一路小跑跑回了家,从此,再也不提夹泥鳅、黄鳝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