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大宋志异录 > 第2章 还魂案 宅询

第2章 还魂案 宅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十三节:宅询

    三人三骑,朝县衙而去。王思宗眯着眼睛,任由马匹自己驰骋,街道在耳边快速地闪过,满耳都是呼呼的风声。脑子也在急速地运转,显然王思宗的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三马疾驰,半盏茶的功夫,就回到了县衙。

    王思宗一到县衙,就直直地奔了进去。

    县衙内,张彪等几人正聚在一起吹着牛,议论着陈大富家的诡异事。说什么的都有。最近几个月,县尉岗位空缺,县里也没有什么案件发生,这几个人也是清闲惯了。

    还属张彪眼尖,一抬眼看见王思宗从门口进来,他赶忙招呼着大家停下了议论。王思宗进来看到张彪等人都在,开口说道:“张彪,我来问你,潘氏你可安顿好了”?

    张彪慌慌张张地说道:“回大人,已经安顿好了,不知大人有什么吩咐”?

    “好,安顿在哪里了?”王思宗紧接着问道。

    “就在县衙旁边的平安巷里。步行十分钟就能到。我表弟在那里有间房产,暂时没人居住,所以……”张彪回复着说道,话还没说完,就被王思宗打断了。

    “好了,不必多言。你现在就带我们去趟平安巷,我找潘氏继续问些情况”。

    “好的、好的,那大人,请随我来!”张彪收回了还想继续说下去的话,连忙答复着。躬身前面带路而行。

    程安最后一个从外面进来,和张彪打了个照面。看见张彪难看的脸色,刚想开口询问,就见王思宗和赵俊霄二人紧随其后,程安把冲到嘴边的问话,硬生生地咽了下去。

    “程安,你也跟我们一起走一趟!”王思宗冲着迎面而来的程安招呼道。

    “是,大人。”程安答应了一声,调转身子,跟着前面三人一起往外就走。

    平安巷就在县衙的正西方,就隔着两个巷子。步行的话,也就十几分钟。所以四人没有骑马,而是步行而往。

    出了县衙大门,右转过了第一条福安巷,直行第二个巷子就是平安巷了。张彪指着前面的巷口禀报道:“大人,这里就是平安巷了,请随我来”!

    “嗯!”王思宗答应了一声,随着张彪继续往巷子深处而行。大概来到了巷子的中间,赵彪指着一间房门说道:“大人,就是这里了,刚才我带潘氏来的,就安顿在这里”。

    “你去敲门,注意不要惊扰到其他住户。”王思宗吩咐道。

    “明白了,大人。”张彪答应着,走上前去,轻轻地叩了两下房门。里面没有回应。张彪回头看了看王思宗,见王思宗没有说话。他又加重了力气,敲了几下房门。

    “谁?”屋里有人轻轻地问道。

    “是我,张彪,江宁县县衙的捕头,刚刚就是我带你来这里的!”张彪贴着房门轻轻地说道。

    门被拉开了一条缝,缝中间露出了半张脸。等看清楚敲门的正是张彪时,她才打开了半扇房门。

    “潘氏,王县尉还有些话要问你!”张彪表明了来意。

    这时潘小云也看见了门外站着的王思宗等几人,她把房门打开了,自己转身走了进去。

    王思宗紧随着快步走进了房间。

    等到四人都进了屋。潘氏倒身便拜,口中说道:“感谢大人,给我这个暂时的容身之所,民女感激不尽”!

    “不必多礼,起来说话。”王思宗微笑着说道。

    潘氏又给磕了个头,才爬起身来。潘氏客气地邀请了四人入座,提起桌上的茶壶,给四人倒了杯茶。然后自己站在旁边,开口悠悠地说道:“民女这边也没啥好招待大人的,大人,请喝口茶吧!不知家主的死因可否已经查清”?

    王思宗拿起茶杯,浅浅地品了口茶,然后放下茶杯,缓缓地说道:“陈秉坤的死因现在还不好说,需要进一步核实。我这次还想从你这边深入了解些陈宅的情况。”

    “大人尽管问民女便是,我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潘氏信誓旦旦地回答道。

    “本官问你,那陈秉坤之前可有什么旧疾?”王思宗想了想问道。

    “回大人,我三年前进的陈宅,这三年来没有发现家主有什么疾病,身体一向都是挺好的。”潘氏回答道。

    “会不会有什么隐疾?”王思宗继续确认道。

    “回大人,据民女所知,应该没有!”潘氏回复道。

    “陈家大娘子叫什么名字?”王思宗转移话题,重点问起了大娘子的情况。

    “回大人,大娘子叫林月娥,是临县上元县有名的林屠户的独生女,林屠户在上元县有好几家肉铺,听说买卖做的还蛮大的。”。

    “这么说来,林氏的娘家也是富庶人家!”王思宗听完潘氏的叙述,微笑着说道。

    “听说是这样的。”潘氏回答着说道。

    “林氏是林屠户的独生女,是不是性格比较霸道呢?”王思宗若有所指地问道。

    “大人,你说的是。这个林氏性格确实非常霸道,我们可是深受其苦呀!”潘氏听王思宗问到这个的时候,眼狂不由得湿了,她哀怨地说道。

    “你们?潘氏,这里的你们是指你,还有其他人吗?”王思宗突然发现了潘氏话中的疑问,询问道。

    “大人,你有所不知。我家家主陈秉坤,有一个大娘子林氏,还有三个支婆。我是最小的,三年前进的陈家。除大娘子外,我还有两个姐姐。”潘氏解释着说道。

    “潘氏,你继续说下去。”王思宗之前只是大致了解了陈家的情况,知道陈秉坤有三个支婆,详细的情况他是不知道的。这次刚好可以通过潘氏获悉相关情况,于是他急忙要求潘氏继续讲述下去。

    “回大人,我那两个姐姐,大支婆叫尤冬梅,二支婆叫林小翠。说到受苦最深的就要属尤大姐了,林二姐本来就是林月娥的陪房丫头,后来林氏做主纳了做支婆,这么多年林氏还是挺照顾她的。而尤大姐可以说是受苦最深的人了。哎……”潘氏把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说到最后叹了口气,低下头,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从眼中扑梭梭地掉了出来。

    王思宗没有继续追问,而是静静地等着,他知道等到潘氏情绪平复一下,还会继续说下去的。

    果然大约过了三四分钟,潘氏用手擦了擦眼泪,眼含泪水微笑着说道:“民女失态了,让大人见笑了”!

    “无妨,此乃人之常情。本官能理解的!关于那尤氏?你再详细说说?”王思宗说道。

    “大人,尤大姐的苦,还是让她自己来跟你说吧,你看成吗?”潘氏听完王思宗的话,又伸手擦了擦眼睛,然后抬起红着的双眼看着王思宗,低声问道。

    “当然可以,但是尤氏,怎么回来这里呢?”王思宗同意了潘氏的请求,然后继续询问道。

    “我修书一封,让人送到陈宅,我相信她见信,必会来此间见你的,大人你看可好?”潘氏确信地回答道。

    “如能如此,那是最好的。那就有劳你了。”王思宗欣然同意了。然后他接着吩咐张彪道:“张彪,你速去县衙笔墨纸砚过来”。

    “是,大人。我马上就去。”张彪站起身来一抱拳,急急地奔了出去。

    过了十几分钟,张彪就带着东西来了。张彪把笔墨等放在了桌上。

    “请吧!”王思宗一指笔墨纸砚,微笑着说道。

    “是,民女立刻就写。”潘氏说完,走过去拿起了笔。潘氏拿着笔,呆呆地想了一会,然后才落笔。写完把信纸交给了王思宗。

    王思宗看了看上面写的字,没有说什么。而是放在嘴边,吹了几口气,等墨迹干了,他才把信折叠好,接着接过张彪递过来的信封,小心翼翼地塞了进去。然后大声说道:“程安,你去陈宅跑一趟”。

    “是,大人。可是陈宅会让小人进去送信吗?”程安面带愁容地看着王思宗说道。

    王思宗一瞪眼,说道:“你不会动动脑子”?

    程安没有回答,还是一脸不知所措地看着王思宗。

    “你可以找找陈宅的官家陈大帮帮忙。”赵俊霄见程安这样的表情,在旁边笑着提醒道。

    赵俊霄说完后,看着潘氏继续说道:“潘氏,你可有什么信物,是陈大认识的”?

    潘氏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玉坠,放在了桌上。小声地说道:“你把这个拿给他,他就知道了”。

    赵俊霄把那个玉坠拿起来,交到了程安手中,笑着说道:“现在快去吧,王县尉还等着尤氏过来问话呢”!

    程安眼含感激地看了一眼赵俊霄,拿起那块玉坠,与信封一起小心地放入怀中。一抱拳恭恭敬敬地转身出去,回衙门取了马,然后直奔柴家巷送信去了。

    王思宗和赵俊霄对望了一眼。两人都端起了桌上的茶杯,继续品了起来。

    只有张彪坐立不安地在房中来回走着,一会走到门口朝外张望着,一会又回来坐下来。坐了不到五分钟,就又站了起来。看看王思宗和赵俊霄两人,欲言又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