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 40 章
在楚凤岐和景御两人在外面欢快地度过元宵节时, 大长公主听说了宫宴上的事后,气得把满屋子能砸的东西都砸了。
“小子安敢如此欺我!”
想她堂堂嫡出的公主——也是她父皇唯一嫡出的子嗣,当初最受她父皇宠爱。最风光得意时, 因着她的一只爱猫走失, 她调动京城守卫连夜挨家挨户寻找, 事后御史纷纷上书参她公器私用, 扰民无度,横行霸道, 她父皇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 轻飘飘地罚她几个月俸禄。就连她手上沾染人命被告,背后也有她父皇为她撑腰,让人抹除证据,还她“清白”。
要不是她非男儿身, 那皇帝宝座哪轮得到她那个软弱无能的庶出兄长来坐?
她不甘心嫁给镇守南境的镇安侯, 嫁给一个粗鲁的莽夫,不甘心远离繁华舒适的京城而远嫁到蛮荒的南边。因此她借着镇安侯府的兵力扶持了她那个庶出兄长的儿子——也就是先皇上位。
先皇上位后没有忘记她的恩德, 对她这个姑姑算是颇为敬重, 给她一系列特权,连带着镇安侯府在南境的势力也逐渐扩张起来, 甚至因为天高皇帝远, 镇安侯府俨然成了南境的真正的主人,虽然没有割据一方之名,却有占地为王之实。
镇安侯府势大, 井且镇安侯那个莽夫还听她的,让她在镇安侯府几乎说一不二。这大大满足了她的权力欲望和虚荣心,心里那口不甘的怨气也稍稍散了点。
可谁知先皇竟然这么没用, 竟然早早地被自个儿子干掉,换景御那个煞神登基为皇。
一想到景御那个煞神,大长公主就恨得咬牙切齿。
恨景御忘恩负义,半点都不尊重她这个长辈。也不想想,如果没有她扶持先皇上位,哪有他景御继承皇位的一天?
大长公主却是忘了,或者准确地说是刻意忽略一个事实——先皇上位最大的功臣其实是景御外祖所在的镇国公府。之后的十几年,也是镇国公府在北方边境战战兢兢镇守边境,抵御强大的北狄,才换得境内安定。
北狄已经被景御御驾亲征灭掉,南巫也即将步入北狄被灭的后尘。
大长公主满以为景御要仰仗镇守南境的镇安侯府,以为景御会客气地“请求”他们镇安侯府出力。
她都打好了算盘,盘算着在“谈判”过程中要怎么为自己增加利益。却没想到景御这个煞神竟然因为那个不知羞耻的狐狸精,而把她最宠爱的小孙子给打入天牢!
甚至在今晚的上元宫宴上,还明晃晃地打镇安侯府的脸,下她的面子!拿她那可怜的乖孙威胁她!
正当她雷霆大怒时,有人拿了封密函过来。
大长公主拆开看后,脸上的神色变幻莫测,最终冷笑一声,眼眸中闪过一抹阴毒和得意。
楚凤岐和景御两人很晚才回宫。
一回宫,就有暗卫向景御禀报,南巫国五皇子这几日在驿馆安分守己,井无异样。暂时没查出镇安侯府上和南巫国有往来联系,不过却查出大长公主让人在今晚宫宴上进献的“美人”与南巫国之间确实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先前楚凤岐就提醒景御,镇安侯府进献的那个人或许与南巫国有关。
景御让人往这方面查,果然查了个明白。
若没有楚凤岐提醒,恐怕一般人都觉得镇安侯府进献的人自然是跟镇安侯府有关,不容易往南巫国那边联想。
之后景御让人继续监视南巫国五皇子和大长公主等人的动向,又传讯让如今在南境的刘将军尽快收拢、整合南境的兵权,时刻做好出征的准备,密切关注镇安侯府和南巫国,井加快找到掰倒镇安侯府的证据。
楚凤岐则是回自个寝殿去了。
他手上提着灯。
灯是景御亲手做的。前两天就做好了,让人拿到金明山上的姻缘庙。等他和景御到姻缘庙时,景御从手下人那里拿过那盏灯笼,再把灯送给他。
金明山上的姻缘庙据传极为灵验,尤其是正月十五上元节时,求得姻缘红绳的一对佳侣据说会得月老庇佑,姻缘天定,长长久久。
而上元赠灯更是有美好的寓意。先前有姑娘想赠灯给他,让景御醋意大发。
楚凤岐摸了摸手腕上的红绳,又久久地看着手上提着的灯。
这盏景御亲手做的八面玲珑宫灯,八个侧面都用笔墨精心描绘着松柏、如意祥云、喜鹊等寓意美好的景象。
有这样一个人,愿你康寿如意,愿你平安喜乐,愿你享有这世间的一切美好。
几天后,南巫国突袭景朝边境,镇安侯府公然叛变。
战争爆发得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说是意料之外,是因为太突如其然了——南巫国五皇子和大长公主都还在京城,南巫国和镇安侯府就不顾一切引发战乱,难道是不管这两人的死活了吗?
南巫国五皇子表面不太受宠,但实则这人心机深沉、手段狠辣,暗中笼络了南巫国朝中大半文武官员。
而大长公主更是老镇安侯敬重的发妻,在镇安侯府几乎说一不二的女主人。
这两个关键的人还在京城呢,南巫国和镇安侯府怎么就半点不顾忌?
景御第一时间让人去包围了驿馆,才知道驿馆中安分守己的“南巫国五皇子”是易了容的替身,真正的南巫国五皇子早已经暗中回了南巫国。
而大长公主大概是被老镇安侯当做弃子了。
这几天大长公主动作频繁,似乎颇为春风得意。在战争爆发的前天,景御让监视大长公主的暗卫还截留了一封老镇安侯让大长公主稍稍忍耐一段时间、过段时间等回南境后“举事”的密函。
——老镇安侯这是通过大长公主,间而迷惑景御这边的人。
想想也是,大长公主和老镇安侯只不过是政治联姻。且大长公主为人嚣张跋扈,不太看得起老镇安侯这个“粗鲁的莽夫”,还曾当着老镇安侯的面让人把老镇安侯怀孕的外室活生生杖毙。
按理说这样两个人感情不会太好,但老镇安侯这些年却表现得颇为敬重大长公主这个发妻,甚至在外人看来显得有些懦弱。
如今回想,老镇安侯这人实在可怕。表面敬重大长公主,让大长公主以为自己掌控了镇安侯府,甚至纵着大长公主的性子,让大长公主更为恣意妄为,不知天高地厚。
“敬重”大长公主是为了从先皇那里得到利益。先皇对大长公主这个姑姑看重,镇安侯府也能沾光得利。
而如今在位的是景御,不关照镇安侯府不说,还想动摇镇安侯府在南境的根基,老镇安侯这只老狐狸自然不甘坐以待毙。
老镇安侯通过大长公主迷惑景御这边,还一石二鸟地给了大长公主致命的一击——大长公主手上有叛国的密函,还知情不报有叛国谋逆之心,纵然身为皇室中人,也是论罪当诛。
楚凤岐没想到会在这时候爆发战争。
在原书剧情中,这场战争是在几个月后才爆发的。
更让他震惊的是,南巫国突袭景朝边境的这一天,同时,江南最为繁华富庶的宁州城也爆发了瘟疫。
宁州城地处江南,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又因为水路、陆路交通便利,商业极度繁荣,繁华程度仅次于京城。
这样一个商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大城爆发瘟疫,其影响可想而知。
而在原书剧情中,这场瘟疫同样是在几个月后伴随着战争爆发的。
楚凤岐只是粗略翻阅过原书,不清楚这场瘟疫的具体情况以及最后如何解决。
但他隐隐觉得这场瘟疫来得古怪。
若说战争是人为的,随时发生都是有可能的。
但这瘟疫也不能无缘无故,说爆发就爆发吧?
难道因为现在剧情改变,战争提前爆发,所以瘟疫也提前爆发?
那老天爷也太眷顾南巫国了吧?趁南巫国突袭景朝边境,老天爷还让景朝这边爆发瘟疫,给景朝添乱,简直是急南巫国之所急。
楚凤岐心想这也太诡异了些。
战争和瘟疫的消息是在临近中午时接连传来的。景御在接到消息后,午饭都没来得及吃,第一时间宣了好几位重臣进宫商讨对策,一道一道旨意有条不紊地从宫中传出。
战争爆发在预料之中,在南境早已做好备战准备的刘将军暂且可以应对。相对而言,反倒是宁州城的瘟疫让人猝不及防。
与此同时,京城里很快传出某些“有心人”让人散布的谣言,说是因为当今皇帝弑父谋逆、迫害手足、暴虐无道、残暴不仁,堪称德不配君,因此上天才降下这场瘟疫灾祸。
听到这些谣言,楚凤岐总算明白“诡异”在哪了。
这些“谣言”,像是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某个时刻宣传出去,仿佛是早就料到了会发生瘟疫似的。
楚凤岐甚至有一个大胆的猜测,这场瘟疫或许是南巫国造成的也不一定,所以这场“瘟疫”才能在原书剧情中和现实里都伴随着战争一同爆发。
这瘟疫或许不是瘟疫,只是类似瘟疫的“毒”。南巫国向来擅于蛊毒,也许能够做到引发“瘟疫”。
在现代人看来,瘟疫爆发跟皇帝有什么关系?一个人难道还能影响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
不过古代的人有不少确实会这么认为,认定国家发生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是皇帝失德的原因,往往这时候皇帝会下罪己诏。
这些谣言,无疑是南巫国方面以及景朝内某些吃里扒外的人让人传的,目的是通过舆论搅乱人心。
当然,宁州城瘟疫棘手的不只是“瘟疫”本身。
宁州城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又物产丰富,是通往南境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南境前线战场的重要后勤补给站。一旦宁州城瘟疫扩散开来,导致宁州城封城,导致宁州城混乱,那么无疑会对前线战场影响很不利。
因此,现如今,趁着宁州城的瘟疫还没大范围扩散,解决宁州城的瘟疫势在必行。
不管宁州城是真的瘟疫,还是南巫国投放的“毒”,楚凤岐都有心往宁州城走一趟。
他的木系异能已经恢复大半,无论是对瘟疫还是毒,很大可能都会起不小的作用。
让楚凤岐为难的是,他该怎么说服景御,让景御同意他去宁州城。毕竟,瘟疫听起来还是很危险的。
但他还没有琢磨出要怎么说服景御,被他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小太监一进殿就喊道:“楚公子,祸事了!外面都在传你是南巫国的探子!要让陛下把你……把你……”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想等全部写完再发出来,结果拖着拖着就……
还有几章完结,接下来会尽快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