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县主来真的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松山村。
而凌氏一族都纷纷把心放回了肚子:这慧佳县主是来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一想到县主把好地都买下后,会雇佣他们种,还不用他们交田税,而且他们可拿三成出息,另四成留给孩子们读书,就觉得这真的是天大的好事。
凌氏真的穷,没几户人家里有点余钱的。种点地也就将将够开销,从年头到年尾,都没什么盼头。
真正的盼头就是供孩子读书,考上功名。然而前几年因侯府倒了,孩子们也有几年没法读书了。
这下好了,不但有地种,有钱赚,孩子还能继续读书。
手续办得很快,关希月在官府红契上落下自己的名,把地契交到春柳手里保管好。
凌氏一族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其他村人都纷纷羡慕,凌氏一族穷归穷,在京中有贵人靠山啊。
“这些地都是好地,开春了就可以种春小麦,收成应该也会不错。族里一共五十户人家,每家差不多六亩地。到时候咱们再好好分配。”族长放下心来,脸上更舒展一些。
“现在这寒冬腊月的,我看大伙儿有些都没穿上棉袄,家里棉被想来也是紧缺。
二爷爷,既然我公公和大嫂添了银子,我看马上用到实处,多添置一些冬装冬被,好过冬啊。”关希月看到这些族人实在可怜,冬天对于穷人来说,真是太难熬了。
以往大伙儿是绝对不舍得添置的,没钱的时候添不起,有钱的时候记挂着让孩子少年读书。一年又一年,这样艰难地熬了过来。
能穿得起新棉衣?大家连想都不敢想。
“县主,这白叠子实在是贵,要百余文一斤,又加上手工费,布匹,一件棉衣少说也要一两多银子;一床棉被动辄要三两多银子,实在是穿不起盖不起啊。”有婶子无奈道。
关希月对棉花的价格还是有体会的,棉花在古代是真的金贵。以后真要研究一下怎么种棉花才好!大赚一笔,或者把价格打下来……
族长有点为难,才刚得了四百两银子在手,想到要花到棉衣棉被上去,他实在是舍不得。
他习惯性地会想着要把这一大笔银子都用到族里孩子们读书的事儿上,却见关希月笑盈盈地看着他,又有点不好意思了。
族长只得又和众人商量,每家每户该分多少棉花。最终,大家一致决定,每家都买二十斤棉花。
一起去买,算是大批量购入,总会便宜一点。
新棉花掺着家里那些旧棉絮,重新做成棉衣棉被,也是很暖和的。
<tt_keyword_ad data-title="配饰服装" data-tag="精品推荐" data-type="1" data-value="1904"></tt_keyword_ad>族长把银子分了下去,关希月叮嘱:“不要舍不得用啊,棉衣棉被必须要有,过个暖和的冬天,明年好种地。”
有那些原本不舍得买棉花的一听,顿时反应了过来。是啊,开春了后就会有一笔额外的收入了。
冻了这么多年,也该过个暖和的冬天了。
族长还是公正无私的,办事都透明。五十户人家,当时就给每家分了六两银子。买棉花,乃至过年,家家户户都有钱了。
不是他想昧下那一百两银子,而是他到底还是想俭省些,生怕亏待了读书人,总想着手里有点银子,以备不时之需。
关希月暗叹一声,又和众人商量:“我四叔是童生,曾经在乡下办了识字班。专门给蒙童教学,后来大人也可以学。主要就是开蒙,教识字,和简单的算术,不是以科举为目的。
反响很好。很多人在短暂地学习了几个月后,就能识得不少字了,再也不是睁眼瞎。而且,束脩也相对便宜很多。
我认为在这个村里就可以办起来。”
有人插嘴:“县主,我们村里就有学堂。”
“这不冲突。这个村这么大,也该有学堂。只是两者的目的不同。学堂主要是为了走科举路子,我说的识字班是为了识字和算术,相当于即使出去做工,也不至于是个睁眼瞎。
当然,天资好的孩童,读完识字班后再去学堂,那是极好的。”
这个提议让大伙儿很是心动。束脩确实是贵,六两银子一年,还不包括节礼和平时的笔墨纸砚,而且读书的孩子又多……
先学识字嘛,请个童生来做先生即可。确实如县主所以,有没有读书的天资,确实可以看出来的。
要是有那实在想读书的,天资略差,但是足够上进的,再商榷也是可以的。总之,也不一棍子打死。
族长的愁绪总算放下了,听关希月说得有理有据,他也很是赞同。
但是识字班开到哪里?
识字班一开,可以预见,肯定很多人会来。
“就在位置好的空地上建一个吧,而且我估计要多建几间,一两间房怕是不够。”
族长的面色又难看了一些,又要动用到他手里剩下的一百两银子吗……
“这银子我出,事情要尽快办好。这个时节,大伙儿也闲着,几日就可以完工。”
大伙儿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县主真是个爽利人,这些对村里来说的大事,她一句话就决定了。
里正和族长对视一眼,他们眼里都是惊喜。如此一来,村里多了学堂,整个村的形象提升何止一点点?
“划出两亩空地来,位置要好,都砌青砖的。教室就建个三四间吧,还有先生的住处一并建好。另外,孩子们学习的话,午饭怎么解决?食堂也有必要建一个。”
有了食堂,孩子们可以吃上热乎的饭。只要带米粮去,食堂给做,或者买点馒头馍馍吃,也是极方便的。
只是,这银子……
食堂要有人工,还要柴火等。
族长脸上闪过犹豫之色,里正自然懂他,把这困难说了出来。
“这些都不是大事,到时找两个媳妇做工,开工钱。一应器具都要完善才好。包括学堂里的桌凳,也都要做好。”
众人兴奋起来,光是食堂就要找两个媳妇做工,那可是有工钱的,说不定自己能被选上呢?
有汉子急着问:“县主,现在大伙儿就闲着,今日就开始动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