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张翠翠回来了
“那就好,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办喜事啊?”苏清梨是由衷地替张翠翠高兴。
张翠翠的原生家庭并不好,能早点找到自己的归宿是件好事。
张翠翠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什么来。
苏清梨只好把目光看向汤城,“算了,我还是问汤老师吧!”
“我们打算明天去领证,后天办酒席。”汤城眼睛黏在张翠翠身上移不开眼,温柔地问,“翠翠,你觉得怎么样?”
张翠翠脸上露出一抹笑,然后点点头道,“好,听你的。”
“后天是不是太匆忙了,办酒席的肉菜都还没准备吧?”苏清梨觉得有些太着急了,办酒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她记得上次王铁柱结婚的时候,王家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准备了。
“清梨,是这样的,我跟汤城的朋友都不多,所以也两三桌菜差不多就够了。”张翠翠之前早就算过了,要请的人根本没几个。
反正她也不太在乎这个,简单办一下就行了,"咱们村里也就大队长家和槐花婶家要请,别人家应该也不会来,汤城那边就更别提了,他就一个外甥女和几个男知青要来。”
张翠翠又笑了笑,继续说道,“对了,我们结婚的事,我跟大队长说了,大队长说知青点的女知青宿舍已经没有人住了,让我跟汤城在知青点住。 ”
原本她还犯愁婚后没地方住呢。
毕竟汤城是隔壁村子的知青,又不是大槐树村的知青。
她也不好直接带着汤城住进知青点。
现在好了,大队长发话让她跟汤城住在知青点里了,那就没人会说闲话了。
苏清梨抿嘴一笑,“好,那到时候我去帮忙。”
张翠翠点了点头,拿出了自己带的礼物给她,是一条粉色的丝巾,“这丝巾可好看了,我当时看到这条丝巾就在想,你用肯定好看。”
苏清梨爱不释手地抚摸着丝巾,夸赞道,“很好看,我很喜欢,谢谢你翠翠姐。”
“客气什么,咱们俩谁跟谁啊,我还带了一些特产,晚点我收拾好了去你那里,给你带过去。”张翠翠坐了一天一夜火车,这会已经很疲倦了,“不行,我要困死了,火车上太吵了,我根本就没睡着”
"翠翠姐,你先好好休息吧,我先走了。"苏清梨扬了扬唇,淡淡地笑着,迈着步子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她又心血来潮,想上山捡些板栗做糕点吃。
于是,苏清梨回家拿了个背篓,就去了山脚下。
山脚下。
苏清梨背着背篓捡了不少板栗,她准备做点栗子饼尝尝。
山上的板栗树都是用山泉水浇灌的,板栗又甜又香。
所以她只要一有空就会来山脚下捡一背篓板栗,回去做糖炒板栗吃。
这栗子已经掉落在树底下了有些日子了,所以也不用回去晾晒了。
直接回去把栗子都煮熟了,去皮,把栗子捣成泥做栗子饼的馅就行。
捡完栗子,回到家里,苏清梨就开始准备做栗子饼的馅料了。
先把栗子去掉坚硬的外皮,然后清洗干净灰尘,再把栗子放在锅里煮熟。
栗子煮熟后,她一颗一颗地给剥掉皮,把栗子肉放在盆子里。
忙活了几个小时,才剥出了一小盆香甜地栗子肉。
买不到牛奶,苏清梨只好泡了一些麦乳精来代替。·
栗子肉捣成泥,倒入了一杯奶香奶香的麦乳精。
最后,又把栗子泥放入锅里翻炒,这样把多余的水分去掉,让栗子泥更容易成团。
栗子泥准备好后,苏清梨就开始弄油酥皮和水油皮。
有了这两种皮,做出来的栗子饼才会又酥又香。
半个多小时后。
又香又酥脆的栗子饼就做好了。
只是可惜没有烤箱,这栗子饼是用油煎的,所以看起来火候有点大了。
不过能吃上栗子饼,苏清梨就已经很满足了。
栗子饼她做了很多,数了数,至少有三十多个呢。
她一个人也吃不完,还不如拿一些去送人。
苏清梨包了两份栗子糕,一份是给张翠翠的,另一份是给大队长家的。
给大队长家的这一包多一些,里面有十个栗子饼,因为大队长还有孩子。
小孩子嘛,肯定是喜欢吃糕点的。
给张翠翠那一包少一些,里面只有五个栗子饼。
其实也不是她舍不得给,而是张翠翠那个人不喜欢占便宜,给多了,她也不会收
苏清梨吃完了两个栗子饼,又拍了拍身上的糕点碎末,拎起两包糕点就出门了。
她先把给张翠翠的那一包栗子饼收到了空间里。
拎着另外一包栗子饼去了大队长家。
顾家宝看见她,眼睛一亮,直接就扑了过去,"婶婶,你又给家宝带什么好吃的了?"
苏清梨摸了摸他的头,有些好笑地说道,“我给你带了栗子饼,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吃。”
顾家宝连忙点了点头,狗腿地拉着她的手,甜甜的道,“喜欢,只要婶婶给的,家宝都喜欢吃。”
“小屁孩,嘴还挺甜啊!”苏清梨嘴角露出一个坏笑,使劲捏了捏小家伙胖乎乎的脸蛋,故意吓唬道,“顾家宝,你最近又胖了吧,是不是该减肥了?再这样下去,可就要变成小胖墩了。”
顾家宝看着她手里的糕点咽了咽口水,委屈巴巴地道,“婶婶,家宝饿了,能不能先吃一块糕点再减肥啊?”
苏清梨没忍住笑了起来,然后拿了个栗子饼给他,“行了,不逗你了,吃吧,尝尝看喜不喜欢。”
顾家宝咬了一口栗子饼,“婶婶,这栗子太好吃了。”
屋子里,王秀英正在忙活着,看见她来了,眉开眼笑地说道,“小苏知青来了?快进来吧!”
“婶子,您这是在忙什么呢?”苏清梨扫了一眼她手里的大红喜字,疑惑地问道,“这是谁要办喜事了啊?”
王秀英脸上带着浓烈的笑意,“害,还能是谁啊,当然是俺家老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