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丽华和巧楚谈古书
郭皇后派人去刑部,让刑部将那几个被看押的人放了,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
福阳宫的那两个宫女回来后,阴丽华知道可能是郭皇后另有什么用意,自己也不追究缘由,只是说:“皇后娘娘既然放了你们,你们以后要好好工作,不可随便传谣言了。”
两位宫女感激涕零,叩头:“奴婢叩谢阴贵人大恩大德,奴婢以后再也不敢乱说了。”二人几天来吓得魂飞魄散,发狠誓再不多说一句话。
果真那二位宫女守口如瓶,此事不再对外说一句,深恐自己再次引火烧身,这次就吓破了胆,哪里还敢有第二次呢!
今日无事,邓巧楚帮着阴丽华整理书籍,发现了《吕氏春秋》,《道德真经》,便随手拿起《吕氏春秋》翻阅起来。
阴丽华笑着说:“表姐也看《吕氏春秋》?”
邓巧楚不好意思一笑道:“泛泛的看过一遍,里面的故事哲理太深奥了,哪是我这样的人能懂的。”
阴丽华笑着说:“读史明理,以史为鉴。道理是人人要遵循的。《吕氏春秋》是一本好书,里面的故事让人百看不厌,细细品味说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讲的也是平常的道理。”
邓巧楚含蓄地说:“是呀,是一本好书,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秦始皇就是不喜欢这本书,我还不明白,秦始皇为何非要赐死吕不韦呢?”
阴丽华品了一口茶,微微一笑,说:“吕不韦是个智谋家,他在位极人臣之后,处处效仿战国四公子,也就是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吕不韦也常年养了数千门客,可是空养着而不让门客做事,时间长了也是不符合养士的规矩。于是吕不韦想到了要做一件能被后世称颂的伟业。一天,吕不韦对门客们说:‘大丈夫立天地之间,应该以留名千史为志向。《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我本商贾之人,立德难,而汝等皆是门客,立功亦难也,但是如果我们齐心合力著书,立言就简单得多了。门客们一听皆赞成。”
凤黛和玲珑也凑近前听,凤黛好奇地问:“那这《吕氏春秋》就是吕不韦写的了?”
阴丽华笑着说:“这倒不是。《吕氏春秋》不是某一个人的著作,当然吕不韦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收集故事的素材,更不可能自己编写。这部书记载的大量故事素材都是他手下的门客们收集汇总的。吕不韦让门客们把收集出来的所见、所闻、所感都整理出来,汇总成一本书。据说当门客将书呈现在吕不韦面前时,真是叫一个五花八门,吕不韦很不满意。吕不韦又从门客里精选出来几个能干的门客,将搜集来的所有素材进行筛选编排,最后编纂成了《吕氏春秋》。”
邓巧楚也跃跃欲试,参与进来,笑着说:“《吕氏春秋》包含六论、八览、十二纪。做到了精取百家之长,退避百说之短,兼儒墨,合名法,吕不韦真正是位不朽的杂家。”
玲珑急得说:“《吕氏春秋》到底里面讲的是什么故事?也讲讲给我们听听。”
阴丽华看一眼邓巧楚,笑着说:“表姐先讲一个,我再讲一个。也让凤黛和玲珑听听受益。”
邓巧楚喝了一口茶,凤黛忙又蓄茶。“也好,那我就讲引婴投江的故事。话说呀,有个路过江上的人,看见一人正拉着小孩想将那小孩丢进江中。小孩害怕得正在啼哭不已。过江人问那个要把婴儿丢进江中人为什么要将小孩丢进江里,那个要把婴儿丢进江中的人回答说:‘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善于游泳。"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含义是什么吗?”
阴丽华一旁观察着凤黛和玲珑的表情。
玲珑抢先说:“那个要把婴儿丢进江中的人就是想溺水那个孩子。”
凤黛想想说:“小孩的父亲会游泳,小孩不一定就会游泳呀。万一小孩不会游泳,那小孩不就被淹死了吗?”
阴丽华笑着说:同样有一种可能,就是小孩会淹死,凤黛考虑的就很全面。玲珑以后遇事还要三思而后行呀。这个故事讲的道理是:孩子的父亲虽然善于游泳,但是那个父亲的儿子难道就一定善于游泳吗?用这样荒谬的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呀!”
邓巧楚笑着说:“该是贵人讲故事了。”
阴丽华笑着说:“那我就讲刻舟求剑的故事吧。话说从前,有个人坐船渡江,不小心将随身携带的宝剑滑落江中,船上的人都很着急,可是那个落剑的人,却不慌不忙地在船舷上刻上了记号。众人疑惑不解,那个人解释说:‘这是我的剑掉落的地方,等船靠岸后我就可以凭着这个记号去捞剑。"等下船后,那人捞不着剑。"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邓巧楚看了一眼玲珑,玲珑果然又是第一个发言:“那剑是在江里掉的,船都上岸了,怎么能找到呢。”
阴丽华不紧不慢地问凤黛:“你说说看。”
凤黛笑了笑说:“玲珑说的对。”
邓巧楚笑着补充道:“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墨守成规,应该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剑是在船运行的情况掉入江中,船走剑不走,你在船上刻记号,那记号是随着船远离掉入江中的剑的。船到岸再找寻剑岂不让人笑话。”
凤黛笑着说:“可惜奴婢不识字,若是识字该有多好。奴婢就可以自己看《吕氏春秋》了。”
邓巧楚笑着说:“等有时间,我给你们讲。”
邓巧楚转身又问阴丽华道:“据说秦始皇特别反感这本《吕氏春秋》。”
阴丽华沉思片刻,笑着说:“表姐是知道的,吕不韦主张,帝王治理国家不能独裁。”
阴丽华看着邓巧楚语重心长的说:“陛下喜欢看《吕氏春秋》,陛下的言行也是遵循古人前车之鉴,求稳求安,让天下百姓不再受疾苦。百姓安,君心安。”
邓巧楚苦笑道:“贵人说到这儿,不由得想起奉儿,奉儿虽说自己有错在先,可是也是曾经有过功勋的人,更何况奉儿虽然反叛,却也不是针对陛下的,他是气不过吴汉那样对待南阳父老。陛下也是明白的,才心有不忍杀了奉儿,只是河北将领苦苦进言,陛下才不得不杀了他……”
“表姐是最明白事理的人。有些事不是可以随心而行的,陛下要顾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