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史上第一败家子 > 第80章破釜沉舟!

第80章破釜沉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旦战事起,为了丰裕粮仓、节省粮食,民间必定要行禁酒令。

    杨明这摊生意就彻底做不下去了。

    他似乎有些明白,为什么皇帝迟迟不肯给他发酿酒贩酒许可证了。

    杨明皱着眉头,盘算了起来。

    现在他名下有三门生意。

    最大的是酒坊。

    第五间酒坊日前刚刚建好,负责酿果酒。

    目前酒坊员工有三百八十人,整个张家村都没有闲人了,他也不打算继续扩大规模了。

    因为果酒和米酒的利润没有白酒高,总共算起来,酒坊每个月净收入在二十五万两上下。

    每隔两个月,他还会运二十万斤酒去白国售卖,一年总收入四百二十万两左右。

    其次是烧窑厂。

    烧窑厂也扩建了,现在有七个窑口。

    六个负责烧制装酒的瓷瓶和酒坛子,因为不涉及保密,人手都是就近从桥头村招的,不赚钱,只是降低了酒坊的包装成本。

    只有一个窑口由孙火一家负责烧制琉璃器皿。

    因为通透度不够,每个月也只能挣个万八千两,比起酒坊的收入,差了一大截。

    最后,就是他正月刚折腾出来的书房了。

    他改进了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效率有大幅度提升。

    不过杨明本来只是为了发行自己的著作,规模弄得不大,满打满算每个月也就挣个一两千。

    倒是他抄的那本书听说卖得不错,第一卷前后印了五六千本,给他带来了三千

    两的额外收入。

    这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刷声望的书抄好了,张三却要他去当官。

    本来以为酒坊起码能支撑两年,到时透明玻璃一搞出来,就不用眼巴巴盼着酿酒赚钱了。

    现在倒好,万一皇帝铁了心要跟白国打仗。

    那就什么生意都做不了了。

    他现在手头上一共就六十万两,要造船跑路,根本不够!

    杨明思来想去,为今之计,只有尽快把龙皇宝藏找出来了!

    龙皇宝藏是龙皇驾崩后,大炎那些忠臣特意留下,以备他日东山再起的资本。

    船上一定有很多金银财宝。

    只要能找出龙皇宝藏,困扰他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宋均,你知不知道大炎的楼船有多大?”

    “据古籍记载,大炎楼船宽四丈,长十三丈有余,承重六千料。”

    四十多米,载重三百六十吨,比大兴国最大的远洋商船还要大一号。

    这么大艘船,能藏到哪里去?

    一千多年都没有被人发现,必定不是在明面上。

    破釜沉舟……

    水底!

    杨明灵光一闪,急忙问道“越王举家投湖自尽,指的哪座湖?”

    “越王湖啊。”

    宋均纳闷地看着他,这是越地流传千年的传说,连稚子都知道。

    这就巧了!

    杨明父母的坟墓,就在越王湖畔。

    明天就是清明节,杨明正打算去扫墓。

    不如趁这个机会去越王湖探探深浅。

    翌日一大清早,他就

    带上家眷,到了越王湖。

    青绿色的湖水,一眼看不见边际。

    雾雨蒙蒙间,杨明看见了一座矗立在湖中央的小岛。

    “那是什么地方?”

    “少主,那是秦相老宅。”

    杨来福唯恐杨明对秦相府邸产生兴趣,小心嘱咐道“听说秦相派了私兵驻守,少主切莫冲撞,免得惹来杀身之祸。”

    秦舒雅绝美的侧颜在杨明心里一闪而过。

    不过他现在满脑子惦记着龙皇宝藏,没空去想什么权相贵女。

    杨明问道“福伯以前曾在这里住过?可知这越王湖有多大,多深?”

    “越王湖长宽相仿,约一千二百丈,至于水有多深,老奴倒不大清楚,只是听说湖边尚浅,常有乡人下水采莲、捕鱼。”

    “但湖中央深不可测,最擅水的乡人都碰不到底。潜了十几息,就只能上来了。”

    八百丈差不多是四千米,越王湖的面积应该在十二个平方千米上下,出口也够宽,容纳楼船绰绰有余。

    现在的问题是,想弄清楚这越王湖中央有多深,就得下水。

    从湖边游过去不切实际,从湖心岛下水才是最快的路线。

    可岸边的码头有禁军把守,只允许渔夫在岸边捕捞,不允许靠近湖心岛。

    有点不好办啊。

    杨明摩挲着下巴,望向湖心岛。

    该怎么上去呢?

    与此同时,在湖心岛的秦府里。

    偌大的深宅豪院,除了数百仆役,只有两个女主人

    。

    一个卧病在床,奄奄一息的老妇人。

    一个手捧书卷,正在念书的俏佳人。

    房里点着焚香,也盖不住满屋子药气。

    “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大家散了学,金荣回到家中,越想越气……”

    “咳咳咳。”

    秦舒雅方才念了几句,就听到祖母剧烈咳嗽了起来。

    她匆忙放下书卷,掏出香帕替祖母擦拭唇角。

    香帕上猩红的血迹,刺痛了秦舒雅的双眸。

    她温声细语道“祖母,不如改天再读吧,御医说了,祖母的病应当多加修养,您再睡一会可好?”

    秦老夫人摇了摇头,撑着身子坐了起来“许久没见到如此精妙的文章了,继续念吧。”

    秦舒雅只能继续往下念

    “……”

    “贾蓉听毕话,方出来叫人打『药』去,煎给秦氏吃。不知秦氏服了此『药』,病势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一回不过五六千字,等秦舒雅念罢,也才过去了半个时辰。

    秦老夫人急迫地问道“后面呢?”

    “没了。”

    秦舒雅无奈道“这红楼梦才出了第一卷,我派人去书坊催了几回,应当很快就有下卷了。祖母好好休养,来日方长。”

    话还没说完,秦老夫人又咳了一阵。

    她郁郁寡欢道“祖母,怕是等不到了。”

    秦舒雅心如刀割,当即起身道“雅儿亲自去书

    坊问问。”

    “慢着。”

    秦老夫人叫了她一句,倏然问道“今日是清明?”

    秦舒雅柳眉微蹙,点了点头。

    因为父亲和几个兄长都没有回来扫墓祭祖,她本不想提起清明之事。

    她怕祖母怪罪父亲,她又急忙道“雅儿已经嘱咐宗老代为扫墓了。”

    秦老夫人合上双目,似乎有些不高兴。

    过了好一会,她才淡淡道“自家事怎好都推脱给宗亲,你去祖父墓前上炷香,也算替你爹尽过孝道了。”

    “顺道,再去杨家墓前走一趟吧。”

    秦家与杨家的往事,秦舒雅一清二楚。

    她不是很想去。

    可拗不过祖母,秦舒雅只好带了几个侍女,搭船离开了湖心岛。

    杨明却错过了这一幕。

    因为杨山的墓前,来了一行不速之客。

    十几个人骑着马横冲直撞,狂奔而来。

    杨溪风和杨秀云两兄弟,就在他们的马蹄前。

    柳秀娘吓得花容失色。

    千钧一发之际,杨白雨眼疾手快,蹲下把两个小哥哥护住了。

    马匹也终于停下了。

    泥腥子溅了众人一身。

    “风儿云儿雨儿,你们没事吧?”

    柳秀娘慌忙跑过去,确认孩子们平安无事,惊魂未定之际,转身一看,整个人都呆住了。

    不只是她,杨家所有人都变了脸色。

    尤其是杨来福,脊背弓起,牙齿咬得咯咯作响“狗奴才,你还有脸来?谁允许你来祭拜主人的?”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