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元始天都传 > 第372章 五眼三通,六度法行

第372章 五眼三通,六度法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道有三清,佛有三身,天乾世界涵盖中阴、中阳、地凰三界。

    应身,为度众生,而应众生的机缘,随其心量,现种种之佛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各行各业,顺修逆修皆有),度诸轮转,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是故凡在大众面前显神通者,都是在临命终时,否则,唯有如大阿罗汉转世一般现颠狂之相,让人难辩真伪,则显而无妨。

    神通有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得神通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报得神通,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人都有五种神通(除漏尽通外),但高低不同,层次不一,这种神通是依靠果报自然感得的;

    二是修得神通,佛法修持者因修习戒、定、慧三学而证得六通;

    三是变化神通,证果圣人(声闻、缘觉、菩萨、佛)能以神通的力量变现种种的境界。

    此外,外道仙人修世间禅定也能得一些神通(但不能证得漏尽通),阿修罗乃至鬼民也有一些小神通。

    佛者修证佛法过程中,若证得初禅以上的境界,肉身就有可能启用天眼,证得天眼通,天眼通亦称天眼证智通,就是天眼的眼根超越了大地的远近,时间的过去和未来,和空间所有的障碍,一切现象都能明见。

    天眼是由天、目、穴三部分组成的,天是在我们后脑有一面能显示影像的“屏幕”,斜置于后脑上方,并稍向下倾斜,目是大脑前方的松果体(位于天目穴后约一寸左右,道家称之为泥凡宫,松果体内有类似视网膜结构的组织,人刚出生时,松果体具有“呈像”能力,但受到身体因素制约,无法应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松果体便逐渐退化萎缩),目能射出的灵光,在照亮天的同时,将信息“投影”在天上,修持者通过天的“屏幕”效应,获得相关资讯,穴即前额正中间的天目穴。

    天目穴主要功能是接收信息,目主要功能是转换、处理信息,天主要功能是显示信息,天、目、穴由一条贯穿脑部前后的经络联系起来,组成天眼,天、目、穴的构造如同屏幕——投影仪——信号源三者之间的组合关系。

    启用天眼后,就会获得天眼通,天眼俗称天目穴。

    修禅定证初禅境界后,就有可能重新启用天眼,或通过利用液态内气疏通人体的经络后,也能打开天眼,或修炼肉身至“三花聚顶”境界,也可能打开天、目、穴,重启松果体。

    证得天眼通,修持者就能看到暗物质、暗世界、他方世界等,但低层次的天眼虽能看到,却不能与其沟通或互动,高层次的天眼即可看见,又能沟通互动。

    天眼的基本功能有内视、微视、透视、遥视等,证得天眼通修持者的肉身都拥有这四种功能。

    内视,佛法修持者证得天眼通后,可在禅定中,内视自己身体的内部结构,如骨骼、肌肉、臟腑、经络、穴位、内气及人体八大循环系统等。

    透视,佛法修持者证得天眼通后,能隔墙透视,毫无障碍,能透视地下,查看地下的物体、矿脉、水脉、地气等,还能透视人体,看到对方身体的五脏六腑、经络、肿瘤、结石、内气等。

    微视,佛法修持者证得天眼通后,能象显微镜一样显微内视,可看清人体内每一个细胞的内部结构及健康状况,也能看清体内的细菌及其生命力,也可看清人体内各种病兆或病症,乃至人体病愈后,病症部位残存下来的信息等。

    遥视,遥视是天眼通较高的功能之一,证得遥视功能修持者,可在禅定中,看到远处人、事、物,无论多远,乃至他方世界,亦能看得一清两楚,不会有丝毫偏差。

    古人言:人在山中坐,遍知天下事,说的就是天眼的遥视功能。

    天耳通与天眼通属于同一境界,在证得天眼通同时,就有可能会证得天耳通。

    慧眼通比天眼通高一个层次,慧眼通有追测、预测两大功能,证得慧眼通的修持者,能追测过去已经发生过事件的整个过程,包括事件的前因后果。

    预测是根据众生当下所作的业因,预测此业因将来会得到怎样的果报,这种预测的准确度是非常高的,这种预测不是推理、猜想或臆断的,预测的结果与后来的事实是完全一致的,不会出现丝毫的偏差。

    慧眼是声闻乘、缘觉乘二乘之圣者,以所证得慧眼,观一切法皆空,不见有众生相,灭一切异相,舍离诸着,不受一切法。

    法眼比慧眼高一个层次,法眼是行大乘佛法菩萨才会拥有的,世间证菩萨果的圣人也自然会有。

    法眼功夫相当了得,可以分身、穿墙过壁,突破空间障碍、隐身、定身、搬运、大搬动、变身、返老还童、身体腾空、空中飞行、呼风唤雨、拨云见日、空中取物、遁术、病灶转移等。

    慧眼通能看出一切事实真相,《无量寿经》载:“慧眼见真,能度彼岸。”

    就是说慧眼能照见诸法无相、真空之理,依靠它能得到解脱。

    在佛的眼里,知足是常态。对真正修行佛法开悟的人来说,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无数的因缘际会才有的结果,所以他们懂得知足,懂得珍惜眼前所得。

    人生的苦乐,不在于碰到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事情。

    简单一些,豁达一点,积极一点,心净才能无染,无染才能舒心。

    似水流年,静守安然。迎风沐雨,微笑向暖。

    走一回人生,不要希求改变什么,佛教徒留给这个世界的不会是诅咒,不会是怨恨,不会是烦恼。

    佛教徒留给这个世界的只有慈悲、欢喜、祝福和平安。

    觉悟人生是智慧解脱,奉献人生是慈悲关怀。

    二者的融合无间就是菩萨的人生,是大乘佛法的真精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