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元始天都传 > 第368章 邪归正传,释邪尊者

第368章 邪归正传,释邪尊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仙界圣灵教主现踪于此,正好诠释了苦海怨尼的出现,同时也使夏黄泉明白了雪庭禅师借手驱邪的深意。

    只是不解的是:

    “小师妹曾有言,师太与玄琴佛子的渊源匪浅,为何还甘愿受汝之真凶驱使,想必杀了你,一切谜底自然解开!”

    夏黄泉说话间,朝着邪僧迅速出了一拳。

    罡风临面,入定的圣灵教主猛然醒转,只手轻轻扣住,足见他的实力和当初不可同日而语。

    他瞅了一眼寒蝉琵琶,一副了然模样。

    “原来那少女是你师妹,当初被她溜走已经算他命大了,而如今的我功修再进,小施主,你劫数难逃了!”

    天都惊才绝绝,本来圣灵教无意与之争锋,但由于玄琴自焚佛门,已经与之结下了不小的因果。

    圣灵教主佛掌逼退拳芒后,两手虚光,同时口出佛谶。

    “天乾地坤,圣佛灵尊,大威天龙,永劫沉沦!”

    龙成祥瑞,显现和光同尘,龙成闇灵,则是邪光万丈,一头誓要世人见证光明与黑暗的极致。

    入神之路:主流是法则证道(以力成道),功德证道,斩尸成道 世界(创世)证道。

    数字三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数字。

    儒家有天地人三才,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道家有三清,三阳开泰,精气神三道,斩三尸神。

    红尘如梦幻泡影,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愿三恶道日减一生。

    而佛家就更多了佛的三身,横竖的三世佛,三世因果,三界六道,三法印等等。

    在佛法之中,有着三身佛的说法,分别是法身佛,报身佛和化身佛。

    所谓物本无主,能者得之,佛法亦是如此。

    《六祖坛经》有云: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这里的四智指的是唯识宗最终的目标“转识成智”。

    其中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八识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八识都彻底净化,转为四种智慧之后,也就等于是成佛了。

    但是这里面涉及太多的理论和逻辑,严谨而繁琐,没有足够的耐心是坚持不下来的。

    所以才有佛门八宗才有“唯识耐烦嘉祥空”的评价。

    但是这么复杂头痛的理论,在惠能大师看来却如同从无限高空俯瞰一般,一览无遗,只用一首偈言就说的一清二楚——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法身佛就代表每个人的清净自性,或者说是真如本性,或者说是佛性——这些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无始劫以来这个本性被妄想和偏执心遮盖的太深也太久了,也就是业障极深。

    因此众生才由佛变成了凡夫,而且还是贪嗔痴具足的凡夫。

    而我们修行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为了恢复这个自性,只不过修行法门又分为了两种——顿悟和渐悟。

    顿悟法门指的就是从佛陀拈花那会心一笑开始。

    直到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脉相承,都是最利根之人,以最锋利的慧剑,一剑就斩断所有烦恼无明——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明心见性,立地成佛。

    而除了顿悟以外,神秀大师倡导的“时时勤擦拭,勿使惹尘埃”的法门,以及其余的佛门七宗,严格来说都是渐悟。

    比如说如今最流行的净土宗,就是用几千万甚至几亿声佛号来冲洗心中的尘埃,这个更加适合中下根器的弟子,咱的刀不锋利就慢慢磨。

    而报身佛指的则是智慧,不过这个智慧不是说我们世俗之中的小聪明小智慧——比如算数算得快,文章写得好,反应很灵敏,非常有眼色,特别会说话等等,那些都是“世智辩聪”,反而是学佛的障碍。

    这里说的乃是佛门的般若智慧,这里没有丝毫分别,妄想和偏执,干干净净,清清楚楚,豁达而清晰。

    一旦拥有了般若智慧再看世俗这些问题就完全是小儿科了。

    而化身佛指的则是行为,包括我们身口意一切,我们每天动的念头,说的话,眼耳鼻舌身意的各种活动又何止千万?

    当然了,我们凡夫因为没有上面提到的智慧,所以身口意全是妄念。

    但是佛菩萨不同,都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比如最著名的观音大士,三十二应现全身,千处祈求千处应,这里面说的就是化身。

    佛法最大的就是因果,就连佛菩萨的无边神通也不抵因果和业力。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千杯浊酒盼天明,一缕孤魂入梦来。

    我把青丝伴孤灯,不负如来一颗心。心成霜,霜成鬓,一身袈裟半条命。

    “苦海无涯,怨尼见过真劫邪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在佛的眼里,知足是常态。对真正修行佛法开悟的人来说,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无数的因缘际会才有的结果,所以他们懂得知足,懂得珍惜眼前所得。

    人生的苦乐,不在于碰到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事情。简单一些,豁达一点,积极一点,心净才能无染,无染才能舒心。

    似水流年,静守安然。迎风沐雨,微笑向暖。

    走一回人生,不要希求改变什么,佛教徒留给这个世界的不会是诅咒,不会是怨恨,不会是烦恼。

    佛教徒留给这个世界的只有慈悲、欢喜、祝福和平安。

    觉悟人生是智慧解脱,奉献人生是慈悲关怀。二者的融合无间就是菩萨的人生,是大乘佛法的真精神。

    佛说:预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你今天得到的生活和成就,就是你昨天努力的结果;

    你明天想要的生活和成就,今天的努力和进取就是他们的决定因素。

    这就是佛家常说的因果报应,天理循环。

    佛曰: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佛说: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

    人生在世,无非是把想不通的事想通,把必须要迈的坎迈过,把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放下。世态炎凉,无需迎合;人情冷暖,勿去在意。

    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外。

    “因果化灵报三身,此生只待有缘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