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四)舟车
必须品得工部、农部协力生产,运输他们的则是初代复制的造父车,也就是没电瓶那种。至于纵横交错的水网地带,那则是舟桥部队出动了,浮桥、木桥、甚至是铁索桥,先秦巴蜀还有大象,400毫米降水线以北也不至于太寒冷(北海除外)。
初具轮廓的北海郡,庄子老人家雇佣了好几位当地林中猎人后,就消失在黑冰卫与驻军的视线范围外。
羁縻,羁縻是目前唯一可以掌控北境的办法,这也是小爷与大爷商君在内心反复商讨无数次后,再与驷儿又争论了无数个昼夜才定下来的办法。这是一个没办法的办法。
政哥的大一统不设分封,最终导致了二世而亡。哪怕按目前的大秦科技发展能力,十几部的电台,目前只能给最重要的重点的军事打击使用,天山以北已经完完全全的等同于古时。
西域以西没有半年的奔袭,通讯兵都无法传讯到天山,努尔哈赤和他率领的三千侦察兵已经彻彻底底的与朝堂失去了联系。
东北渔猎,草场放牧,一大堆珍稀的皮革、羊肉、奔马、耕牛源源不断的往大秦实控的九原郡聚集。
而西域更有屯田,种植棉花、香料,甚至是一种后世都觉得极度珍贵的药材——藏红花。
有了轴承与弹簧百炼钢,运输得到了极大发展,虽说数万的秦半两才能勉强得到一辆,可那些商人可不会在意这些投资。
至于江船,早在魏楚“公主”入秦之时,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几年下来,数十日的江船已经蓬勃发展,按古代60斤一石,华夏人150斤身高180公分去计算,一人也就25石的样子,超载到百人运载能力,也就是250石江船。
之时这数据,已经超越了哥伦布的120石船只,当然,秦之后慢慢的一石也转换为100-120斤,250石也是接近哥伦布那三艘殖民船了。
一个更宏大的计划出现了,大批量的生产这种江船,甚至改造为尖底可升降螺旋桨、舵的江船,然后再附上后世的中国帆。搞不好可以打造一支华夏无敌舰队。提前两千年往西报一报后世的“鸦片战争”的国仇、世仇。
只不过这累死了公输冰、孟赍、孟釐。但由于曲辕犁的普及、李氷与杜芦的水利工程,让农人有了更多的空闲。劳动力倒是充足的。只不过需要培养培养才能成为真正的技术工程人员,但对于没有大型内燃机或者电力普及的先秦,有人肯劳作,自然是好事。
打造一些大型海船必须的齿轮,砍伐一些树木,采集桐油,倒是有了极大的劳力补充。
甚至,玄甲所需的百炼钢,也有了足够的人手去打造。
只不过,绝大部分劳力都让修路修桥的商里子给征集了。虽说用粮食或者更好的纸张、厕纸、奢侈品琉璃、甚至是农耕神器(完全自主)——曲辕犁、或者是直接用半年的徭役,获得漠南漠北的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