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闯菌田
负责介绍的工作人员见林凡自顾自的问了一句就盯着菌株出了神,自觉的闭了嘴。
虽然很想开口说理论上菌株是无法形成高等智慧的,但又不敢随意开口。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们眼前所认为的菌株是无法形成高等智慧,但如果你回想一下地球生物史就会想起,单细胞生物甚至到埃迪卡拉动物都没有能演化出高等智慧的条件,但还是演化出各种动物最后诞生了人类文明。”
工作人员愣了愣,是啊,宇宙寿命到现在还没摸到边,几十亿年来谁知道哪个星球上刚好是真菌走过了智慧演化的线路。
之前听说很多技术都是这位大老板研发提供,还以为只是资本家的大包大揽贪功图利。
现在看来事情并没有那么肤浅。
想到这里他更不敢开口了,他只是个研究生,虽然放在社会上他已经是知识分子了。
但放在这位院士都要往他项目里挤破头钻进去的大佬来说,还真不够看的。
“说说看这种菌株还有没有其他特性。”
“基本特性就这些,其他的都是些繁杂的细节数据,都已经上传到集团,您可以随意调取。”
“嗯,说说看基地的生活工作环境吧。”
“好,大多数人对新基地和工作待遇都是满意的,但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说完小心翼翼的看了眼林凡。
“说吧放心。”
“嗯就是能不能开放高级技术的研习啊,现在有种用着电子计算机却在研究机械计算机的感觉”
“这个免谈,现代科学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人类已经为此犯下太多错误走过太多弯路,连机翼为什么上弧下平就产生升力都研究了数百年不见定论,再这样下去人类早晚因为根基不稳随意就被击垮。”
“好吧其他方面都挺完美的,特别是跟地球的连线再也不用顶着超高延迟了,这比什么好吃的食物都还要受欢迎。”
“你们在地外基地工作的工作人员,名义上是工作,其实同样需要生活,以前的基地建设只考虑工作需要,勉强兼顾一下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基本无生活可言,我直接推翻所有旧基地重建就是为了这件事。”
“对啊,现在的日子比起以前来真的好太多了,工作人员滞留心理上限也从18个月提升到了现在的8年,要是换个资本家,旧基地不用到报废出事故是不可能翻新的。”
“我不是资本家,我只是有能力的人,能做到便做了罢了。”
林凡笑笑,牵起陈知扬长而去。
留下工作人员呆立原地。
“对啊,有能力的人能做到便做了这么简单朴素的道理,被多少人的自私自利渲染得人类这个整体如此的面目可憎。”
林凡拉着陈知就来到了菌田的入口。
自动门却不让林凡进入菌田。
因为此时菌田正在照射,哪怕马上停止照射,菌株也需要24小时以上才会失去辐射性。
但菌株正是接受辐射的时候才最好看,散发着幽幽红光微微发热。
一旦停止照射就会停止发光,辐射消散后菌株就会变成灰褐色,变得不再梦幻。
林凡只能当场动用特权修改自动门的通过逻辑。
毕竟菌田内这接近4sv的量,虽然对一般人类已经达到致死量,目前也没有任何防护服能让人类长时间待在这种辐射下。
但林凡陈知的实力何等强大,莫说这4sv,就是再翻万倍也休想破坏两人的身体。
毕竟两人体内的能量已经远超常理,甚至都不需要外放防护直接就可以随意穿行这片菌田。
将自己和陈知的身份码设为无阻碍通行,张开能量堵住门防止辐射泄露,直接就打开了门进去。
还在原地的工作人员自然也通过观赏窗看见了两人的进入,吓得下巴差点掉地上。
“这这这!”
赶忙抓起工作平板,调取门廊使用记录和环境参数,这下好了,眼睛也差点瞪了出来。
门是开过了,人也确实进去了,但没有任何辐射泄漏???
这不符合常识!这不科学!
工作人员顿时抓耳挠腮。
既疑惑,又震惊,还不知所措。
只能强制自己冷静下来,调取广域光谱监控的记录。
顿时就看见了林凡开门前展开了一面辉光的薄膜。
辐射撞到上面就直接消弭于无形。
到此为止两人都还站在薄膜后方。
虽然这层薄膜不知道怎么形成的,但如果制造一个能包裹全身的薄膜,以目前看起来的防护能力完全可以支撑两人在菌田行走。
事情也正如工作人员想的那样,薄膜随着两人行走向前推进。
但随后,薄膜就停在了门框内侧,两人直接穿过薄膜,门关上,薄膜就消失了?
消失了???
无防护?4sv???
研究人员瞬间觉得一大片物理学先驱的棺材板满天飞。
“看,好看吧,摸摸看?”
林凡带着陈知近距离观赏这种菌株。
它们平时并不会生成孢子,只有周边族群严重萎缩,或者自身即将休眠,才会将能量集中起来生产孢子,平时完全靠遍布的菌丝扩张地盘。
被幽蓝的光照射,却泛出红光,摸起来还像是小动物似的温暖柔软。
而且长得像是花朵一样,不同的菌株还呈现出了不完全一致的色彩。
这些花朵其实是过度张开的菌伞,色彩则是过度吸收的辐射被以可见光的形式在菌体内亮起。
但它们的菌株表面微光都是比较统一的各种深浅的纯红。
客观看起来就是菌株五颜六色,但却都散发着红色的微光。
而不管是发热发色还是微光,理论上说都是这种菌株的“排泄物”。
这么一想科学真是既现实又奇幻呢。()
但这种话现在肯定不能说出来破坏气氛,只能是林凡自己在心里吐槽着。
刚才也已经让系统扫描过这种菌株了,各阶段各种特性都已经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