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哥哥科举我基建 > 第95章 第95章

第95章 第9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老李氏心动了,从芙蓉县到济州府,从京城到永安县,她在后院张罗吃的喝的,去田间地头,河边山里的时候极少了。

    人老了就开始怀念年轻那会,地里劳作的辛劳慢慢淡了,反而是地里浓稠的作物的气味,河边早晨清凌凌的水汽,山林里野花杂果的清香,在脑子里越来越清晰。

    也不去多远的地,一家人再带着李小雪就成了。自从见识了这姑娘各种药的妙用,李桃花就觉得李小雪绝对是居家旅行必备。

    带在身边安全感十足,偏偏这姑娘也不知怎地,存在感还极低。跟哆啦a梦似的,需要的时候,一秒到跟前,不需要的时候,自动隐身。

    临出发时,石师父不知打哪儿冒出来,自动占了马车车夫的位置。

    今日轮休的芝麻和丸子,赶着另一辆马车出来。里面铁锅,油盐酱醋,碗筷瓢盆,点心茶水啥啥都有。也不知她们怎么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备齐了这些。

    新来的护卫眼巴巴想跟,被李三三两下放倒,自己带着弓箭,骑马在一旁充当护卫。

    担心再不走人要越来越多了,李桃花赶紧让石师父出发,乘着天色还好,去河边钓鱼放纸鸢。

    鱼钩早就打出来了,李桃花打算回京的时候,给各家姻亲老大爷都送几副钓具。

    没道理种花国风靡各年龄段男人的户外活动,这里的老大爷不喜欢。

    京里的老大爷喜不喜欢,还要等之后才知道,石师父和老李头是极喜欢的。

    老李氏都跟孩子似的,和李桃花他们一起放半天纸鸢了,石师父和老李头还在那不动如山,坐着钓鱼都不带挪窝的。

    只是鱼没钓几条上来,还小。

    李桃花朝前走十几米,找到另一个回水窝,撒了些鱼食引鱼,老李氏和李小雪就坐边上,加入了钓鱼的队伍。

    剩下的人有样学样,各处找地坐等鱼儿上钩。

    李桃花和范子期两人上了小船,划到水流不那么急的地方,想着钓大鱼。

    这种小船,河边隔不了多远就有一条,方便人们过河。

    现在河水浅的几处,建了水泥桥,小船就变成了半大小子们捕鱼的工具了。

    通常也只能抓到些小鱼小虾,不如去县城找活干划算,现在就都闲置了。

    范子期在船头撑船,李桃花带着草帽坐在船中央,到了看好的地方,两人放下一排的鱼钩,坐等大鱼光临。

    初学者的好运并没有降临,临近中午,大大小小的鱼加在一起,总算是够熬一锅鱼汤。

    地下埋了红薯,上面烧起柴火熬鱼汤,再寻些野菜烫熟了凉拌,简单又满足。

    鉴于大半的人都摩拳擦掌,声称自己一定能钓起大鱼,就不挪地方了。

    尤其是石师父和老李头,一共就钓上来几条小鱼,也不知道哪来的信心。

    李桃花祭出了打发时间第一利器--扑克牌。

    暖暖阳光,徐徐微风,芬芳草地,大自然毫不吝啬的给人舒适和惬意。

    河边湿润,垫上油纸,边上摆上茶水点心,几人围坐一圈,玩扑克牌。

    从跑得快到升级,除了老李氏,其他人一点就通,一玩就上头。

    老李氏坐李桃花后边,半懂不会的,看得可精神了。

    多看看就会了,明年他们就要回京。不久之后又要去下一个县城,老长的路了。在车上玩玩牌,这时间就过得快多了。

    上次是头一次赶这么长时间的路,一路上担心阿爷阿奶身体不适,路上不太平,夜宿野外不安全,下雨了东西会坏,人马会生病……都没把扑克牌给整出来。

    现在光禁军护卫就有两百,加上临海县那边贾珠珠身边的,算上战力不错的丫头小子们,得有三百多人了。

    马车够,马匹多,武器,各种药品包括迷药、毒药都充足,还有上一次赶路的经验,他们一路玩牌玩回去就成啦。

    钓鱼的深陷其中,玩牌的不可自拔,索性让刚输了一局的芝麻骑马去工坊打包饭菜来。

    菜色没有平日家里吃得好,大锅饭跟小厨房比,味道更是差远了。

    然而一群人都吃得津津有味,比平日里吃得香多了,这估摸着就是氛围的原因。

    李桃花这会知道了前世高档饭店的烛光晚餐,饭菜不一定好吃还那么贵,为啥还那么多人排队去吃。

    身边鲜花环绕,香槟、小提琴加持,人家吃的不是饭,是氛围啊!

    天光未暗,打道回府。李桃花起头唱起了小调,身边姑娘们一首接一首,范子期星星眼,媳妇唱的是啥不知道,但是贼好听呢。

    第二日老李氏早早的就起了,张罗早饭,早些吃完早些出发。仍然是昨日那些人,顶着一众羡慕想跟的眼神出发。

    林间打猎是石师父的最爱,老李头在喝酒钓鱼好友的安利下,也找李桃花要了□□。

    老李头用弓箭准头不成,□□还凑合。年轻孩子们学的本事,他也都学了一两手呢。

    有昨天全体都没钓上几条大点的鱼的收获打底,今天他就是一个猎物也没猎到,也不会觉得丢人。

    在山林外扎营,留了芝麻看马,李桃花和老李氏去采蘑菇,李小雪跟着一起,顺便看看有没有药材。

    离上次下雨有几天了,这会不一定还能捡到蘑菇。不过没有蘑菇也没事,有野菜也成。许久不吃野菜,偶尔吃一顿,微微的涩味也觉得挺好。

    石师父带着老李头和范子期去林子外围试试运气,要是没打到啥,他先把两人送回来再进趟山。

    去年人多,他们秋猎时进了更深的山林,外围也只打大的野物,结果兔子野鸡就多了,山林附近的村民偶尔也能抓到一两只。

    临近中午,石十三一人就打了四只野鸡,八只兔子,顺了两窝野鸡蛋,也算是收获满满了。

    范子期和老李头两人在石十三的指导下,各射中一只野鸡,两人都兴奋得不行。

    两人本想下午还跟着的,奈何一坐下就腰酸腿疼,只能忍痛放弃,羡慕的看着石师父吃饱喝足,窜进了林子。

    中午的野鸡炖蘑菇太美味,烤兔子太香,大伙都吃撑了,不想动。

    一行人自是围成一圈,继续昨天的输赢。

    老李头自觉明白了规则,又不好意思亲自上场,坐范子期后头充当狗头军师。

    石师父半个时辰后就带回来一只狍子,没多会,烤肉的香味再次弥漫。

    老李头和老李氏望肉兴叹,年轻人们继续大快朵颐。

    山林离县城远一些,太阳还一树高的时候,大伙就收拾收拾,慢腾腾往回赶。肚子吃得太撑,快不起来。

    休闲的时光总是过得格外快,又是一年夏收,村民们瞅着这几天天气还不错,想等两天再收。

    李桃花的地亩数太多,趁着这会还能招到人,先收。

    今年就没有人对亩产大惊小怪了,不过对着成堆的粮食,来干活的人仍是乐开了花。

    自家田地里庄稼的长势也和这差不多哩,当然了其中也少不了李桃花高工钱的原因。

    范子期来的这三年,永安县风调雨顺,百姓们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日子一日比一日好过。

    家中盖新屋,粮仓里有一年的存粮,这两个多少年来的念想,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的就达成了。

    大伙一想到明年就要换县令了,心里万分不舍,给李桃花干活时越发尽心。收获的事,都用不着李桃花操心,就结束了。

    学堂里的学生今年要挑更多的麦穗,挑完麦穗挑稻穗,挑完县衙的挑家里的,很是体会了一把丰收的喜悦和费眼。

    给县衙挑麦穗有银钱拿,给家里挑麦穗来年就能吃更多的白面,挑得眼里都是麦芒也要继续!

    一部分粮食运往临海县,一部分放进县衙后院的粮仓。

    去年的陈粮拿出来低价卖掉,新修的粮仓也都一座座装满,这还是李桃花在李一一掩护下“监守自盗”了不少的结果。

    人多是好事,不过这么多人每日消耗的粮食也不是个小数。路不好走,车辆又跑不快,粮食运输是个大问题。

    还是得提前知道下个去处才好,到时候让护卫们提前把粮食运过去。

    他们这三百多人,一天三顿细粮管饱,又都是能吃的年纪,不分男女,不是饭缸就是饭桶。

    除了人,还有近二百匹马的饲料消耗也不少。要是恰巧碰到当地粮食不丰,他们买粮多了,粮食提起了价就不好了。

    虽说安朝粮店有限价,但对穷苦百姓来说,涨个一文两文的,家里人都要少吃几口饭。

    新一轮的红薯大豆种下去后,临海县传来了好消息,他们造出可以下海捕鱼的大船了。

    海里的鱼实在是大,长得那叫一个千奇百怪,好些都不知道能不能吃。

    李承智和贾珠珠都被海洋生物的长相惊住了,叫李桃花快些过去看稀奇。

    范子期也要跟着去,大不了被朝中知道了,治他个擅离职守的罪,下个县还是下县呗。

    反正李承智估摸着还会自请下县,他肯定是要跟着去邻县的,多半也还是下县。

    永安县县衙现在是真没啥事要他来管的,百姓们忙着挣钱,日常口角都少。稀奇现在不看,以后可不一定还有机会,最多他提前回来就是了。

    老李氏也想跟着去,自从春日里跟着李桃花出去“享受自然”了,她就活络开了。

    按老李头的说法:一大把年纪了,不知道还有几年好活,跟着孙女到处跑跑,开开眼界。

    到了腿脚不好的时候,回桃花村晒太阳,还可以跟一帮老家伙们讲讲这些年长的见识。

    老李氏想想前两次回桃花村,给老姐妹们说道府城和京城的见闻时,老姐妹们那向往、羡慕的眼神,觉着老李头说得挺对。

    也就是日常的见闻,她说多少遍,老姐妹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催着她多讲些。那感觉忒美,跟躺云上飘着似的,全身上下连带头发丝都舒坦畅快。

    马车跑得慢,李桃花她们先走,第二天中午能到。范子期落后一天,一早就快马出发,晚上也到了。

    大的,长的,扁的,长满尖牙的鱼让人惊叹不已,奇形怪状的各种海物,让范子期大呼不虚此行。

    有些已经是试验过了能吃的,当天就各种烧法来品尝;有些确认了是有毒的,被李小雪小心翼翼的带走。

    李桃花实现了诺言,带着范子期上船去看海。

    老李氏和老李头也上了船,海风大,迎面吹得人脑子里的思绪都飘向了一望无际的更远的天边。

    没有海上航行的罗盘,航路也没探明,船不能走远,但现在这样就够了。

    能捕来许多的鱼,能沿着海岸线航行,一代代下去,船越来越坚固,跑得越来越远。

    若有来犯者,装备上火器,就能打跑敌人,守护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范子期不愧是文人中的佼佼者,一连写了好几首诗,感叹天地的辽阔,大海的壮丽,还有此时身边有娇妻的满足和骄傲。

    奈何李桃花超现实直女一个,体会不到他细腻的感情,也有可能体会到了,不好意思继续面对。

    提醒他作为县令,不好擅离职守太久,赶着他早早回永安县。

    至于李桃花自己?她又不用打卡上班,底下能人无数,当然是体验出海捕鱼的乐趣啦。

    要不是老李氏见识了海上风浪的险恶,不住的催她回永安县,她还乐不思蜀呢。

    李承智,贾珠珠和留下的少年们,也挨个在老李氏面前保证了:有风的时候绝对不跑远,风大些的时候绝对不上船。

    吃不完的鱼和海物或晒干,或腌成咸鱼,李桃花回永安县的时候带了好多。嗯,给家里的少年们和护卫长长见识。

    石师父已经开始准备工具,只等红薯和大豆收获了,就带人进山狩猎,他对这项活动总是充满了热情。

    李桃花和老李氏跟着近山的村民们去捡山货。

    以前怕山里有大家伙出来伤人,村民们平日里是不敢进林子里的。

    这两年县衙的人大肆扫荡,凶物们都进了更深的林子,村民们找到了好几处可以捡山货的地方。

    老李氏可喜欢捡山货了,每日里将带回去的野果子分给家里的丫头小子们时,都笑得开怀。

    又一年的夏收后,李桃花开始低价卖地,县里人人都可以买,按人头限购。

    一个村一个村的来买走了一块块地,大伙都知道,县令要走了。

    卖完了地,除了砖瓦坊,其他的作坊开始慢慢的关闭。做工的人满心不舍,心里也清楚,县令要是走了,这些是不可能留下的。

    况且县令夫人连他们之后的路都给安排好了,他们心里再难过,也只有感激的份。

    家家户户都买了地,趁现在天还不冷,再开出几亩地来,有了肥地的法子,以后至少不愁填不饱肚子。

    学堂没有关,学得好的,对着教案就可以教新一批的孩子。个别有天赋,家中暂时也供得起的,则是进私塾去学四书五经。

    原本学堂刚开的时候,私塾先生还担心之后没有学生。谁知道更多的孩子进了学堂后,反而出了好几个天赋出众的。

    现在私塾里的学生是之前的两倍多,学生的整体实力也比之前强多了。

    新来的学生家里人也特意来说了,虽然不能从工坊领钱了,但他们会去府城做工,加上地里的收成,先供着娃儿学几年的钱财还是有的。

    做望远镜的小工坊也拆了,没有精密的仪器,这东西想要做出更好的来不容易。

    李桃花三天晒网两天打渔的,一共也就出了十来个她觉着比之前强一些的。派护卫们跟着临海县运盐的队伍,送到京中交给齐瑜了。

    来接任永安县县令的是熟人,和范子期同期中进士的范家远亲范晨。李桃花心里暗叹范丞相真是简在帝心,还真就让自己人来捡便宜了。

    范晨则是惊讶于永安县的富庶。

    进了永安县,路过的村子里大半都是砖瓦房。找村民问路说话,不见畏缩,方言里夹着官话,连蒙带猜的也能听懂。

    村中老人热情好客,请他进屋喝水,水里还加了糖。田间沟渠纵横,大片大片的红薯和大豆长得可喜庆了。

    进了县城更是大开眼界,县民衣裳少有补丁,路面宽阔干净,街边铺子林立,各种货物齐全,买的人也不少。

    等见了范子期,交接文书时,听他介绍了县里的情况,更是惊呆了。难怪范丞相说他到了永安县,只要不出大错,三年之后的考评就是优。

    范子期这基础打的如此厚实,他就是啥都不干,任其自行发展,三年之后也能是个优哇。

    天上掉馅饼,不外如是。

    他错了,是他前头狭隘嫉妒了。当初范丞相说起永安县时,他还腹诽范丞相给自己儿子夸大政绩来着。

    这哪里是夸大?压根就没说到一半儿。

    临海县那边则是有六年县令经验的一个寒门之子去继任。

    这人家里关系简单,六年来一直兢兢业业,不敢半点徇私。

    皇帝给他升了品级,亲自召见,说了大半个时辰的话,还派了工部的人协助。

    一是晒盐重要,皇帝交给直臣才放心,二是工部要派人过来继续研究造船,两个部门互相监督。李桃花估摸着暗探也不会少。

    海物新奇,运到京城的都能卖个高价。

    李承智上了折子,上面写明了一艘船平均每日能打捞到的海物数量。

    若是造船技术娴熟,各临海的县城便都可以有船下海,即便粮食不丰,百姓们也能靠船过活。

    到底是没有偷偷走成,大半的护卫已经运了粮食提前出发去山阳县。

    小部分和他们一起先到京城,过完年节再过去。

    加上临海县的人,也有一百五十多人了,随行的行礼物品也不少,想要完全避开县里的人偷偷走,是不可能的。

    天刚蒙蒙亮,街道两边就站满了人。手里拿着鸡蛋的最多,不少人还拿了肉,都是做好了的。

    县令和夫人啥都不缺,他们也就只能送点吃的表表心意,直接连篮带筐的往护卫们怀里塞。

    马车一辆接着一辆的走在路中间,两旁护卫们骑马护着。

    起先人群很安静,只不时有老妇人捏起衣角拭下眼角,默默的跟在车队边上,眼看着车队越走越远。

    一个半大小子的大哭声突兀响起,像是按下了声音的开关一样,哭声越来越大。

    李桃花掀开车帘子看一眼又合上,知道可能会有百姓来送行,没想到会有这么大阵仗。

    百姓舍不得他们走,要哭可以理解,只是莫名觉得有点像哭灵咋办?呸呸呸,想啥呢,一路平安,一路平安。

    “要不你说两句?”李桃花调侃眼眶都红了的范子期,“就说让大家好好过日子?”

    回过神来的范子期睨她一眼,拿起工坊用的简易扩声器,掀开车帘,气沉丹田,大声道:“祝诸位往后穰穰满家,安家乐业,平安顺遂。”

    临近的汉子立马跟着喊:“大人平安顺遂!”“平安顺遂!”“平安顺遂!”一声声饱含了百姓的满心祝愿。

    撑不住了,范子期放下车帘,握着李桃花的手转移情绪:“永安县能有今天,都是娘子的功劳,百姓不知道情有可原,娘子还笑话我。”

    李桃花看着还委屈上了的范子期,乐不可支:“是因为相公是县令,我才能做那些事呢,相公兢兢业业,才能得百姓如此厚待。”

    后头马车里的老李氏不停拿帕子拭泪,对同样感动自豪的老李头道:“咱桃花儿可真了不起!”顿了顿又道,“孙女婿也还成。”

    老李头点头:“是。还成。”

    孙女婿是真心将他们当自己阿爷阿奶看待,亲近孝顺。

    李家赶车的丫头小子们和护卫们都挺直了脊背,一路感受着真心,内心自豪无比。

    出了县城两里路,人群才慢慢散去,沿路又有几个村子的人来送新鲜的菜蔬。

    直到彻底走出永安县了,不再见百姓们来送行,众人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

    李承智没好意思说,他们从临海县走的时候,百姓们也一路送了好远呢。

    前几天永安县衙里吃的那些海鲜咸鱼,都是百姓们送的!

    临海县因为妹妹给的一张晒盐法子而改变,百姓们不知缘由,只来谢他。

    妹妹给百姓带来如此大的福祉,此生必能长命百岁,平安喜乐。

    若有来世,也必是福寿绵延。

    李承智如此想着,他此生最大的,永远都不会变的愿望,就是妹妹能平安喜乐,一世顺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