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哥哥科举我基建 > 第92章 第92章

第92章 第92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齐瑜大老远的过来,当然不是只为送几车的礼物。永安县的与众不同,他没多大惊讶。桃花妹妹在的地,要是跟其他地方一样,那才叫奇怪。

    干净的街道,孩童朗朗书声,处处笑颜,百姓穿着干净精神。不比京城繁华,却让人看了想会心一笑。

    李桃花在县衙门口看到齐瑜和他身后五百来位禁军精锐,立马明白是为晒盐法子而来。

    春上安明帝就收到了暗卫发来的飞鸽传书,临海县出盐有了新法子。春末临海县的盐运到京城,比往年多了两成。

    安明帝招了齐瑜进宫,两人都暗叹李承智初入官场就如此谨慎,未来的丞相好人选哇。

    他俩都不信能得石十三亲自传报,用了只有皇帝自己知道翻译方法的最高级保密暗语,这新法子出盐只能多两成?

    要知道李家之前出了火炕和望远镜,石十三都没报过,还是其他暗卫按常规渠道报上去的。

    新法子出盐能多两成,算是大事了,但还到不了让石十三亲自上报的程度。

    齐瑜看着永安县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周边几个中县都比成了渣渣,心里更激动了。

    这都不值得石十三一个上报?齐瑜对出盐新法子更加期待了。

    都拿送礼物当借口了,也不急这一晚,李桃花一顿好吃好喝招待。

    这五百禁卫军从京城一路快马加鞭过来,都是晚上夜宿县城的时候,让店家准备大饼子,第二天路上啃。

    齐瑜好一点,早晚两顿能叫些好饭好菜,跟他在京城的饭食也差得远了。

    吃了好几天没滋没味的饭菜,这会吃李桃花准备的大餐,都顾不上和范子期寒暄,狼吞虎咽了一番,才慢下来开始讲究大家公子的吃饭礼仪。

    五百禁卫军们,这会更是吃得头都抬不起来。

    换了别的县城,一下子招待五百人的吃食,还真不好办。

    这事搁永安县学生饭堂就是小事一桩,学生人数多的时候,能达到六七百人呢。

    先排队,分五队排在五个窗口,挨个拿走餐盘。

    里头一个煮鸡蛋,两个大大的红烧肉丸子,两勺白肉菜蔬炖粉条,一勺杂粮饭,一个红薯,两大白面馒头,一个大餐盘装得满满的。

    打菜的妇人一边递餐盘,一边说一句:“白肉菜蔬炖粉条,红薯,米饭和馒头还可以再来添。”

    别看他们是禁军精锐,平日里在京中就算是过年也吃不到这么好的饭菜。

    军中人太多了,这一顿吃下去,得花多少银子?

    他们能日日吃饱饭,已经因为是皇城禁军的原因了。

    除了京中几只精锐,其他的兵丁压根不可能吃饱。兵士们要操练,一顿吃三个普通男人的饭量都不一定能吃饱。

    就近找了桌子坐下就开吃,味真好!脑子里说要慢点吃,好好品品味,嘴巴根本就慢不下来。

    后头还在排队一步步向窗口挪的懊悔自己咋没排前头。等前头那些牲口吃完去领第二次,还能有他们的份么?

    兄弟们的饭量都差不多,绝对能去领第二次,第三次。

    狼吞虎咽吃完一餐盘,去领第二餐盘的禁军精锐们,心里想着自己快些吃完,还能来领第三回,饭堂的吃食看着一点没见少。

    可不是没见少?后头临时叫了一倍的人,一直在做吃食,一会学生们也要来吃饭呢。

    这第二餐盘,禁军精锐们吃着吃着,速度就慢下来了。

    怎么回事?好像领不了第三次了!胃里有了吃撑的感觉,这胃里鼓鼓的,感觉饭菜吃到了喉咙里,是吃撑的感觉吧?明明应该还能吃的!

    饭堂的妇人们了然,平日里吃的油水少了,咋一吃这么好的饭菜,是吃不了太多就饱了。

    学堂的学生们刚来的时候,一个个也都老能吃了。要不是饭堂对学生是定量的,非得有吃坏的不可。

    时间一长,吃足了油水,看着饭菜就不那么馋了。

    就是她们,天天闻着肉香,也跟学生吃一样的饭菜,现在居然都不馋肉了!

    看着零星几个来领第三次的,妇人们挨个问了要啥,饭堂吃饭不兴拿走的,吃多少领多少。

    这几人也都只领了一两个馒头走,坐下慢慢吃。反正齐世子说了,今晚就宿在永安县,不用赶路了。

    看着齐瑜放下了筷子,像是要发问,李桃花忙道:“你们快马加鞭,明天一早出发,晚上就能到临海县了,直接问我四哥去。”

    再不提盐的话,晒盐的功劳只能是四哥的。

    一旁老李氏忙问道,京中各人可都还安好?

    齐瑜来李家吃饭的次数可忒多了,以至于老李氏都时常忘了他世子的身份,当个普通小辈看。

    换了个别的世子啥的,老李氏就得怵了,不会开口问。当然了,这也是因为齐瑜在李家从不摆架子,就拿自己当个小辈。

    京中自然是没啥大事的,齐瑜拿出老厚一叠信,哥哥嫂嫂给她和阿爷阿奶的,干娘给她的,范家给范子期的……

    还有马车里各家给的礼,虽说是掩人耳目的借口,马车里的礼物还真不少。

    天蒙蒙亮,齐瑜就走了,留下二百个禁军给李桃花看守玻璃工坊。月银还是朝廷那边发,吃喝李桃花管,要是有啥事也可以吩咐他们去干。

    齐瑜的原话是:守着个工坊五十人足够了,日夜倒班一百人绰绰有余,全凭李桃花安排。

    剩下的人看个门,跑个腿,当个护卫,干啥都行。

    总之,这些年你献上马蹄跌,望远镜啥啥的,立了大功。皇上不好明着封赏,心里都记着呢。

    这些人挂着个禁军的头衔,实际上都归你了。特意挑选出来的,都是孤儿或无甚牵挂之人,除了没有卖身契和你家的丫头小子们没多大区别。

    挂个禁军的名头只是办事方便,需要时可以狐假虎威。

    李桃花内心纠结,虽然有人用是好事,但这么多的单身汉,不会要她负责找媳妇吧?

    这年头当兵不是啥好差事,非战时出来当兵的,都是家里实在是养不活,当兵混口饭吃的。

    年纪大了,残了,拿着那点遣散费,还不够回家盖房置办家什的。

    李桃花觉着她付得起月钱,家里饭食又好,只要朝廷不重新征召回去,这些不都是她的人了?

    正好现在还是朝廷发月银,人还是朝廷的。等过两三年,她摸清了这些人的人品性情,留下一部分应该也是可以的吧?

    齐瑜起了个大早,也不跟李桃花道个别,带着剩下的人就走了。一路不停歇,累了个人仰马翻,晚上到了临海县县衙。

    有之前来运过盐的禁军心里暗暗惊讶,县城里海风中带着的腥气免不了,那种无处不在的腥臭味没了。

    处处半夜煮盐的火光也不见了,黑灯瞎火的,不少人家还传来了孩童的笑闹声。

    齐瑜看着纸上简单的方法和后面附着的各个日子的出盐量,要不是天实在是黑,他恨不能现在就去盐场看看。

    就挖几个高高低低的池子,放了海水进来晒晒,海风吹吹,用不了几个人照看,就能出这么多的盐?

    李承智也知道他着急,第二日天刚亮,就来邀他去盐场一观。

    一块块盐田平整无波,李承智给他介绍,这一块是刚引来的海水,这一块是上一块过了几天之后放下来的,那块再过几天就能看到盐了,最后到一块能看到白花花结晶的盐田。

    齐瑜亲眼看着盐工拿着个能推的工具,一片片将盐堆在一起。起先还不起眼,越推越多,慢慢的就有老大的几堆盐了,这就是运到京城的粗盐。

    这个做不得假,李承智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作假。那就都是真的了!

    不用煮,轻松快速的就能出好多好多倍的盐!往后百姓们都不缺盐吃了,朝廷也能得大大的利。

    粗盐重新化开,过滤,煮干后就能得到洁白的细盐,只有微微的涩味。

    这法子还是最开始他去济州府李家吃饭,发现李家饭菜格外好吃,李桃花告诉了他的。

    后来宫里和安阳侯府都用这个法子,慢慢的传到京中一些世家大族。不过安朝普通人家还是用粗盐,看着就能多用些时日。

    李承智直截了当:“细盐味道好,对身体也好,以后临海县也能卖朝廷细盐,还是三十文一斤就好。”

    齐瑜好心情道:“一斤细盐比一斤粗盐用的时间长多了,四十文一斤也可,盐店对外六十文一斤。百姓买回去就知道,比起之前五十文一斤的粗盐要划算得多。”

    李承智犹豫片刻道:“还是三十文一斤吧?世子也看到了,晒盐比煮盐要容易得多,天公再不作美,出产也是之前的许多倍。”

    顿了顿又道,“多谢皇上体恤,只是临海县很快就不是下县了。”

    他说这话时,声音不大,语速不快,却格外让人信服。

    晒盐的利虽是县衙得了,但整个县城要建成砖瓦的,百姓们都能在县衙找到活干。

    只要县衙不与民挣利,百姓的吃穿住行都能大幅改观。县衙的公账他按月做好了,到时候直接给运盐官和皇上都呈一份。

    想来在他之后,朝廷也会加强对临海县的监管力度。估摸着继任县令也没那么大的胆,敢在重重监管下弄虚作假,中饱私囊。

    贝壳饰品这些是贾珠珠负责的,算是私账,等他们走了,这生意就不做了。

    晒盐和耗油则是整个县衙的产业,有这两项巨利的产业在,往后临海县百姓的日子,应该就差不了了。

    齐瑜走的时候,带了大批的盐,水车的图纸,还有几车两家给京中的年礼。

    原本范子期是打算将水车的图纸让范书给京中送年礼的时候,直接递给他爹的。

    临海县和永安县的政绩,胶州知府本就能分一杯羹,水车图纸这个大功劳,范子期可不想再让谢家掺一脚了。

    这可是媳妇儿送给他的,功劳只能他独占了,现在给齐世子带回去更省事。

    虽然齐世子看着他那揶揄的眼神,似乎是知道这是桃花儿送给他的功劳,不过他一点都不心虚。

    桃花儿是自己媳妇儿,旁人羡慕嫉妒不来的!

    临海县呈上来的晒盐之法,引起了朝廷内外震动,找李家留在京城的三兄弟套近乎的人又多了些。

    六部小朝会上,对怎么嘉奖李承智的功劳争论不休。

    户部尚书对这种能给国库年年增加一大笔收入的人,很是赞赏。认为可以破例不等三年任职时间满,直接升官。

    这才到临海县多久?就出了能载入史册的法子?多去些地,管更大的地,说不得还能出更多为国库增收的法子。

    吏部则认为规矩不能打破,等三年期满,晒盐法子更完善妥当,再升官不迟。即便到时候连升几级,旁人也没有二话。

    不管怎么说,反正升官是板上钉钉的事,只是什么时候升,升几级的事。

    最后还是安明帝一语定下:“李承智功劳不小,升官也不急这一时,先记着,等三年期满再看。”

    李承智这边的嘉奖先放一边,范子期献水车图纸的功劳,自然也先放下。

    只工部尚书把那图纸看了又看,当宝贝似的。回去他就安排人手,将这水车推广下去。嗯,还得挑个日子让大司农那老儿,好生招待他一顿酒。这大水车可是用在农事上的。

    安明帝觉着,三年后李承智任期满了,多半还会自请下县。

    那小子有能力,有上进心,就该多出些政绩。齐瑜回来给他细细说了永安县的事,三年后永安县九成九也能升为上县。

    两个县的提升归根到底,都离不开李桃花的操持,他得好好看看舆图,三年后把这两人派到哪里合适?

    以后派官都把这两人安排在一起,不光一下就能管好两个府县,有什么好法子,还能惠及其他的州府。

    福星是个女娃也挺好,有娘家还有婆家,一次就能惠及两个县。

    还想着下次可以离舅兄远点,媳妇就不会动不动就不归家的范子期,万万没有想到,之后的整个为官生涯里,

    当县令的时候,舅兄在隔壁当县令;当知府的时候,舅兄在隔壁府当知府;回京为尚书的时候,舅兄也回京了。两人连致仕都是一起,养老的庄子都是挨着的!

    留在永安县的禁军精锐们,没想到这有这好差事。

    昨日他们已经打听过了,昨晚那顿饭那样丰盛,不是因为他们第一天来,还是跟着齐世子来县衙特意招待的。

    只要是县衙的人,每天都是这么着吃的!早饭是各种花样,中午和晚上都是管饱的,还顿顿有肉。

    昨晚他们吃完,晚上是宿在饭堂里的。现成的桌子可以直接睡,两条宽登一拼就是床,比躺地上强多了。

    这一路过来,他们也是宿在客栈里。只不过他们人太多了,大家伙轮流睡床,其他的人都是趟地上。

    就因为是睡食堂,所以他们都知道了,昨晚上食堂的人忙活半宿是在做肉包子。

    三更天,肉包子的香味就把他们馋醒了。

    食堂的管事就打趣说,食堂每天晚上都要蒸肉包子,给他们住的屋子还得过一阵才能修好,头两天可能睡不好,之后习惯了就好了。

    一大早的,另外三百个兄弟们就吃了肉包子,怀里踹了肉饼出发了。

    他们这些留下来的慢条斯理的吃着肉包,喝着粥,说不出的惬意。

    早饭是一人分五个肉包,蒸的红薯,菜包和粥则是随便吃。

    慢慢吃能吃得多些,菜包里头油水也足,能多吃一个就多吃一个。饭堂的管事说了,管够的。

    来永安县的第一天,这些禁军们已经知道了,食堂管事的说管够,那是真管够。

    之后他们被带去帮忙盖房子,盖青砖大瓦房,一间间屋子挨着,一排排的,说是给他们住的。

    禁军们立马原地转行做帮工,天呢,一间才住四人,青砖大瓦房!

    建自己住的屋子半点都不觉得累,好像才干了一会活,就到吃午饭的时间了。

    和昨晚一样的丰盛,肉丸子换成了喷喷香的炸鱼,咬一口感觉都要冒油。炖菜里白肉换成了熏肉,吃得人舌头都要吞下去了。

    管事的说让休息会再干活。不的,吃得这样好,浑身都是劲,就该干活去。青砖大瓦房,早盖完早住进去!晚饭是大肉骨头和炖鸡,半夜再在肉包子的香味中醒来。

    他们这会特别想跟那三百要回去的兄弟们说说,今天他们都是过的啥神仙日子,并且往后还都会过这样的神仙日子。

    让那三百兄弟回去跟京里的弟兄们也说说,大肉吃起来多香,肉包子多香。

    具体怎么个香法不会说,反正是神仙日子都不换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