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哥哥科举我基建 > 第89章 第89章

第89章 第89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二个开堂审理的案子就严重多了。

    上槐村金大元的独女,十六岁的金珠珠洗衣裳时,不小心滑进了水里,被村里三十二岁的鳏夫陆家宝救了上了。

    浑身湿透的大姑娘被一男人从水里抱了上来,在村里就是失了名节了。

    上槐村的族老们就让陆家宝娶了金珠珠,不是说啥“救命之恩,以身相许”嘛,正好陆家宝没媳妇也没娃。

    金大元哪舍得从小宝贝到大的独女,嫁给陆家宝这个火坑?

    陆家宝脾气暴躁,两句不合就要上手,他娘又是出了名的不好相与。

    他前头的媳妇儿那会正怀着娃呢,不光受他娘的磨磋,还时常要挨他几下。

    后来不知怎地就小产了,他媳妇病了一个月,年纪轻轻的就去了。

    十里八村的都知道闺女嫁进去就是受折磨,指不定哪天人就没了。

    这陆家也出不起多高的聘礼,就一直没再娶上媳妇。

    前两年陆家宝的爹娘相继去世后,陆家宝越发好吃懒做,要不是有个做村长的大伯不时帮衬一把,日子都要过不下去了。

    金大元不同意嫁女儿,陆家宝便日日上门来堵人,村里说闲话的人越来越多。

    金珠珠自从那日被救起就不说话,她娘一个没看好就要寻死。金大元一气之下把陆家宝告上了衙门。

    “大人,我家珠珠洗衣裳那水塘就没多深,寻常孩童还有掉下去了自己爬起来的。就算我家珠珠一时吓着了爬不起来,这诚心救人也有许多法子啊。

    这水塘就在村里,喊一句立马就能来七八个妇人,随便哪个搭把手就能把人拉起来。

    就算是怕村里妇人来不及,他只需要伸手拉一把也能救人啊。

    他陆家宝趁我家珠珠还没反应过来,就跳下去把人抱着往村里走,他就是故意要坏我家珠珠的名节啊。

    求青天大老爷做主啊!大人!”金大元红着眼眶越说越气,盯着一旁跪着的陆家宝,恨不得生吃了他。

    “大人,小民见人落水,也不能见死不救吧?一时情急谁还想得了那么多啊?

    金大哥,你这女儿我抱都抱了,不嫁我,还有谁会娶啊?

    我这也是好心啊。你一言不合就告上衙门,你这女儿我不娶了成吧?怎么说我也是你女儿的救命恩人,你不思回报也就算了,还为这点小事打扰青天大老爷?

    忒不应该了!要不这样,你女儿我不娶了,你给我十两银子,我另娶其她人就是。

    你宝贝女儿的命,怎么着也值十两银子了吧?金大哥,你可想好了,别往后珠珠嫁不出去,我又另娶了媳妇儿,再来求我收了珠珠做小。”

    陆家宝心说救人总不会有错,反正怎么着都能捞到一个媳妇儿!

    “你……你……我跟你拼了!”金大元只觉得血气上涌,爬起来就要去掐陆家宝脖子。

    陆家宝死了,闺女也能慢慢想开了,大不了他偿命就是。

    两边的衙役忙上前拉住金大元,死死摁在地上,县令大人都没发话,还敢堂前行凶?

    范子期一拍惊木棠,“把这两人押下去,明日再审。”

    这是他审的头一个像样的案子,可得判高明了。

    范子期当即带着范书和留在后院的几个丫头小子骑马去上槐村。

    查看了水塘的位置和深度,又把所有村人单独叫到一边问话。

    范书先说县令办案,谁要是有半句隐瞒或是假话,直接打二十大板,关进大牢。

    范子期他们是突然来的,人又是一个一个单独叫到几个县衙的管事跟前问话,谁也不知道别人说了啥,都老老实实的回话。

    第二日开堂审案,范子期一拍惊木棠,先问陆家宝:“金珠珠掉进水里,可有呼救?老实答来,我昨日已经问过所有上槐村村民了,若是有半句谎言,先打五十大板。”

    “没,没吧?小民见人落水,立马就去救了,一时也记不得金珠珠有没有呼救。”

    若是人还能呼救,说明一时半会还死不了,确实不应该他一个大男人跳下去救。

    范子期又一拍惊木棠,厉声道:“你平日里压根不往那边去,为何看见一大姑娘在洗衣裳不避开,还往那边凑?”

    陆家宝眼神躲闪:“小民,小民就是正好路过。”

    “金珠珠是被突然掉到跟前的一条蛇吓了一跳才掉下水的,村里的小儿说那天早上正好看到你抓了一条蛇,说是要回家熬汤喝。

    本官问得清楚,两条蛇都是菜花蛇,大小也一致,你还不从实招来?来人啊!给陆家宝拉下去打二十板子!”

    范子期官威上来,也是很能唬人的。哼!甭管金珠珠这事你是不是故意的,先替你先头媳妇收收利息。

    还没打到十板子,陆家宝就哭爹喊娘的说招了。

    他跪在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实话:“小人知道金珠珠怕蛇,又时常早上去洗衣裳,就起了心思。

    一大早上就去石板上抹了油,再丢了蛇一吓,她就掉下去了。

    小民想着有了肌肤之亲,她也就只能嫁小人了。大人,小人再也不敢了。”

    居然还先去抹了油?难怪村里妇人说那石板那几天格外滑!

    范子期第一个正式的案子是这样判的:陆家宝图谋不轨,坏人名节,打五十大板。

    一月五板子,接连打十个月。从明日开始便去做工,由县衙安排,哪里辛苦便去哪里。

    这期间两年半的工钱共计八两由县衙先行垫付给金家。

    不是好吃懒做么?明日开始便日日不得闲,下大力干活。一日两餐,杂粮菜糊糊吃个半饱。

    范子期与金大元商量:“本官送你全家去临海县,手脚勤快些,那边也有不少活做。

    你变卖了在大槐村的家产,加上这八两银子在那边安家。

    你全家改名换姓的,那边也没人知道你女儿落水的事,仔细寻摸个女婿,一家人重新生活吧。”

    金大元感激不尽,几天之内就处理了大槐村的家业,坐县衙的马车到了临海县。

    审了这两个案子,范子期的“永安县新规”又修改了几次,才是李桃花现在看到的版本。

    第一条:禁止打架斗殴,包括夫妻之间互殴。打人者一律先打板子,再服徭役。若有口角之争,可到县衙“协商堂”调解

    第二条:坏人名节者,先打板子,再服徭役。

    ……

    第一条里“夫妻之间互殴”就是他夹带的私货了,这年头只听说男人打媳妇的,还没听说过媳妇打男人的。

    做媳妇的被自家男人打,除非是特别严重了,娘家人也不好上门讨公道。等他先打了一批人板子,对其他人也是一种震慑。

    第二条里的名节,基本上也都是坏的女子的,最后吃亏委屈的也还是女子。

    范子期知道李桃花对此极为忿忿,特意加进来哄媳妇开心的。

    至于犯了事就服徭役,也是李桃花之前说过的,那些人有手有脚关在牢里还浪费粮食,合该做苦力赎罪去。

    范子期觉得甚为有理,开荒修路修城墙,哪一样都需要劳力。

    京中大理寺能判人流放,他一个县令就让人服徭役。

    咳,新规也不全是为了哄媳妇开心,他身为父母官,整顿治下风气,为百姓打造安居乐业的环境也是应该的。

    李桃花看向范子期的眼神复杂,不愧是京中四公子之一啊,洞察人心的本事一流!

    阿爷阿奶都不一定能明确她心里对女性的偏向,只当她是女子,所以用人选择女子更多些。

    未来娃他爹在主动靠近,殷勤体贴,李桃花投桃报李。相互往来,一起缩短两人之间的距离才叫谈恋爱嘛。

    当晚范子期受宠若惊的得到了同床各枕各枕头的待遇。

    虽然各盖各的被子,但翻个身就可以触碰到媳妇儿,趁媳妇儿睡着了还能偷偷亲几口,范子期觉得自己那颗蠢蠢欲动的心都安分了不少。

    老李氏找到了新的乐趣,每天吃完饭就带着针线笸箩到县衙的“协商堂”,边做针线边听故事。

    谁家受了不用上堂的委屈,别再找县令大人了,都可以到县衙“协商堂”来说道。

    “协商堂”里固定的成员只有李恭一个,丫头小子们谁当天休息了,就帮着一起“出谋划策”。

    丫头小子们熟知律法,老李氏深谙人情世故,再有李恭天生一副笑面孔,为人内敛,心思敏感,几句话就能引得说话人的共鸣,“协商堂”由清闲事少到日日加班也就花了一旬的时间。

    不少事儿经由双方当事人同意,隐去了姓名来历,经由李恭改编后成了普法小故事。

    里头“协商建议”“协商结果”的各种缘由后续写得清清楚楚,贴在县衙告示栏上,早晚有县衙的管事们读给百姓们听。

    “今日说法”和“故事会”相结合,是继“西行记”之后的又一大流行,百姓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口口相传。

    百姓们日常生活,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皆由长辈们口口相传。不少人得知打媳妇儿也会被县令大人打板子,吓了一大跳。

    再有学堂上传出来的各种“正能量”小故事:父慈子孝,婆媳和睦,兄弟齐心……

    李桃花觉着自家的管事们,无师自通了精神文明建设。

    还不到狩猎的时候,李温带着人去伐树造船。

    造船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先练个手熟,到时候直接带着木材去海边组装。

    造了大船,就能出海捕鱼,做成鱼片可以保存很久,就是糖太贵了,李桃花也只做了一些自家人吃。

    咸鱼干,熏鱼也能保持许久,就算是味道不算好,在食物缺乏的时候,也是可以保命的好东西,还可以去北边的海域捞海带去。

    内陆百姓基本上没吃过海货,不少地方都有大脖子病。再就是,来自海上的威胁,迟早都会来的,越早做准备越好。

    永安县现在最受关注的,是李桃花名下的那片荒地。

    那片种的大多数都是麦子,和村里的麦子差不多同时种下去的,却从一开始就格外不同。

    那一颗颗麦苗肉眼可见的比村里最好的麦田里的还高大壮实,这可是才开出来的荒地呢,那长势瞅着就让人高兴。

    田大夫李老太爷当初讲的一项项法子,有的人家挑出几样来,拿出一部分田地试用上了。

    地里的收成关系到全家一年到头的嚼用,半点风险都冒不得。

    李老太爷说得再那么像回事,拿出全部田地来,各种法子全都用上,他们是断断不敢的。

    要不是家里在工坊上工的儿女,回来说得头头是道,听着还挺有道理的,他们还要保守得多。

    现在这些田地里的麦子,看着也比其他的好不少。

    农人们这会心里都觉着,李老太爷说的那些,八成还真的都好使。

    若是那片荒地真的丰收了,来年他们不光要把李老太爷说的法子通通都用上,还要去开些荒地来种。

    范子期之前还纳闷,那些提高产量的法子,朝廷每年都让各州府发榜文,让农户学,怎就用上的那么少?

    之前和阿爷一起一个个村子唠嗑走访,总算是明白了。

    一有不慎,家里就要饿死人的事,哪个农户敢轻易就改了祖宗传下来的法子?朝廷说得再好听,种坏了他们还能找谁说理去不成?

    不是他们不想试那些法子,而是家里没有余粮,经不住半点风浪。

    再就是百姓们不识字,朝廷的榜文看不懂。县衙让各村里正来听了回去讲。里正也是一知半解的,村民有疑问也没法解释清楚,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老李头自己一直没离开地里的活计,讲起农事来通俗易懂,面面俱到,还让人遇到问题了随时来问。

    再有李桃花的那块地,每次要做点什么,都是招呼附近村子里闲着的村民,或是工坊里的工人来帮忙。

    大伙是眼睁睁看着那块地的庄稼,是怎样一日日茁壮生长的。

    收获的时候,也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只有这些人一步步的亲自跟着做了,亲眼看见了产量,回去才敢放心的试用。

    当然了还得有家里人在工坊里做工,哪怕是田地里出了差错,一家人也能不饿肚子才成。

    人家做能成,自己做可不一定。谨小慎微惯了的百姓,想要他们在田地里做出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同样的,盯着养殖场的人也不少。养殖场里撒石灰消毒,每日清扫,饲料里加一些草药……

    也一样样的让这些人参与了,大伙看着养殖场的鸡鸭猪,想象着明年自家也养上,心里可满足了。

    现在饲料里还加了贝壳粉,说是能让牲畜长得更壮实。甭说鸡鸭了,养殖场光是猪的数量,就让人咂舌。

    一直在养殖场做工的人,都决定要留一部分工钱出来,明年让家里人也养这些。

    他们从小鸡仔,小鸭仔养到这么大,这么大几群,愣是没发病,只各种不凑巧死了几只。

    还有猪仔,小小的就阉了,一个个也不哼哼闹腾了,尽长肉。这才几个月?比他们之前见过的,养了一年的猪还大。

    之前他们在家都不养猪的,光吃猪草猪不爱长肉,他们自己肚子都填不饱,哪里有余粮给猪吃?

    小猪仔不便宜,还可能会养死。

    现在他们知道了怎么养猪长得快还不容易得病。管事的也说了,明年他们可以从养殖场直接买了阉好的小猪仔家去养。

    家里头这些都养起来,不说吃肉,娃儿们也能经常吃个蛋补补了。

    养殖场现在每日的蛋都老多了,也不往外头卖,直接送到工坊,县衙和学堂。

    学堂里的娃儿,现在每天中饭都有半个蛋,馋得那些年纪未到的小娃,天天问自家爹娘,自个儿啥时候可以上学堂?

    永安县县衙里,现在隔个十来天,就往临海县县衙送鸡蛋,公鸡和一头猪,再从临海县县衙带回来各种海产。

    用硝石做了冰块,多封几层,封严实,一路带回来,冰都没化多少。

    范子期原来只在京城吃过干的海货,没想到这新鲜的海货,这样的肥美甘甜,越发坚定了要在两个县衙之间修一条水泥道的决心。

    竹纸光洁顺滑,洁白不晕墨,范子期都爱不释手。一箱箱的装好了运到济州府的庄子上,齐瑜自会派人来接收。

    原本计划是要运一部分到胶州府和安南府售卖的,因为竹纸的质量太好,李桃花和范子期一合计,全送到京城了。

    由齐瑜负责售卖去,这竹纸估摸着引起的风浪不小,他们还是闷声发大财好了。

    李桃花是安阳侯夫人认下的干女儿,德阳公主也甚为喜欢她,齐瑜算起来是干哥哥,拿五层利帮着售卖,范子期也没觉得有啥不妥。

    说到底,这都是李桃花自己的产业,跟谁合作,怎么分利,这方面李桃花比他擅长得多。

    齐瑜也算是京中的奇葩了,膏粱锦绣堆里长大,偏偏爱开铺子,间间日进斗金,还深得皇上喜爱。

    范子期想想自家媳妇那丰厚的嫁妆,心里了然,自家媳妇和齐瑜应该合作过不少次了。媳妇主动来跟他商量,竹纸要运到京中找齐瑜售卖,这是把他当自己人了吧?

    绝对是!真正同床共枕,耳鬓厮磨指日可待!

    同时出发的,还有这边捎回京城的礼。

    蚝油汁,熏肉条,李桃花新做出来的鱼片,猪肉脯。里面加了不少的糖,烘干了,密封在罐子里。各种海货也烘得干干的,再加上去年秋天打的几个大家伙的皮毛,装了满满两大车。

    给即将出生的侄儿/侄女的金锁片,玉佩也都带上。这些是李温从胶州府府城带回来的,和京里的样式不一样。

    护送的人不少,回程的时候再带上粮食。

    离夏收还有不少日子,永安县和临海县的粮食都还有缺口。

    看现在田地里麦子的长势,老天爷赏脸,过了夏收,再种上红薯,下半年永安县不光自己不缺粮,还能分一部分到临海县了。

    临海县如若没有意外,晒盐和蚝油汁得的钱,用来买粮绰绰有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