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哥哥科举我基建 > 第87章 第87章

第87章 第87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原本李家的丫头比小子们多得多,干的也是和小子们一样的活计,他以为是因为媳妇自己是女人的缘故。

    就像他娘身边的得用之人,也都是妇人一样。

    可他忽略了管着娘手里头的产业的那些铺子里的掌柜,庄子上的庄头,也都是男人。

    而媳妇这里,是真的,丫头和小子干一样的活。

    小子们一样轮流着进厨房,打扫院子;丫头们一样当工坊的管事,去打猎。

    学堂刚开始来的学生,男娃居多,媳妇忿忿的想各种法子,让那些人家把女娃也送来。

    因为学堂中午管一顿饱饭,不少人家为了省小女娃的一顿饭,还真给送学堂来了。

    又放出风去,要招女娃们给在外的管事们打下手,大一些的女娃又被送来不少。

    听到谁家婆婆磨磋媳妇,男人打女人,她也会不高兴。

    以前范子期没觉着这世道男人比女人占了多少便宜。

    他爹上朝办差,他娘管理后院,挺好的呀。

    爹有姨娘,娘说起来总是不高兴,可这满朝上下,没有姨娘的也有通房,要么就是外面有相好的,大家都不是一样的过日子?

    直到他遇到了李桃花。

    直到他还没定亲,就得先给媳妇写和离书,里头还得写上女娃得媳妇带走,男娃也有她的一半。

    他开始觉得一些“理所应当”一直以来的规矩和习俗,并不一定就是好的。

    从李家阿爷阿奶要跟着他们一起赴任开始,他慢慢意识到李家的不同之处。

    这几个月与李家众人朝夕相处,他明白了为何媳妇会在定亲之前就做好了合离的准备。

    媳妇从小长大的李家和其他任何一家都完全不一样。这个家不是作为家主的李家阿爷说了算,也不是几个出息的孙儿说了算,而是媳妇说了算!

    不仅是内宅琐事,还有对外行事,都是媳妇说了算。

    他觉察到了。主动和媳妇儿探讨永安县的治理,然后,媳妇儿就理直气壮的开始分派活计。

    就媳妇儿做的那些准备,他觉着,就算他不问,媳妇儿也会招工,办工坊,开田地的……

    而李家上至阿爷阿奶,下至丫头小子们,都对此理所当然。

    结果,不用说定然会是极好的。这才几个月?永安县已经焕然一新了。街面上干干净净,孩童上学堂,几乎家家户户都添了进项,百姓们脸上由麻木凄然变成了笑容满面……

    他怀疑四舅哥之所以自请下县到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来,多半也是因为媳妇儿。

    因为在这里,媳妇儿可以做她想做的任何事。在这里,他看到了媳妇儿眼里的开心和肆意。

    所以,他这套初步制定的“规矩”,媳妇儿应该会喜欢的吧?

    虽说李桃花和四个哥哥都挺亲近,但这可是从小照顾自己,没灶台高就给自己做过糊糊,喂过饭,整日带着自己玩耍,形影不离的嫡亲哥哥。

    长这么大两人还是第一次分开这么久,李桃花早就想去临海县看看了。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这句汉乐府用来形容现在的景象,可太合适不过了。

    春日的清早还带着一丝丝凉意,到了中午就能把人晒得暖洋洋的。仿佛每个毛孔,每滴血液,每块筋骨都能自主吸收热量一样,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舒适和慵懒。

    颠簸了一天之后,在一个小村子里借宿。

    村口有小娃儿捧着个陶碗慢慢喝菜糊糊,看到马车后瞪大了眼,三两口喝完,双手举着碗朝村子里跑,嘴里欢声叫着:“阿爷,有贵人来啦!”

    他阿爷是村长,他家房子是村里最大最好的。有借宿的多半都是住他家,会给银钱,有的还会给好吃的。

    不过这种事,从前几个月才会有一次。这几个月都好几次了,不是骑着大马的,就是架着马车的。

    个个长得俊,给银钱还大方,还每次都给他糖吃,可甜可甜了。

    阿爷也会格外高兴,接下来几天,家里就有细粮吃。

    他每天在村口守着可不是发傻,好好的屋里不呆要去吹冷风,这不就又守到贵人了。

    那娃儿听到阿爷应了声,转头又朝回跑,瞅瞅骑马的几人,朝看起来最和善的李小月道:“我家有空屋子热水,马匹也会安置,之前好几次从永安县来的贵人,都是住我家哩。”

    头两次他是不敢上前说话的,这不是每次他在门口偷瞄,都有仙女似的贵人给他糖,叫他过去问话么?

    他眼神好使着呢,老远就看清了打头的这人,是前两次来过的,是顶顶和善的贵人,要不他才不会上前招呼呢。

    阿爷可是说了,有些贵人一句话听着不顺耳,可就是要挥鞭子打人的。

    这家人也算是熟人了,也不多问,搬了柴火来,洗刷干净陶锅,就开始一锅一锅的烧热水。

    李小雪带着人,麻溜的垒灶架大铁锅烧晚饭。

    几口大铁锅,还是济州府庄子上的铁匠们打的。烧饭烧菜又快又好吃,还量大。

    一口用来烧饭,另一口先放了整只的鸡,大块的肉和酱料一起炖。肉炖的差不多了,放各种菜干和新鲜的菜蔬,用来下饭极好。

    村长家的小孙儿受不了这香味,躲在门后使劲吸鼻子咽口水。这肉咋这香哩!比他家过年炖的肉都要香一大大大截!

    自家炖菜的威力,李桃花是知道的。给村长家送了一碗,那小儿舔干净了汤汁,就开始盼着贵人们回来的日子。

    他真的没那么馋的,比起村里的二狗他们看人嘴巴一动,就要去瞅瞅吃的是啥的小伙伴们,他已经是很不馋嘴的娃了。

    但昨天的菜和汤汁真的是太香了!小儿想到这里,又去洗了洗手和脸,再过两天,还得让他娘帮着洗头发。

    不是每次都是他先看到贵人的,但贵人们每次都跟着他回家了。

    阿爷说这是因为他爱干净,手脸比村里其他娃儿干净。这是他每次都能领回贵人的秘诀,他谁也不会告诉。

    小伙伴们屡战屡败,现在天又冷,已经有不少不到村口去玩了。他得守好了村口,下次还给贵人们带到家里借宿。

    他还得再想几个秘诀,之前他跟贵人们学会了几句官话。

    那句“我家有空屋子热水,马匹也会安置。”就是跟第二次来的贵人们学的,可很快就被小伙伴们学了去。

    第二日一早就出发,离临海县县城越近,树林越少。

    临海县看起来比永安县还要破旧许多,永安县还能看到破旧的土城墙,临海县压根就没有。

    县城里除了少少的青砖瓦房,其他的都是低矮的土坯房,处处弥漫着一股海腥味。

    李承智听说妹妹到了,一溜小跑出来,李桃花一眼就看到了,眼里有些泛酸。

    她的四哥,几个月前还是白白嫩嫩的美少年呢,这会不光脸上黑了几度,整个人都瘦了不少,眼底的青色一看就是好几日没睡好。

    贾珠珠也从后院迎上来,看着也黑了,倒是没瘦,精神还挺好。

    见到公婆和小姑子,贾珠珠高兴得不行。

    一面吩咐厨下,晚上吃海鲜粥,上大虾大螃蟹,一面道:“多亏了家里送过来的米粮和腊肉,这临海县除了海味随便吃,别的都缺。偏夫君又不喜海味,我这正愁呢,家里就送了来。”

    不愧是镇北侯府的嫡出姑娘,这才多久呢,就有当家主妇的风范了。

    李承智也笑道:“妹妹的米粮来得及时,晒盐的法子也特别管用,前几天又出了一批,比煮盐的法子可好太多了。粗盐再过滤,煮出来的细盐比以往的盐都好。”

    临海县县城里,几乎家家都靠煮盐换钱买粮。

    家里男人砍柴运海水,女人半夜起床结伴去海边捡些海货,其他时间煮盐。

    海货也不捡太多,除了品质极好的,多了也没人要。

    县城里家家户户想吃就自己去捡,极少有人买。个别人家划个小船出海,捕上大鱼才能换些银钱。

    不过多数时候也不敢走远,碰上风浪船翻了,人能活着回来就是命大。

    卖到府城去吧,夏天还没走到,就得臭了。冷天倒是能放,走个两三天,人都得冻坏了,还不一定能卖出去。

    光吃海味也不成,容易生病,还得搭配着米粮吃。

    离海再远些的村子种地,本就产量低,一个不好几天大风大雨的,就颗粒无收了。

    临海县整个县城,人口比永安县的还少两千,基本上就是范子期说的,靠盐过活了。

    李承智过来交接的时候,上任县令如蒙大赦。

    朝廷从这里运走盐,再送到各州府县城去卖,运费加上损耗以及朝廷拿走的利,各县城的盐价就老高了。

    但其他县城盐价高跟临海县没关系,他们卖给朝廷的盐价是固定的,临海县出盐多,才能换回多些的米粮。

    倒卖私盐是诛九族的大罪,不是他一个任期三年的小县令能干的事。

    一年年的煮下来,砍柴要走的路越来越远,盐出的越来越少。不光上头怪罪,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李承智正一筹莫展呢,李桃花的晒盐法子就来了。

    丫头小子们也给力,不同的池子一比较,已经得出了出盐又多又快的法子。

    靠着妹妹运来的米粮作为工钱,二十个丫头小子领着大部分县民,已经开出了一大片池子。

    还有一部分继续煮着,万一天公不作美,雨水太多,靠现在的池子还不够全年的量。

    等池子开得足够多,存够了盐量,煮盐才可以放下。

    李桃花点点头:“回去的时候,永安县那边应该也能腾出人手了,到时候再出去买一批米粮。”

    整个县城只靠盐为支柱,还是单薄了些。这么大片的海岸,海里那么多的物产不能捞上来,太让人心疼了。

    临海县因每年要运盐的缘故,到胶州府的官道倒是修上了水泥路。

    每日赶海的收获,李承智把能卖上价的收上来。派人快马运到胶州府贩卖,银钱直接换了粮带回来,多少也给临海县百姓们添些口粮。

    靠着这一个举措,他就在临海县站稳了脚跟。

    临海县煮盐为业,百姓穷苦,居住环境是真不好。稍微富庶些的人家,能搬走的都搬走了。

    虽然地处偏远,但皇帝常派心腹前来查看,地头蛇这种影响煮盐大业的小团伙,压根发展不起来。

    县衙得了百姓的拥戴,办事就容易多了。

    这其中李桃花送粮送肉可帮了大忙了。县衙招人开盐田,先是用铜板当工钱,后来直接拿粮食抵,百姓们都乐意。

    有奶就是娘,县令大人是什么来头,要做出什么样的政绩,百姓们都不关心。能让他们一家人填饱肚子,就是大大的好官。

    晚上县衙的接风宴上大部分都是海味,老李氏不大吃得惯。李桃花能吃,只不过没那么喜欢。倒是老李头觉得味道着实鲜美,一人就吃出了一大堆牡蛎壳。

    李桃花灵机一动,牡蛎可以用来熬蚝油哇,漂亮些的贝壳可以串成风铃,前世的旅游景区这种可太常见了。

    还有大海螺,让内陆的人们听听海的声音。

    不好看的贝壳,可以磨成粉,添加在牲畜饲料里,正好永安县的养殖场就需要。

    还有鱼骨头螃蟹壳这些,临海县路边,房前屋后随处可见。这些垃圾不容易被分解,现在只是看着脏乱,夏季那还不臭烘烘的?拿来烧了当肥料是极好的。

    李承智看着妹妹来临海县的第二日就开始忙碌,那些丢弃的废物,按妹妹说的法子,真的都能换成钱财?

    再想想开出来的那一大片盐田,莫名觉得妹妹身形高大,金光闪闪。就妹妹的这几个法子,三年后自己想不升官也难。

    漂亮贝壳做成风铃,送到京城和内陆府城去卖,这个主意老李头和老李氏都觉着不靠谱。

    这就是海边捡来的,不要钱的小玩意儿,看着是挺好看的。可要运到京城和京城附近的府城,那一路得花多少银钱?

    要想挣银子,这玩意儿就得卖高价。这不当吃不当穿的,价钱还贵,谁买啊?

    贾珠珠表示,她就会买。

    按妹妹说的,做成风铃,一串三两五两的,她要没来过海边,就一直待在京城的话,肯定会买。

    贾珠珠带老李氏和李桃花去她和李承智住的院子里看,超大个的海螺,漂亮的贝壳随处可见。

    “这海螺、贝壳不值钱,不知道阿奶和妹妹喜不喜欢,就没往你们住的院子里摆”贾珠珠粲然一笑,“我还挺喜欢的。相公来了一直忙,我呆着没事干,寻摸了好些。”

    之前爹娘说外放苦,临海县犄角疙瘩的地,肯定更苦,想让她留在京城来着。

    她还不当一回事,相公是她自己看中的,跟在相公身边她就高兴。

    她身边又不缺伺候的人,能苦到哪去?一路上新奇又有趣,就是没家里头方便,这没啥,她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到了临海县安顿下来,她才明白爹娘说的苦是啥。

    整天弥漫着一股海风的腥味,街上又脏又乱,要啥啥没有。

    百姓们个个黑乎乎脏兮兮的,说的话她还听不懂。

    吃的米粮倒是不缺,肉食忒少了,菜蔬也只有菜干。

    饭桌上顿顿鱼虾,前几天还好,后面吃得多了,感觉自己从里到外都是一身鱼虾味。

    要不是相公带着她去海边看日出,看夕阳,带着她去赶海,捡贝壳,她真要委屈死了。

    后来她闲得无聊,就在家捣腾贝壳,有的贝壳上,她还画了画,让相公提了字呢。

    她一个镇北侯府的嫡出姑娘,对有些贝壳都爱不释手,京中的小姐们肯定会买去玩的。

    李桃花给她四嫂竖大拇指,贝壳产品就交给四嫂啦。

    人们对新奇的物件总有好奇之心,闺中小姐们日子过得多无聊啊,肯定会喜欢她们的贝壳产品。

    千里迢迢的运到京中,肯定是要卖高价的。说是海边捡来的,那就太掉价了,它得有格调和情调。

    手链,耳坠,项链,风铃,镶在首饰上,画画,题诗……产品开发李桃花只提了一嘴,有贾珠珠就够了。

    现在她们要给它装上故事,海的女儿就挺不错的。

    海的女儿住在贝壳宫殿里,门帘是贝壳做的,躺在超大的贝壳床里睡觉。

    吃的食物盛在贝壳碗里,头面镶着超大颗的珍珠,带着贝壳耳环和手链。

    她美丽又善良,因为不能到岸上来,在夜里偷偷把带着她祝福的美丽贝壳送到岸边,送到有缘人身边,看人间烟火,红尘繁华。

    嘿!听李桃花这么胡诌几句,贾珠珠都觉着大海里真住着美丽的姑娘,自己手里的贝壳就带着她美好的祝愿!

    这种带着美好祝愿的贝壳,自然得是精品中的精品,量少价极高,还得有缘人才能得。

    啥叫有缘人?每一套精品都对应着一个上联,对上了下联,才能买走。

    才子送佳人,最让人津津乐道了。精品提高了价格,拉上去了格调,不是那么独一无二的产品,也能卖个不菲的价。

    当然了这些里头,就只有极少部分带着海的女儿亲自送的祝福啦。全凭个人眼力和喜好,卖货的掌柜也不知道是哪些呢。

    哪个买主正好之后发生了啥喜事,就会相信自己买到了带祝福的啦。

    他/她定要与人分享心中的喜悦,一传十,十传百,自然就有更多的人信了。

    买祝福哩!这种带着人们美好向往的事情,大家都愿意相信它是真的。

    这部分产品的价,对京中的有钱人来说,便宜得很,买个高兴,挺好。

    当然了,凡是从他们临海县出去的贝壳产品,其中用到的贝壳都是得有其独到之处的。

    安朝临海的县城还有不少,贝壳很多地方都有。

    白来的大家就不觉得会值钱,再加上道路险阻,信息不畅,当地人不会觉得有人会花大价钱买这么些玩意儿。

    老李头和老李氏都去京城见过世面了,虽然觉得有的贝壳好看,不也不大相信有人会出高价买么?

    若是恰好有到过海边的人,见他们把普通的贝壳卖了高价,不得马上跟风,那麻烦就大了。

    所以他们卖高价的贝壳产品,都得是看似独一无二的才行。

    贾珠珠在一旁听得两眼冒光,点头如捣蒜。

    相公说妹妹聪慧伶俐,才干比他强得多,她还不信呢。觉着相公和妹妹血脉亲情相连,朝夕相处十多年,妹妹干啥都是好的,是他太过疼爱妹妹的错觉。

    这会她信了,妹妹就是小仙女,财神爷身边的小仙女。

    她要是按妹妹说的,拿好看的贝壳挣到银子了,是不是也算帮了相公的忙?

    好看的贝壳,她得从百姓手里收,百姓能凭白得了银钱,她也能赚到银子。相公说了,百姓日子好过了,他这个县令才能当之无愧。

    这下贾珠珠都不觉得海风腥了,临海县就是她大展身手,见证她和相公情深意笃的地方。

    李家的丫头们太能干,她也知道盐田真的能风吹日晒的就出盐,对相公来讲多重要。

    可每次相公提起那些丫头们,眼里的赞赏那么的明显,她心里醋坛子打翻了好几次。

    要不是知道那都是妹妹的丫头,她定是要给脸色瞧的。

    相公也说了,她一千金小姐,陪他长途跋涉,辛苦受累,必不相负。

    可她也想让相公赞赏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