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哥哥科举我基建 > 第85章 第85章

第85章 第8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桃花这边工坊办得红红火火,范子期那边也没闲着。他和老李头一起,把附近村子走访了个遍。

    祖孙俩一个传胪,一个勉强识字,一个大家高官之子,一个半辈子做农活,半点不搭噶的两人还挺聊得来。

    老李头那是有一肚子的种地秘诀要说呀。现在他挨个村子指点江山,孙女婿一旁记下。这个村子种什么庄稼好,哪些做法要改进……

    范子期除了记录这些,还调查各家人口,进项,花销情况,找村长和族老聊聊,判断村子里最穷的几家,用不用帮扶……

    小本子记了一本又一本。

    两人经过这一趟,成了李家当地话讲得最好的人。街面上同村人聊天,语速太快,李家的丫头小子们都听不过来,他俩能听个大概了。

    范子期就这样,天天把自个忙得倒床上就能睡着。

    不忙不成啊,他和桃花儿现在虽然不睡一张床了,还一个屋子里间、隔间的住着。

    不把自己忙得累成狗,他怕自个儿没忍住,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儿。

    还没和桃花妹妹两情相悦呢,就得了和离书一封,这哪成啊。

    范子期多会察言观色一人呢,桃花妹妹现在对他的好感度,正逐步上升。尤其是他和阿爷谈笑甚欢之后,桃花妹妹跟他说话的语气都好了不少。

    但,现实还是很悲催,桃花妹妹对他的情谊,还远达不到妻子对相公的情愫。

    他在桃花妹妹心里的位置,别说到阿爷阿奶和李承智那几个亲人的高度,跟李一一,李小雪那几个丫头都不能比……

    到临海县送粮食的人回来后,石十三带着二十个丫头小子和十个青壮,开始在林子外围扫荡。把大的野物往山林深处赶赶,也给县衙添些肉食。

    这会天冷,鸡鸭猪都得明年开春才开始养。他们都习惯了顿顿有肉的,县里现在供应跟不上。

    青壮们主要是运送猎物,狩猎还是靠自己人。有了李小雪的各种药支持,每隔几天狩猎队回来,都收获满满。腊月熏肉挂满了整个县衙后院。

    工坊盖起来后的第一批砖瓦和水泥,在县衙里建了粮仓。县衙后院,原来破旧的院子和各个花园凉亭,全都翻新改建了。

    离县衙不远处,起了几间宽大的屋子,里面盘好了炕,放着一条条长凳。

    这块地原来的屋主们现在在亲戚家凑合。县衙给的建房费,够他们盖青砖大瓦房了。破烂屋子换了这许多的银钱,屋主们都觉着是天上掉银钱,凑合一阵子算啥?

    给了亲戚家银钱的,亲戚巴不得他们多住些日子,关系比之前还亲近多了。哪有啥麻烦,不自在的?那是没被“拆迁”的人家羡慕嫉妒!

    县衙想得老周到了,怕那么多银钱全给他们会引来麻烦。直接留了一部分,跟工坊定了砖瓦。只等来年他们选好了地,就可以盖新房。

    县衙会不会反悔,到时候不给砖瓦了?担心这个?

    不说他们手里都有盖了大印的条,人县衙还缺你这点子银钱?

    工坊那边之前每天发出去多少银子去?买那许多的粮食,管事的眼都不眨的。

    就是现在工坊的工人,改为按月拿银子了,每月又得发出去多少?反正他们是算不清的。

    县令大人上任这些天,哪天没在大把大把往外撒银子?县令大人一口唾沫一口钉,哪一句话没实现?

    说买粮就买那么多车;说盖工坊就盖一大片;说招人,城里村里多少人家现在都有工人了。

    县衙将去工坊做活的人,称为工人。现在永安县,各家都以家里头有工人为荣呢。

    矿渣又运回来几批,肉也给临海县送了几次。年节将近,冬日里的第一场雪也到了。同时到的,还有临海县送过来的粗盐,晒盐成功了!

    冬日里工坊继续开工,狩猎队暂时停下了,工坊和县城这边同时开始了教学活动。

    就教简单的常用字和算术。工坊是中午休息的时候在饭堂教一会,晚上下工再学一点。内容不多,十日一小考,每月一大考。

    小考考得好的,当日晚饭能加一大块蒸肉。大考考得好的,每月休息的时候,奖励一块肉带回家去。

    工钱现在是每月一发,住宿的工人,同村的几人约好了,去管事那登记,安排回去的时间。

    每月两天休息,只够一来一回,在家休息一晚的,大家还是每月都要回去一趟。

    这么多的工钱,不拿回去,心里头的高兴劲它就差点意思。若是还能带一块肉回去?艾玛,想想家人骄傲,高兴的劲头,就得拼命去学呀。

    县城里头是招六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孩童,上午去一个时辰,下午去一个时辰。

    免费学这种好事,家里的男娃肯定是要送去的。再一说女娃也可以送,县衙里一些轻省活计,只从学堂的女娃中选人。

    这还了得?家里宝贝的、嫌弃的女娃们都去学。反正冬日里活计不多,家里大人三两下就干完了。

    若是家中的女娃能进了县衙干活,那不是就可以畅想一下:将来自家女娃,也能跟县令夫人身边的女管事一样出息?

    就算选不中,学些字,会算数,过几年也好说亲不是?

    几个里长结伴来找范子期,村里的娃儿能不能也来学,他们早上送来,晚上接回去。

    小一些的挤在牛车上,大一些的自己走,揣点干粮,中午垫吧下肚子。

    村里识字的人少,还都是家里勒紧裤腰带,花了大价钱才学来的。现在不要银钱,只是来回路上挨会冻,辛苦些,怕啥?

    农家娃子不怕苦,冷了就跑几步。村里没有认字会算的,有个啥子事,还不是人家说是啥就是啥?

    前两年就有稀里糊涂就签了卖身契的,手印摁在欠条上的,交粮税都不知道自家名头后面写的啥,就是卖鸡蛋、买盐都容易被人占了便宜去。

    范子期这边一说行,几个里正热泪盈眶。

    他们也算是有点见识的,县令大人一看就知道来头不小,三年后肯定是要调任的。

    这种天大的好事,估计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回去就找了各村村长来,年纪合适的娃儿们全送,啥男娃女娃的,能去的都去。

    能多学回来点,就多学点,反正人多,学回来的肯定就多!

    要不是有年纪限制,他们恨不得把村里的青壮们都送去。

    女娃在家要干活,照顾小的?

    家里大人就不能干了?大冷天的,又不用去地里干活,都甭想躲懒。

    附近村子里的还好,远一些的,那真是披星戴月,一天路上来回就得超过三个时辰。

    还有更远的村长闻风而动,跟范子期商量,村里凑钱,在县城租个屋子,给娃娃们住成不成?

    学习的热情值得鼓励,县城里大通铺的宿舍建起来。住宿的学生自带米粮,县衙给烧饭。

    附近没去工坊的村人都来免费帮忙,别的干不了,送些柴火总成的,将来自己娃儿送过来也有个说头。远些的,家里头的山货干菜凑一起,给县衙后院送。

    城里人一看,这也不能落后啊,鸡蛋,冻豆腐,腊肉条,东西不多,谢谢县衙管事们,百忙中还要抽空出来教学生。

    县衙招学生,说得很清楚,不是学四书五经,不走考科举那条路的。就学些简单的常用字和算学,县衙的管事们轮流去教。

    大伙心里高兴呀,娃儿们又不考科举,他们就想学些简单的常用字和算学呀!

    啥之乎者也之类的,他们还听不习惯哩!他们就想让自家娃学管事的本事!

    县衙的管事们,谁家说起来不是交口称赞啊!个顶个的有本事!那能干的,那气派的,自家娃儿学来一层,自己做梦都能笑醒咯。

    学习费脑子,学生们个个听话勤奋,县衙中午还给一大碗肉粥,贼香。学生的数量,远远超出了预期。

    自从李桃花他们来了永安县,每日吃喝采买,买粮招人,垦荒招人,办工坊招人……

    县令夫人花钱如流水,绝大部分都是百姓们挣了去。

    各家得的钱不少,这笔意外之财,让百姓们坚信,跟着县衙干准没错。县衙要干啥,积极响应总不会错,跑慢了都赶不上趟。

    先头最先招的,去买粮的那批青壮,回来后就一直没歇过。天天有活干,一月都能拿六七百文了,还得了一身衣裳鞋袜,现在有的都直接跟着管事的办事了。

    听说在工坊做活的工人,做得好的,往后也发衣裳鞋袜呢。

    听说,管事的缺打下手的,得是能写会算的,就从县衙的学堂里选呢。

    这么大点县城,连个戏班子,说书的茶楼都没有,百姓日常除了干活,就是唠嗑。

    县衙这边透一点风,野火燎原似的,不到一天就家喻户晓。再过几天,村里都知道了。

    现在近处的村子,格外看重县里的消息。远处的扒拉着亲戚,从近些的那里听信。

    县城里现在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的,稍微一不注意,就要失老悔了。

    学生数量太多,原定的发纸笔的计划更改了下。

    课堂上也没有课本,教的字都是以歌谣的形式,先让学生们会背了再照着写。

    简单讲了笔画规则,笔顺不对也没事,还是那句话,来这的都不是考科举的。走科举路线的,还是要去刘秀才的私塾里背四书五经。

    学堂里发现了好苗子,县衙的管事们也会跟家长提提。

    学生自己练习,也不是白纸黑字的写。一人一块小木板,拿笔沾了水写。笔也不是书肆卖的那种,县衙自己用猪毛做的,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学生一张纸上的字全都能默写对了,就能上夫子那领一张纸,蘸了学堂的墨,默一张,自己带回家去。

    甭管里头的字是歪七扭八,还是大小不一排列还不整齐,学生们都高高兴兴的带回家。

    家长们小心翼翼的收好,闲暇时拿出来看看,心里乐开了花,这可是字呢!还是自家娃儿亲手写的字呢!

    若是过了一阵子,有学生忘了其中的几个字,只要还能背那些歌谣,对照着看,就能知道这个字怎么写。

    现在县里走哪都能听到有孩童唱什么“山石田土,上下左右,花鸟鱼虫……”“一一得一,二二得四……”

    李桃花暗叹:也就是这种犄角疙瘩的地方,范子期当个县令就可以一手遮天,自己才可以无视世俗,随心所欲。

    女人当夫子,孩童不分男女都来认字,教得杂七杂八……

    随便哪一样,在京城、府城、富裕的县城,都能引起哗然大波。

    普通百姓们碍于自家或是亲戚家,总有人从她手里每月拿工钱,不敢非议。

    乡绅们碍于范子期这个父母官来头太大,即便心里有不满,也只能背后偷偷嘀咕。那些非议的话,都到不了她面前。

    地头蛇或许有,不过知道他们毫不费力的捉了那伙山匪后,不跑也得盘着,不敢露出毒牙。

    有钱有势,手里有人的权贵们,就是这么着无法无天。而她家现在在永安县那就是土皇帝!

    干啥都行!李桃花心里的小人叉腰仰天大笑三声。

    永安县看着还是破破烂烂的,突兀的几间宽敞气派的砖瓦房,不是学堂就是学生宿舍。

    寒冬腊月,街面上比往年要热闹许多,来往的人流穿着破旧,在寒风中依旧瑟瑟发抖。

    但今年村人们也敢抬头大声说话了,往年不敢细看的布匹,也敢上手去摸了。

    工坊再过几天就要放假,年节也在跟前了,今年手里头有点余钱,村里都结伴来办年货。

    人多壮胆,敢认真挑选了,大伙一起买的多的话,还可以讲个低价。

    由官话讲得最好的人去讲,掌柜的容易降价,还给抹零头。

    学堂里的学生要说官话,工坊的工人要说官话,县城里也跟着兴起了官话。

    现在大伙都讲着别扭,说得不也好,是夹杂着地方话的官话。

    可别人一听这蹩脚官话,就知道这家里多半有人在工坊做活,或者是有娃儿在学堂认字,就给高看一眼。

    不少村里的年轻人便也跟着讲,这不就派上用场了。

    一同来的村人眼睁睁瞅着自己村的讲价代表,才蹩脚的说了几句,掌柜的就笑眯眯的给降价了。还问是不是家里有人在工坊做工,她家大儿也被招到工坊去了呢。

    明明刚才有人结账,掌柜的还说大伙年货都要置办齐全了,已经是最低价,不讲价了呢!

    这下心里都暗下决心,再别扭也得学几句官话。大不了就在家讲嘛!出门唠嗑还是讲土话,要是有人起了头,说起了官话,他/她就跟着说。

    给在工坊做工的人扯布做一身新衣裳,给学堂里识字的娃儿买些好吃的,这个年节都高兴高兴。

    吃顿丰盛的年夜饭,来年有个好兆头。

    现在说起来年就高兴,明年家里头的工人每月都有工钱拿回来,一年一个人就几两银子呢。

    娃儿们上了学堂,瞅着就不一样了。干净了,懂事了,说话在理了,那一张张书页背下来,磕绊都不打一个的。

    听说县衙那边,明年还要招不少人,到时候只要是踏实肯干的,都能找到活计呢。这要是一家子能多去几个,一年得挣多少银子哦!

    再有两日就是年节了,李家这次没有像往年那样采买一堆堆的年货。

    主要是县城里头也没啥好买的,去府城买也没必要。能放的布匹金银,样式和材质都比不上京城。一些特产放不了那么久,东西不多的话,大老远的跑一趟不值当。

    他们刚到永安县,今年不打算给京里和芙蓉县那边送年礼,在永安县也没有要额外采买来走礼的人家。

    和前些年在芙蓉县一样,自家人一起多做些好吃的过年。不光没买,还拿出不少粮食和肉来当节礼。

    工坊的人都有,大伙欢天喜地的带着粮食和肉回家过节,等年后再来上工。

    学堂这边考试全对的娃儿们,也得了米面和肉作为奖励。

    左手提着米面,右手抓着肉的娃儿们,迈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被留着口水羡慕嫉妒的伙伴们,拥簇着回家。

    这天晚上有的娃儿吃上了美味的熏肉,有的娃儿得了巴掌炒肉。

    李桃花带着李一一和李九九在拢账,往年这个时候都是看今年进了多少银子,今年是看花了多少银子。

    花出去的大头是人工费,买粮钱,铁矿石虽不多但贵,花费也不小,还好矿渣不要钱。算上自己人的吃用和丫头小子们的月钱,一共花去了四千两,还成,养得起。

    这里头工坊的地不花钱,各种材料也不花钱,范子期大手一挥,全都免费取用了。

    要是普通商贾想铺这么大的摊子,光打点都得花不少银子,官府可没有招商引资的做法。

    自己人要用地用资源,一句话的事。若是旁人要用,拿钱来买。

    这年头荒地多的是,普通百姓要建房,有些地方要交买地皮的钱,有些地方也不交。

    一般县城里是要交的,富裕的村子,比如桃花村,十多年前盖房就得先买地。

    穷的村子,像永安县下面的村子,跟村长说说,划块地就完了。压根不用担心村民狮子大开口,要一大块地去。

    地大了盖不起。就是院子大了,一圈的篱笆也得多费不少功夫不是

    村里约定俗成的,会有固定的大小,谁家要盖房,用地都是差不多大的。真要太大了,村长也不会同意。

    所以一般村子里,屋子最多,院子最大的,差不多都是村长家。

    人们的普遍想法里,是地面上盖的屋子值钱,而不是地皮值钱。

    李桃花占的是河边的荒地,也属于可交钱可不交的范围。等明年开了荒地,用来种田就要花钱买地了,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说哪个县糟了水灾,朝廷有时候就在洪水退后,发布诏令。这个县城遭灾的地方,在一段时间里,开出来的地,直接就归开地者所有。

    李桃花占了永安县的资源,也自觉的回馈。

    尽量让各家各户,都能从她这里挣到钱。办学堂,补贴纸笔、伙食,帮助这批孩童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

    只花不赚不是李桃花的风格,永安县多山不好种粮食,可以种药材呀。明年计划要给永安县修那么多路,要点山地来种药材不过分吧?

    肥田的法子自家就有,明年开一片荒地来种。这样家里人吃的米粮,下半年就不用买了。

    秋日里买回来的那批粮食,到现在卖出了一小部分,之后还会接着卖一些,能回一部分本钱。

    铁矿石主要用来制作农具,绝大部分是要卖或租出去的,也能回来一些本钱。

    工坊干活的人有了余钱,就会来买砖瓦盖房,砖瓦坊也能慢慢回血。

    今年秋攒了那么多猎物的皮毛,明年卖了也是一笔收入。

    林子里野生的药材应该也不少,明年春上能腾出人手了,就去采回来,种的种,卖的卖。李六六她们在济州府庄子上种了几年药材,也有经验了。

    县城外那么多空地,规模养殖搞起来,吃肉、肥地一举两得,皮毛还可以用来做衣裳。

    明年竹纸能卖了,也是一笔进项。不过这纸也就在附近几个府城和县城卖卖,价不能太高,也不能低,按预算一年能挣个五千两就不错了。

    这样粗略的算算,明年永安县的产业,应该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这就挺不错的了,关于民生的产业,她就没打算挣钱,修路什么的还得倒贴。不过她每年还能从齐瑜那边拿到两万多两的分成呢,不差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