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哥哥科举我基建 > 第83章 第83章

第83章 第8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桃花不死心,看向范子期:临海县比这还惨?

    范子期秒懂:“临海县田地产出更差,大风大雨常有,颗粒无收常见。

    百姓靠海边捡海味过活,整个县就靠给朝廷煮盐换银钱,树木越伐越远,煮盐越来越费功夫。”

    李桃花倒吸一口凉气,嚯,一样的田地产出低,没有商贸,一个是有山不敢进,一个是有海不敢下。

    看李桃花这样,范子期反而振奋了精神:“下县各有各的难处,我和你四哥一起自请下县,心里就做好了准备。

    咱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就好。就算不能变好,左右也不会更差。”

    李桃花不想摆烂:“那咱们先做计划,看从哪开始吧?”

    “都听夫人的。”范子期笑道,“夫人不吝赐教,小生这就笔墨伺候!”

    媳妇儿生财有道,主意又多,说不定还真有好办法。

    李桃花矜贵的抬抬下巴:“准了。”

    转头让李一一把留在永安县的李温,李恭他们和小字辈的少年们都叫过来。大伙围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方案。

    这种集体做方案的事,李家前两拨来的少年们,都参加过好几次了。

    从济州府到永安县,这一路都还算顺遂,跟之前他们就做了好几次方案有莫大的关系。

    几人迅速在县衙大堂摆好桌椅,分组坐好,定下记录员。

    老李头和老李氏觉着稀奇,也跟着来旁听。

    李桃花和范子期坐在上首,简单说了下永安县的情况,底下的少年们开始踊跃发言。李桃花不喜少年们自称婢子,小的那一套,在家说话都是用你、我或是名字。

    行事沉稳的李温道:“昨日在街上查看,整个县城里没有铁匠铺子,只有杂货铺有少量铁制刀具,农具,农户多是用陶片切菜割肉。

    大的村子才有几头牛,小村子要么一头,要么一头没有。我建议可以趁现在天还不冷,到府城买一批回来。”

    李温在庄子上待过,深知工具和牲口,对农人的重要性。

    一向细心的丸子开口道:“昨日我们去周边村子采买菜蔬果子,秋收已过,村人都闲着,不如找些活给他们干,挣些银钱好过年节。

    也能尽快与我们熟悉,以后好安排事。我觉着可以先让他们修路,修沟渠。”

    “我觉着可以先开作坊,整个冬日闲着太浪费劳力了。还有村人种地的法子有许多不对的地方,可以利用歇息的时候教导。”

    这是李九九,当初她负责农庄的时候,庄户们一年也就只有年节那几天能闲下来。

    “我昨日去了粮店,问了店里掌柜的,冬日县城里不少人家都要缩紧口粮,农户们不少要靠红薯度日,还有红薯都不够的人家。

    而且整个县城米粮都没有富裕,我们招工用米粮抵工钱说不得更好。给银钱的话,米粮说不得要涨价,有些人家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我倒是觉着,要尽快买些米粮回来。”这是做事一向周全的李一一。

    范子期面上微笑不变,心里电闪雷鸣,这是丫头小子们能说出的话?

    连发多了工钱,米粮没有多的来源就要涨价这种事,都能随口说出了?

    他还是去户部行走时,有官员特意来讲这些事,才明白其中的关窍。

    “县城里不少人家冬日里也闲着,可以招来做事。还有能识字算术的人太少了,如若教导,造纸坊也需要建起来。”

    这个开口的,范子期还叫不上名,只是这口气也太大了吧?广教识字哪有那么简单,还有造纸坊,这是说建就建的?你们之中谁会?

    也就是他没问出口,要是他问了,这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的,还真是都会。就是老李头老俩口,也是听李桃花说过,知道大致流程的。

    各小组都有人发言了,李桃花总结:“第一:要帮百姓好好度过冬日,但人不能闲着,做工和学习都要兼顾,如此咱们需要买粮,建作坊。

    第二:要为来年春耕做准备,需要牲口和农具,还有教他们提高产量的法子,这样咱们需要买牛,买铁器。

    铁器太贵,最好是咱们自己炼铁。县里炼铁造农具的话,需要相公向知府申请。

    第三:这路也需要修,水泥作坊和砖瓦作坊也需要建。

    另外,我们也可以去山林里猎些野物,免得冬日里出来祸害人。

    还有一项,是咱们去哪都不能忘的:咱们的实验庄子得尽快建起来。”

    老李头也积极参与:“若是能招得上人手,咱们还得多开些地。咱们家人不少,粮食得备足了,全靠买不妥当。”

    他年少时逃过荒的,多少钱财都不如多多的粮食让他心安。

    “菜园子也得有”老李氏点头赞同老李头的说法,并补充,“鸡鸭猪啥的,都得养些。咱家人都得天天吃鸡蛋,吃鸡蛋好,肉食也不能少。”

    县城里怕是不够自家买的,自家都买了,旁的人家就没了,还会涨价。这个道理她也懂哩!

    “夫人能用得上的地方,尽管开口。”范子期忙不迭表明态度。

    他原本想着鼓励百姓多多耕种,修建水利。再看看能不能找出几样特产,卖到府城和其他县城,来增加县衙的赋税。

    这是当初在吏部学的政绩好的县令的做法。他这边还没头绪呢,已经被这帮丫头小子们说的惊呆了。

    听他们说话的语气,这些事儿他们都能做?

    他知道他们能干,不知道他们这么能干的哇!难怪廖师爷说,他娶了夫人是走了大运了。

    他这是可以吃软饭,躺等政绩了?啥事不干,得被夫人嫌弃的吧?范子期积极自动加入等候听吩咐的队伍。

    李桃花看了看人手,还是不够啊。

    她思索片刻,拿出昨日写的信交给李良,吩咐道:“你带几个人送去给我四哥,让李六六他们试验下这晒盐的法子。

    带二十人回来,若四哥那边也需要买粮,再带十个衙役一起。”

    晒盐?盐还需要晒?怎么晒?晒了会咋样?范子期一脑门的问号,也不打断,记下来,等晚上再问媳妇儿。

    接下来就是人手分配,五人留在县衙,五人负责造纸坊,五人负责砖瓦坊。

    其余人分组,不同方向出去找石灰石,粘土。不管有无收获,三日后回县衙。

    安排了丫头小子们,李桃花给范子期派活,找胶州府知府要铁矿石。

    安朝铁矿禁止私人开采,矿场由皇帝心腹掌管。里面眼睛无数,矿石大部分交由工部制作军械,少部分卖给各地知府制作农具,少量刀具。

    一般县城都是直接找知府买成品,自己手里有能炼铁的铁匠,买矿石也成。

    范子期写文书申请,盖上官印交由范书去胶州府办,李桃花派了李小山带两人跟着。

    老李氏去后院帮着张罗,大家都领了差使在忙,她给娃儿们帮衬帮衬。

    老李头和李九九一起讨论建庄子的细节。有地可以种,老李头就来了精神了。

    他是知道李九九他们在庄子上各种实验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在京城跟大司农混久了,他知道这是个好法子,办成了就是利国利民的大功劳。

    他不像家里丫头小子们会各种记录,但他可以从桃花儿那,打听天上的做法呀。

    他现在也是知道了,天上和地上的不少事儿,差别也不大,只不过天上都过着神仙日子。

    比如说,地上累死累活,一亩良田出个五百斤就顶顶了不起了,天上随随便便的就一千五百多斤。

    天上种地有法宝,人都不用怎么下地的,法宝一出插秧收割老快了。

    再比如说,他们从京城到永安县,一路上坐马车也走了二十来天,天上两三个时辰就到了。

    老李头知道天上有天上的条件,不能生搬硬套,得符合地上的实际情况,但可以跟着学呀。

    他时常跟着大司农去皇庄,听大司农讲了天下各地庄稼的不少事儿,也算是了解地上的实际情况了吧?

    他也不瞎参活,自己在庄子里分出一块地来种。丫头小子们顺便给他也记录记录就成。

    范子期眼睁睁的看着丫头小子们领了任务,一个个的也不多问两句,昂首挺胸的出去了。满肚子的话不知从何问起,只是有些话不得不说在前头。

    他起身给李桃花捏肩捶背,舔着脸道:“娘子,为夫有件事忘了说了,就是吧,这县衙账上的银子只有五十两了。

    两个捕头每月五百文,二十个衙役每月三百文,每月至少要发出去七两银子,将将够撑到明年收人丁税的。”

    言下之意,县衙一穷二白,差点连衙役们的月银都发出下去了。他知道下县困难,没想到难成这样,要啥啥没有哇。

    李桃花诧异道:“我没想用县衙的银子啊,我办那么多工坊,将来都是要挣钱的,不好和县衙的账搅合在一起。”

    拍拍范子期的肩膀,大爷似的抬抬下巴,“我用县里的资源,到时候也要给县里交税的,以后县衙的税银就包在我身上了。”

    人都走了,在娘子面前范子期也不怕丢脸,笑着问道:“那几个负责建工坊的组,没多问一句就走了,他们自个就都会?”

    “你问的是造纸坊,砖瓦房?这些他们都会啊,打铁烧炭做木工什么的都会。”李桃花理所当然道,“他们自会去选地方,招人手,等找材料的人回来了,核算前期的各种花费,找李一一支银子。

    他们五个人一组呢,有什么事商量着就办好了,真要有拿不定主意的才会来问我。”摆摆手又道,“这几样都简单,估计没我什么事儿。”

    “你这一个个都哪来的丫头小子啊?全是高人啊!怪不得廖师爷都要馋哭了。”范子期求贤若渴。

    李桃花一指头戳过去:“你们就眼馋吧,他们多数都是阿奶买回来的。十岁上下就到我家了,刚来时一个个瘦瘦小小,怯怯的,我家饱饭好菜的养着。

    石师父你知道吧?武艺可好了,教他们练的拳脚。跟我师父,小齐太医学过一点医术。当然了,最后我师父承认的徒弟,除了我这个不争气的外,只有李小雪和李七七。

    不过草药他们都会认,基本的外伤处理包扎和简单的病症,也知道用哪些药。

    造纸是摸索出来的,打铁,烧窑,做木工是跟工部的匠人学的。”

    挺了挺胸,骄傲道,“前头十四个的识字算术是我教的,后来的跟前头的人学。他们十四个也是个个争气,老早就都能独当一面了。

    不过也没啥大不了的,一人出去办事,后面十多个出主意的呢。人多力量大,大家伙商量商量着,事情就能办周全了。”

    范子期钦佩道:“那也是极不容易的事,我看他们一个个对外不卑不亢,办事周到妥帖,还极能打动人心。

    这一路过来,范家和镇北侯府的仆从,由疏离到唯他们马首是瞻,才过了几日?

    且他们相互之间都极为亲近,个个把李家当家,对李家人,尤其是你孺慕之情溢于言表。只这几点除了李家,就没有第二家能做到。”

    “那可能是他们从小都受了不少苦,这么多年来同吃同住同学,早就当彼此是家人了。”李桃花笑眯眯道,“我阿爷阿奶当他们是自家娃,他们心中感动,才会如此。

    总之,这一个个的,甭管多出息都是我的人,你就别惦记啦。”

    范子期点头称是,心说:夫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嘴上说都是自己的人,实则分派下去的活计,都是为了自己。

    这是开始喜欢自己了吧?绝对是将自己放在心上了!美滋滋!

    石灰石常见,分布也广泛,找石灰石的小组第二天就回来了。有三个位置的品质都不错,他们商量了下,先看看其他组的结果。

    到时候几个工坊尽量建在一起,运送材料方便,吃饭住宿的问题也可以一起解决了。

    找粘土的第三天一早也回来了,有两条河边上的都不错,量也足够大。中午负责造纸的回来,说是找到了一大片野生的竹林。

    大家一合计,当下定了在其中一条河的下游建工坊。那一片荒无人烟,离竹林和其中一处石灰石山都不算远,等水泥烧出来,修好路就更方便了。

    接下来就是招工了,粮食没回来前,先不管饭,只给铜板。

    工钱开得高,干重活的一天十四文,轻省些的十文。先从近处的村子招,当天能回去,等工坊盖起来可以住宿了,再招远些村子里的人。

    招人让村长来推荐,一家一个,家里人口多负担重的来两。家里男人不能干重活的,女人也能来做挑石子,踩泥,烧火之类的活。

    若是有偷奸耍滑躲懒的,就让村长领回去。一个村领回去三人,以后就先不招这村的人了。得,连带着各种规矩都写齐全了。

    范子期在一旁心有戚戚,丫头小子们这么能干,不是更衬得他没用,还咋提高自己在媳妇儿心中的地位?

    幸好廖师爷已经跟着王县令回京去了,要不然指不定干出啥不要脸的事来。

    第四日,李温带着二十个丫头小子和十个衙役回来了。

    临海县那边的境况,果然比这边还差,每年冬日都要饿死冻死不少人。

    县衙里同样穷得叮当响,是李承智先拿了银子来补贴,才有买粮的钱。

    什么地头蛇,衙役不服管教调遣的事,也压根不存在。

    一是他们过去时候的排场大,二是听说县令大人要派人出去买粮,整个县城都沸腾了。

    百姓们起先还觉着县衙有粮跟自家有啥关系,自家又没银钱买。

    县衙又贴出告示说招工,那边的工钱没这边高,百姓们依然报名积极踊跃,有钱挣就等于有粮食吃了。

    他们回来的时候,李六六那边都找好了位置,准备开盐田了。

    一共两组,一组二十个丫头小子领着十五个衙役和十五个县城里招募的青壮,去最近的胶州府和南安府买粮。

    来时经过的寒山县,看着也是不富的。周边的其他县城估计也差不多,支撑不了他们大量的买粮,只能走远些去府城买了。

    丫头小子们装备齐全,衙役们衣裳鞋袜能看,长棍在身。

    招募来的青壮,都是县里做力气活的,家中生计艰难。自然是舍不得穿布鞋走这么远的路的,一个来回,准得坏了。

    草鞋这两日还能勉强穿穿,再过些日子就要冻脚了,衣衫也太单薄了些。

    两组领头的李温和李恭一合计,找李一一先预支了粗布衣裳和鞋袜分下去。

    这一路上若是表现出色,这身衣裳鞋袜就不要银钱了。表现一般的,按市价的一半,拿工钱抵。

    青壮们乐得合不拢嘴,这可是崭新的厚实料子做的呢,家里好多年都置办不了这一身。

    他们表现一定能出色,领头的管事说了,听话就叫出色。他们别的不会,听话还不会?

    管事的说先迈左脚,他们绝不会先迈右脚。一路上定要竖起耳朵,听管事的话,干活啥的绝不惜力。

    这趟跟着出去,包吃喝,每日还有二十文工钱。这种好事可不常有,来回一趟,家里头两个月的口粮和过年节的银钱都有了。

    再有和县衙的这些管事混熟了,还愁以后没有好活干?新来的县太爷不光年轻长得俊,银子还老多了。

    县里现在三岁小儿都知道,县令夫人穿戴有多好,仆从多神气,出手多大气哩。

    听说县令夫人要开好几个工坊,招老多人了,村里农妇都招,工钱不低还当天就结。

    县里的老人都在讲,这县令了不得,永安县怕是要有大造化哩。大造化什么的太玄,将来还不知道会怎样。永安县里确是肉眼可见的一日日变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