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哥哥科举我基建 > 第81章 第81章

第81章 第8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继续前行半日,到村子里歇息。李家丫头小子们又嘻嘻哈哈的了。

    打打闹闹的做卤肉味面条,蒸卤肉包子。找村民买鸡蛋买菜,家家户户都得了不少铜板。

    只不过那么多的山匪,就算是被绑得严实,也实在是有点吓人。蘑菇炖鸡,卤肉包子的香味飘得满村都是,也没有村民来看热闹。

    李家丫头小子们觉着吓着了村人,挨家挨户的送包子。村里小娃娃们乐得嘎嘎笑,偷偷探出头来瞧,又被家里爹娘拉回去关好门一通教训。

    村长家看着一两银子的借宿费,豁出去了,大着胆子要来帮忙,被少年们送了一碗肉拦回去了。

    再次吃到热乎乎的,喷喷香的美味,大家伙心里都踏实了。

    白天一路的小心谨慎,哪怕大多数人都没有参加抓山匪活动,紧张的气氛还是让人心里都绷紧了弦。

    熟悉的美味安抚了大家的情绪,范家家丁和镇北侯府护卫都跟着揉面,笨手笨脚的准备明日的早饭。

    今日他们没派上用场,总不好还跟之前一样看着李家的丫头小子们忙碌。不会也可以学嘛,样子丑了,味道不对了就自己吃。

    这些时日,他们都被李家丫头小子们给宠坏了,不能说人家做得好,自己就心安理得的撒手不干。

    李家丫头小子们架起了大锅烧水,两日没有好好洗嗽了,热乎乎的洗干净能睡个好觉。

    山匪们闻了整晚的香味,肚子震天响,口水流了一地。

    李家丫头小子们笑嘻嘻的给他们喂了药,一个个倒地上睡得呼呼的。

    冷就冷点吧,反正也冻不死。

    山匪这么多,晚上范家家丁和镇北侯府护卫坚持要守夜,李家丫头小子们也分出一大半来轮流守夜。

    第二日早上,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起晚了。

    吃了早饭,十多骑和两辆马车先去县城定客栈安置。其他人在村子里等寒山县县衙的人来接收山匪。

    不到中午,寒山县刘县令带着二十来个衙役来了,范子期和李承智一同去寒暄。

    刘县令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可是送上门来的政绩呀。下回考评上不得是个大大的“优”字?哪怕不能升官,也能换个中县,上县了嘿。

    车队和县令先回县城,衙役们带着山匪在后面走回去。

    寒山县跟前面经过的几个县差不多,人少县城破。

    已经深秋了,来县城卖菜的农人,还有不少光脚穿着草鞋。

    车队人多,范子期和李承智都坚持住客栈。和之前一样,县城里两个客栈都被他们住满了,掌柜的喜笑颜开,叫了家中亲戚族人来帮忙。

    刘县令退而求其次,邀请他俩携家眷去家里吃饭。贾珠珠想在客栈休息,李桃花想在县城逛逛,两人都婉拒了。

    范子期和李承智实在推辞不过,跟着刘县令一起到县衙后院喝酒。

    刘县令年三十六,两年前来到寒山县,满腔热血想要做出点政绩来,扑腾了两年没啥起色。

    酒过三巡,刘县令对两个还没上任就送给他一个大大政绩的同僚推心置腹。

    这寒山县吧,人不多,地少,大山一片片的。风调雨顺呢,百姓能勉强填饱肚子。老天爷要是不开眼,那就靠红薯续命了。

    前些年山匪还多,压根没有商队愿意来这穷乡僻壤。这两年朝廷派军剿匪,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扫过来,匪患好多了,百姓们还是穷。

    衙门里头没有银子,想办点什么事都难。

    看看两年轻的同僚,人家京城有大靠山,来这边当县令想必也是想好好做出一番事业来。

    同属于胶州府,寒山县挨着永安县,永安县挨着临海县,也算是邻居了。

    刘县令好话先说在前头:“日后二位有需要帮忙的地,尽管开口,刘某定鼎力相助。”

    范子期举起酒杯一干而尽:“我兄弟二人和刘兄也算颇为有缘,日后定要多多来往才是。”

    “都是为了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日后定有劳烦刘兄之处,还望刘兄予以方便。”李承智笑眯眯道。

    三人都想着交好,气氛愈发融洽。

    再走一日就到永安县了,这边都没有铺上水泥路,路上颠簸得厉害,车队也不着急赶路。夜宿驿站,呃,准确的说是驿站周围。

    这驿站在寒山县和永安县交界的地方,可以说是这一路走来,最破旧的驿站了。

    几间木屋加两个牲口棚子,在寒风中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驿丞一家六口,唯唯诺诺的出来接待他们。

    以前来的县太爷,多数是带着两辆马车,五六个人。这一行人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几个就算是烧水也烧不过来啊。

    驿站里就两口大的陶锅,粮食也不知道够不够这么多人吃一顿的。

    来往官员在驿站住是免费,吃饭的话是要付钱的。驿丞作为不入流,没品级的小吏,不敢得罪这些上官,银钱肯定是不敢多要。

    繁华城池的驿站,来往的官员富商多,大人们高兴了,打赏就够驿丞挣的了。

    这地方,一年来不了几次人,别说打赏了,驿站的屋子他们还得自己负责修补。要不是在边上开了几块田地,一家人的肚子都填不饱。

    新上任的县太爷,他们不能招待好,捋了他的差事可如何是好?驿丞急得出了一身汗。

    这也算是自己治下的百姓了,驿站这么破也不能怪驿丞。范子期摆摆手,表示不会怪罪。

    这几间木屋,可能是时间久了,木头都发出一股腐朽的味道,李桃花都担心它们撑不了多久就要塌了。

    明天就能到县衙了,晚上多点几个火堆也不会冷。一行人索性就在驿站周围露宿了,反正他们装备齐全,在外露宿也不是第一次。

    接下来,砍柴的,打水的,垒灶烧饭的,扎帐篷的……各家仆从都跟着一起做事,井井有条。

    没多久一行人就吃上了热气腾腾的晚饭。驿丞一家算是他们第一个见到的治下百姓了,范子期和李承智都饶有兴趣的对着驿丞问东问西。

    这家人原本还紧张得不行,说话都磕磕绊绊的。

    等跟着大人的仆从们一起,吃了一顿晚饭。我的老天爷,活这么久,没吃过这么香,这么好吃的饭菜,老多的大肉了,真的满嘴流油啊!

    接下来驿丞一家子,就都打开了话匣子。范子期他们问到的,没问到的一股脑的想到啥说啥,带着浓浓的当地口音,越说声越大,家中几人抢着说话。

    嗐,县令大人问别的他们不知道,什么一年四季都种啥庄稼,各种庄稼出产几石啊,油盐都是去哪买,作价几何啊,附近都有哪些村子……这些事儿他们当然是知道的啦。

    他们一家子住这儿,平时很少有外人来说话儿,这一开口就收不住哇。

    若是换了别的大人来问话,他们肯定不会这么多话。可问话的是自家的青天大老爷,绝对的大好官,比戏文里头的好官还好。

    说起来还是几年前的事儿了,说是县里一个有钱的老太爷做寿,特意去府城请了戏班子来唱几日。

    他们一家子走了一天,晚上蹲城门口一宿,第二天听了半天戏才回来,到家都快天亮了。

    要不是当晚星子亮,前头一段路有同路的,他们可不敢走那老远的夜路。

    说这么多,是因为到现在他们还记得清楚,那戏文里的青天大老爷可是为民做主的。

    他们家现在是没有啥事要县令大人做主,可县令大人给他们吃那样的神仙美味,县令大人带着的管事们都个个又俊又威风,跟他们说话还带笑的!

    就凭这,他们这位县令大人,绝对比戏文里头的青天大老爷更青天!

    跟青天大老爷唠嗑这事儿,绝对是他们这辈子最值得说道的事了。十里八乡的,他们家这是头一份啊!能不唠激动么?

    可能是许久没在晚上吃这么饱,吃这么好了,血液集中到胃部去协助消化。在范子期他们慢慢的不搭话之后,驿丞一家开始头一点一点的打瞌睡了。

    范子期和李承智催了几次,驿丞一家才特别过意不去的进屋里睡觉去了。他们睡屋子里,县令大人在外头马车上过夜,这,这,这忒不应该了。

    其实驿丞一家子,放下戒心之后,说话说兴奋了,语速太快,范子期和李承智压根没听懂他们说的啥。

    语言不通,这也是县令刚到地方之后,面临的一大难点。

    为啥举人一般都要在京中住两三年,再考进士?官话说不好,中了进士,也容易招人排挤看不起。你说话上官听不懂,还咋办差事?

    永安县还不算太南,他们慢慢说,百姓们能听个大概,百姓们慢慢说,他们也能听个大概。

    再往南的那几个府城,那才叫麻烦呢。双方说话鸡同鸭讲一样,一般也就衙门里和府城县城的极少部分人听得懂官话。

    要去那边任职,先得去礼部学学当地的方言。要不然新任县令两眼一抹黑,人生地不熟,再听不懂身边人说啥,被坑的要素都齐全了。

    一夜好眠,驿丞一家早上跟着吃了美味的白面肉包子,恋恋不舍的看着车队朝县城方向去了。

    要不是他们腿着跟不上,一定得送出去十里地去,送到县城都是应该的。

    县令大人家的管事们,摘了他家不值钱的菜蔬来吃,他家当然不能收人家银钱。说起来还是他家赚大了,跟着吃了两顿的美味佳肴。

    今早,管事的硬是留了一大块的咸肉,说是抵那些菜蔬的。

    第二日下午到了永安县县城。和进其他县城一样,城门口的兵卒一听是县令大人的车队,忙躬身让在一旁,让他们直接进城。

    安朝对人口流动管理不严格,进出城门并不需要户籍啥的。守城门的兵卒识不了那么多字,认得那么多字的不会来干守城门的活。

    普通百姓一般也就是去周边县城府城卖些农副产品,买些油盐布匹日用。

    长途跋涉的除了行商,就是科举考生,再就是镖局。

    没有极端情况,例如遭灾、山匪兵祸什么的,百姓们轻易不会离开故土。

    出了日常活动的范围,百姓们多数找不着北。若是没遇到人,没找到附近的村子,在荒野里迷了路,容易小命不保。

    城门口守门的兵卒,日常主要负责开门关门。上头有令时,盘查可疑人员。另外就是,有些县城,进城要交进城费。

    不过像李桃花她们这样大的车队,马匹这样多,兵卒们很有眼色,避让都来不及,压根不会上前来收费。

    拥有这么多的马匹,已经不是一个“富”字能形容的了。

    永安县的百姓们,可能极少见到这么大的阵仗,纷纷躲避到一旁。低头在屋檐下贴墙站着,或是躲在屋里门后,不时好奇的偷偷瞟一眼。

    车队莫名的走出了纨绔恶霸出街的效果。

    马车帘子进了县城就一直开着,李桃花看着街面两边。屋子不高,铺子不多,行人衣裳没有补丁的极少,多数人都穿着草鞋,面色黝黑,身形矮小。

    确认了,比之前经过的几个破旧县城,还要更破旧一些,妥妥的下县没错了。

    和芙蓉县一样,县城里就一条主街,沿着街面直走,就到了永安县县衙门口。永安县现任王县令带着县尉衙役,亲自来门口相迎。

    他早知是丞相三子来接任,同行的还有临海县县令,必是会带不少人来,也被这长长的车队惊了一瞬。

    再看看这一队人,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半分没有长途跋涉,劳累困顿,风尘仆仆的样子。

    想当初,自己带着四个族人,一路历经艰辛,到达永安县的时候,只觉着半条命都没了。

    家眷是过了两年,自己觉着升迁无望了,才花了重金,请了镖局护送过来的。

    县令本应三年一换,奈何永安县又破又偏,想要做出政绩可太难了,谁都不想上这犄角疙瘩来。

    他在京中没有人脉,第一任任期满后没动。好不容易,第二任后本来是调了他回京的,结果来接任的忒倒霉,路上一场风寒没撑过来,驾鹤西归了,上面索性又让他连了一任。

    这是都不怕他在这一手遮天,无法无天,为害乡邻了?

    也是,这地方百业凋敝,稍微有些钱财本事的人家都般府城去了。剩下的百姓穷得没眼看,偏生还民风剽悍,他不光刮不了地皮,还得倒贴点。

    谢天谢地,谢范县令主动请缨,他总算是可以回京了。

    回京就算是当个小吏办事的,也比在这强。就算是啥都不干,光看着京中街道繁华,人流如织,也是高兴的。

    家中女眷听说这次是丞相家三公子来接任,连夜建起了小佛堂,一天三炷香的求菩萨保佑范三公子一路平安顺遂。

    县衙后院早已腾出来了,能离开这地方,王县令迫不及待的做好了交接准备。

    本打算来年春上再回京城的廖师爷,一路上见识了李家丫头小子们的本事,觉着自己留下来也没啥大用,不如跟着回京述职的王县令一道走。

    王县令当然是乐意之至了,人越多,这一路上就越安全。廖师爷虽然没有品级,可人是丞相心腹,真要有什么事,比自己这个小县令要好使。

    本来需要三日交接的县务,王县令一日就交接完了。

    县尉衙役都是当地人,县令觉得不合适的可以自行更换。永安县各村子的人口赋税,册子上都记录得很清楚。县里的富户相互之间的关系,王县令也一一告知。

    人家可是丞相家公子呢,有没有政绩的,升官都绝对比自己快,搞不好哪一天就成自己上峰了,县务交接可不得做得仔细点?

    第三日,各村里长来县衙见过新县令,县里乡绅富户来县衙喝个茶,认认人,范子期就正式走马上任了。

    王县令一家人,带着几个仆从,欢欢喜喜的走了。

    李桃花想着廖师爷这一路回去,怕是没有来时路上的舒坦,给准备了不少肉干,酱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