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哥哥科举我基建 > 第69章 第69章

第69章 第69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芙蓉县里李家三妯娌这几日忙得脚打后脑勺。京城报喜的人还没到,芙蓉县县令就拿着邸报上门恭贺。

    四兄弟均榜上有名,还出了个探花郎!李家三夫妻,六人齐齐惊呆了,几人围着邸报,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才回个神来向张县令道谢。

    张县令也不计较李家的失礼,自己刚拿到邸报,也是反复看了好几次。

    这芙蓉县李家的运道,着实是好得让人羡慕。一科取中四人,这可是只有世家大族才有的事。李家草根出身,这才多久呢,就名扬天下了。

    自己家族不显,自小读书颇有天分,好不容易得中进士。合全族之力,还有妻族的提携,才能年近四十到芙蓉县当个县令。

    前任贾县令特意嘱咐自己,要对李家多加照看。“田大夫”按官阶算,比自己还高两级,当然得尊重有加。

    自家和李家来往不少,如今李家四进士的事一出,自己这个县令多少也能沾些光,说不得能往上挪挪?

    等京城报喜的人到了,知道爹娘不日要带儿子儿媳和女儿回芙蓉县,李家三妯娌就没睡个踏实觉。

    当然了,县令来贺喜那日,六人一晚上都没合得了眼。

    几人就坐在厅里,从从前在村里吃不饱肚子的日子,说到桃花儿得了仙人看顾,家里种出红薯,日子一下子就过起来了。

    接着到爹娘带着儿子女儿去济州府求学,然后到李承仁,李承义成亲,最后到四个子侄一齐中了进士,细细的说了一晚上。

    要不是有这些一日一日的事情历历在目,自己正坐在宽大的屋子里,身边有丫头小子候着上点心茶水,几人都怕自己其实是在梦中。

    眼睛没真真见到人,心里就不踏实,日日盼着。

    李家三兄弟除了招待来贺喜的乡绅,还忙着回村里准备祭祖的事。两个新媳妇要记到族谱上,祠堂这几日也要好好修整修整。

    族里肯定会举行大祭,自家也要在桃花村办流水席。

    鸡鸭猪,各种能放的食材要提前采买,点心和糖不能少,酒也要一些……

    林林总总的,每日大把的银子花出去,花得开心极了。

    李家三妯娌一点一点的清扫布置屋子,安排儿子儿媳到家后的事。

    爹娘儿子女儿在这里生活多年,倒是没什么。两个儿媳都出自高门,怕是不习惯县里村里的简陋。

    屋子里里外外,每日擦洗得干干净净,大灯笼高高的挂起来,被褥拿出来洗干净、晒蓬松。

    人到了怎么迎接?一日三餐准备哪些吃食?厨上备着哪些点心饮子?日用还有哪些要换……

    只有忙得脚不沾地,才能受得住这天大的喜悦。

    衣锦还乡,心情飞扬,总让人忽略了路上的疲惫。秋高气爽,风景正好,途径济州府歇一歇,再回芙蓉县。

    官道都铺了水泥路,也不着急着赶路,到点歇息吃饭,天擦黑时到济州府。

    府里有人就是好,热汤热水早备好了。吃完饭,洗漱后,倒头就睡。

    李桃花再次深深体会到了有钱人家四处建别院的好处。

    济州知府一早带着夫人和儿子们来拜访,只以亲家的身份,来祝贺女婿和李家兄弟高中。和老李头老俩口客套几句,见过女儿女婿,一起吃顿早饭。

    知道李家着急回乡祭祖,只说回程定要去家里吃饭,就催促着赶紧出发。路上不耽搁,后天下午就该到了。

    第三日中午,远远的还没到芙蓉县地界,就在官道上看见了来候着的李家儿子儿媳。

    先是李铁三兄弟带着三妯娌见过爹娘,再来李承仁带着弟弟妹妹、妻子弟媳,爹娘叔伯婶子一通喊,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回家。

    分散着上了马车,各个车里都大声说着一样的话。

    赶这大老远的路,爷奶身体有没有不适?科考辛苦,有没有好生喝几日补汤?县里不比州府和京城,儿媳要有哪里不适,别不好意思提啊。

    夸街是怎样的热闹?本想提前去看看的,不想那几日天不好,伯娘三个接连着风寒。

    想着要是你们中了,家里头也得提前操持准备,就没去了。

    给娘细细讲讲,听说进士夸街老热闹,老威风了,衙门里专门派人开道是不是?

    要说讲故事,还得是李桃花:“那是真热闹,天呐,长这么大,没见过一条街上那么多人!身挨身,人挤人,我们从楼上看下去,全是人脑袋。

    个个尖叫叫好,帕子荷包花朵,不要钱似的往人身上扔,铺了一地。不少人专门跟在后头捡,回家洗洗,缝缝补补的,做啥都成。

    我哥他们几个年纪小,长得俊,被扔的最多。还有婶子们嫌状元和榜眼跟四哥挨得太近了,害她们砸错人了呢!”

    “衙门里只派人开道可不成,两边都得有人护着,要不然年轻的进士们,都得被人抢走!大家都想上前摸一把,沾沾喜气!还有宫里的仪仗在前头领路哩!”

    又说了自家被堵门的事儿,就他们回来之前,还有人天天去门口晃悠呢。

    听得李家三妯娌心情澎湃,如痴如醉,跟着一惊一叹的。又暗恨自己身子不争气,风寒也不挑个时候,儿子这么大的喜事儿都没赶上。

    下了决心:京里的热闹没见着,家里的酒席一定得办得热热闹闹的。不光是十里八乡第一热闹,得整个县里都是第一热闹才行!

    各车里都讲着翻来覆去的话,讲的人和听的人都不嫌烦,边上的还不时补充几句。

    到芙蓉县歇息一日,宴请了来道贺的县令和乡绅们。李家一个不缺的,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回桃花村祭祖。

    桃花村离县城本就不远,村里富庶,李铁三兄弟带头捐了钱,村里其他人意思一下,从村里到县里的路也铺上了水泥。只是不那么宽敞,将将能容两辆马车通过。

    李桃花下了马车,抬头一看,村口全是人。拄着拐杖由家里人扶着,站在最前边的是老村长和族老们。

    接着是李桃花有些面熟的,最后面是好些不熟的,中间夹杂着各家的小孩儿。

    老李头老李氏率先走上前去,李铁三兄弟跟着,朝着一堆老人去了。一通老哥哥老姐姐的招呼,一伙人亲的,不亲的,多年不见都格外亲近。

    说着话摁着眼角,再朝李承仁四兄弟的方向看来。李承仁带着弟弟们微笑着施礼叫人,三叔公,四叔爷……

    一堆人连连摆手说着,“不敢不敢,好娃儿,都是好娃儿!”

    李桃花看着四个哥哥面上先是一僵,接着慢慢放松下来,脸上的笑容都不自然了,表情神同步,太可乐啦。

    都是中了进士的人了,被村里长辈们“好娃儿”的夸着,是太为难哥哥们的表情管理了。

    李桃花带着两个嫂嫂,笑意盈盈的。婶子媳妇们偷偷打量着,离着她们两三步远的距离,满脸笑容的,前前后后簇拥着往村里去。

    多年不回来,村里早没了记忆中的影子。村口立着大大的牌坊,中间写着桃花村,字的边上还刻了桃花纹样。

    这牌坊一看就是每年都有好好修缮,干干净净的,像是新修的一样。只有细细的看,才能从一些木料的侧边上看出有些年头了。

    村里一排排的青砖黛瓦房,一座土屋都看不到了,路面也都干干净净。村里的大道铺上了水泥,其他各户相连的小路上,沙土铺得平平的,一看就是刚修整过。

    李家的院子还在原处,只不过大小翻了几翻,之前用来种红薯的荒地,全部圈进来,按照城里的样子,造了五进的院子。

    就算是李承仁他们以后生的儿子再娶妻生子,一大家子的全回来,也住得下。

    这个院子是李铁三兄弟,看着一点一点建成的,从砖瓦到木头都是用的好料。

    屋子里有下人每日清扫,再忙他们三兄弟也要带着媳妇每月回来住几日。就是想好好维护着这院子,能百年不倒。

    他们骨子里认为,地和老宅是李家的根本。儿女们在外奔前程,不管以后去了哪里,做了多大的官,老宅都得好好的,这里是他们的根,啥时候想回来了都有家。

    四个孙子一齐中进士那天,老李头都没有哭,只几天笑得合不拢嘴。看着眼前气派的宅子,老李头老泪纵横,老李氏更是帕子都湿了几条。

    四个孙子一齐中进士这事,太过于震撼,已经超出了老俩口对天大的好事的接受范围。

    喜事太大了,大得让人觉得不真实,心底反而有些惴惴不安,患得患失,得靠时间来一点点平复,慢慢接受。

    而宅子,的的确确的自家的大宅子,是前几十年,老俩口一直藏于心底的梦想。

    芙蓉县的宅子住着舒适,济州府的宽敞,京城的精致,那都是宅子,只有桃花村里的老宅,才是他们心里永远的根。

    老李头拍着大儿子的肩,连声道着:“好好好,你们做得好……”

    不光是阿爷阿奶激动得热泪盈眶,李桃花看到哥哥们的眼里也有泪意。

    李桃花摁一下胸口,自己只在这里住了几年,看到这个宅子,心里也有一股热意油然而生。

    那是济州府和京城的宅子都没有的亲切,芙蓉县的勉强可以拿来比较一下。

    而哥哥们从桃花村出去时,都已经晓事了,那是另一断截然不同的人生,藏于心底,一世不忘。

    儿时忍饥挨饿的感觉已经模糊,但那种焦灼永远留在了心底,催促着他们勤学上进,踏实做事。

    村人围着门口也不进去,李松早叫人搬出一大筐的糖果点心,也不拘抓到什么,挨个往人手上放,再笑眯眯的叫人后日去祠堂吃席。

    明日祭祖,两个儿媳的名字都要添到族谱上,后日开始摆三天的流水席。

    宅子里早备好了酒席,老李头带着儿子孙子和长辈亲戚们吃席。今日老李头他们刚到家,进来吃席的只有村里的老人,老村长和老李氏的亲族各家当家人。

    老李氏带着媳妇,孙媳妇和李桃花在后院吃饭。一些菜是村里的吃法,老李氏不时告诉孙媳妇,尝一口就成,不合胃口可千万别勉强。吃完饭,大家逛逛院子,各自回去休息。

    祭祖主要是男丁的事,流水席有爹娘和伯伯婶娘们张罗,李桃花只要陪着两个嫂嫂就行了。

    再怎么入乡随俗,两个嫂嫂也不可能和村里的妇人姑娘们打成一片,压根没有话可说。光是能相互听清对方在说啥,就得要人在中间“翻译”。

    就是李桃花自己,出去走一圈,收获的也是羡慕中带着疏离和敬畏的眼神。不像是从前,长辈们眼中有慈爱,同辈们眼中就是个格外好运的女娃了。

    偶尔李桃花主动搭话,唠不了几句,对方就要说到你哥哥们以后都要做大官,你就是官家小姐了和咱村里人可不一样哩!

    虽也不是妒忌眼红之类,李桃花也知道,她家和村里人,已经差不多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李家的流水席摆的规模大,不光桃花村的人来吃,周边村子里能来的都来了,还有从县里来的。真正做到了李家三妯娌想的,整个县里第一热闹。

    桃花村的村民和李家的亲戚们,每天早早的吃第一波席,下了桌子就帮着忙活后面一整天的席面。

    能帮着整治席面,证明他们和李家亲近,没看到那些外村的羡慕得眼都红了嘛?

    就是有闺女嫁到了他们桃花村的,都挺直了腰杆,跟边上的人反复说道,他亲家就是桃花村的,与有荣焉的样子。

    如今十里八乡包括县里的许多姑娘,谁不想嫁进桃花村啊?

    桃花村家家富庶,孩童能免费上村里的私塾不说,族里还管得严。

    磋磨儿媳妇,打骂儿媳妇这种事都是要挨罚的。人族长说,要向李家看齐,上慈下孝,兄友弟恭,团结上进。

    谁家要是做了那丢桃花村脸面的事,打一顿都是小的,直接逐出桃花村,这谁还敢犯啊?

    老村长李远山,特意来请李家新晋进士们,到学堂去给学童们讲讲学习方法和经验。

    小小学童们用不着他们现在的心得体会,新晋进士们只鼓励他们刻苦用功,勤学苦练。

    接着重点讲了要友爱家中亲人,尤其是姊妹,将来是要嫁到别人家去的,靠着他们出息了给撑腰呢!

    学童们点头如捣蒜,突然觉得学习的动力增加了不少。

    李远山颇为自得,看来他对村人的言行严格要求,是走对了路子。

    李家是如何一夜之间起来的,他最清楚不过了。当初第一年的西瓜还是他带着老李头,去送给王县令的呢。老李头说的西瓜和红薯的来处,他深信不疑。

    都是一个村过了那许多年的,谁家什么情况他不清楚?

    人神仙为啥单挑老李头家赐下这等好物?若说只有一样,还能说是碰巧了。两样都给了老李头家,那绝对是老李头家不简单啊!

    他细细的琢磨老李头家许久,得出了几种可能:一是老李头家一家子格外的和睦,这要归功于老李氏心地良善,为人宽和,三对儿子儿媳妇也是实诚人。

    反正十里八乡的,要说哪家人日子过得和和气气的,心都往一处使,老李头家绝对能排在前头。不过,这样的人家十里八乡的也还有。

    老李头家第二个格外不同于别家的是,他家人老老少少都格外宠李桃花。

    也有人家格外缺女娃,生了女娃也确实是比别人家宠着些,可也没有哪一家的女娃是超过了男娃们的分量的。

    至于其他的,老李头一家人勤快,别人家还有更勤快的;

    老李头和老李氏明事理,他和他媳妇也不差啊;

    李柱三兄弟和张氏三妯娌他们都老实巴交的?村里大部分都跟他们一样老实巴交!

    祖坟风水好?村里的祖坟都在一处啊?真要是这个原因,老李头家也不至于穷那么多年吧?

    李家几个孙子格外出挑?上头三个男娃之前也跟其他村里娃没多大不同啊。也就是承智和桃花儿打小就格外听话懂事,但村里哪个女娃不是打小就听话懂事?

    思来想去,除了那两点,也想不出其他的了。

    最后李远山一拍大腿,就这么定了。村里家家户户先这么着学着,反正也没啥坏处。

    老李头家出了四个秀才后,老李头也找他说了。承仁他们几个,往后哪怕其中一个能更进一步,族里人都得注意言行。

    读书人的名声很重要,若是族里出了作奸犯科之人,怕是对他们有妨碍。

    李远山当时就拍胸脯让老李头放心,他在一日就看着族人一日。他不在了,还有他儿子孙子,保证族里别说小偷小摸的,妇人口角骂架的都没有。

    族里要出举人,这种天大的好事儿,谁要敢拖后腿,就别怪他不客气。

    没过几天,李远山就敲响了祠堂的大钟,一条条族规就定下了。

    在族里要腾飞这件大事前,个人的恩怨爱好习性都是小事儿,不习惯也得改!

    村里人也都表示,他们靠着李家过上了好日子,李家越好,他们就越好。保证管好自己和家里,让人提到桃花村就竖大拇指。

    如此,桃花村的风气一日日的好了,环境越好,大家就越注意不破坏。桃花村就这样,成了芙蓉县县里人都觉着好的村子。

    流水席过后,李家人也不在村里多做停留,只有一个月的假期,还有许多的事要办呢。

    这次是全家一起走,先到济州府修整几日。去知府家赴约,宴请济州府之前有来往的故旧,再一起去京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