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28章
堂屋里李承智带着三个弟弟读书人的矜持捏的死死的。
和爹娘叔伯婶娘见过礼,在一旁含笑看着,刚对自己欣慰点头的娘,转头对着桃花妹妹捏捏抱抱。
三人都舍不得放手,抽空还得擦擦眼角,四个读书娃眼里只有那么一丝丝羡慕。
李家媳妇:还是桃花贴心,看看这大金镯子,让人爱不释手的簪子,手感柔滑的漂亮布匹都是亲亲桃花儿选的。
儿子一根草都没想着给娘送,要来何用?
久别重逢,格外亲热,一家子说着这一年各自忙碌的事,眼里眉梢都是喜意。
家里眼瞅着越来越好,一年比一年变化更大,是梦中都不敢相信的好日子。
年节对不缺吃用的人家,就是做各种好吃的。
家里有丫鬟婆子做饭,李家儿媳们仍旧自己动手,给儿子女儿做各种零嘴。
孩子们总是觉着自己亲娘做的吃食格外的香甜,让人打心眼里舒适。女人们看着儿女吃自己亲手做的零嘴,心里也分外满足。
李承仁今年十五岁,男娃里最小的李承智也十岁了,转眼间就要成为家里的顶梁柱,都不是能抱在怀里亲香的小娃儿了。
离家一年,再次见面,都成青松少年了。看着谦顺有礼的翩翩读书郎,爹娘们有些手足无措。
自己没啥本事,不能给娃儿们啥帮扶,只盼着听爹娘的话,别是娃儿们的累赘。
做爹娘的既自豪又遗憾,好在还有桃花儿,熟悉的笑眯了眼,熟悉的嘴甜撒娇,大大慰藉了留守爹娘们若有所失的惆怅的心。
前世缺爱的李桃花,格外珍惜来自家人血浓于水的稠密爱意,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细米煮的烂烂的,加入发好剁碎的麦芽继续熬煮,滤出汁水继续熬。慢慢的,汁水变红,红成褐色,变得粘稠,从锅里拿出来,趁热使劲拉长,反复折叠拉长,就成了麦芽糖。
麦芽糖炒化,加入熟芝麻,整理成条形,趁着温热切成小块,就是芝麻糖。
做芝麻糖,灶间两天不能离人。爹娘们不知道能为娃儿们做点啥,一点不嫌麻烦的给娃儿们做自己心中最好吃的零嘴。
酥香甜脆,满满的芝麻香混着麦芽糖特有的甜味儿,一点都不粘牙。吃上几块,全身上下暖暖的,仿佛被家人们的爱意笼罩。
看着院子里说说笑笑的娃儿们一人一块芝麻糖,仿佛又回到了桃花村里热热闹闹的家。
那时候家里日子拮据,有点好吃的点心,哥哥们总是围成一圈笑着哄桃花吃。
桃花则是小手举的高高的,先要哥哥们都咬一口了,自己才满意的吃掉。
那时候好的年景,才舍得在年节的时候,给桃花儿买一小块芝麻糖。
几个哥哥们都懂事,一人咬小小的一口,做爹娘的看了心酸,想着来年好好干,争取给每个娃儿都吃上几块芝麻糖。
哪里想得到,有一天这芝麻糖,家里大人都想吃多少,有多少了。
李家妯娌相视一笑,娃儿不管多大,多出息,都是自己的娃儿。
那点本不应该存在的,微不足道的隔阂,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在芙蓉县修整了两天,一家人就回桃花村。
在老李头和老李氏看来,桃花村的宅子才是真正的家。
在府城住了这么久,有太多的见识要和大伙唠唠了。
老李头和老李氏一回桃花村,就被各家邀请着去吃饭。老李头在饭桌上给老兄弟们唠去府城有多远,府城百姓咋过日子。
老李氏身边也从早到晚围着一堆老姐妹,一起感叹府城的衣料子有多好,府城有哪些芙蓉县没有的吃食点心。
年节事多,李家三妯娌也忙得很。
要准备亲戚间的来往年礼,给长工们和家里丫鬟婆子的年节福利,自家人每日的吃喝也要亲自过问了才放心。在芙蓉县听儿女们细细的说了几遍在府城的日子,知道爹娘和子女在府城过得顺遂,李家三妯娌放下心来忙自己的事儿。
儿女都在身边,想看的时候随时能看见,这心里就满足了。一家人团聚,干活儿的劲头都大了。
李桃花原本就很少和村里的娃儿们玩在一起。现在身边跟着芝麻、糖糕她们,同龄的男娃女娃们只远远看着笑,并不上来搭话。
李桃花主动问起,也是相互客套几句尬聊。就只在村里走走,看看又有哪些变化了。
现在的桃花村道路平坦干净,家家户户都是青砖瓦房,门前种树,院子里种菜,不少人家还在周围种上了花儿。
都是山上的野花,家里受宠的女娃们结伴去挖了来,种一小块地。
要不是之前哥哥们挖来给李桃花种过,只一小片一小片不少都是干枯的枝干,连片叶子都没有,李桃花也认不出这是山上常见的野花儿。
家里日子过好了,女孩儿们爱美的天性也自然的适当释放出来。
也可能是临近年节,不用下地干活,村里人看着多了不少。李桃花走了一圈儿,遇见的大人小娃衣裳都没有打补丁的。
精神气也好,面色红润,脸颊有肉,眼里有光。
年长一辈的看到李桃花,都会笑吟吟的问一句:“是桃花儿回来了吧?要不要来婶娘/阿奶家喝口水坐坐?”
李桃花就会用乡音回一句:“是啊!婶子/阿奶您忙吧,我就随便看看。”
对面就会回一句:“那桃花儿想啥时候来婶娘/阿奶家都成啊!婶娘/阿奶家今年备了不少果子呢!”
李桃花笑着点点头,“嗯”两声。
现在不比小时候,随便到哪家乱窜,大伙都不觉得有啥。连客套都不需要,最多也就问一句要不要喝口水。
李桃花想想现在自己要去哪家做一做,那不得摆满一桌茶水糕点?
主家的娃儿远远的看着,家里的婶子阿奶陪坐一旁,小心讨好说话?
那场面,想想都要有一只黑鸟“嘎”“嘎”“嘎”叫着飞过。
这里是她出生,年幼时成长的地方,是老李头家的根。
虽然村里人和她,如今已经似不相干的两个世界的人。但她内心里,这里是家,她自己觉着亲近,自顾自的融入其中便好。
四个哥哥们,除了偶尔被老李头带着,去看望村长和族老,其他时候都在家里读书。
显然,李家小一辈的已经和村里的娃儿们完全隔开了。
李桃花的爹娘伯伯婶婶们常回来村里,和村里人来往上变化不大。
只明显的能看出,老李头家人在村里的威望很高,随便说句话都管用。
李桃花想起小时候,野菜干煮粥,加点猪油,稍微带点苦涩的味道,问她娘家里有没有野菜干?
赵氏出门不到一刻钟,带回来各种各样的野菜干,几大兜子。
她一问,村里存了野菜干的人家,争相着给。
挑了品相好的,生怕给少了。现在村里不少人家都不晒野菜干了,夏日里的各种菜蔬晒晒就足够了。
只有些人家,家里老人吃惯了那种微涩的口感,存一些,冬日里加了大肉炖。
老李头和老李氏车轱辘似的,来回说了好些回在府城的见闻,仍每日一早就被各家请了去说话吃饭。
唠唠村里这一年的大事小事,各家娃儿的嫁娶进学。
老李头家如今走得太远太高,村里人生不出半点嫉妒来,都以老李头家是桃花村出去的为荣。
老两口和熟悉的人唠着嗑,听着大伙夸老李家儿子儿媳能干和睦,会处事。
孙辈那都不用说,都不是普通人,个顶个的人中龙凤。
听得老俩口心里乐开了花,也顺道夸夸对方家里的儿孙,心里当然还是自家儿孙最好。
这种高兴劲,也就每月收到齐世子那边的分红,可以比比了。
今年老李头家给村里家家户户都送了厚厚的年礼。
村里人的喜悦感激之情,都要从眼里溢出来了。
老李头都是朝廷的官了,桃花村在整个芙蓉县都是了不得的村子了。
交粮税时,县里的衙役们都客客气气的。村里人出去,县城里的混子们都不敢欺负。
老李头那么大的官,回来还跟他们称兄道弟的,家家户户送礼,和大家伙亲如一家,这可太令人感动了!
回乡的日子过得格外快,祭了祖,吃了年夜饭,告知了列祖列宗今年家里的重大喜事。给村里的老人小娃都发了压岁钱和一篮子的糖块糕饼,去县里拜访了相熟的人家。
十五刚过,老李头老俩口带着孙子孙女,别过依依不舍的儿子儿媳,回到济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