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哥哥科举我基建 > 第22章 第22章

第22章 第22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年头,挣钱多的营生和铺子都握在权贵手中,找一家信誉好的合作,是李桃花认为最合适的法子。

    府城打听到的靠山足够硬的铺子,就是知味居和醉香楼两家酒楼,哪家更正直守信,就可以尝试和哪家合作。

    一个豆腐方子给两家,给的价又低,两方即使有不满,也因互相忌惮,不会轻举妄动。

    若是两家都在其他店里卖起了豆腐菜,那就要继续找其他合作伙伴;若是没有后续,就继续找其他法子试探。

    现在这种情况是最好的,有了一家继续出价买方子在前,另一家也不会为了这点银子,背个不守信的名声。

    现在就看这盒护肤品,能不能引起安阳侯府的注意了。甭管安阳侯府有没有脂粉铺子,权贵之家有方子在手,分分钟就能开出铺子来。

    老李头心里还有些忐忑,小声问李桃花:“桃花,阿爷把那礼盒给那张大掌柜没事吧?阿爷瞅着这人还成。”

    李桃花赞道:“阿爷做得好着呢,阿爷啥时候看走眼过?”

    老李头昂首:“要论这看人啊,你几个哥哥们还真得跟我学学。这张大掌柜一准会把那礼盒给他东家。”

    不出老李头所料,张大掌柜的回京第二天,就递了牌子求见安阳侯世子。

    当初知味居得了方子,就派了人来京城让他试菜。他一尝就知道,侯府女主子们会喜欢这豆腐菜。

    女眷求神拜佛,常常要茹素,各种菜蔬加了高汤调制的都不一定合胃口,不沾荤腥的菜蔬就更难入口了。

    这豆腐菜是个新鲜菜,花样多,又是素菜,还不挑季节都能做,肯定能得主子喜欢。

    果然,厨子进府做菜的当天,就得了好几个主子的赏。尤其是府上的老祖宗,特意吩咐厨下,这豆腐菜往后要多上。

    也因此引了安阳侯世子的注意,召来张大掌柜的一问,两人都觉着济州府城知味居得这方子忒容易了。跟白送似的,好似这方子不值一提。

    再一想西瓜和红薯都是出自这家,齐瑜顿时来了兴趣,这才派了张大掌柜的,亲自去趟济州府城,会会这李家。

    张大掌柜去一趟,定了下其他知味居也用豆腐方子的事,带回来一个李家的回礼——护肤品礼盒。

    齐瑜打开看看,又闻了闻,这不就是香胰子和女人用的水粉口脂么?合在一起叫护肤品倒也贴切。

    他拿着礼盒去内院,世子夫人王氏正和身边的大丫鬟说说笑笑,见到齐瑜连忙行礼。

    王氏喜道:“见过世子,今日怎么一早回来了?可是有何事?”

    齐瑜笑道:“是有事要劳烦夫人呢,那个种出红薯的田大夫送的,说是用来净面敷脸的,还有面脂和口脂,夫人来掌掌眼,看看如何?”

    王氏好奇:“是那个好运道的农家?那我可要试试。”

    齐瑜疑惑:“丫鬟来试不就成了,哪里用得着夫人亲自试。”

    王氏娇嗔道:“这你们男人就不懂了,用手试试就成,不会直接上脸。外面铺子里出了新鲜面脂也会买来试,这些东西得自个儿亲自试,有些别人用着好,自己用着不一定。”正说着,已有伶俐的大丫鬟端了水来。

    王氏拿起那块香胰子,触手滑润,微微湿手就有细白的泡沫。洗完擦干手,不紧绷,柔润光滑,带着淡淡的花香味,比平时用的胰子要舒服多了。

    催促着丫鬟快快打开瓷瓶,爽肤水倒在手背上,清凉滋润,再抹上面脂,舒适感自手上而来,不油腻还水水嫩嫩,竟是比自己平时用的还要好。

    口脂都不在手上试了,直接抹唇上,果然,水润亮泽,颜色喜人,清凉细腻,一点都不像平日里用的口脂那般油腻,似乎还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儿。

    王氏喜道:“这几样可真好用,下面这层竹叶的,应该是男人用的,夫君也来试试?”

    齐瑜试了试绿色香胰子,抹了水,涂了脂,确实舒适,还有淡淡的竹叶清香。

    平时他只用胰子洗手,断不会抹水涂脂的,今日一试,舒舒服服的,还有竹叶清香,一点都不损男子气概,不错,这礼盒不错。

    王氏已经安排上了:“夫君,就礼盒如此好用,要孝敬给母亲和祖母吧?这盒咱们已经打开过了,夫君那可还有?”

    齐瑜恍然:“这田大夫家还真是运道好,这主意也打得巧妙。”这是拿豆腐方子当敲门砖呢?自家夫人都说好用,那比宫里头的方子也不错了。

    跟这套护肤品方子相比,豆腐方子还真不值一提。

    王氏面露不解,齐瑜道:“夫人不必忧心,这田大夫家是想跟府里合伙,做这水粉口脂的生意呢。等生意谈妥,母亲和祖母那我自会送上,给祖母的可不能就用这普通的细白瓷装。”

    齐瑜笑得意味深长,这田大夫家着实有趣,自己都想去会会了。

    身为安明帝喜欢的小辈,常在御前行走,齐瑜自是知道皇帝早就查过田大夫家了。

    一个普通人家的消息不算啥机密,京里头有些权势的人家都清楚。

    这田大夫据说是逃兵祸到的桃花村,家里就剩他一个了。说是娶妻,实则和入赘没差,由此可见出生不会高。

    妻族往上两代都是桃花村农户,两代直系连个识字的都无。整个田大夫一家子,几十年来不见任何异样,就是普普通通的庄户人家。

    忽而一天就得了西瓜和红薯,查了好一阵,还真是凭空来的,就像是真的得了菩萨眷顾,送了宝贝来。

    这家人要是细究,田大夫倒是精明能干,老妻良善大度。三个儿子儿媳,也就比普通庄户人家强上那么一点,横竖看不出有啥出挑,倒是四个孙子还算机灵。

    也是得了皇上赏赐,家里有了余钱,才进了几年学,倒是都过了童生。

    还有个小孙女,算是这家人里最灵秀的了。长得甚是可爱,不过普通人家里,偶尔出个长得好的也不少见。

    不过这家人也有其独到之处,家里上上下下极为和睦,平日里兄弟妯娌间连个脸红都少,对两位老人极为孝顺。

    最最不可思议的是:这家人全都宠着最小的孙女儿,那小孙女儿说句话比一家之主还管用,简直闻所未闻,皇家公主都没有这么宠着的。

    皇上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约莫是这家人还真是个个良善,菩萨都看着好,才降下祥瑞?

    皇上亲手写了“积善之家”的牌匾赐下,京里的权贵之家再好奇,也不敢朝着这家出手。

    这家人也确实良善,豆腐自家做了不到三月,方子就给了村里,只每年得一层利。

    还有那馍馍,虽说方子实在是简单,但要不破了那层窗户纸,也是万万想不到的。

    那家人也没藏着掖着,方子给了三个儿媳妇娘家,很快就传开了。如今日子还过得去的人家,谁家不吃馍馍包子?

    普普通通的农家,先是得了天赐良种,忽而有了可以世代传承的方子,看着还不甚宝贝的样子,这家子还真让人好奇呢。

    皇上特意派了人,隐在周围保护,小心翼翼的,不敢过于接近。

    齐瑜多少也能明白皇帝的心理,怕特意安插人手进去,犯了仙人忌讳。

    这几年横竖看着,这家人也不像是得了啥仙丹灵药的样子,得利最大的反而是朝廷。

    红薯让百姓们填饱了肚子,各地匪类都少了。

    那做肥料的法子大司农在皇庄试了两年,如今京中和周边州府的不少田地都因这法子,或多或少的增产。

    皇上看着是没有大肆封赏,实则是放在了心里。高官厚禄突然给普通的农家,可不一定是好事。

    皇上还派了人暗中保护这家人的事,京中只几家权贵心知肚明。

    越是知道皇上看重这田大夫一家,越是要离得远远的,不牵扯上半点关系才好。

    皇上知道自己私下里喜欢做买卖,这送上门来的生意,自己要是直接就拒了,反而显得欲盖拟彰。

    从小混迹宫中就是这点不好,有个小小的爱好,都被皇帝知道得一清二楚。就当寻常生意伙伴来看,皇上要是想插手,自会派人来。

    自己可不能主动凑上去,揣摩皇上的想法可是大忌。

    齐瑜猜得还真没错,安明帝看着暗卫报上来的消息暗忖:净面洗手的香皂和女人家用的面脂口脂?想要搭着安阳侯府做生意?几年没动静,这是菩萨又给了新东西?

    是了,菩萨就是想给什么好东西,也不会天天给。隔三差五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那不就是三五年?这岂不是说这家人还一直得菩萨眷顾,隔三差五就能想起来?

    难道当初钦天监预言的福星,还真是一个女娃?要不咋给这女儿家用的东西?

    反正安明帝是不信,连芙蓉县城都没出过的人家,凭自家倒腾倒腾就能弄出各种方子来?

    甭管是多聪慧的人,偶然得一个方子是福缘深厚,动不动就得,那定是菩萨在上头看着呢。

    那小女娃儿去了济州府,正好可以趁机多派些人手过去。派人去保护,总不会得罪菩萨吧?

    这家人想做生意找上了齐瑜,也是好运道。满京城的权贵之家都算上,齐瑜也是其中难得的品行好了。

    还是得招来吩咐吩咐才放心,得让这家人以后有啥方子都放心拿出来。

    也是那几个小子忒没用了点,才是个小小的童生,朕想亲近都找不到合适的说辞。

    很快,齐瑜就进了御书房,叩拜完就听安明帝道:“朕听闻田大夫送你一个礼盒?”

    齐瑜闻弦歌而知雅意:“回禀皇上,臣和夫人试过了,确实是难得的好物。臣估摸着,田大夫想要靠方子挣点银钱,不若由臣出面,皇上来当东家?也不怕有那不长眼的惹事,打扰了田大夫清净,好安心琢磨方子。”

    嗨,皇帝深知齐瑜的喜好,齐瑜就不懂皇帝的心意了?皇上小辈的侄儿那么多,凭啥他齐瑜就格外受宠?还不是他心明眼亮?有福缘的人家,谁不想亲近亲近?

    安明帝面上犹豫:“朕当东家倒是新奇,怕是于理不合吧。”

    齐瑜面上坚定到:“田大夫种出红薯,想出了烧肥的法子,乃是我朝的大功臣。为人良善,又喜好琢磨方子,行事仁义。有陛下庇佑,正是陛下爱国爱民之举,微臣觉着再合适不过了。”

    安明帝兴致勃勃:“你小子言之有理,既如此,朕就来当个东家,你也占一份,也好常进宫来说道说道。”

    齐瑜大喜,跪下谢恩:“谢皇上隆恩,微臣定当用心办差,好让田大夫好好琢磨方子。”

    君臣二人皆满意,一时殿内的氛围更加融洽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