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哥哥科举我基建 > 第13章 第13章

第13章 第1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三年了,终于能出村子了,还是得半天脚程以外的县城。

    家里的娃儿,也就十岁的李大石今年跟着他爹,去县城见过世面。

    这里的小娃儿太容易夭折了,家里人轻易不让出村子的范围,以免招惹上不干净的东西生病。

    平时有个风寒发热的,就拿村里都知道的几样草药煮水喝,再有阿奶们叫魂。

    叫魂李桃花都见过好几次了。

    谁家娃儿生病了,谁家阿奶就端一碗米到村口,在路口插上三炷香。

    先磕头,然后拿双筷子插在碗里,嘴里念念叨叨,大意就是:祖宗们,娃儿还小呢,该回家了,等以后到时候了再下去陪你们啊。你们现在可别舍不得离开娃儿,看一眼就得了啊,多了娃儿福分还小,受不住。

    再喊娃儿的名字,某某回家了!接连喊三次,叫魂就结束了,娃儿的魂就回来了,病也要好了。

    要是筷子插进去歪了倒了,那就是祖宗不听话了,这时候语气就要严厉点:祖宗您就别闹腾了,再闹腾上面的儿女要生气了。有事找大人托梦,别折腾小娃儿。

    多插几次,筷子总有竖着的时候,竖着一段时间不歪,话也说完了,那就没事了,娃儿的魂回来了,过两天就没事了。

    平时娃儿们上蹿下跳磕了碰了,没有大伤口,不折胳膊崴脚,家里人是不管的。

    伤口不大的,一般都不跟大人说,自己路边揪点蒿草,放嘴里嚼吧嚼吧敷在伤口上。

    去县里医馆拿药回来喝的情况极少。病痛不严重的时候都搁自己家治,严重了去县里拿几副药,能救回来的就算命大。救不回来的,那就是寿数到了。

    若是谁家小娃儿夭折了,清明年节上香上坟,都不忘嘱咐下面的祖宗:娃儿岁数小就下去了,还不懂事呢,祖宗们在下面多看顾着点。

    娃儿一个立不住,就生两个,两个立不住,就生三个,多生几个,总有立得住的。

    真要是那种鳏寡,一个娃儿也没养到成丁,那多半是前世做了孽。今世好好做个好人还债,哪一世还清了,才能过儿孙满堂的日子。

    村里人也不歧视这样的,遇到事该帮忙还帮。毕竟作孽也是上一辈子的事了,这一辈子是还债来着,没碍着他们啥。

    死了也是全村人一起送葬,嘱咐来世继续做个好人。

    村里人每日为填饱肚子劳作,没有一日清闲的,似乎对生死也看淡了。

    老李头家没有一个小娃儿夭折,在村里人看来那是顶顶有福气,祖宗保佑的人家了。

    尤其是李桃花,这娃儿长这么大,连咳嗽流鼻涕都很少见。什么时候都白白嫩嫩,干净净净的!

    李桃花:是穿越福利?还是平时自己把自己保护的太好?

    毕竟来都来了,死是不想死的。

    要不是李桃花的身体实在是好,老李头再想感谢小仙童,也不敢带李桃花出村,跑这么远去县城的。

    李铁的背篓里放了小凳子,小凳子上还放了个垫子,李桃花坐在里面都露不出头来。

    她想看风景了,就掀开头顶的盖子,站起来。

    路的两边大多是低矮的灌木,路上青草有被踩的痕迹,偶尔路边会出现土坡。

    不远处的小山上多是突兀的光秃秃的巨石,稀稀拉拉的树看起来并不高大,翠绿翠绿的,精神抖擞。

    这条覆满野草的草路,每年村子里都需要安排人来砍掉路边灌木的枝丫,要不交粮税的时候就不好走了。

    虽是从未见过的景色,但仿佛是一层不变的,李桃花看着看着,坐回背篓里,头一点一点的,又睡了个回笼觉。

    醒来吃了老李氏特意给准备的煮鸡蛋,迷迷瞪瞪了好久,久到肚子又饿了,才终于到了县城门口。

    三米左右的城墙看着老旧了,依然让人心里踏实,城门口有守城的小兵偶尔盘问个别青壮:“哪个村的?进城干什么的?”

    像老李头这般年纪,还带着个小娃的,看一眼就让过去了。

    有那经常进城的,已经混了个脸熟,还能打个招呼:“大柱你小子今儿又来卖菜呢?”

    那挑着担子的黑脸大汉笑着回道,“是啊,孙大哥今儿您当值呢?”

    李桃花心道:怪不得阿爷说这县令是个好的呢,进城不用交费,守城门的小卒能和气的对待进城的村人,这在古代应该是很少见了。

    县里正规的街道只有一条,李桃花左右转着脑袋瞧。

    老李头低声介绍:“县里的酒楼,粮店,布庄,药铺,肉铺都在这条街上,街尾是集市,村里人卖点自家种的东西,都可以去那里摆摊。”

    街道上的行人并不多,李桃花前世电视上看的,卖糖人的,小孩玩具的并没有,小孩子都很少看到。

    身上补丁多的,背筐挑担的人走路更快些,多是直接到各个铺子里买买了东西就出来。

    一看就是县里人的,面上更从容些,跟伙计的说笑两声,讲起价来半点不含糊。

    可能是临近中午,卖面条的,烙饼的铺子里人都不少,卖饺子的铺子里高声阔谈声传得老远。

    酒楼的后院兼着客栈,门口有伙计无聊的看着街面,视线扫过老李头一行,就略过去了。

    老李头买牛要先去县衙登记,里面的小吏带着去挑。

    谁家有牛要卖,也是要到县衙登记,统一交给县衙来卖。

    牛和分给年满十二岁的村人的口分田,是不能私自买卖的。

    这个朝代对女人,比李桃花前世的古代要友好,女孩长到十二岁一样能分到一亩田地。

    要是嫁到本村,这些田地仍是她的;嫁到其他村,则本村的田地收回,夫家的村子分这一亩地。

    各村子每年都要开出一些田地来分,有人买就再开一些。

    卖地的钱要交给县衙,村子里也能留一些,用来维护祠堂之类的。

    老李氏说这是安朝开国定下来的,已去的老皇帝和现在的新皇帝都是好皇帝呢。

    定好了牛,又去酒楼给李桃花买了肉饼。

    老李头说酒楼的肉饼,一个比小铺子上的贵两文,但味道更好些。两个大人是不加肉的,这个和外头的价一样。

    在酒楼里点菜吃,这事是不干的,忒不划算了,有钱也不能这么花。

    买酒楼里的饼吃已经够破费的了,一会还要割肉带回家呢。

    两斤肉炖一盆菜,够全家人吃得心满意足了。

    李桃花没有看到馒头,难道是这里还没有发面技术?

    一路左右打量,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你了。

    扯着老李头的衣袖,李桃花问:“阿爷,那里是卖什么的?”

    老李头心头一动,难道小仙童喜欢文房四宝?

    老李头笑着道:“那里是卖书和文房四宝的地方,阿爷还从来没去过呢,今天和桃花一起去看看。”手里有钱心不慌,各种铺子都敢进去瞅瞅。

    书铺离县衙不远,四散门都打开,里头的摆设让人看一眼就知道价贵。

    整个铺子矜贵清冷,差不多是整个县城最有排面的铺子了。

    不像其他大店门口有小二招呼,偶尔有人经过都压低了声音说话,仿佛被里面的书香之气感染了。

    里面没有客人,笔墨纸书分开摆放,掌柜的在闭目养神。

    伙计看到进来的是两个农人和一个小娃,也没有摆脸色,笑着问:“几位想要买点啥”

    李桃花指了指书,委屈的说:“桃花不认识字。”

    伙计也是很少在书铺看到这么小的小女娃,白净漂亮得不像农家娃子,放轻声音道:“你还小呢,长大了就会了。”

    一听就是哄小孩的话,长大了的农家姑娘一样识不了字。

    李桃花:来了来了,现代大学生穿越到未知朝代,秒变文盲的设定必不可缺!

    伙计给老李头介绍:“我们这里有小儿用的识字书和简单算学,考童生秀才用的经书和文章诗词也有,举人和进士用的策论、律法、民生之类的书要提前订购。这位老丈想要哪种?”

    老李头想了想道:“先要小儿识字书和简单算学,再来一支笔和一沓纸,还有墨。”

    伙计眉开眼笑,本以为是村人进来长长见识,没想到还真买了。这读书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今日开个头,以后就是老主顾了。

    伙计会说话:“小儿刚开始识字,笔和纸都不用好的。每年的束脩也不少,之后学业有成了,再来买好的不迟。”

    老李头觉着这伙计实在,又加了一块最便宜的砚台。果然读书识字在古代,就不是一般人家承担得起的。就这几样,二两半银子就没了,笔和纸还是最差的那种。

    老李头没觉着会怠慢仙童,天上啥好东西没有?仙童也就是看个稀奇,又不会拿来用。

    二两半银子呢,之前一大家子辛劳一年,也不一定能存下这么多。

    出了书铺,老李头询问:“桃花还要什么么?吃的玩的要啥都成。”

    李桃花眼里有期待:“我想让哥哥们去识字,回来教桃花。他们说私塾里不收女娃。”

    老李头呆了呆,想到什么似的,突然满脸激动道:“对,桃花说的对,你哥哥们要去识字!”

    老李头懊恼自己一把年纪,活到狗肚子里去了。

    桃花儿还这么小,自己这把年纪,不知道哪天就去了,桃花以后不得哥哥们护着?

    不光识字,还得去考科举!没点本事,怎么护着桃花儿!

    三人转身回书铺,又买了四支笔和一沓纸。

    伙计很惊喜,铺子里往后又要多卖钱了,这是几个娃一起读书呢。

    没想到这老农穿得普普通通的,家底子这般厚!

    能一气让几个娃一起读书的人家,在县里也不多见呢。

    书太贵,几个娃共用一套就成,纸笔就不能省了。

    转到一个小巷子里定了砖瓦,老李头就去找人打听县里私塾的事。县里一共两个私塾,都是秀才开的。

    刘秀才那里一年学费二两银子,收的人不多,要求严格,里面的人多半是冲着科举去的。

    孙秀才那里一年一两银子,主要教识字和算学,学生学完了以后好当个账房或是掌柜的。

    村长也得是识字的,李远山家的大孙子就在孙秀才这念书。两家私塾都是九月初招新学生。

    打听完县里私塾的事儿,老李头心里有了计较。一行人又去买了木板车,一副板油,五斤五花肉,回衙门里牵走牛。

    老李头再三确认李桃花(小仙童)没有其他想要的了,急急忙忙赶回家。

    太阳落山前进了家门,哥哥们啃着在酒楼打包回来的肉饼子,嚼得心满意足。

    板油炼出来,五花肉吃一半腌一半,吃饱喝足,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老李头淡定的扔雷:“过了八月,到县里租个院子,四个娃儿都送去私塾,每天上学回来教桃花识字,儿媳妇你们三个一人一个月轮着来,和娃儿他奶一起去照顾娃儿们。”

    得,今个晚上又睡不着觉了!

    李家三妯娌整晚上都云里雾里的,去县里不用下地了,那平日里都干些啥?

    明日去县里要好好瞅瞅,县里人都穿啥样的衣裳。娃儿和当家的衣裳都要添置几身,别去了私塾被同窗笑话。

    也不知道自家娃儿是不是读书的料,听说读书花起银钱来,都没个数的,也不知家里这些银子够几个娃儿读几年?

    花那老多的钱,要是娃儿不用功学,当家的动起手来,自个肯定不能拦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