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香浓春暖 > 第280章 第 280 章

第280章 第 280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郭皇后素来喜欢梅兰竹, 顾敏的刺绣里有她两样心爱之物,刚刚好是投其所好。

    而且顾敏的绣技确实非同凡响,每一面绣出来的画都别样精致, 两面刺绣都互不干涉, 各自成了一幅精美的绣品。

    月色下的山石有明有暗, 上边的青苔似乎都能看见, 兰草在山石之下,叶片细长弯出了合适的弧度, 月色洒在叶片上光和影斑驳交错, 兰草素白的花朵在山石下能清晰可见, 但是在山石之外的却可以通过花蕊部分和花瓣尖尖上的丝丝阴影判断出来。

    背面的寒梅图同样也是运用光和影交错的手法,将白雪压枝的寒梅彰显出来,而且梅枝挺立傲霜凌雪, 自有一番风骨。

    郭皇后伸手摸了摸刺绣表面,也不觉得那绣品凸起很高,不由得赞了又赞。

    “难怪得欢你这般灵秀, 原来是从你娘那儿传来的。”郭皇后慈爱的看着顾得欢, 心中有几分得意, 眼前灵气逼人的年轻姑娘, 不仅仅是传承了顾敏的聪明,也传承了她的阿窈那一份灵秀。

    “母后过誉了。”

    顾得欢笑着站了起来:“今日天气炎热,由我给母后来做几盏消暑的小食, 如何?”

    郭皇后大喜:“好好好, 母后好久未尝过你做的饭菜小物了。”

    顾得欢请长喜姑姑去冰窟那边取几块冰过来, 然后自己去了坤宁宫的厨房,让厨娘取了一些食材出来,开始制作消夏的小食。

    第一道冰酪还是挺容易的, 取了新鲜的牛乳,让几个厨娘将桃子肉捣成汁,然后把牛乳与果汁伴到一处搅拌成浆,加入切成碎丁的桃子肉李子肉和葡萄干,最后再将冰块捣成细碎的沙冰盖在上边,这就是简易的水果沙冰。

    接下来顾得欢想做的是宋朝夜市里经常有卖的冰雪冷元子,这可是当时的网红冷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连皇室贵族都贪吃这样东西,据说宋孝宗一口气吃了好几碗冰雪冷元子,导致拉了好几日肚子,连早朝都没去上,结果被礼部侍郎谆谆劝导:一国之君千万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不能因着东西好吃就吃太多啊。

    这款网红冷饮主要食材是黄豆和蜂蜜,顾得欢首先让厨娘将黄豆炒熟,去掉外边的细壳,然后放到碾槽里磨成豆粉,然后加入上号的百花蜜拌匀,弄好以后就将蜂蜜豆粉捏成一个个的小丸子,取来白玉盏,加入冰块和水,等着玉盏里一半水一半冰的时候,再将小丸子扔到里边。

    冰水泛着淡淡的光,上边有淡黄色小丸子沉沉浮浮,看上去就很有食欲。

    郭皇后刚刚吃完酸酸甜甜的冰酪,看着这精致的饮子,不由得食指大动:“得欢,这一小粒一小粒的是什么东西?”

    “黄豆粉加百花蜜调出来的小丸子。”顾得欢将白玉盏放到了一边:“母后,一次不能吃太多,这个冰雪冷元子暂且放到冰块里保着,等着过上一个时辰您再吃罢。”

    长喜姑姑在一旁点头称是:“公主殿下说的再对也不过了,可不能一次吃太多,我先替娘娘用冰块镇着,到晚上再吃罢。”

    郭皇后无可奈何的看着长喜姑姑将白玉盏端走,可怜巴巴道:“冰酪真是好吃,母后还想试试你说的这个冰雪冷元子。”

    “今日晚上再吃罢。”顾得欢看着郭皇后也跟小孩儿一般贪吃这些冷饮,不由得笑了起来,可是毕竟郭皇后也有五十岁的人了,肠胃不比年轻人,是该好好将养着了。

    郭皇后点了点头:“好罢,听你们的。”

    “若是母后喜欢吃,我教厨娘怎么做,母后就每日都能尝到了。”

    郭皇后撇了撇嘴:“她们怎么能做出你这样的味道。”

    “母后……”顾得欢刚刚想替厨娘们分辩两句,可是瞧见郭皇后那殷殷期盼的目光,顿时明白了她的心思。

    郭皇后是想找这个借口要自己多进宫来看望她几次呢。

    皇宫里肯定也有消夏的饮子,她夸赞自己的做得好,喜欢吃自己做的东西,还不是出于一分母亲的心思——她是真将自己当成了过世的阿窈公主,希望自己能多多来陪伴她。

    “母后,那我隔两日便来给母后做一次冰饮罢。”

    得了这句话,郭皇后笑了起来:“好好好,那母后就等着你的冷饮了。”

    两人正在说话间,就听宫女来报,说翰林院崔编修求见。

    郭皇后看了顾得欢一眼,那眼神里充满了一种无言的喜悦。

    她那眼神似乎在说,看,我的女儿多有魅力,准女婿都追到坤宁宫来了。

    顾得欢佯装娇羞的低下头。

    郭皇后看着她这般小儿女形状,心里更是欢喜,看来自己赐婚是个明智的选择,这两个孩子真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还彼此有情。

    崔景行走进坤宁宫正殿,一眼就见着坐在郭皇后身边的顾得欢。

    他微微一愣,旋即向郭皇后行礼。

    “崔编修,何必多礼,快些坐下。”郭皇后指了指左首那张紫檀木雕花座椅:“崔编修是想接了得欢回去么?”

    崔景行赶紧摇头:“非也非也,今日进宫来见娘娘本是想来讨个主意的,并不知得欢也在娘娘这里。”

    “原来……”郭皇后笑意更浓:“你们这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崔景行微笑着盯住了顾得欢:“得欢,是不是这样?”

    顾得欢抬头回望了他一眼,鼻子轻轻“哼”了一声:“你可真是会顺杆子爬呢。”

    “娘娘都这般说了,难道还不是?”崔景行一双眼睛里深情款款:“得欢,你承认一下有这么为难么?”

    郭皇后饶有兴趣的看着两人一问一答,心里充满了高兴。

    她的阿窈长大了,找到了一个如意郎君,两人感情还那么好,她在一旁坐着看到他们郎情妾意,感觉到非常满足。

    “你有什么正事儿就赶紧说,别和我来斗嘴。”顾得欢赏了崔景行一个大白眼:“母后忙得很,没时间听你在旁边啰啰嗦嗦半日没进入正题。”

    “没事没事,”郭皇后摆了摆手:“母后闲得很。”

    崔景行冲着顾得欢笑了笑,又转过头来望向郭皇后:“娘娘,景行想辞去翰林院编修之职。”

    “什么?”郭皇后吃了一惊:“为何不想在翰林院里供职,难道是那个侯耀勋故意刁难你么?”

    侯耀勋这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就连郭皇后都知道他的一些不堪之事。

    崔景行摇了摇头:“娘娘,这跟侯大学士并无关系,虽然他确实不是很那么好相处,但是这不是我想辞官的主要原因。”

    “那……”郭皇后身体微微向前倾斜:“那又是为何?”

    “娘娘,想必你已经知道西南王罹难之事。”

    郭皇后震惊的睁大了眼睛:“西南王罹难?没人和本宫提起这事情啊。”

    她的心隐隐泛起了一点疼痛,难道方洵并没有派人去报信?

    “早两日中常侍龚忠鑫从西南回来,押解了云家几十亲族,听说斩杀了西南王府六七十余人,西南王云载言的尸首被剥皮塞入稻草,悬挂于大理城墙数日……”说草此处,崔景行简直没办法再说下去,龚忠鑫这般暴戾的手段,与禽兽何异!

    郭皇后听到这里,脸色大变,她捏紧了座椅一角,身子微微的颤抖起来。

    念了这么多年佛,为的是想替永明帝减轻一点杀孽,可她感觉自己已经有些力不从心,杀孽是一桩又一桩的犯下了,谁知道百年以后菩萨会不会饶过他,让他进入到轮回道呢?

    长喜姑姑在一侧轻声道:“娘娘,老奴早两日已经知道此事,但……”

    出于对主子的爱护,长喜姑姑没有说。

    说了又有什么用处呢?人死不能复生,徒增娘娘的烦恼罢了。

    “西南王罹难,他的子嗣也……”郭皇后艰难的问出了一句:“唉,覆巢之下无完卵,怎么还能活着?”

    想当年,云如卿在宫里做伴读的时候,经常与崔景行一道来坤宁宫玩耍,是个齐整孩子,生得唇红齿白的,和他母亲一般秀美,那时候见着崔景行与云如卿一道进来,宫女们都说眼前都是一片灿灿光华。

    两人携手站在那里,真是芝兰玉树一般,能将人看呆去。

    她那时候还想着,若是她的阿窈没有过世,给她找一个这样的郎君,夫妻恩恩爱爱一辈子,那又该多好。

    现在……想到十年前的那个白衣少年,郭皇后心中有些难受,竟然就这样没了?

    “娘娘,西南王的一子一女那夜没在王府,故此走脱了。”崔景行告知了郭皇后这个令她稍微高兴一点的事情:“我打听过了,如卿和他母亲西南王妃以及妹妹云芳菲确实没被找到,皇上因此还责怪了龚忠鑫,将他下了诏狱。”

    “哦……”郭皇后长长的吐了一口气:“还好,至少云载言还留了后。”

    她闭了闭眼睛,额头沁出了汗珠,一颗心依旧在“扑通扑通”乱跳个不停。

    听到这样的消息,任何人都会觉得心惊胆颤。

    “娘娘,皇上派龚忠鑫带去西南的圣旨是我起草的,思及此事,心中犹在疼痛,我不愿以后再替皇上做这些事情,故此想着要辞去翰林院编修一职,想请娘娘帮我参详一二,我该不该辞,皇上会不会准?”

    郭皇后缓缓抬手,揉了揉额角,长长叹息了一声:“你若是过不去心中那个坎儿,那就辞罢,做个普通白丁,与得欢一道逍遥自在过一辈子,不问朝政,这也很好。”

    “景行……想去西北军营,为国效力。”

    郭皇后睁大了眼睛:“你想去西北军营?这怎么行,西北条件艰苦,最近胡人还在蠢蠢欲动,你可不能扔下得欢到那里去啊。”

    留在京城不管怎么样总是能平安喜乐的过日子,到了西北那变数就大了,战争实在太残酷,是生是死谁也无法预料。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这样悲惨的事情,郭皇后压根也不想看到在崔景行与顾得欢之间发生。

    “娘娘,西北边塞正是需要人的时候,我的好友蒋麒麟已经去了边塞,他写信给我说胡人那边时不时会来边关打草谷,骚扰我大周百姓,大战很可能一触即发。景行自小蒙祖父父亲教诲,一定要忠心报国,故此特别向往去边关,护住百姓安全。”崔景行看了一眼郭皇后,又看了一眼顾得欢:“我想得欢一定能理解我的心情。”

    郭皇后沉默不语,顾得欢站起身来,走到崔景行身边,抓住了她的手:“我支持你的决定,无论你想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

    她明白崔景行的心情,这么多年他受的教育都是要做国之栋梁,虽说他想辞去翰林院编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不会有所为。

    西北,远离京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