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边军开始争霸天下 > 第319章 路旭的研发目标!

第319章 路旭的研发目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就是这么明显的赶工出来的过渡产品活门枪,在其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之中也最少发展出了三代产品。

    最早的一代就是直接把当时的前装滑膛枪改成活门枪。但是这种枪改装过后往往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加装了活门之后,枪支的气密性会差很多。这就导致点火的时候火药会损失大量的动能,导致枪支的射程和威力都会大打折扣。

    于是,第二代产品很快就出现了!

    第二代产品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已经出现的两项新技术——爱荷华膛线机和米涅弹。

    对于枪支和火炮来说,膛线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膛线和没有膛线的枪炮在射程和威力上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直到现在,因为膛线依然对枪炮的精度和射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膛线机依然是军工生产领域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正因为技术的不断积累,导致膛线机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以至于后世的膛线机基本上只有工业强国能玩儿得转。

    然而,后世的东西和早期自然是不一样的。就像后世的航母和二战时期的航母根本就不是同一个“物种”一样。

    早期的膛线机其实并不复杂。早在美国还没有独立之前,北美殖民者就发明了“爱荷华木制膛线机”,这是一种木制的人力驱动的拉膛线机床。

    只不过这种早期的膛线对火枪性能的提升非常有限,所以就算是那个时代最精确、威力最大的线膛枪有效射程也不超过200米。比弓弩也没有优秀到哪里去。

    可是!

    正因为有了这种简易的拉膛线技术,所以才让线膛枪的生产技术得到了简化,也让当时的西方各国大规模装备线膛枪成为了可能。

    再然后就是大名鼎鼎的米涅弹登场了!

    采用了尾部扩张原理的米涅弹解决了枪弹和枪管咬合的问题。米涅弹的直径会比枪管的口径略小,这在前膛枪的时代是巨大的优势,因为这意味着枪手不再需要用通条把子弹“砸”进枪管的深处了。

    使用米涅弹的枪手,哪怕使用的是线膛枪。只要用通条轻轻一捅就能将子弹轻松地压入枪膛,这在当时是巨大的技术优势,能让枪支的射速产生质的飞跃!

    不仅如此,因为米涅弹采用了尾部扩张原理,所以在点火之后米涅弹的尾部会迅速扩张死死地咬住枪管的膛线,并按照膛线进行旋转、从而增强子弹的射程和威力。

    而且最离谱的是!米涅弹依然还是铅弹,它只是“造型”和普通的铅弹不太一样,但是本质上它依然还是铅弹。

    只要是铅弹,它就依然可以让士兵带着模具在晚上宿营的时候用篝火自制。相比起后世那些难死三哥的金属定装弹药,米涅弹简直不要太“亲民”。

    可以说,米涅弹和爱荷华膛线机的出现,彻底地拉开了线膛枪的时代。同时,它也让由前装滑膛枪改进而来的活门枪有了生路。

    活门枪诞生的时代还是前装滑膛枪的时代,随着米涅弹的出现,线膛和米涅弹双重增幅下的活门枪,足以弥补自身气密性不足带来的射程和威力上的损失。

    于是乎,第二代的活门枪诞生了。第二代的活门枪一般具备四个特点——线膛、活门、火帽击发、米涅弹。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挪威的卡曼尔莱德1860活门步枪,它具备线膛、活门和火帽击发三个特点。但是它使用的是普通的铅弹而不是米涅弹。

    比较典型的二代活门枪的例子就是美国的霍尔1833型卡宾枪。这个时代的活门枪依然有明显的燧发枪的特征,它的性能没有后来者那么“离谱”,也就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引发军事革命的程度。

    所以就算是在二代活门枪的时代,西方各国采用的依然是线列战术,也就是传说中的排队枪毙战术。

    再然后就是第三代的活门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春田1873活门步枪。这种枪有两大特点——活门和金属定装弹药。

    没错,这货就是这么的奇葩。都采用金属形状弹药了,却偏偏还是活门枪。明明当时德莱赛击针枪已经纵横沙场三十余年了,可美国的设计师们就是设计出了这种有着明显燧发枪特征的活门枪。

    也不知当时的美国设计师是有把子情怀在身上?还是真就是对活门设计是真爱?

    总之没过多久,活门枪的时代就结束了。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就是属于拉大栓的时代了。

    路旭的目标是制造二代活门枪那种兼具线膛、活门、火帽和米涅弹四重特点的步枪。只要这个目标能达成,那么路旭相信不管大梁和北庭的火器技术进步得有多么快?他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已经解锁了抬枪制造技术的新安军来说,活门枪的结构并不算难,算是一个可以追求的目标。

    正好,路旭最近还得了秦州府,秦州府之中也有不少工匠。路旭便开始在秦州府试验制造活门枪机。

    当然了,这些东西都是没法跟丁夫人说的。这倒不是路旭有意藏私,而是这些道理和现代人说得通,可是跟丁夫人没法说得通。

    跟现代人说燧发改活门,他们想象起来并不难。可丁夫人连燧发枪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什么膛线、米涅弹和活门了。

    所以路旭只能尽可能地跟丁夫人保证,新安军未来在火器上永远会有技术优势。这才算是让丁夫人稍稍放下了心来!

    确定了火器发展的方向之后,整个新安军的大方向都要进行调整。

    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火器的出现对新安军的军费影响会非常极其以及特别的巨大。

    简单来说,就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以火枪火炮为核心的部队,其在同等人数之下所需的军费要远超冷兵器部队。

    但是好处却同样明显,那就是在同等人数下部队的杀伤力得到了几何倍数的提升。

    这种差距在后世的两次鸦片战争之中得到了非常淋漓尽致的体现。

    因为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相隔仅有15年,而且看起来好像都是两万西方军队打赢了几十万清军,所以总有人觉得两次鸦片战争的战争形势非常相似。

    可实际上,无论从双方的战斗力?还是从战争形势上来看,两次鸦片战争都完全不一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