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黄金年代 > 第23章 赵建国摆摊

第23章 赵建国摆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0月中,夏阳这回考试考了个全班第一。

    总排名出来的那一天,语文老师上课让每个人亲自上讲台来领语文卷子,按总排名念的,第一个就喊到夏阳。

    下午放学,众人都站起来收拾书包,夏阳的同桌就搭着他肩膀道:“我靠,夏阳你厉害啊,平时也没见你怎么用功,该不会是回家偷偷看书吧?”

    前面的同学也转头说:“夏阳,你是不是买了什么好用的练习册?给我们看看吧。”

    “没有。”夏阳摇头,“我一向不做课外练习册。”

    他的确是不买课外练习册的,重活一回,这辈子他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拍照、摄影、研究美食……过有趣的生活。至于成绩,他又不是没经历过应试考试,掌握重难点,成绩过得去就行。

    夏阳把卷子叠好放进书包,路过办公室时,被班主任林老师叫住帮忙搬椅子。

    搬完椅子,林老师给了夏阳一个苹果,说:“你这次语文考得挺好的,就是作文扣了一分,继续加油!”

    夏阳乖巧地一笑,嘴巴甜得很,“是,谢谢老师。”

    新来的一个语文老师看着夏阳离开,小声问:“这就是夏阳长得真洋气,他是什么混血啊?”

    “好像是中英混血,他妈带着他从英国回来的。”

    “这孩子成绩挺好的吧,看上去挺机灵的。”

    “夏阳学习肯定是没问题,他妈夏萍老师还是英国的研究生,就在晋城大学教英语呢。他继父在政府做事,在咱们学校也算独一份。”

    数学老师点头,“夏阳这孩子啊就是不一样,气质都不一样,人洋气,眼睛里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咳,就咱们班里有些孩子,笨的就是真笨,解一道应用大题统共没几个步骤,他们就是死活解不出来,人家夏阳一道大题能用好几种方法解出来……”

    “这孩子也不是特别用功的,偶尔也在底下看些闲书、跟同学聊聊天,我知道他底子在哪儿,不过分的话我就没理他,每次成绩出来都考得不错。”林老师慢悠悠地说,“有时候吧,遗传基因这东西对孩子来说还是挺重要的,真要是那笨的,咱们就是拿鞭子赶,这成绩上不去的就还是上不去。”

    已经走远了的夏阳,不知道老师们正在谈论他。

    夏阳背着书包离开晋城大学附属学校,他慢慢地溜达,时不时看看街景,街上到处都是放学的中小学生,骑着自行车的行人穿梭而过,然后,他就看见了赵建国在街上摆地摊。

    地上是一大堆杂乱的书刊、漫画和一块大塑料布,时不时吹过清风把赵建国的衣角掀起一个小小的弧度。

    “建国,你把它们按类归好,都摆在地上。”王泽声指挥赵建国摆书,这些书基本都是过期刊物,封面花花绿绿的。

    王泽声说道:“看好了吧?就这样摆,杂志4毛钱一本,漫画3毛钱一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先看着摊子,我还要去拿点货过来摆!”王泽声交待完了就要骑车离开。

    摆二手书摊卖书,这事说难不难,可是赵建国毕竟第一次做,有点心慌:“泽声,可是……我不会吆喝呀。”

    “不用你吆喝,你就安安静静看着摊就行了。有人来找你买书,收钱就行。”

    这样就可以了?

    赵建国蹲在地上整理旧书,五彩斑斓的杂志封面时不时被风吹起页脚,听起来有点像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这些书都是卖的吧?”有路人问了。

    赵建国点点头。

    “怎么都是旧的?”

    赵建国小声回答:“这都是二手的。”

    “多少钱一本?”

    “杂志4毛一本,漫画3毛一本。”

    众人都觉得价钱挺低的,纷纷挑选书籍给钱。

    “这位帅哥,这几本漫画要多少钱?”一个清澈又熟悉的少年声问道。

    赵建国抬起头,突然愣了。

    居然是夏阳。

    赵建国惊讶地道:“阳阳,你怎么在这?”

    “今天早放学,我就在街上溜达溜达。”夏阳蹲在他旁边问:“你要卖这些二手书挣钱?”

    赵建国小声嗯了一句,然后小声哀求道:“阳阳,你能不能别跟夏老师说”

    夏阳点点头,他不觉得大学生摆摊赚零花钱有什么不妥,后世有的是大学生做兼职赚生活费呢,不过赵建国毕竟是80年代的大学生,可能脸皮薄,他第一次抛头露面摆摊,还是有点怕被大人知道吧。

    “你在这里卖二手书,一天能挣多少钱?”夏阳指着书摊问:“上个月卖军训神器的那二十多块,你都花完了?”

    “那钱没花完,我留着应急用呢。”赵建国老实回答:“这摊子是我跟泽声一起弄的,不管卖多少,我们都利润平分,今天是第一次出来摆摊。”

    赵建国小声解释:“我不能总靠家里,我爸妈年纪也大了,他们在家种地不容易,现在家里花销大部分都靠我哥在茶厂当炒茶工人挣钱,可我哥自己也有两个孩子要养活。我的生活费,家里平时开销的杂费,我哥一个月工资30元,光是补贴我就要13元,我想试着自己挣钱,看能不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在八十年代,像赵建国他们这样的大学生进入晋城大学就读,不仅不用缴纳学费,国家还会每月补贴17元,其中包括33斤的饭票与126元的菜票。除此之外,学校寒暑假也会发补贴,赵建国一个月的生活费是30元,他家里只需每月给他邮寄13元。

    但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每月13元也不是一笔小的支出。

    夏阳叹了口气,他和夏萍都知道赵建国家里不富裕,夏萍还提出过可以资助赵建国上大学,但是赵二叔没同意。

    夏阳拍拍赵建国的肩膀,“放心吧,这事我不会跟我妈说的。总之,算了……你记得周末过来吃饭啊,我研究了个新菜。”赵建国一个人在这里上大学不容易,现在的大学饭堂油水也不多,于是夏萍每个周末都会叫赵建国去夏阳家吃饭,算是给他改善伙食。

    赵建国自然是连连点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