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计划
可怜的太子, 为朱至的事真是急得头都快要秃了。马皇后反倒不急, 一番安抚太子,这是以后的事,慢慢来。
等朱至养好腿能下地,来到马皇后跟前, 眼瞅着马皇后气色上佳。行, 亲眼看到马皇后气色,朱至心里的大石终于可以放下。
但是, 与之而来朱至就忙得连马皇后都难见她一回。
魏国公府她得去学兵法,更得跟着朱雄英一起, 不, 是跟着太子一起忙烈士陵园的事, 等看到燕王也参与其中, 朱至打量太子一眼,太子不为所动,同燕王说起此处本就是坟地,乱葬岗。
葬身之地, 从来都是极让人讲究的地方, 太子能选定此处, 一开始其实好些人都不同意,毕竟这样一个地方, 难道不是挺让人害怕的?
可惜, 太子反驳得有理有据,再可怕的地方能可怕得过战场。而且乱葬岗也该清理清理,也算是造福逝去的人。
因此, 太子让钦天监们联手, 先择以黄道吉日诵经超度, 将此处尸骨全都整理出来,待烈士们入园时,再将他们一道安葬。
连高僧都被太子请出来超度亡魂了,谁再说乱葬岗不行,有谁愿意贡献出自己家的田地让大明建烈士陵园?
有些话一丢出去,成功把人的嘴堵上了。
让他们贡献田地,算了吧,还是乱葬岗更好。
得说太子早把朝臣们看透,根本不给他们挑三拣四的机会。
朱雄英和朱至到烈士陵园,其实已经不太看得出来原本的模样,百川也不是第一回来,但每回都提着一颗心,生怕主子们有个闪失。
“工部提议在周围多种果树,你看看图,这里,这里一片片都是种果树的地方。”朱雄英来了好几回,事情都上手了,给朱至解释起来也是极顺手。
朱至也很自然而然的从朱雄英手里接过纸张,大致一看道:“咱们只要把要求提出,专业的事当然得让专业的人规划,外行指点内行,不是闹笑话吗?流水都规划好了吗?不会陵园建起没个两年,当即就塌了吧?”
指点朱至是不打算指点的,但是该考虑的问题得提。
“走水图。”朱雄英又递过来一张纸,证明这个问题该考虑的都已经考虑好了,朱至只管放心,没问题。
“走,我们四周看看。”朱至图都不看,给朱雄英建议,他们完全可以出去走走。
“啊?”朱至完全不打算留下来仔细看看工程吗?出去转什么?朱雄英纳了闷,可是朱至像是打定主意,根本没有要因为他的不解改主意的意思。
朱雄英莫可奈何,只能乖乖奉陪到底。
朱至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登了一处小山坡往下一看,好家伙,四周空无人家,方圆数里内不见半点炊烟,这地方建得不是一般的偏僻啊!
“哥,周围一片的坡地是不是都是朝廷的?”朱至瞅着宽敞的地盘,立刻冒出疑问。朱雄英一个激灵抬头盯着朱至,朱至坦然无比和他对视,无声回应他在此时此刻脑子闪过的想法,证明他绝对没有想错,相信自己。
“地嘛,空着就是浪费,能够废物利用不好吗?”朱至单纯就是问问。
朱雄英本着将心比心的想法,不得不承认,朱至说得在理。
“你要怎么样?”朱雄英单纯问问。
“我又不出面。”朱至眨眨眼睛如是答,她要是出面不就成了仗势占朝廷便宜?她能干这事儿?
朝一旁的万河招招手,让他过来。万河乖乖上前,朱至同他一通耳语,万河面上一僵,最后乖乖退去。
朱至飞扬自信的道:“建了烈士陵园,这里可不是从前的乱葬岗了,怎么能让这地方变成无人敢靠近的地方呢?
“再说了,将士们舍身忘死为的
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天下人过上太平安乐的日子?冷冷清清,没有人烟的日子,他们怕是要以为自己白牺牲了?”
扪心自问,朱雄英想的没有那么多,或许没有亲自上过战场,没有见过真正的战场是什么样子,更没有看到过真正的将士是怎么样,朱雄英没有朱至诸多的感触。
“哥,等烈士陵园建起,我一定把周围一带变成应天不亚于秦淮河的繁华之地。我不仅要让泉下有知的将士们知道,大明没有忘记他们的付出,大明的子民们也会牢记他们的付出,百姓会和大明一起为他们守陵,更要让他们亲眼看到大明的繁华,百姓的安居。”朱至眉飞色舞的向朱雄英宣告,建一个烈士陵园不过只是开始,怎么能是结束,给她等着。
朱雄英就不得不问问了,“你莫不是在提出烈士陵园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主意?一步一步算计着了?”
引得朱至侧目,给了亲哥你莫不是傻的表情问:“哥哥,我的好哥哥,你不会觉得,建起一个烈士陵园,往后人人就把这陵园当回事了吧?”
这个,这个!朱雄英补一句道:“朝廷不是有公祭吗?”
“一味只有朝廷出面的事,不是百姓自发,更不是他们发自内心佩服的,能长久?朝廷费财建烈士陵园,难道只为了向天下人昭示,大明没有忘记将士们的付出?
“不,这也可以是对万千将士的示警,唯有他们记着自己的身份,他们是为百姓而战,不曾滋扰百姓 ,不欺于民,真正为民服务,他们才能得到百姓的爱戴。”
朱至盘算的事不少,只是得一步一步的来,不能急,尤其不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急。
对,或许在朱雄英看来,不,应该是朱雄英和太子、朱元璋看来,建烈士陵园是对武将们的肯定,也是对军中将士的拉拢,可是,陵园建起来之后要是空了下来,脸往哪儿搁?
为了面子,有些事就算他们不想去做,有时候也非去做不可。
“你是要把皇爷爷和爹往火上推。”朱雄英已然第一时间品出味来了。
“哥哥别告诉我说,你不知道别人怎么评价从军的将士。世人看不起入伍从军的人,果真只因重文轻武?难道不是因为凡入军中者,仗着自己的一身武力欺压百姓,以令百姓闻其风而丧胆,虽为将士,实为强盗?”朱至得跟朱雄英好好说道说道了,谁造就的结果,难道是老百姓们?
朱雄英赶紧否认道:“当然不是。”
老百姓们不会主动与将士们为难,诚如朱至所说,但凡见着军中将士,百姓们跑得比兔子都快,谁有功夫招惹军中的将士。
反倒是自认为辛苦的将士们啊,跟老百姓白吃白喝白拿,半点不把自己当外人。
“那都是早些年的事了。”朱雄英有心为大明的将士解释一下。
“要不是早年的事,能有皇爷爷得天下?能有大明?”但凡得天下的军队,没有哪一个是能与百姓为敌的。
朱至同朱雄英道:“所以,莫因天下太平就让军中将士忘了,他们来自于百姓,更不应该忘记百姓之苦。既从军,是为国是为民,而不是为了耀武扬威。”
朱雄英盯着朱至,朱至马上道:“对,以后我要是进了军中,第一时间就要把我的军队变成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真是,步步为营了啊!
朱雄英已经不想问朱至都打了多少主意,好心提醒一句道:“万一爷爷反悔不让你入军营了怎么办?”
“为什么?”朱至上过战场了啊,虽然只在外头看,没能参与,可那也去试过了。朱元璋不能再用朱至撑不撑得住作为借口,不让她上了吧!
“我是说万一。”朱雄英赶紧补充,他说的是万一是吧,一个万一而已。朱至不能选择性忽略他的前提。
朱
至板着脸道:“没有万一。如果皇爷爷不让我上战场,我一定跑到北元去。”
说到这里,朱至眼睛已经放光了,可朱雄英却打了一个寒颤,赶紧拉住朱至提醒道:“我就是说万一,万一而已,又不是真的,你不用现在就考虑万一不成怎么办。”
“不是哥哥提醒我想的?”朱至本来是不打算想的啊,架不住朱雄英提醒了,她就顺势想一想,一想,也没什么,仗嘛,想打还怕没得打?
她要一股作气跑到北元去,嗯,朱元璋能拿她怎么办?管不管她死活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怎么灭了北元!
朱雄英额头渗出汗来,赶紧安抚朱至道:“是我多嘴多舌说错了话,至儿,有事好商量。”
没办法,朱雄英确信朱至说得出做得到。至于朱至到北元会做什么,能做什么?打住,不能再想下去!
“也对,暂时用不着考虑。还是想想该怎么把这一片变得繁华。”朱至也觉得暂时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眼下重点是,怎么在烈士陵园建起之后,让眼前的地方变得繁华。
朱雄英抹了一把虚汗,庆幸于朱至的注意力被转移!
但是,朱雄英也不得不考虑,朱至心里的那点打算他该跟亲爹提个醒吧。
万一,万一,真要是不让朱至上战场了,就得严防死守的啊!
朱至不知因为她的一句话,朱雄英已经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定要提防她。
她一边让万河去把方圆百里的空地全都租了下来,一方面开始编故事,让人说书啊!
应天里谁说的书最受人欢迎,朱至就寻上谁,不讲以前的英雄事迹,就讲讲大明朝建起,那些为赶走元人,为大明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无名之辈。
无名之人,死了也是悄然无声,记着的人少之又少,却也更能引起人的共鸣。
说来他们哪一个不是默默无闻的人,只做着最寻常也最简单的事,一生就那样碌碌无为地过完了?
但是,他们至少有家人,有儿女。
那早早为国战死于沙场的人啊,却是连个扫墓的人都没有。
清明无人扫墓,灵位无人为之祭奠,多少人听着暗暗抹了泪,这是真惨是吧。
其中说书人说起那为应天攻陷而以美人计毒杀元人守将的事,再一次让他们知道,原来不是所有的青楼女子都是无情无义的人。就在他们眼前,不过是过去了十几年的事而已,有那义气的女子为了守护他们付出了性命,而他们一无所知。
事情过去不久,其实有人记得的,只不过没有人提,慢慢的也就淡忘了。
如今再被人提起,也就有不少人出面证明这一切的真实。
使美人计的六个姑娘啊,她们为了取信元人陪着元人喝下了毒酒,当元人毒发时,意识到自己中计时,对几个姑娘挥刀相向,等明军赶到的时候,几个姑娘身上没有一处是好的,血流了满地都是,那场面极其恐怖。
饶是如此,一气尚存的姑娘们却高兴,高兴于应天终于要回到他们汉人的手里,元人,他们将必死,必死!
说书归说书,戏更得演出来,朱至让人将写好的剧本送到戏曲班子去。有人白送剧本,戏班子求之不得,再说这更是近日说书最火的本子,傻子才会拒绝。
因而街头巷尾,突然间刮起道说大明将士为赶走元人死去的人,男的女的,其实大家伙谁也没有闲下来,只是有些人功劳不为人所知。
如今说书的,唱戏的,纷纷将这些无名的人全都搬到人前,好让人知道,究竟在这和平之下,有多少人付出生命。
与之而来也就有人提起朝廷兴建烈士陵园的事了。
一开始百姓们根本就不关注这件事,朝廷动乱葬岗也好,将来那里要葬的什么人都好,
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结果被说书的和唱戏的一闹腾,应天百姓也就知道,为了天下太平,有许多人身死无名,连个上坟的人都没有。
朝廷出面建陵园,就是为了让这些无人祭奠的人,清明重阳得有一祭,不至于成了孤魂野鬼。
一时间,多少人有了切身体会。谁愿意死后无人供奉呢?大明朝廷是有良心的,立国之后能想到死得默默无闻的将士,这是一件好事,该支持,该肯定。
因此,本来因为去乱葬岗做事不太乐意的帮工,终于明白朝廷一番作为的良苦用心,纷纷积极参与。
以至于,本来朝廷对于烈士陵园修建一事其实挺头痛的,毕竟这要人要钱,哪样不是朝廷缺的?
突然不管大的小的,老的少的人,全都往烈士陵园涌来,本来以为须得费个半年时间才能弄好的陵园,竟然硬生生缩短了一半,三个月就弄好了!
这个事,太子算是相对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书的也好,唱戏的也罢,都是朱至在里头推手,后来自觉帮忙建陵园的人吧,朱至也是个机灵的,来了干活的人就算不给工钱,那也必须管他们吃喝。
人与人之间本就是相互的,你帮我,我帮你,不就慢慢建立了友情?
朱至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更是派了太医前去守着,别管是谁受了伤,染了风寒,一律给治。
当然,朱至更是让人对陵园周围实施规划,开荒种树养鱼养鸡鸭什么的,不拘,谁要是有心在这儿帮忙看护这些鸡鸭的,一个月二两银子。
哇,这工价一放出去,谁还顾得上原本这地方是乱葬岗吗?
上赶着求工作。
随后,陆续有人开始在这一片摆摊,小吃啊,糖水啊,人越多,做生意的人也就越多,有生意头脑的人多着,哪里用得着特意去推动?
等烈士陵园建成后,周围已经安顿了好几户人家。
随着烈士陵园的兴建,水也好,路也好,样样都得修,在这基础上,聪明人能不趁机把水源弄好?搭着朝廷的顺风车,再把自己缺的,又必须得要的全补齐全了。
水的问题解决,路也好走了,人还怕不会多起来?
太子在建成后过去一瞧,哪里还有原本的荒芜。住的人家有了,荒地也有人开垦,再看人来人往的,转头冲朱至道:“你是早想到这也是一笔好生意?”
“爹爹这样说我可要伤心了。真要是按生意来做,三年五载,我别指望能回本。但是,为了不让烈士陵园成为别人的笑话,我得先把样子做好。”朱至手里拿着一扎烤串,一边吃着一边回答,太子看她吃得香,偏朱至竟然没有要分他一串的意思?
“什么肉?”太子面对无知无觉的朱至,转移话题问。
“羊肉。爹您不喜欢吃吧。”朱至又咬了一串,吃得那叫一个畅快,望着太子的时候,依然没有打算给上某爹一串,让他尝尝。
太子算是明白了,指望朱至自觉太难。是以,太子上前一手夺过朱至手中的肉串,取了一串咬了起来,百川看得那叫一个急啊!无奈太子不为所动,嚼着肉觉得味道很是不错。
“你大哥呢?”太子领着儿女一道出门,结果一个刚来就吃上了,另一个不见了人。
“我哥应该看孩子去了。”朱至怨念无比的瞅着某个爹,抢她的肉串也就算了,竟然还是全抢光了!过不过分?
然而朱至没敢抢回去,一眼瞥过万河,万河一灰溜烟不见了。
“看什么孩子?”太子吃着肉,不得不承认味道极是不错。结果听到朱至的话,没反应过来。看孩子什么的,朱雄英就是一个孩子,他看的哪门子的孩子?
“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朱至如是答,太子瞟了朱至一眼,结果朱至冲他笑,却没
有要细说的意思。
算了!太子也不是那追根究底的人,朱至不细说,他也不问了。
咬着肉串一路走看下来的太子,对于周围的小商贩们仔细打量一番,问起朱至道:“陵园建好了,以后人就少了,你要如何?”
“这一片地,种了果树,开了田地,更养了鸡鸭,爹,有田有地,就不怕没有人。”朱至说的是实话,过程虽然可能会很长,但绝对不会让这一片冷清下来。
太子想了想补充道:“朝廷应该给些奖励。”
朱至想让烈士陵园热闹起来,就是为了不让烈士陵园将来无人问津,这也是失了朝廷的初衷。
那么朝廷总不能干看着,须得激励人在周围安家。人一多,就不怕没有人知道烈士陵园了是吧。
“爹果然一点就通。”朱至必须对太子给予肯定,多聪明的爹啊,马上懂了有些事就得操办起来,莫等着被人挑了毛病指出不是才来补救。
“你还有什么主意一并说了吧。”太子相信,朱至脑子里肯定有主意没有说出来。
“爹,您是我亲爹,要不说您最了解我呢。我的主意其实就是,朝廷应该组织国子监那些学子们每月一游烈士陵园。让他们了解,大明朝的建立,不仅有文人出谋划策之功,也有诸多将士浴血奋战。”朱至想什么,自然是让那些看不起将士的人知道,他们没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将士。
太子一顿,朱至劝说道:“知建国不易,知为大明战死的将士无数,他们才更应该珍惜现在,对将士怀有敬畏之心,也能在以后体恤将士不易。”
一套套的说辞下来,叫太子都不好拒绝了!
“朝中大臣未必同意。”太子只陈述一个事实。
朱至不说话了,什么朝中大臣未必同意,根本原因难道不是因为太子依然拿不准?
好吧,面对不接话的朱至,太子反而不作声了。
这时候万河回来了,手里拿了一把烤串,刚吃完的太子一眼看见,万河正要递向朱至的手一时不知该不该转个方向了啊!
朱至已经一个箭步上前抢过,控诉道:“爹爹不要太过分。”
可惜太子不为所动,硬是从朱至手里拿走大半,朱至!!!
朱雄英回来的时候,正好父女又解决完了肉串,吃得满足的两人没了刚刚抢肉吃的剑拔弩张,反而在那儿对肉串进行评价,“味道不错,就是有点咸。”
“肉要是太淡不好吃。”朱至哪里不知道,可是这烤肉就得这样才好吃。
“等回了宫,你让人做一些。”太子突然对朱至如是吩咐,朱至侧头问:“为什么是我?”
太子理直气壮的回道:“因为我是你爹。”
某个理由确实相当可以。朱至无能反驳,只好老实答应下。
“爹爹别只吃烤肉,烤菇子要不要尝尝?就是我让人从云南带回来的。”虽然被太子下达了回宫吃烤肉的任务,不过朱至不是小气的人,有好吃的必须要分享,再说了,又不是熊掌鱼翅,只是再寻常不过的烤肉,家里吃得起。
“新鲜的菇子味道可好了,烤的时候都不用怎么处理,只要放点油再加点盐,味道可好了。还有腰子,五花肉。”朱至细数着自己尝过的美味,大有自己就要干一干的意思。
朱雄英!!!这是要馋死谁啊!
“好了。”太子显然也一样,立刻提醒朱至打住,不可以再数。
“我们出来是有正事,你别只顾着吃。”太子哪怕自己也吃了,也不能再让朱至说下去了。
朱至幽幽地凝视太子,太子莫不是忘记了刚刚谁跟她抢吃的?
朱雄英已经第一时间上前拉住朱至,同时冲太子道:“爹,我们去看看陵碑的情况吧。”
太
子正有此意,朱雄英提醒朱至道:“把嘴擦擦。”
看朱至吃得油光满面的,也不知道擦擦嘴,是不是有点过分。
好像,是的!朱至赶紧拿过帕子擦嘴。
太子已经走在前头,朱雄英等着朱至,这才跟上。
此时的陵园里,一座座的碑陵立起,看着一块块立起的碑,有些有名字,有些没有名字,但是关于他们死于哪一场战役,写得一清二楚。不用说,都是为了攻下应天而死的。
若说之前太子未必能够想到这样一座陵园的建成会是什么样子,此时此刻看到已经几乎完成的陵园,这样一座一座的陵碑立起,太子才第一次体会,为了大明建立,甚至只是为了夺下一个应天而已,付出了多少人命。
自然,跟在太子身边,纵然不是第一次看到眼前陵碑的朱雄英和朱至也是一样的感触,至少在面对这一块块的陵碑前,他们再也没有轻松愉快的心境,唯有郑重。
为此,太子同朱至道:“你的提议很好。该让天下人知道有多少将士为边境安宁而死,尤其是安享清平的读书人们,他们没有资格看不起任何将士。”
朱至虽知道太子不会拒绝这份提议,听到太子拍板定下,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
国子监开头,天下读书人难道能不了解了解大明建成的辛酸?
“死去的将士须得铭记,活着的将士更应该善待。”太子感触之后,更下定决心要办另一件事。
“比起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朱至立刻明白太子话中何意,赶紧出主意。
太子回头看向朱至,朱至道:“军中退伍的将士,该优先于各衙门中录用,谁家若是任用退伍的将士,朝廷当予于奖赏,甚至免去部分杂税。”
奖赏令人心动,比起口说无凭,当然是真正的好处更让人愿意付之行动。
“你是无时无刻不想着利益。”太子无奈,怎么朱至三句话不离商,不离利益呢?
朱至无奈耸耸肩道:“爹,不是我想,而是因利而动是人的天性,违背天性,只讲理想,太难为人了。顺应自然,必能事半功倍,何乐不为?”
太子瞪了朱至一眼道:“这种话当我的面说说可以,别让你爷爷听见,否则有你好果子吃。”
对此,朱至更无奈了,“明明这些年我也算赚了不少钱,让爷爷看到不是所有的商人只图一己之利,做生意也可以造福百姓,怎么皇爷爷还是对商人恨得咬牙切齿?提商色变?可是想要国富民强,没有商人怎么富?等天上掉馅饼吗?”
太子再也忍不住咳嗽起来,提醒朱至适可而止,这个话题不许再提。
“掩耳盗铃更不可取,我亲爱的爹爹。”朱至吐一口气,更盼着某个当爹的能够悠着点,莫要总想着让她闭嘴闭嘴。
钱不是万能的,可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就说修陵园好了,花钱的地方还少吗?
“爹,四叔来了。”朱雄英一看太子和朱至又要为了钱的事扛起来,头正痛得不知该如何是好,正好,对面燕王走了过来,赶紧的提醒他们,别争也别吵了。
燕王大步流星而来,看到太子也很高兴,上前抱拳,“大哥。”
“四叔!”朱至和朱雄英同燕王见礼。燕王挥手冲他们一笑。
太子吩咐燕王一道过来搭把手的,见到燕王并不觉意外,只是看到燕王身后抬着一个人,问:“怎么回事?”
“刚刚在那边碰上的,不知怎么的昏过去了,我正打算送他过去找大夫。”燕王简略回答,太子也就不细问了。
“让他们送过去吧。”太子挥手,燕王让手下将人抬走,跟在太子身后问:“大哥,陵园建好了,什么时候公祭?”
太子第一时间扫过朱至,朱至可不管,他们兄弟说
话,她自觉的不插嘴是吧!
“等父皇决定。”太子如是答来。燕王同太子道:“大哥,我怎么觉得建烈士陵园好像才是一盘棋的开始?”
细节上的事,太子没有一样一样告诉燕王,朱至的动作吧,燕王不至于事事扣在太子头上,可要说没有一丁点别的怀疑,甚至看出别的端倪,未免显得燕王太无用了。
太子满意于弟弟的察觉,冲他昂昂下巴道:“看着就是。”
得,燕王得了这话便明白,不管这盘棋怎么下,他可以参与,却不需要知晓全局。
也行,凡事用不着样样都清楚,他又不是掌舵的那个人。
只是余光扫过朱至和朱雄英,好像这两个小的知道得比他多!
朱至敏锐的察觉燕王的目光,抬头同燕王对视,冲燕王一笑,燕王回她一个笑容,坦言问:“至儿和雄英在这些事里也须担当重任?”
“对。”太子重重点头,瞥过两个孩子道:“该让他们学着点,父皇的意思。”
一提朱元璋,燕王就更无话可说了。朱元璋决定的事更不是谁能改变的。
“爹,二叔和三叔都来了。”碰上燕王这个时常出入烈士陵园的人不算奇怪,可是碰上秦王和晋王,实属难得。
这两位自打被召回应天以来,刚开始天天进宫侍疾,马皇后康健后,马皇后再没让两人总在她眼前晃悠,以至于在外面逍遥得不错的人就想能回封地。
问朱至怎么知道的,还不是因为秦王摸不准情况,拉过朱至打听过相关的消息。
朱至面对自家二叔,就不想说打击他的话,甜甜回一句不知。
至于秦王怎么到处打听自己何时能回封地的消息,朱元璋在上,再不济更有一个太子顶着,朱至多管闲事,果真事事都往自己身上揽?
显然,秦王一直没有得到一句准话,实在忍不住了,干脆拉上晋王寻上太子。
在烈士陵园见着弟弟们,太子的表情没有多少意外,人已然走了过去。
“大哥。”见着太子,别管在外头怎么威风的王爷们,个个都是弟弟,自觉些夹起尾巴做人。
“二哥,三哥。二叔,三叔。”一个个各打各的招呼。
“去那儿坐坐吧。”太子指向陵园外的茶摊,那是给人歇脚的地方。一干弟弟们谁也没有意见,乖乖跟着太子过去。
茶摊上是一对年迈的夫妻,见着客人上来连忙端出茶来,万河自觉上去付钱,太子早渴了,端起喝了大半碗,这才将视线落在两个弟弟身上问:“无事不登三宝殿,不进宫寻我,反倒在这儿堵上我了。有话说吧。”
秦王和晋王看着面前的茶没动,太子话一落下,两人对视一眼,最后还是秦王开口问:“大哥,母后的身体好多了,我这不是想知道,什么时候父皇放我们回封地。”
收获太子一记关怀的目光,“为何着急回封地?”
“也,也没什么,就是有点事。”秦王面对此问,有些结巴答来。
“公事私事?”太子细问,秦王捉捉头,不知如何答才好。
太子却从他这反应里得出了结论,“私事。”
“不是。”秦王赶紧否认,偏又眼神躲闪,此地无银三百两什么的,说的就是秦王。
朱至都想捂脸了,想说谎是不是也该练练?
太子这时候从怀里掏出一份奏折丢到秦王手里道:“不是。那你解释解释,这上面写的事究竟是真是假。”
秦王被丢了一记满怀,赶紧抱住,再听太子的话,一时傻了眼,赶紧低头打开奏折,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秦王汗淋如雨的道:“大哥,里面好些事都不是真的。”
太子镇定自若的问:“那你告诉我,里面哪些是真的。”
秦王……
一看辩解不成,反而自己把自己坑了,秦王急得不行,求救的视线落在旁边的晋王身上。
晋王,晋王当作看不见!
秦王瞪大了眼睛,说好的一起来找太子想办法回封地?结果让他冲在最前面,他好在后面捡漏吗?
不成。既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难更得同当。秦王马上道:“大哥,别光说我啊,三弟的事大哥难道没有听说?”
这一刻的晋王啊,真是掐死秦王的心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