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插秧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很少生病的黄羽墨已经连续吃了六七天的药了,虽没有发烧了却全身软绵绵的,做什么都提不起劲,东西也不想吃,整个人蔫蔫的。
黄羽墨生病了,大丫操碎了心,每天换着花样做好吃的,只想让她能多吃一点,快点好起来,可她每每看到吃饭就想吐。
“县主,你看这是什么?”大丫开心的从外走了进来。
黄羽墨把盖着脸的书拿开,看向她手中“牛肉?”
“嗯嗯,牛肉,这是黄三哥跟陈国的人换来的,县主,你想吃红烧的还是小炒的?”大丫的厨艺本来就不错,加上黄羽墨的调教,做的菜味道是越来越好吃。
“用子姜小炒着吃吧,嘴里味太淡了。”新鲜的牛肉提起了黄羽墨的食欲,笑着道。
“好的,你等着,很快就做好。”
这么多天终于听到黄羽墨点菜了,大丫开心的快要跳起来了。
见她进了厨房,黄羽墨又重新躺下,那天她晕倒后,黄三带着那两百人把朝廷的驻军打走后,边防所就被他们控制了下来。
边界隔一段距离就有个岗亭,之前都是形同虚设,有的没人,有的就算有人也跟没人一样,根本不管事。
自黄文腾接管以来,就把岗亭整理出来,每个岗亭都安排人站岗。
当然百姓不能随意进出了,有事出去需到县衙办理临时通行证,陈国的人也一样,一样需拿出能证明身份的才能进吴国。
陈国草原多,养的牛羊也多,肉类自然就多,之前常春县的屠户经常跑去陈国买肉回来卖,而陈国的人也喜欢买吴国这边的青菜、小食,还有各种日用品。
现在边防不准出入,两边的百姓都很是不方便,黄文腾去看过后,就划出了一块地方作为两国简单的交易场所,让百姓在这里购买所需要的物品。
自有了这个地方,边界两边的百姓方便多了,不用像以前一样。买个东西躲躲藏藏,回来还要被守军拿到大部分,现在买多少回来还是多少。
而对县衙众人来说,这么做也是有好处的,最明显的就是他们吃肉的次数多了起来。
等黄羽墨的身体完全好了,田里的秧苗已经长出来了,长势相当喜人,今年的天气不错,风调雨顺的,烂掉的稻种很少,看来虽然稻种没有往年多,但应该不存在少秧苗。
不知道黄文才他们有没有按黄羽墨教的这个方法浸种,还有黄文学,想到大哥,黄羽墨都想去他那县城看看,毕竟这么多年没见面了,可一想去那里的路她又打起了退堂鼓。
两县说直线距离不过两百里,但要走起来没有四五天是到不了的,全是山路,真正应征了山路十八弯,路又窄马车根本走不了只能靠自己的两条腿,想想都累。
而此时的黄文学刚刚才收到府衙的稻种,同来来的还有黄羽墨写给他的信。
“没想到,育秧还有这么个讲究,也不知道是谁教的,可惜这山上可不比山下,温度低,不能种两季稻,只能种一季,现在还有能育种,不过总得试试的。”黄文学自言自语道。
“在常春县设立关口,那不就是说以后来常春县的商人会越来越多?”黄文学看着挂在屋檐下的动物皮毛“看来,得找个时机下山去走走才行。”
黄羽墨完全不知道黄文学暗搓搓的在准备下山,她现在正站在田边指导田里的村民扯秧插秧,之前村民们稻种是直接插在田里,不用插,只需要把密集的地方移到稀疏的地方,所以插秧对他们来说,还真是件稀奇的事。
在黄羽墨的指导下,村民们很快就掌握了插秧的技巧,今天插的是县衙的水田,人多力量大,很快一亩多的田就插完了。
“看起来这样插的秧确实比那样直接种的好,起码稀密均匀,不像种的,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疏,收稻谷的时候也不好割。”
“黄县令都说上了书的,书上的东西还有错?”
“读了书就是不一样,什么时候我家孩子能够去读书识字,哪怕是睡着都要笑了。”
“你就做梦吧,连饭都吃不上,还想着去读书识字,那个可是费钱得很。”
“谁说不是呢?走走,闲话少说,先干活,下半年有没有饭吃就看田里了。”
黄羽墨听着他们的话陷入了沉思,不管是谭州还是裕州或是之前他们居住的陈村,能读书的人很少,像黄家一家人都识字的真没有几户。
不知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地理的环境还是整个吴国其他地方都是这样的情况,如果都是这样的情况,怕是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有机会读书识字,也就是说所有的官员都是出自他们,朝廷都被他们垄断了,皇帝都不好当吧。
想到这,黄羽墨也就不奇怪恒王占住了裕州,无人可用连县令都派不出来了。不知道恒王现在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读书人少所以导致人才少,要改变现状,怕是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此时的恒王正拿着黄羽墨的信,黄文腾的文书与悟尘大师议论道“大师,你觉得常春县建关口可行?”
“他们不是把利弊都写上了吗?”悟尘大师撕开一块饼干慢慢的吃了起来“别说这样把糕点包起来,吃起来真方便,这些孩子脑子真是灵活。”
恒王看了看手中的文书又看了看桌上的饼干“你说,是聪明的孩子都到了一起,还是到了一起这些孩子变得这么聪明了?”
悟尘给了他一个白眼,继续吃着手中的饼干,这天底下聪明的孩子多的巧,但不是谁都有那样的机遇,也不知道那个徒弟现在怎么样?也不见他们想封书信过来,还有慧远,也不知道变聪明一点没有,还有他那小茶友,没她在,他喝茶都不香了,特别是每天还要面对着眼前这么个麻烦的玩意,真想甩手回沩山村,真怀念沩山寺的日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