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结果
粉笔在黑板上唰唰唰的响,很快便留下一行行白字,字迹并不算工整,毕竟宋清安也不是什么做学问的人,他只是认识字背过三百千而已。
试卷上的内容,很多他都看不明白,也不知道知青们能不能做出来,但这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
媳妇儿说了,这都是初高中课本上的内容,如果做不出来,那是知青的问题,和他们没关系。
媳妇儿怎么写的,他就怎么抄,管那么多干啥呢!
一块黑板很快写完,宋清安没管了,拿着卷子和宋宝全等大队部的干部对视一眼去了众人身后,那里也架着一块儿黑板,是下一张卷子的内容。
这次的考试没有时间限制,做完觉得没问题了就可以交上来,觉得有问题的就再考虑,直到交上来为止。
这个考试肯定是不正规的,宋清安没考过试,家里好歹还是有学生的,问两嘴就知道了。
归根结底,还是希望这些知青们能多一点机会罢了。
只希望,他们能把握住机会,不是瞎写一通。
前黑板抄的是语文卷子,后黑板是数学卷子。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没有知青说要吃饭,宋清安他们也早有准备,也没打算回去吃饭。
转眼到了下午上工的时间,宋清安拍了拍手。
“不管两份卷子你们做到什么程度,现在拿出主席思想语录的卷子,这张卷子的内容属于口述,只有四道题,每道题25分,需要你们听写题目后再答题。”
没办法,借不到第三块黑板了,只能这么办。
四道题乍一听其实都不难,第一题是默写一段语录,这题和送分似的,在这个去供销社买东西都要背语录的时候,这就是小菜一碟。
第二题是选了语录里的一句话,分析其含义和影响等,有点像语文的阅读解析题。
第三题还是语录,同样是默写一段,但和第一题比,这一段要冷门生僻很多,属于日常里很少用到的。
第四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解析主席在某次战役时讲话的思想,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面临的困难等,反正宋清安看得两眼发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也不知道他媳妇儿都哪儿想出来的奇形怪状。
只能说,宋清安对赵家之有点儿误会,这题是云筝出的。
云筝好歹也是经过后世大大小小各种考试千锤百炼出来的,没出过卷子还没做过卷子么?怎么坑学生她最懂了。
俗话说得好,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要把别人的伞扯烂!
反正也不是什么正经考试,不过是个筛选,这些题能不能做出来,云筝不在意,无非就是个矮子里拔高个而已。
而且,等1976年恢复高考之后,这些通过推荐入学的工农兵就变得非常尴尬,他们不是通过正经考试入学,其中不乏学识浅薄的,甚至字都不认几个的“大学生”。
云筝觉得现在让这些知青通过考试争夺这个资格,好歹也是选了有点学识能力的,不然大可以像别的地方那样,直接列出一大堆条件,选一个他们想推的人。
半下午的时候,张艾夏交了卷子,宋清安当着众人的面,用一块布缝在了卷子上,挡住了名字。
这是最稳妥的办法,至少在这个条件下是最稳妥的。
随后周建平交了卷子。
两个人的离开像是一道闸门,知青们陆陆续续都交了,最后也只剩下两个还在坚持。
其中一个就是周建设。
宋清安没什么所谓的在门边坐着,封好了名字的卷子就堆在桌子上,没人翻看也没人动。
下工的钟声响起,外边儿传来叽叽喳喳的聊天声,没过多久,赵家之来了大队部,见状也没说什么,坐在宋清安原来的凳子上,随手拿了一份卷子在看。
越看眉头越紧,到后来,干脆不看了,免得上火。
有些题目属于她自己觉得写得还行,但云筝吵着说那人完全脱离了题意,俗称跑题。
行吧,语文卷子嘛,主观意向太重了,赵家之觉得这事儿听云筝的比较好。
天色渐暗时,周建设和另一个男知青垂头丧气地交上了卷子,回了知青点。
宋宝全和宋清安俩人把卷子重新洗了一遍顺序后,这才交给赵家之。
今晚,赵家之会自己留在大队部批改卷子,不出意外的话,明天就会有结果了。
宋清安回去安顿好了孩子,又自己抱着被子回了大队部,从办公室里拿了两把椅子,就守在大队部门口。
没过一会儿,宋宝全和宋清烈也过来了。
人齐,睡觉。
赵家之对外边的事儿一无所知,她胡乱吃了口宋清安送来的饭,就开始忙活卷子。
好在有云筝在,她一套卷子翻出来,云筝基本上就能判完,她按照云筝说得评上对错,写上分数就好。
到了阅读理解和作文的地方,赵家之连看都不看,云筝说什么是什么。
一共也就十来份卷子,加起来四十多张,不算多。
评完的时候也是大半夜了,赵家之打了个哈欠,趴在办公桌上睡了半宿,一大早被宋清安叫起来,匆忙核算分数,排了名单。
不用说,这还是云筝干的活,她装了一下样子,就把名单写出来了。
张艾夏总分第二,作文分数全场最高,主席思想语录的分数也是全场最高。
只是她的计算能力不太强,数学分数低了不少,只能总分算第二。
第一是六六年下乡的一个男知青,宋清安记得对方好像是叫孙耀阳。
中午下工的时候,宋清安和宋宝全一起去了知青点,宣布了这个消息。
按照分数来看,得到推荐入学资格的是孙耀阳和张艾夏。
宋清安问过宋宝全,是不是真打算让张艾夏去上大学,不怕没捂热乎的儿媳妇跑了?
宋宝全呲着个大牙乐:“怕啥,真怕就不让她去了,那是艾夏的本事,本来就是大城市来的娇小姐,真让她在村里种一辈子地,那不是糟蹋她嘛!”
有他这句话,宋清安宣布的时候那叫一个理直气壮,他就说嘛,宋宝全好歹是个大队长,不能这么目光短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