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安定
翌日,天亮。
昨天统计过返乡的人后,难民营今天就开始发放粮食了。
一大早上,流民又排起了长队,高高兴兴的把米面银钱领了。
领了的人可以直接返乡。
一些伤重的人不能直接行走,也允许他们继续在难民营养伤一段时间,每天会派医馆的人过来免费救助他们。
莫猎户家今天也排队领了粮食和银子。
难民营中的人渐少,要走的人都前来和霍桐告辞。
难民营的孩子是真舍不得她,年幼的跑过来抱着她道:“桐桐姐,我会想你的。”
“阿北哥,你一定要照顾好桐桐姐。”
孩子们一番嘱咐,操碎了心。
莫北很是受用,一双杏眼里藏着光,摸着孩子们的发顶道:“一定会照顾好她。”
说来惭愧,都是霍桐在照顾他。
霍桐挨个和他们抱抱,年长些的林山九岁了,被她一抱,脸都红了,郑重的和她说:“桐桐姐,我将来也要像你一样,医病救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好志向,你一定可以的。”
孩子们纷纷表示:“桐桐姐,我也要像你一样,医病救人,行侠仗义。”
霍桐笑着鼓励:“大家都记着自己今天说过的话,将来有一日,有缘我们还会再相见。”
霍桐目送他们出了难民营,孩子们和家人都和她挥手道别。
卫子凤来的时候看见的正是这一幕。
他是来送她的。
那厢,莫猎户也领了米面放在板车上,他亲自拉上了板车,招呼大家上板车。
王氏忙道:“桐桐,你坐这儿。”
莫北过来拉她上板车。
最后就莫文歌和霍桐坐板车了,因为板车上的东西太多了,王氏就不挤了。
有两个衙役护送他们。
“霍桐,再见。”子凤忽然唤了她一声,霍桐抬头一看,忙朝他使劲挥了挥手。
子凤是特意过来送她的,少年的关心让她心里一暖。
路过的时候他们看见御王和卫君临都在难民营外。
两人身居高位,面对这些流民,可真是一点没嫌弃,反而在尽心尽力的为老百姓办事,妥善安置。
就冲着他们为老百姓办实事,就值得人尊敬。
霍桐坐在板车上冲他们摆了摆手,御王和卫君临看见了,目光一起落在她身上。
御王问:“她这是返乡了?”
“落户在京州外的清泉村。”
卫子凤目送他们离去,脚步忽然紧跟几步。
看着他们渐行渐远,他就觉得胸口有些发闷,更多的是不舍。
虽然与霍桐认识的时间不久,他莫名有着一见如故的欢喜。
霍桐一家在两位衙役的护送下,当天傍晚就到达了清泉村。
这里靠山靠水,一眼望去,田里的麦子早已成熟,村里人把庄稼收,正准备种下一季的麦田。
远远的,看见又有人过来了,有经验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一准又是外来户要在他们这安家了。
清泉村的人一开始全都姓李,这里就是李家人的天下,他们全村都是一个族的人。
后来,这里杂姓的渐渐多了,但依旧以李家为尊。
有几个粗壮的男人拿着锄头跑过来挡在路上喊话,“官大哥,这又是从哪来的人呀?”
其中一位官役昂首挺胸一脸官腔的道:“甭管从哪来的,从今以后,他们就是你们清泉村的人了,来个人,给我带路,找里正。”
有人笑道:“看样子是逃荒的吧?”
瞧这衣裳破的旧的,都不如他们呢。
他们看霍桐一家人的眼神多少带了些轻视了。
一个男孩儿长得瘦瘦的,黑黑的,他跑过来道:“我带你们去,都跟我来。”
他一挥小手,一蹦一跳的跑到前面去了。
身后传来妇人的叫骂声:“二娃,你个臭小子,是又想趁机开溜不干活是吧。”
二娃充耳不闻的跑了。
莫北拉着板车,跟上。
这边的路并不平,莫南和莫西霍扬就在后面帮着推一推。
霍桐和莫文歌就不坐板车了,一路跟着走。
路上的时候她给了二娃两颗彩色的糖果,小孩子立刻高兴的眯眼笑,道:“姐姐,你叫什么名字啊?”
霍桐报了自己的名字,也笑着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李房,因为我在家里是老二,所以我娘就叫我二娃。”
二娃八岁了。
二娃是个能说会道的,口里的糖甜得他乐开了花,一路都在和霍桐说话。
一路过去的时候,霍桐询问他村里的情况,他先把里正家几口人告诉她了,又告诉了她村霸是谁,不要招惹他们,见了他们躲远点。
他们这一路过去,路上有不少人看见。
路两旁就是庄稼,庄稼里全是人,大家互相打探一番。
眼见天色已晚,有人想要看热闹,大人小孩子扛着锄头背着篓筐跟着一块去了。
身在京州八十里外的清泉村,这里的条件相对要比霍家村好很多。
霍家村处处是草房,这里一眼望去,还是有几户人家住的是砖房的。
里正家里住的就是砖房。
里正就是一村之长,叫李全,五十多岁了,庄稼人,长得结实,模样周正。
一瞧院来了人,他忙迎了出来道:“官爷,里面请,里面请。”
两位衙役进去坐了下来,里正忙给把茶倒上。
两位衙役喝过一口并不爽口的茶后,其中一个道:“这一家子,落户在你们村了,你给安排一下。”
“好说好说。”
把人送到村里,两位衙役也算完成任务了,站起来告辞道:“霍娘子,有什么需要,去衙门找我们。”
就算没有卫君临的关照,霍娘子也是一个值得结交的人。
“好,一定,两位官爷慢走。”
待把人送走,里正过来问话道:“既然落户到我们村,以后就是一个村的人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们尽管开口。眼下,你们需要的是一处房子,就是不知道你们需要什么样的房子?”
霍桐道:“里正,我们家里人多,房子最好大一些,每人都能单独住上一间。”
里正一怔,每人单独住上一间,这得多大的院子啊?
他们家就八口人了。
这些流民,竟这么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