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汉起 > 第497章 蔡琰哪里跑

第497章 蔡琰哪里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蔡邕极震惊,从贾诩的表情发现,迁都是真有其事:“如此滔天大事,董公居然没有提前征求我的意见!难道朝廷还敌不过叛逆者?”

    蔡邕拉着旁边一名身材矮小的亲卫,扭身就走。贾诩、刘备都不知其然。

    那小亲卫的清秀面庞一晃而过,过了好一会儿刘备才明白过来:“昭姬怎么来了?奇怪,蔡中郎将上前线劳军居然把女儿带上,莫非把女儿当儿子养,花木兰就是学得昭姬?”

    “刘校尉!”贾诩一把将刘备抓住,他非常惊讶,震惊。不是因为弃守雒阳的结论经过董卓、董旻、李儒、贾诩等关西将帅谋士多次推演,早已得出了类似结论。

    贾诩震惊的原因是刘备在不知全局的情况下得出了类似结论,这一刻他十分怀疑有人泄密,死死拉住刘备讨论这个事。

    刘备推不过,眼睁睁的看着蔡邕父女出门。

    。。。

    “君侯,蔡中郎将出北门往河边去了!”小半个时辰后,赵云带来的消息让刘备、贾诩面面相觑。

    张飞嚷嚷道:“蔡中郎将莫非改了主意,要投敌?”

    赵云也傻眼了:“不会吧,他带了二三十人,投敌不至于这么招摇。可他们载了好几辆大车。”

    贾诩:“应该不会,蔡中郎将绝非朝秦暮楚之人。”

    “大车?难道!难道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刘备当即决定前去追踪。

    行了十余里,到达黄河南岸,就见一群穿着鲜艳的人在岸边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赵云:“那乐曲就像是在。。。迎亲,对,迎亲!”

    赵云的话,让刘备如被雷劈中,他策马上前,见蔡邕果然在其中,只是不见蔡昭姬:“蔡中郎将欲何往?”

    “昭姬快走!”蔡邕扭过头,见是刘备,急忙张开双臂拦在码头上,“贤侄留步!”

    那船头上,露出一个女子身形来,早脱掉外面的亲卫服,穿回女儿装束,唇红齿白,面容清秀,此时正抱着焦尾琴哭泣,不是蔡昭姬还能是谁。她旁边一个青年,身高近七尺八寸,身形瘦弱,然双目有神,此刻满脸不善地瞪着刘备。

    刘备怒道:“好个蔡邕,三番五次求你把女儿嫁给陈群,你不干,如今竟嫁给敌人!”

    蔡邕急忙解释,趁此时机,船已经松开缆绳,向江中游去。刘备大呼:“拦住他们!别让昭姬跑了!”

    “着!”

    赵云弯弓满弦,箭矢如流星坠地,船上风帆应声而掉,原来是缆绳被射断,船横亘河中。

    刘备急忙找了一条小船,带着几个人划过去,控制住船上之人,将迎亲船划了回来。

    “放开我,你们这些卑鄙小人!我是河东卫家的人,你们别想欺负我!”原来迎亲那个青年,就是传说中的蔡邕弟子卫仲道,其兄名卫凯,他此时被绑住手脚,尤挣扎不已。

    刘备拉着蔡昭姬的胳膊下船,只觉得她的身子仿佛羽毛般轻:“你没吃饭?怎的如此轻?”

    蔡琰:“别碰我,放了卫郎!”

    刘备:“没拜过天地,就叫起卫郎来了,蔡姑娘何时变得如此爽朗?”

    蔡琰明显被拜天地刺了一下,脸色羞红,低头不语。。

    蔡邕:“老夫的家事贤侄也要管?”

    刘备指着卫仲道:“蔡师,看卫仲道印堂发黑,一定短命,昭姬嫁过去没多久就得当寡妇。”

    “刘校尉如何能污蔑卫郎。”蔡琰气呼呼的,打定主意要跟卫仲道北归。

    卫仲道气得一张俊脸发白、发红,扬声大骂:“混蛋,流氓,卑鄙,无耻,下流,坏痞。。。”

    丰富的骂人语言,让蔡琰听了都不好意思,庆幸没嫁过去,否则吵架吵不赢。

    刘备也气得脸色发白。

    可没一刻钟,卫仲道就老实、屈服了,只求能放他渡河。因为刘备的部下,宣称他再骂下去,就把他沉河。

    。。

    返回路上,刘备骑马,蔡邕父女乘车。

    蔡邕掀开车帘解释道:“贤侄,老夫有不得已的苦衷。”

    刘备:“你位居中郎将,又是董丞相面前红人,比小侄官还大,有什么苦衷?”

    蔡邕:“初时,老夫以为董公强而关东诸侯弱哪里想到关东诸侯们步步为营。所以我打算把两个女儿嫁到不同地方,这样他们中一定有人活下来,也算血脉有个延续。”

    刘备:“听说董丞相打算任命五官中郎将陈纪到青州做郡守。小侄也正要归青州,蔡师一家人不如跟陈中郎将、小侄一同东归?”

    蔡邕连连摇头:“老夫不看好陈群。贤侄要是没娶妻,倒是个好人选,我家昭姬可是个美人胚子。”

    刘备:“昭姬美不美,小侄不清楚,小侄脸盲,看哪个女子都差不多。”

    蔡文姬露出头来:“胡说八道,刘备,我恨你!”

    。。。

    拿到关东诸侯酸枣会盟、漳河会盟的檄文、名单后,董卓大怒,招周毖、伍琼来见,当众斥责两人吃里扒外。两人无言以对,董卓当即将之下狱,不久即在城门口当众砍头。

    不仅是周毖、伍琼两个内奸和大批心向关东的士人,袁绍的承制诏拜也让董卓赶到巨大的压力。

    例如,有九江太守边让,字文礼,陈留郡浚仪县人,博学善辩,善于文章,口若悬河,蔡邕对边让也极为赞许,曾亲自给何进写信推荐,何进也深以为许,并将边让引为心腹,连连提拔,从大将军府令吏,提升为掾吏,并在中平六年升为九江太守。

    边让与袁绍有旧,曾一同效力与大将军何进麾下。但边让空有才学,却无领兵之才,得乔瑁伪造三公书信、酸枣、漳河盟辞后,左右为难,弃官回家。

    经与扬州刺史陈温协商,袁绍“承制诏拜”丹阳太守周昕之弟周昂接任九江太守。按道理讲,没有皇帝的诏书,周昂肯定是非法的。

    可是,边让辞职,不可能把印绶带走,周昂接替时就接过了原版印绶。类似的,袁绍及其故吏通过极宽阔的人脉,往往能率先拿到大部分原版的前任刺史、郡守印绶,再任用部分上任刺史郡守的故吏、掾属,就能平稳过渡、顺利安抚百姓。

    看起来,周昂代替边让十分平稳,却也揭开了关东联军、关东世家豪族内部矛盾的序幕。袁术对于袁绍的任命,可不那么感冒。

    同时,董卓也不甘示弱,迅速新制印绶官服,选择合适的官员到州郡任职,如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陈纪为乐安太守,刘备为青州刺史、护东夷校尉。。。

    从此,雒阳长安的中央选官,与袁绍、袁术的自选官,就成了明确的竞争对手,几多斗争,几多悲歌围绕权位而起,围绕权位而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