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准备开荒
戏志才汇报完并州之行的得失,陈宫紧随其后,将这几个月来辽东的情况也娓娓道来。
不出李兴的预料,随着他带着精锐远征并州,辽东周边的异族稍稍有些异动。
但是留守的精兵强将,很快便平息了他们的妄想。
蟠蛇骑各处边境留下了上千来犯之敌的尸体,铁狼骑则是直捣黄龙,将一支靠近边境的鲜卑部落直接消灭。
数千族众,青壮尽被斩杀,妇孺被掠夺。周边本来蠢蠢欲动的部落再度远离了这片是非之地,远远遁逃。
这般激烈的手段于辽东而言是必要的。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古人也不是傻子,辽东膏腴之地始终未得以开发,地处北方、气候寒冷并不是主要因素。
在汉末之前,汉朝还未遭遇小冰河时期,辽东之地的气候还是足以进行正常的农业活动的。而且土地富饶,是一片很好的粮仓。
正如后汉书所言,东夷之地,最为平敞,土宜五谷。
一直未得以开发,最关键的原因便是辽东的地形。
燕山山脉阻隔,且此时辽西走廊还是一片海,自中原入辽东,必须得穿越崇山峻岭、历经千难万险,中原王朝对于辽东的掌控力度有限。
如果只是如此倒也没什么, 川蜀之地与之类似, 一样开发的很好。
辽东之地最大的问题在于其辽河上游是燕山山脉与大兴安岭的交界处,刚好有个很大的口子连通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
只要游牧民族愿意, 成千上万的骑兵随时随地都能冲进来!
辽河平原北面是松嫩平原,渔猎部族的大本营,两个平原间无险可守,人家想南下进攻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即使是李兴, 现在也不敢跨过燕长城一步, 只是老老实实的开发着下辽河平原。
便是如此,北方周边异族还要时不时的骚扰一番。
没办法,辽东这块肥肉太好下手了。
一旦遭遇冻霜、饥荒,总有逼急无奈的异族会选择来碰碰运气。
头上悬着把刀, 能挡得了一时, 还能一直挡着吗?
李兴也就是仗着兵精将猛,而且有着蟠蛇骑这么一直专为游击战训练的锐骑,才能勉强应对。
对付胡虏异族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小股的精锐骑兵。
步卒追之不上, 大规模的兵力调动,胡虏轻易便能发现端倪提前逃离。只有小规模的精骑才是这些来去如风的鲜卑骑兵的克星。
胡人闻白马避逃,公孙瓒轻易便能压服幽州,靠的便是白马义从这样一支精骑。
有着精锐在手,没有胡人骚扰,李兴才有心情继续种田。
什么以战养战,全是异类,种田横推才是王道。
秉持着这种想法, 李兴一直在不断地深挖着辽东的潜能。
边防、道路、水利、农业、养殖业等等, 反正趁着乱世未临天下太平,可劲的尝试和折腾。
毕竟现在手里有粮不慌, 这么长时间以来招收的几十万流民闲着也是闲着, 不利用岂不是太浪费了。
除少量流民安排开垦荒田外,大部分流民此前都被安排驻扎在边境。
非但把原本的燕长城在原本的基础上完善加固、增高加厚, 各个关卡全部重新规划建设。
还结合各地地势水文, 将核心要塞数量再加了三倍有余。
并初步于燕长城内再度修建了第二道长城, 目前还在继续加固之中, 计划将辽东下游平原尽数包围。
当然,这么做其实性价比确实不高, 陈宫曾多次指出这一点。
就单以要塞而言。
如果说原本只有一座要塞,多建一座能起到备战之用, 多建两座可以迟缓敌人进攻的锋芒,但再多建,其实效用已经几近于无了。
毕竟兵力是有限的,要塞过多,反而会分散兵力。前后三座要塞运用的得当基本可以最大程度的起到防备之用。
李兴从善如流的接纳了陈宫的建议,在初步完善了外围防御体系后转而开始重建边境各县村。
坞堡地道、壕沟哨所,各个村落都被武装成一座堡垒,再加上其中为数不少的青壮和少量经过专业训练的民兵、预备役,便是寻常千人规模的胡骑怕是也束手无策。
危急之时, 村民可以直接销毁堡内物资,通过暗道转移至附近山林之中的避难所。
时至今日, 李兴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要塞堡垒,以及那两条西起山峦、东至海滨的长城,心中总算稍微放下了心。
这般布置, 若是辽东还能有失,怕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之时,那他只能说认了。
若是鲜卑之中有多谋之人, 看到这张地图,以及各关卡坞堡的设计图,怕是丝毫进犯辽东的想法都不会有了。
李兴彻底把辽东打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刺猬,一口咬下去满是刺,半点肉都吃不到。
“北方的防线已初步构筑完成,是时候该将重点放在内政发展之上了。”陈宫再度道。
此事他已经和李兴谏言多次了,不过一直没有被采纳。
但现在,陈宫觉得情况也差不多了,可以将重点转移到内政之上了。
“农为邦本,臣以为还是当以农业为主。有南北长城阻拦,辽东安危已基本无忧矣。辽河下游平原,沃野千里、水系富饶,开发得当,可轻易养民百万。”
自打见识了那大片肥沃的土地,陈宫心中就一直惦念着。
只要将之开垦出来, 什么冀州、豫州、天府之国都得往后排。
大汉再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耕种之地了, 而且还都是无主的。
“主公, 自入辽东以来,因为接纳流民、训练新军、巩固边防,靡费巨大,辽东囤积的粮草有减无增。虽然储蓄粮草尚且充足,但如此也不是长久之计。公台所言确是当前之要。”
程昱对于百姓生活如何并不是很关心,他只关注军需粮草存量。
当初不过秋冬季节半年的产粮就有近千万石,本以为管够辽东一年所需绰绰有余。
但奈何李兴的动作太大了,花费的粮食远远超乎众人的想象。
知道不可能劝阻的了李兴收纳流民和大兴土木,只能从增收上想想办法。
“近些年来大汉气候诡异,春秋气寒,夏暑干旱,中原粮食减产严重,流民遍地。再加上很多地方豪强和粮商囤积居奇,粮价也跟着飞涨。通过商行购买的粮草愈发紧张,还是尽快扩大耕地增收为要。”
李兴轻轻点头,向贾诩问道:“文和以为呢?”
贾诩微微沉吟:“天灾不断乃不祥之兆,恐有大变。备足粮草军械以防万一,乃是上策。”
洞彻人心的他如何看不出李兴的心思?
这才多长时间,辽东的人口数量就近乎翻了一番,而且增长速度愈来愈快。
要是不多提前做些准备,只怕容易玩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