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三国之北方苍狼 > 第76章 贤才英雄至

第76章 贤才英雄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坐在李兴对面,一面色和善、身着儒袍、体态微胖的中年男子微笑着道:“李太守果然仁政爱民,将来必成大器。”

    “文和先生过誉了。兴才疏学浅,辽东地处边塞、外敌环伺,还需先生指点方可保百姓平安。兴素闻先生大名,知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因此特意将先生请来,一番苦心,还望先生体谅。”

    没错,坐在李兴对面的这位看似人畜无害的中年男子,便是被后世称为毒士的贾诩。

    若不是自后世而来,又对于贾诩以往的经历有所了解,李兴是真的不敢置信。

    果真人不可貌相!

    “哪里哪里,李太守一片苦心,将诩感激之至。”贾诩眯着眼,微微笑道。

    李兴哪里猜不到贾诩的心思,面容郑重道:“不瞒先生。兴确是久仰先生大名,也知先生之能。兴之心思先生一眼便足以看出,无以瞒先生。”

    “兴以此等方式将先生‘请’来,心中倍感歉意。然,兴确是对先生之才渴求已久,还望先生相助。”

    “先生之家人,兴将之请来,只为避免先生离开,绝无加害要挟之意。兴自知智虑浅薄,比不上先生,先生欲走恐难留住,方才出此下策,在此致歉。无论发生何事,兴都不会放先生离开,还望先生见谅。”

    “此后,兴会与先生荣辱与共,只要兴在世一日,定保先生安然无忧,还望先生鼎力相助!”

    李兴知道贾诩是当世顶级智者,与其斗智自己根本不是对手,索性直接摊牌。

    作为一个普通人,本身面对智者心中算计几乎暴露无遗,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坦然相待、武力相制。

    任贾诩万般心眼,只要将之绑到自己身边,坦诚相待,其又能如何?时间自会改变一切。

    李兴如此单刀直入,贾诩缓缓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却不知太守大人志向为何?”

    看向窗外一片祥和,李兴目光怅然:“无忧无虑、无畏无惧,守一方净土,求得一世平安、一生逍遥。”

    “一世平安、一生逍遥吗?”贾诩眼睛微眯。

    眼前之人似是同类,但却又绝非同类。

    只这一句话,他便摸清了李兴之心胸脾性。

    对于被“请”到辽东,贾诩是有所不满,但却也并非全然不乐意。

    辽东虽然边远苦寒,但凉州何尝又不是如此?虽不是家乡,但辽东起码有一点让他十分满意,那就是安全。

    南面临海,东西山脉隔绝,当真是天高皇帝远、易守难攻之处。

    除了要面对北方的草原民族威胁,但这一点,眼前的这位年轻太守足以解决。

    能从草原顺利杀出来还取得如此成就,这背后意味着什么,贾诩自然清楚。

    便是天下有变,只需把西南关隘一封,便可与世隔绝、高枕无忧,进可攻退可守。

    如此一来,外地内患皆不足为惧,对于他而言何尝不是一个十分好的居所。

    西凉的情况如何贾诩比谁都清楚,危若累卵、战乱遍地,便是谨慎如他都被叛乱的贼军袭扰俘虏过几次。

    虽然最后都有惊无险,但常在路边走哪有不湿鞋?

    贾诩一向惜命,自然不愿过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

    若是李兴不亲自来请的话,他本欲投奔至一手握重兵的军阀手下为一小吏,以免灾祸。

    但现在,似乎他的目标也达成了。

    “兴之先生大才,若是另有他想,兴也难察觉。但还请先生不必担忧,先生有何要求尽可提出,兴定会尽力而为。”

    “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李兴郑重道。

    看着面色郑重、心思赤城的李兴,贾诩沉默了。

    微阖双眸,面如止水:“如今天下承平、北境安宁,太守大人为何如此心急?”

    “民生艰难、朝廷积弊、胡虏肆虐,何来承平?兴久居草原、生性谨慎,强敌环伺、日夜难寐,如今便是在汉境之中,同样亦是如芒刺在背,难得心安。”

    “先生同样久居西凉,应当最是能够明白这种感觉才对。无论何时何境,强己方可自保,方可应对未来之危机。”

    李兴不相信贾诩看不出如今汉庭的问题,或许想不到未来会形成那般混乱的局面,但乱世之象已经初显,有识之士多已察觉征兆。

    “太守大人远见,诩佩服。既是如此,诩拜见主公。”贾诩闻言,微微一笑,躬身拜道。

    看着拜服的贾诩,李兴心情颇为愉悦。

    虽然他知道,贾诩并没有真心归服,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就很好。

    乱世还远、日子还长,能暂时顺利收于麾下即可,日后自会收心。

    ……

    与贾诩一般无二,伴随着李兴的动作,诸多贤才猛将很快便被收拢归附。

    当然,相对于人才济济的众多猛将,招来的贤才除了贾诩外,只有戏志才、程昱和陈宫三人。

    程昱和陈宫此时只是初为小吏,且有大志,自是甘愿前来。

    戏志才则是在考察了辽东民生之后,才叹服归附。

    至于其他的诸多贤才,则是一个都没有招来,他们多是出身显赫、世家子弟,怎么看得上辽东这偏远之地。

    而一些未来的顶级谋士,此时尚未学成,李兴也不愿拔苗助长,暂时没动。

    虽然只招来四人,但李兴并无有几分失落。

    此时的他只是名望初显,身份地位还不足以引来那些大才名士,只是试探性的接触。

    便是戏志才的到来,在李兴眼中已是意外之喜了。

    李文、李羊等人,虽有能,但却终究是中人之姿,可为干吏,但至多也只能勉强管理好一郡之地。

    而这四位都是顶级的文臣,李兴在第一时间便对他们委以重任,将政务尽数分配交于他们管理,李文等人改为辅佐。

    贾诩等四人也没有辜负李兴的希望,很快便适应了各项工作,并且加以完善改进,将整个辽东的政务运转效率和成果再度拔高。

    另一方面,相对于稀缺的文臣,猛将方面李兴可是收获颇丰。

    乱世方出英雄,若说谋士枭雄无需乱世也可出人头地成为能臣干吏,那么武将就多只能靠乱世方可脱颖而出。

    谋士之中,家境贫寒者无有几人,毕竟这个时代吃不起饭怎可能读得起书,便是天资聪颖也没有机会。

    猛将却多可凭借天资起于微末,像是典韦,家境贫寒,但靠着打猎捕食同样身材健硕、力能抗鼎。

    这些猛将,有的身负命案逃窜在外,有的耕猎于家为一农夫,也有的身在军中。

    在军中的这些人,虽然能力过人,但缺乏施展空间又无背景,至多为一百人将。

    通过陇西李氏的人脉,辅以钱粮贿赂,将之调动轻而易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